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地资料同化在2008青岛奥帆赛风场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艳 杨育强 +3 位作者 高荣珍 刘红亚 孙桂平 薛纪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12-218,共7页
基于PSU/NCAR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MM5,分别采用Cressman逐步订正和牛顿张弛逼近的同化方法将青岛地区自动气象站、浮标站、边界层风塔、风廓线雷达、新一代Doppler气象雷达VAD风资料同化进模式,建立了一个青岛及周边地区资料同化预报系统... 基于PSU/NCAR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MM5,分别采用Cressman逐步订正和牛顿张弛逼近的同化方法将青岛地区自动气象站、浮标站、边界层风塔、风廓线雷达、新一代Doppler气象雷达VAD风资料同化进模式,建立了一个青岛及周边地区资料同化预报系统,用于2008年青岛奥帆赛赛场风场精细化预报。统计分析表明,2008年8月9—21日比赛期间模式预报浮标A、B、C和D的风速平均绝对误差为1.6m.s-1,风向平均绝对误差为38°。分析指出,此预报模式系统能够为奥帆赛场提供精细化的风场预报产品,详细刻画青岛近海海面风场分布特征,为预报员的预报提供一种预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风场 资料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青岛奥帆赛及残奥帆赛精细化气象服务综述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育强 王晓云 +7 位作者 薛允传 高荣珍 马艳 徐晓亮 刘学忠 林行 王新功 侯建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8,共6页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帆船赛和第13届北京残奥运会帆船比赛(以下简称奥帆赛及残奥帆赛)在青岛举行,赛场周边地形复杂,而且期间正值汛期,天气复杂多变。青岛市气象局建立了以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浮标站、自动站等为依托的气象综合...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帆船赛和第13届北京残奥运会帆船比赛(以下简称奥帆赛及残奥帆赛)在青岛举行,赛场周边地形复杂,而且期间正值汛期,天气复杂多变。青岛市气象局建立了以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浮标站、自动站等为依托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实现了赛场及其周边高时空分辨率的立体化探测;引进了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建立了以MM5、WRF等多种模式为基础的精细化预报系统,提供赛场内4个浮标站的逐时风速、风向的定量预报以及赛场暴雨、雷雨大风、台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期、短时临近预报;开发了资料综合显示平台、奥帆赛及残奥帆赛产品制作分发平台以及预警信号和天气预报制作平台,快速生成和分发各种预报产品;建成了一个具有综合、宽带、高速、数字化等特征的信息网络系统。组建了近百人的奥帆赛及残奥帆赛气象服务团队,创新服务理念,确定服务策略,通过英文气象信息发布会、张贴栏、服务网站、手机分区预警短信等多种渠道向赛事组织者、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了精细化的气象服务,成功地保障了奥帆赛及残奥帆赛的顺利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气象服务 服务策略 服务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崂山区51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春涛 朱俊翰 郭丽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95-100,共6页
利用青岛市崂山区1965~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计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崂山区51年来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崂山区年、季平均气温显著... 利用青岛市崂山区1965~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计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崂山区51年来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崂山区年、季平均气温显著升高但是降温幅度均较小,降水量下降趋势不显著,年际差别较大,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平均相对湿度显著降低,总体来看,崂山区1965~1979年前后表现为湿冷型气候,1980年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崂山区全年及夏季、秋季表现为暖干型气候,冬季和春季表现为暖湿型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城阳区强降水极端气候阈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颖 吴蓓 +2 位作者 赵程程 李博 万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3期189-191,共3页
根据青岛市城阳区2008—2015年汛期(6—9月)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简单插值法、经验插值法、Z指数变换法、平方根变换法和立方根变换法等5种计算阈值的方法,比较分析得到适用于城阳区的阈值确定方法,并计算分析了精细化的城阳区极端降水阈... 根据青岛市城阳区2008—2015年汛期(6—9月)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简单插值法、经验插值法、Z指数变换法、平方根变换法和立方根变换法等5种计算阈值的方法,比较分析得到适用于城阳区的阈值确定方法,并计算分析了精细化的城阳区极端降水阈值。结果表明,5种方法中,Z指数变换法更适于城阳区实际情况;城阳区极端降水阈值的分布大致呈南部阈值偏大、中部阈值偏小、北部的棘洪滩阈值也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降水量 极端降水 阈值 分布特征 青岛市城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帆赛期间青岛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和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江敦双 高荣珍 +2 位作者 孙桂平 徐晓亮 石来元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84-288,共5页
通过2002—2008年8月9—23日青岛城区8个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青岛气象台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青岛市2007和2008年的空气质量都达到优良的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PM10);空气质量与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条件的关系较密切;最后利... 通过2002—2008年8月9—23日青岛城区8个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青岛气象台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青岛市2007和2008年的空气质量都达到优良的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PM10);空气质量与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条件的关系较密切;最后利用城市小区尺度模式(USDSM1.0)来模拟在不同背景风场下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PM10 污染物 扩散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7—2016年青岛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夏子瑶 万夫敬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71-171,173,共2页
