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罗岗
黄祎诺
+12 位作者
莫大鹏
孙忠良
马宁
高峰
宋立刚
孙瑄
刘恋
霍晓川
王博
贾白雪
李晓青
徐晓彤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4期309-316,共8页
目的比较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与单纯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行EVT与IVT治疗的后循环...
目的比较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与单纯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行EVT与IVT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1∶1比例匹配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及卒中亚型(TOAST分型),匹配患者的NIHSS评分≥10分。主要疗效结局为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安全性结局为24 h ICH及90 d全因死亡率。结果共纳入328例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EVT组69例,IVT组259例,匹配后两组基线数据相似,每组各55例。各卒中亚型比例在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所有P<0.001),两组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其中EVT组63例(91.3%),IVT组164例(63.3%)。临床疗效结局显示匹配后EVT组90 dmRS评分≤1分比例(30.9%vs 38.2%,校正OR 0.724,95%CI 0.329~1.595,P=0.423)及mRS评分≤2分比例(38.2%vs 50.9%,校正OR 0.596,95%CI 0.279~1.272,P=0.181)均低于IV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局方面,24 h症状性脑出血及治疗后90 d全因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EVT治疗和单纯IVT治疗,在疗效及安全性结局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DSA评价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正阳
孙忠良
+2 位作者
王冬梅
李尧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状态,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2014年6月-...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状态,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2014年6月-2015年9月经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患者137例,根据是否出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分为症状性狭窄组98例和无症状性狭窄组39例,收集所有患者DSA检查结果,记录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将患者侧支循环状态按以下情况进行分类:(1)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分为未出现侧支和出现侧支组;根据侧支出现数量多少,分为出现侧支数<2和出现侧支数≥2两组。(2)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软脑膜吻合支(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3)组合侧支开放情况:组合侧支按两种分类,一种根据Willis环开放情况,一种根据是否出现二级侧支循环,分析组合侧支循环状态与两组间的关系。结果共137例患者,年龄范围34~82岁,平均(59.7±10.5)岁,其中男性97例(70.8%),所有患者出现侧支循环者94例(68.6%),出现功能完整Willis环、ACoA、PCoA、OA、LMA的概率分别为14.6%、58.5%、46.8%、43.6%、48.9%。无症状组39例,33例(84.6%)侧支循环开放;症状组98例,61例(62.2%)侧支循环开放,无症状组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84.6%vs 62.2%,P=0.011,优势比(odds ratio,OR)=3.336],无症状组侧支数量≥2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症状组(64.1%vs 38.3%,P=0.007,OR=2.820),无症状组功能完整Willis环者显著高于症状组(36.4%vs 13.1%,P=0.009,OR=3.786)。结论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无症状的患者有更丰富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及更完整Willis环,Willis环在侧支循环代偿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闭塞
侧支循环
WILLIS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罗岗
黄祎诺
莫大鹏
孙忠良
马宁
高峰
宋立刚
孙瑄
刘恋
霍晓川
王博
贾白雪
李晓青
徐晓彤
缪中荣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省青州市邵庄卫生院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4期309-316,共8页
基金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301500
2018YFC1312801)
文摘
目的比较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与单纯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行EVT与IVT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1∶1比例匹配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及卒中亚型(TOAST分型),匹配患者的NIHSS评分≥10分。主要疗效结局为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安全性结局为24 h ICH及90 d全因死亡率。结果共纳入328例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EVT组69例,IVT组259例,匹配后两组基线数据相似,每组各55例。各卒中亚型比例在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所有P<0.001),两组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其中EVT组63例(91.3%),IVT组164例(63.3%)。临床疗效结局显示匹配后EVT组90 dmRS评分≤1分比例(30.9%vs 38.2%,校正OR 0.724,95%CI 0.329~1.595,P=0.423)及mRS评分≤2分比例(38.2%vs 50.9%,校正OR 0.596,95%CI 0.279~1.272,P=0.181)均低于IV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局方面,24 h症状性脑出血及治疗后90 d全因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EVT治疗和单纯IVT治疗,在疗效及安全性结局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Key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Pos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Endovasculartreatment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SA评价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正阳
孙忠良
王冬梅
李尧
缪中荣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
山东省青州市邵庄卫生院
内科
北京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文摘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状态,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2014年6月-2015年9月经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患者137例,根据是否出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分为症状性狭窄组98例和无症状性狭窄组39例,收集所有患者DSA检查结果,记录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将患者侧支循环状态按以下情况进行分类:(1)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分为未出现侧支和出现侧支组;根据侧支出现数量多少,分为出现侧支数<2和出现侧支数≥2两组。(2)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软脑膜吻合支(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3)组合侧支开放情况:组合侧支按两种分类,一种根据Willis环开放情况,一种根据是否出现二级侧支循环,分析组合侧支循环状态与两组间的关系。结果共137例患者,年龄范围34~82岁,平均(59.7±10.5)岁,其中男性97例(70.8%),所有患者出现侧支循环者94例(68.6%),出现功能完整Willis环、ACoA、PCoA、OA、LMA的概率分别为14.6%、58.5%、46.8%、43.6%、48.9%。无症状组39例,33例(84.6%)侧支循环开放;症状组98例,61例(62.2%)侧支循环开放,无症状组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84.6%vs 62.2%,P=0.011,优势比(odds ratio,OR)=3.336],无症状组侧支数量≥2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症状组(64.1%vs 38.3%,P=0.007,OR=2.820),无症状组功能完整Willis环者显著高于症状组(36.4%vs 13.1%,P=0.009,OR=3.786)。结论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无症状的患者有更丰富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及更完整Willis环,Willis环在侧支循环代偿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闭塞
侧支循环
WILLIS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Keywords
Sever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r occlusion
Collateral circulation
Willis circl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的对照研究
罗岗
黄祎诺
莫大鹏
孙忠良
马宁
高峰
宋立刚
孙瑄
刘恋
霍晓川
王博
贾白雪
李晓青
徐晓彤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DSA评价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王正阳
孙忠良
王冬梅
李尧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