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盖志敏 贾慧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922-923,共2页
目的 了解青岛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发生、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参照国内有关研究 ,采用自制“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表” ,以问卷方式对青岛市 2所幼儿园 344名 3~ 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单项检出率为 6 ... 目的 了解青岛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发生、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参照国内有关研究 ,采用自制“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表” ,以问卷方式对青岛市 2所幼儿园 344名 3~ 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单项检出率为 6 1%~ 6 3 4 % ;2 0项单项检出率平均为 2 9 2 % ,超过 30 %的 7项 ;3岁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率为19 6 %、4岁为 15 6 %、 5岁为 14 0 %、 6岁为 13 6 % ,随年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有减少的趋势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低及家庭不同教育方式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存在着广泛性和严重性 ,且在某些问题上存在性别的差异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不同家庭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市 学龄前儿童 心理卫生 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择期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中应用磷丙泊酚二钠与丙泊酚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东浩 李金辉 +3 位作者 班儒孟 闫津硕 刘芮竹 李学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讨磷丙泊酚二钠(FP)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的成人择期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阶段的疗效及安全性,为FP在全麻诱导和维持阶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方法法:选择择期行手术治疗的ASAⅠ或Ⅱ级的成人患者,按就诊时间共... 目的:探讨磷丙泊酚二钠(FP)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的成人择期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阶段的疗效及安全性,为FP在全麻诱导和维持阶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方法法:选择择期行手术治疗的ASAⅠ或Ⅱ级的成人患者,按就诊时间共有100例患者陆续进入观察,随机分为FP组(50例)和丙泊酚组(50例)。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准备,随后缓慢注射咪达唑仑2~3mg及舒芬太尼0.3μg·kg^(-1),1~2min后进行麻醉诱导。FP组患者静脉注射FP(10.0~12.5mg·kg^(-1)),丙泊酚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mg·kg^(-1)),待患者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降至1分后给予肌松药完成诱导。麻醉维持中,FP组患者持续静脉泵注FP,给药速率为12.5~15.0 mg·kg^(-1)·h^(-1);丙泊酚组患者持续泵注丙泊酚,以6 mg·kg^(-1)·h^(-1)为起始速率,2组患者均复合瑞芬太尼0.1~0.4μg·kg^(-1)·min^(-1)协同镇痛,根据患者状态适当调整给药速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诱导前(T_(1))、气管插管即刻(T_(2))、诱导后5 min(T_(3))、诱导后10 min(T_(4))、诱导后20 min(T_(5))、诱导后30 min(T_(6))、诱导后40 min(T_(7))和手术结束时(T_(8))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记录2组患者镇静/麻醉起效(MOAA/S评分≤1分)时间及患者睁眼时间和苏醒时间(MOAA/S评分=5分);观察2组患者术中SBP和BIS值的最低值及所需时间;比较2组患者出现躁动、呛咳、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组患者诱导时间明显长于丙泊酚组(P<0.05);在全麻苏醒期,FP组患者睁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长于丙泊酚组(P<0.05);在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组患者在T_(4)、T_(5)、T_(6)和T_(7)时间点的HR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FP组患者BIS值的最低值明显小于丙泊酚组,并且FP组患者BIS值降至最低的时间也明显晚于丙泊酚组(P<0.05);FP组患者的SBP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晚于丙泊酚组(P<0.05),但2组患者SBP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比较,注射用FP在ASAⅠ或Ⅱ级的成人择期手术患者的全麻诱导和维持过程中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新的麻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丙泊酚二钠 丙泊酚 镇静 临床疗效 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驱动指标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剧烈下降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荆晨晨 王艳如 +2 位作者 王淑娟 徐辉辉 邢卿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16-2522,共7页
背景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手段之一,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合气道廓清技术可有效避免患者气管插管,缩短住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病理特点使常规评估气道内吸引的指征失去指导价值... 背景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手段之一,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合气道廓清技术可有效避免患者气管插管,缩短住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病理特点使常规评估气道内吸引的指征失去指导价值,频繁或延迟的气道内痰液吸引均不利于患者急性期的正压通气治疗。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的AECOPD患者呼吸驱动指标(ROX指数与VOX指数)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O_(2))剧烈下降的相关性及呼吸驱动指标对吸痰时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11月,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住院的140例AECOPD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24 h内及吸痰时监测并计算ROX指数和VOX指数,评估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10%)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分析ROX指数、VOX指数与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相关性,并绘制ROX指数、VOX指数预测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40例患者24 h内累计吸痰861次,98例(70.0%)患者发生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96例(68.6%)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率≥60%;75例(53.6%)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持续时间16~30 s,10例(7.1%)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持续时间>30 s。基线ROX指数、吸痰前1 h ROX指数与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基线VOX指数、吸痰前1 h VOX指数与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基线VOX指数预测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95%CI=0.939~0.967),最佳截断值为0.0074;吸痰前1 h VOX指数预测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26~0.959),最佳截断值为0.0087。