利用1987—2016年青岛市气象站气象数据资料,采用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距平百分比等方法分析青岛市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平均气温13.2℃,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20℃/10年,以春季气候变暖最明显;历年平均降水量666.7 mm... 利用1987—2016年青岛市气象站气象数据资料,采用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距平百分比等方法分析青岛市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平均气温13.2℃,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20℃/10年,以春季气候变暖最明显;历年平均降水量666.7 mm,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以秋季贡献最大,冬季略减少;年均日照时数2 295.7 h,气候倾向率为-184.2 h/10年,减少明显,且月分布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青岛市 1987—201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城阳区与其他区市气候特征对比分析及防灾减灾建议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颖 赵程程 +1 位作者 万静 宋秀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230-233,共4页
利用青岛市7个国家站和城阳区8个区域自动站2008—2017年逐日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青岛市城阳区与其他区市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期为科学合理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青岛市7个国家站和城阳区8个区域自动站2008—2017年逐日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青岛市城阳区与其他区市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期为科学合理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城阳区年降水量和暴雨发生次数均偏少,降水造成的灾害较其他区市低;城阳区一年四季相对湿度偏低,气温日较差大,这可能与崂山西北麓的地形特点有关;城阳区东部山区偏低的相对湿度增加了森林防火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城阳 气候特征 对策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奥帆赛海域岛屿自动气象站网的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赵兵 安学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94-298,共5页
介绍了青岛奥帆赛海域岛屿自动气象站网的布设与实现情况。对设备选型和整个海岛自动站网的系统构成和技术保障体系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对选用的超声风传感器的原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海岛自动站维护维修经验。
关键词 海岛自动站 布网 设备选型 技术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夏山东半岛沿海一次冷涡持续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9
作者 褚子禾 梅婵娟 +2 位作者 张灿 万夫敬 辛文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62,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第5代再分析资料(ECMWFre-analysis5,ERA5),对2022年6月14日山东东部沿海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热力、动力特征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第5代再分析资料(ECMWFre-analysis5,ERA5),对2022年6月14日山东东部沿海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热力、动力特征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发生在华北冷涡底部低槽东移至半岛沿海诱发冷性低涡的背景之下;边界层来自黄海的东南风冷湿平流输送为半岛强降水提供了充沛水汽;降水过程阶段性明显,第一阶段降水,低空持续受西部暖平流的影响,大气具有对流不稳定性;第二阶段降水受冷暖平流共同影响,大气由中性层结逐渐转为对流不稳定,并伴有明显的能量锋生。两阶段降水初期均为向岸风风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所致,第一阶段对流造成的冷池对昆嵛山前降水的维持有重要影响,第二阶段强降水的维持则与低空中尺度低涡的生成和维持密切相关,斜压锋生对中尺度低涡的生成有重要作用。涡度分析表明,边界层低空辐合和绝对正涡度平流是中尺度低涡正涡度增长的主要涡源,随着500hPa切断冷涡出现,涡度垂直输送负效应明显增强,与中尺度对流活动有关的边界层以上的水平涡度倾侧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暴雨 低涡 地形抬升 锋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海上雷暴研究进展
10
作者 梅婵娟 王秀明 +2 位作者 刘晓玲 万夫敬 张灿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海上雷暴对航海及海上作业等产生的影响愈发严重。然而,由于对海上雷暴的特性和机理认识不足,加之海上观测资料匮乏,导致海上雷暴的监测与预报困难较大。针对上述问题,从气象预报视角全面概述...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海上雷暴对航海及海上作业等产生的影响愈发严重。然而,由于对海上雷暴的特性和机理认识不足,加之海上观测资料匮乏,导致海上雷暴的监测与预报困难较大。针对上述问题,从气象预报视角全面概述了海上雷暴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涵盖了海上雷暴观测手段与技术、活动特征以及形成机理等内容,梳理并探讨全球海上雷暴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关键性问题。在回顾的基础上讨论了未来国内海上雷暴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强化海上观测系统建设、构建海上雷暴数据集、深化海上雷暴形成机理研究、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构建精确预测模型等。文章旨在梳理有关海上雷暴研究的理论成果,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航海和海上作业的安全,减轻海上雷暴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雷暴 观测技术 海面温度 海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数据易误和疑难点处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芸 王新堂 +1 位作者 车宝华 刘秀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3-86,共4页
