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与S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韩增磊 王丽娜 +3 位作者 孔庆暖 卫红军 陈桦 黄维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0期23-26,46,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与S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关系,以及SOX2、VEGF-C、淋巴管生成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乳腺癌组织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乳...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与S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关系,以及SOX2、VEGF-C、淋巴管生成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乳腺癌组织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乳腺癌组织中SOX2、VEGF-C及Podoplanin的表达。比较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组织中SOX2、VEGF-C及淋巴管密度值(LVD)的表达情况。结果 90例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者SOX2、VEGF-C和LVD的阳性率分别为84.62%、76.92%和61.5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4.00%、48.00%、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7.05、6.33,P=0.00、0.01、0.01)。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者SOX2、VEGF-C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76.47%,高于组织学分级Ⅰ级者(45.45%、4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7.46,P=0.00、0.01)。SOX2、VEGF-C阳性者LVD阳性率分别为60.60%和61.29%,高于SOX2、VEGF-C阴性者(33.33%、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5.07,P=0.02、0.02)。SOX2阳性者VEGF-C阳性率为75.76%,高于SOX2阴性者(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2)。结论 SOX2、VEGF-C、LVD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的高侵袭性,且三者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OX2在肿瘤中可能通过促进VEGF-C分泌诱导淋巴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OX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PODOPLANIN 淋巴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制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涂片方法学的建立及免疫组化染色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孔庆暖 王丽娜 +1 位作者 韩增磊 黄维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8期23-25,29,F0004,共5页
目的应用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制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涂片,以期建立更加简单直观且能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方法利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液基细胞保存液中过夜保存,液基薄层涂片... 目的应用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制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涂片,以期建立更加简单直观且能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方法利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液基细胞保存液中过夜保存,液基薄层涂片技术制作细胞涂片,并通过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和CD20在涂片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表达部位获取两种抗原的免疫表型保存情况。结果对5名健康者外周静脉血制作淋巴细胞涂片,淋巴细胞获得率达95%以上,形态保存完好,SP免疫组化法显示,CD3和CD20抗原均清晰表达在相应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膜上,通过免疫组化法计数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文献结果相一致。结论与传统外周血手工涂片相比,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制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涂片可快速有效地应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对临床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淋巴瘤分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淋巴细胞 液基薄层制片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P21、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周东风 林惠忠 陈桦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研究PCNA、P2 1、P5 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 6例胃癌根治术标本中PCNA、P2 1、P5 3的表达情况 ,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对比研究。结果 :4 6例胃癌PCNA、P2 1、P5 3表达阳性率分... 目的 :研究PCNA、P2 1、P5 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 6例胃癌根治术标本中PCNA、P2 1、P5 3的表达情况 ,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对比研究。结果 :4 6例胃癌PCNA、P2 1、P5 3表达阳性率分别是 80 .4 %、5 6 .5 %、4 5 .7% ,其中进展期胃癌P2 1的表达率 (6 2 .9% )明显高于早期胃癌 (36 .4 % ) ,三者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分级无关。PCNA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和转移有关 ;P2 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关 ,而与浸润深度无关 ;P5 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 ;PCNA与P2 1、P5 3的表达有明显的协同性。结论 :PCNA与P2 1、P5 3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蛋白 P21 蛋白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力纤维染色在结直肠癌脏层腹膜弹力层侵犯及血管侵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于雪姣 张芳 +2 位作者 周磊 韦孝铭 黄维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9期24-26,34,F0004,共5页
目的 探讨弹力纤维染色在判断结直肠癌脏层腹膜弹力层侵犯和血管侵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结直肠癌组织学标本75例,采用常规HE染色和地衣红弹力纤维染色的方法观察标本中的脏层腹... 目的 探讨弹力纤维染色在判断结直肠癌脏层腹膜弹力层侵犯和血管侵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结直肠癌组织学标本75例,采用常规HE染色和地衣红弹力纤维染色的方法观察标本中的脏层腹膜侵犯、脏层腹膜弹力层侵犯和血管侵犯情况,并观察与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及肿瘤出芽之间的关系.结果 弹力纤维染色脏层腹膜弹力层肿瘤侵犯的检出率高于HE染色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脏层腹膜弹力层侵犯阳性患者其淋巴结转移、静脉侵犯及肿瘤出芽发生率高于脏层腹膜弹力层侵犯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脏层腹膜弹力层侵犯阳性患者其神经侵犯发生率高于脏层腹膜弹力层不存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力纤维染色血管侵犯检出率高于HE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性为100.0%,敏感性为65.8%.结论 弹力纤维染色能够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的脏层腹膜弹力层侵犯和血管侵犯检出率,脏层腹膜弹力层侵犯阳性的患者提示肿瘤预后不良,脏层腹膜弹力层侵犯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分期的临床病理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脏层腹膜 弹力层侵犯 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