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土区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邹文秀 韩晓增 +4 位作者 江恒 杨春葆 郝翔翔 李猛 张新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3,共6页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2011年水分控制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四个水分处理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生物量与株高的影响表现为过量水处理(I1)>适宜水处理(I2)>...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2011年水分控制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四个水分处理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生物量与株高的影响表现为过量水处理(I1)>适宜水处理(I2)>自然降水(R)>干旱水处理(I3);I2能够明显改善大豆的农艺性状,增加大豆的百粒重和每株粒数,降低瘪荚数的发生;与I1,R和I3相比,产量分别增加了13.7%,12.4%和24.1%,R与I2之间的差异表明除了土壤进水量以外,灌溉时间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土壤进水量的限制,I3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8.36 kg/(hm2.mm),其次为I2为14.38 kg/(hm2.mm)。因此,从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大豆的生长期间内I2的347mm的土壤进水量是能够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的,合理的灌溉时间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大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中部海伦地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归属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邹文秀 陆欣春 +1 位作者 韩晓增 张晓丽 《土壤与作物》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了实现大豆不同栽培区域间的科学引种,以13个分属于MG(maturity group)000-I的北美大豆生育期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在海伦试验站,通过4年的对比试验,对14份的东北黑土区中部海伦市的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的生育期组进行鉴定... 为了实现大豆不同栽培区域间的科学引种,以13个分属于MG(maturity group)000-I的北美大豆生育期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在海伦试验站,通过4年的对比试验,对14份的东北黑土区中部海伦市的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的生育期组进行鉴定和划分。结果表明:除了PI548596在2011年未能正常成熟以外,其余12个北美标准品种和所有的13个北美标准品种在2011-2014年均能够正常成熟。参试的14份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组介于MG00-MGI之间,其中主栽品种和新选育的品种有84%属于MGI组,而国家及省级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绥农14在2011和2013年属于MG0组,而在2012和2014年则属于MGI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市 大豆 生育期组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管理对农田黑土土壤水分盈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文秀 韩晓增 +1 位作者 陆欣春 葛翠萍 《土壤与作物》 201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主产区,由降水变异较大引起的季节性干旱是限制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但是我们缺乏对该地区土壤水分缺乏时间的研究。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1999年-2008年的水分数据和气...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主产区,由降水变异较大引起的季节性干旱是限制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但是我们缺乏对该地区土壤水分缺乏时间的研究。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1999年-2008年的水分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结合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的潜在蒸散量,通过分析作物根系活动内土壤储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在整个生长季内并不存在土壤水分缺乏,然而水分缺乏时期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月份和7月份,平均缺乏量分别为2.43 mm和7.04 mm,发生的概率分别为90%以上和50%以上。土壤水分缺乏主要受作物生长季内降水分布的影响。同时不同施肥管理对土壤水分缺乏的影响表现为化肥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增加土壤水分缺乏发生的概率,化肥的施用次之,无肥的影响最小。因此,在研究区域肥料的施用已经引起了土壤的水分缺乏,关于土壤水分缺乏对粮食产量影响是需要我们再进一步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缺乏 潜在蒸散量 作物根系活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