分析了自动站运行以来数据易误及疑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对提高台站自动站数据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自动站 疑难点 分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8月一次海风环流实例分析和WRF模拟 被引量:22
12
作者 孙贞 高荣珍 +2 位作者 张进 徐晓亮 盛春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84,I0004,共10页
根据青岛地区2006年8月份浮标站、岸基站和陆地站观测资料及探空加密测风资料,分析了8月21日到22日一次典型的海、陆风环流过程,并进行了WRF数值模拟和检验分析。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海、陆风环流在垂直方向分别具有闭合环流,海风环流发... 根据青岛地区2006年8月份浮标站、岸基站和陆地站观测资料及探空加密测风资料,分析了8月21日到22日一次典型的海、陆风环流过程,并进行了WRF数值模拟和检验分析。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海、陆风环流在垂直方向分别具有闭合环流,海风环流发展高度远高于陆风环流,海风环流午后发展最强盛,海风在底层最先发展并在底层最先消失,风速大小随高度减小,发生海风环流时青岛站与浮标站的海陆气温差在4℃以上,海风环流向内陆推进大约40多千米;WRF模式较好地模拟了海风环流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并揭示了海风环流与半岛北部相向风场的相互作用,在半岛中部地区存在辐合上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环流 垂直结构 WRF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9”山东近海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侯淑梅 李昱薇 +6 位作者 张鹏 朱晓清 高荣珍 张永婧 梅婵娟 石磊 朱义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2-1256,共15页
2021年4月29日山东近海出现10~13级雷暴大风,造成一艘渔船翻扣。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ERA5再分析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雷暴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强盛的西北气流携带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温度... 2021年4月29日山东近海出现10~13级雷暴大风,造成一艘渔船翻扣。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ERA5再分析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雷暴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强盛的西北气流携带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温度脊之上,强烈的位势不稳定层结和垂直风切变为当天产生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高空强劲的西北气流,一方面导致阵风锋移动速度快,另一方面高空动量下传,增大了下沉气流的角动量。阵风锋移动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是造成所经之地产生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直接原因。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干燥,高层水凝物下落过程中蒸发降温,在近地面形成厚度高达120 hPa的冷池。小尺度冷池造成的加压与大尺度气旋后部增压叠加,与气旋的减压区形成变压风。冷池与日照暖温度脊之间产生的密度流与变压风叠加,造成地面大风强度增强。冷池小高压入海后气压梯度方向转变造成风向发生旋转,增加了渔船翻扣的风险。日照上空的蒸发作用、锋区梯度、密度流强度、多尺度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均比青岛强,导致处于青岛雷暴边缘的日照市出现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强度和范围均比受青岛雷暴主体影响的青岛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密度流 多尺度天气系统叠加 蒸发降温 高空动量下传 变压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青岛夏季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原因 被引量:25
14
作者 丁锋 周顺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共5页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分析了青岛站近 1 0 0a夏季降水变化的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 ,表明该站夏季降水存在显著的准 50a周期 ,而近 50a来该站夏季降水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上世纪 70年代末由一个相对多雨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少雨期。利用NCEP/...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分析了青岛站近 1 0 0a夏季降水变化的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 ,表明该站夏季降水存在显著的准 50a周期 ,而近 50a来该站夏季降水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上世纪 70年代末由一个相对多雨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少雨期。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初步讨论了近 50a夏季降水减少的可能原因 :由于上世纪70年代末海平面气压场和海温场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导致东亚夏季风环流减弱 ,青岛站夏季降水同时期发生突变 ,降水出现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海温 多层次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奥帆赛期间海风锋触发的对流性降水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董海鹰 邵玲玲 +4 位作者 李德萍 杨凡 凌艺 郭丽娜 李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47-53,305,共8页