结论当行无创通气1 h后VOX指数≥0.0074,吸痰前1 h内VOX指数≥0.0087时,应警惕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通气 抽吸 经皮血气监测 ROX指数 VOX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钰婷 姜曼 +2 位作者 辛永宁 安佰全 宣世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21-1424,共4页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ADIPOQ)基因 rs266729和 rs2241766两位点的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及基因型检测的方法对青岛地区汉族人群338例 NAFLD 患者( NAFLD 组)和...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ADIPOQ)基因 rs266729和 rs2241766两位点的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及基因型检测的方法对青岛地区汉族人群338例 NAFLD 患者( NAFLD 组)和28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基因型的检测,采用 Pearsonχ2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 t 检验等方法对各组基因型、等位基因以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脂联素rs26672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 NAFLD 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χ2=9.929, P =0.007;χ2=9.809, P =0.002)。校正混杂因素后,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NAFLD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41倍(OR =1.410,95%CI:1.082~1.831,P =0.008)。而 rs2241766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两组中未见明显差异(χ2=0.327, P =0.849;χ2=0.074, P =0.785)。结论: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脂联素基因 rs266729G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NAFLD的风险增加,而rs2241766基因多态性与NAFLD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脂联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彰金 孙迪 +6 位作者 王昊 石聪 赵翊含 潘逸缙 慕转转 丁治国 林岩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46-4553,共8页
背景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尤其是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DM-PTC)的病情变化主要从甲状腺球蛋白(Tg)等血清学指标和CT等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监测。由于CT等影像学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如辐射、价格昂贵及转移病灶分布的复杂性,实体瘤疗... 背景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尤其是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DM-PTC)的病情变化主要从甲状腺球蛋白(Tg)等血清学指标和CT等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监测。由于CT等影像学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如辐射、价格昂贵及转移病灶分布的复杂性,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 1.1)常无法及时捕捉DM-PTC患者的病情变化,而整合了时间维度的Tg倍增时间(TgDT)已显示其在灵敏监测PTC疾病变化中的作用。目的以TgDT为结局变量,探索DM-PTC的生化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就诊的61例DM-PTC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门诊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内容包括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突变、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突变、转染重排(RET)融合、大鼠肉瘤病毒(RAS)突变。末次^(131)I治疗后4个月到1年时间内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淋巴细胞检测。计算TgDT,以TgDT 3年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3年组(n=16)和≥3年组(n=45)。末次^(131)I治疗后4个月到1年时间内,计算TgDT的初次Tg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被定义为淋巴细胞亚群的初始值,计算TgDT的末次Tg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被定义为淋巴细胞亚群的末次值,淋巴细胞亚群随时间纵向变化情况以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率表示,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率=(末次值-初始值)/初始值×100%。比较两组淋巴细胞亚群初始值及变化率的差异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向后回归分析探究DM-PTC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3年组确诊年龄、末次^(131)I治疗前局部手术次数、碘难治(RAIR)、TERT突变、BRAF与TERT共同突变比例低于<3年组,RET融合比例高于<3年组(P<0.05)。≥3年组CD_(3)^(+)T细胞百分比、CD_(8)^(+)T细胞百分比高于<3年组,NK细胞百分比、CD4/CD8低于<3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_(8)^(+)T细胞百分比降低(OR=0.879,95%CI=0.792~0.975)、BRAF与TERT共同突变(OR=7.044,95%CI=1.368~36.265)是DM-PTC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CD_(8)^(+)T细胞比例的免疫状态、BRAF与TERT共同突变等多种因素可影响DM-PTC的生化进展,淋巴细胞亚群及多基因联合检测对于DM-PTC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远处转移 生化进展 甲状腺球蛋白倍增时间 T淋巴细胞亚群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初步探讨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素桂 刘秀琴 +1 位作者 盖志敏 于凌翔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感染 初步探讨 H.PYLORI感染 微小病毒B19感染 pylori检测 pylori) 风湿性疾病 消化道症状 儿童时期 临床表现 发病诱因 EB病毒 胃镜检查 常见病 链球菌 支原体 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2
7
作者 张高峰 陈斐 +3 位作者 孙立新 陈怀龙 尹曾 毕燕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镇痛或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镇痛或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1-71岁,体重50-77kg,随机均分两组:PCIA组和患者自控股神经镇痛组(PCNA组)。PCIA组:术后持续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和48h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IL-6及IL-10浓度。观察并记录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评分。记录尿潴留、低氧血症(SpO2〈90%)、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追加哌替啶例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PCNA组术后6、12hIL-6和术后6、12、24h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6h时PCIA组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VAS评分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恶心、嗜睡、追加哌替啶例数明显增加(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以减轻TKA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静脉镇痛 自控股神经阻滞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种植牙愈合的关系 被引量:16
8