根据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风廓线、NCEP资料和MODIS卫星遥感反演结果等多种资料,对2008年青岛奥帆赛期间(8月12—14日),在不同环流形势下海风锋触发的对流性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风锋与中低空切变线叠加易使局... 根据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风廓线、NCEP资料和MODIS卫星遥感反演结果等多种资料,对2008年青岛奥帆赛期间(8月12—14日),在不同环流形势下海风锋触发的对流性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风锋与中低空切变线叠加易使局地辐合加强,出现对流天气;当同时有地面静止锋南压时,海风锋则缓慢向内陆推进,在交汇地区产生对流天气;当有大尺度天气系统过境时,前期海风锋触发对流,北推发展与系统性天气相结合,后期若高空槽发展较强则是一次典型的系统过境过程,易出现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锋 雷达 风廓线 卫星遥感 对流性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奥帆赛期间二个黄淮气旋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斌 杨晓霞 +2 位作者 孙桂平 黄蓉 江敦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8-46,304,共10页
利用青岛多普勒雷达数据、地面自动站、Profile垂直风廓线等多种探测资料和NCEP的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月17日和30日奥帆赛期间两个影响青岛的黄淮气旋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黄淮气旋不同位置的影响造成降水量的变化十分明显,... 利用青岛多普勒雷达数据、地面自动站、Profile垂直风廓线等多种探测资料和NCEP的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月17日和30日奥帆赛期间两个影响青岛的黄淮气旋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黄淮气旋不同位置的影响造成降水量的变化十分明显,黄淮气旋的降雨中心有两个:主降雨中心在气旋中心附近,次降雨中心在垂直于气旋移动路径的左侧。次降雨中心的强弱与气旋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8月17日降水是由黄淮气旋中心过境,主降雨中心造成的,30日降水是由黄淮气旋的次降雨中心造成的。这两个中心都可以造成山东半岛及青岛地区的强降雨和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2)黄淮气旋的移动路径和500hPa的引导气流的经向度有关,气旋强弱与850hPa冷空气的强度有关。(3)黄淮气旋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在主降雨中心,气旋中心的前部和气旋中心附近,有较强的回波,多呈块状和大的带状;次降雨中心(即移动方向左侧)也有较强的回波,但多为细条状,就是有块状回波持续时间也很短。说明两个不同的降雨中心,主降雨中心的有核性和次降雨中心的边缘性的特征。由于雷达的探测距离和性能所限,黄淮气旋的主降水中心和黄淮气旋移动方向左侧的次降雨中心不能用一部雷达清楚的共同显现,单一的雷达系统不能完全把握系统的全貌。(4)黄淮气旋为非深厚系统,黄淮气旋的850hPa垂直速度场和暴雨的落区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气旋 暴雨 降雨中心 多种分析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风精细化集成预报系统在青岛奥帆赛期间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育强 高荣珍 +2 位作者 马艳 孙桂平 李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41-245,共5页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赛(奥帆赛)在青岛市浮山湾至石老人湾附近的海域举行。8月份正是青岛的汛期,天气复杂多变,而且赛区周边地形复杂。奥帆赛需要提供50km2海域内4个浮标站逐时风向、风速的定量预报。为此,开发、引进了以MM5、WRF等...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赛(奥帆赛)在青岛市浮山湾至石老人湾附近的海域举行。8月份正是青岛的汛期,天气复杂多变,而且赛区周边地形复杂。奥帆赛需要提供50km2海域内4个浮标站逐时风向、风速的定量预报。为此,开发、引进了以MM5、WRF等多种模式建立了海面风精细化预报系统(图2),并在多种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适应奥帆赛赛区复杂天气、复杂地形特征的集成预报产品。实践表明,集成预报产品为预报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在奥帆赛期间风速预报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2m.s-1、风向预报平均绝对误差仅为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奥帆赛 海面风 精细化集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区域性低涡暴雨的气候特征及预报 被引量:4
18
作者 凌艺 黄明政 +1 位作者 李斌 刘秀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69,共4页
对青岛1961~2002年的区域性暴雨个例(3个以上基本测站出现≥50mm降水)进行了分析,指出西南涡、西北涡以及切变涡是造成青岛区域性暴雨最主要的影响系统,其路径不同,所产生暴雨的区域及范围不同,急流的位置及动向和切变线位置是判断暴... 对青岛1961~2002年的区域性暴雨个例(3个以上基本测站出现≥50mm降水)进行了分析,指出西南涡、西北涡以及切变涡是造成青岛区域性暴雨最主要的影响系统,其路径不同,所产生暴雨的区域及范围不同,急流的位置及动向和切变线位置是判断暴雨落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市 区域性低涡暴雨 气候特征 气象预报 路径 急流 切变线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气象预报产品在奥帆赛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毕玮 王建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46-251,329,共7页
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气象预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满足对中小尺度天气短时预报"定时、定点、定量"的要求,精细化气象预报产品必须具有快捷性服务、预报要素更有针对性、预报结果的空间分辨率更高... 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气象预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满足对中小尺度天气短时预报"定时、定点、定量"的要求,精细化气象预报产品必须具有快捷性服务、预报要素更有针对性、预报结果的空间分辨率更高的特点。从奥帆赛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入手,通过分析奥帆赛气象服务的具体事例,浅述精细化产品在气象服务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帆赛 精细化探测产品 精细化预报产品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分校准法在山东半岛雷达估测降水中的一次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林 徐晓亮 +2 位作者 毕玮 凌艺 李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19-222,328-329,共6页
利用山东半岛地区2006年8月26日的强降水数据、青岛雷达基数据和自动站数据资料,采用变分技术校准方法进行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结果表明:校准后的雷达测量降水在保留原降水内部结构形式的基础上,1小时估测降水误差明显减少。分析的降水优... 利用山东半岛地区2006年8月26日的强降水数据、青岛雷达基数据和自动站数据资料,采用变分技术校准方法进行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结果表明:校准后的雷达测量降水在保留原降水内部结构形式的基础上,1小时估测降水误差明显减少。分析的降水优化场还可用于降水预报中,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雷达 降水 变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