作者 董刚 徐欣 +2 位作者 田燕 马晓妮 郑建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不同血糖水平对牙齿种植术后炎症指标及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探讨血糖控制与种植牙愈合的关系。方法:选取21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0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对照组),局部麻醉植入40枚种植体,手术前及手术后24h行血...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不同血糖水平对牙齿种植术后炎症指标及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探讨血糖控制与种植牙愈合的关系。方法:选取21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0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对照组),局部麻醉植入40枚种植体,手术前及手术后24h行血常规检测,进行炎性细胞(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后8、12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平均值作为血糖控制指标。共振频率分析法检测术后即刻和术后2、4、6、8、12周种植体稳定参数(ISQ),并测定术后种植体稳定性最大下降值和种植体稳定性恢复到初期稳定水平的时间。结果:手术前糖尿病组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糖尿病组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增高(P<0.05)。术后种植体稳定性按不同HbA1c水平分组分析,随HbA1c升高各组种植体稳定性最大下降值呈增大趋势,且不同HbA1c水平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HbA1c升高各组种植体稳定性恢复时间延长,HbA1c≤7.5%组较HbA1c≥7.6%组种植体稳定性恢复到初期稳定性需要的时间更少(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牙齿种植术后炎症反应和种植体稳定性与其血糖控制水平有关联,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轻术后创伤反应,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加速愈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种植体稳定性 共振频率分析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阿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5
9
作者 王明玲 滕莉 +3 位作者 帅训军 范金鑫 谢平 艾登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静注芬太尼1μg/kg(F1组)、阿芬太尼5μg/kg(F2组)、10μg/kg(F3组),泵注丙泊酚2.0 mg...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静注芬太尼1μg/kg(F1组)、阿芬太尼5μg/kg(F2组)、10μg/kg(F3组),泵注丙泊酚2.0 mg·kg^(-1)·min^(-1)直至改良清醒镇静(MOAA/S)评分为0分为止。记录注药前(T_1)、睫毛反射消失时(T_2)、手术开始时(T_3)、手术开始后1min(T_4)、术毕(T_5)及清醒时(T_6)的MAP、HR、SpO_2、SNAP指数(SI),各组丙泊酚的总用量、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手术过程中体动反应,患者清醒后10、30 min的疼痛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_2时F1组S1明显低于F2、F3组,T_3时F2组MAP及SI均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F1、F3组(P<0.05),T_2、T_3时F3组的SpO_2明显低于F1组(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F3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F1与F2组(P<0.05),F2、F3组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F3组的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F1组(P<0.05),F2组发生体动反应的例数明显高于F1、F3组(P<0.05)。结论阿芬太尼10μg/kg与丙白酚联合用于无痛人流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丙泊酚 SNAP指数 无痛人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陈兴平 李永喜 +2 位作者 邓云华 陈映玲 周礼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6-338,348,共4页
为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功能低下个体 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机制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系统地观察了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外周血、脾脏、胸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 :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调节由于环磷酰胺导... 为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功能低下个体 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机制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系统地观察了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外周血、脾脏、胸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 :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调节由于环磷酰胺导致的外周血、脾脏、胸腺中紊乱的 CD4 + T、 CD8+ T细胞亚群并使之恢复正常比例。提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能直接调节外周血、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 )和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 ) CD4 + T、CD4 + CD8+ T细胞的成熟与分化而维持 CD4 + T、 CD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免疫抑制 小鼠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8
11
作者 葛伟平 楚蔚昕 +2 位作者 刘红 马红梅 陈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患者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9月因子宫非脱垂良性疾病于我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术后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A组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患者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9月因子宫非脱垂良性疾病于我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术后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A组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治疗,B组做Kegel训练,C组无特殊处理。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评估术后5年阴道壁及穹隆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1 h尿垫试验检测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手检和机检评估术后盆底肌力变化,采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和中国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价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 A组术后盆底Ⅰ类肌(χ~2=4.882,P=0.027)和Ⅱ类肌(χ~2=4.882,P=0.027)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t=-0.727,P=0.471)和性生活质量(t=1.549,P=0.128)无下降;B组术后Ⅰ类肌肌力下降(χ~2=4.244,P=0.039),生活质量(t=-9.220,P=0.000)和性生活质量(t=5.108,P=0.000)下降,POP发生率[20%(10/50)]较A组[4%(2/50)]升高(χ~2=6.061,P=0.014);C组术后盆底Ⅰ类肌(χ~2=5.086,P=0.024)和Ⅱ类肌(χ~2=5.002,P=0.025)肌力均下降,生活质量(t=-13.472,P=0.000)和性生活质量(t=10.748,P=0.000)均明显下降,且POP和SUI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升高[POP 20%(10/50)vs.4%(2/50),χ~2=6.061,P=0.014;SUI 22%(11/50)vs.4%(2/50),χ~2=7.162,P=0.007]。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合理的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可以减少POP和SUI的发生,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训练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指标对急性肾损伤合并心肾综合征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2
作者 万美燕 崔永军 +2 位作者 夏平 韩昆 邹作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45-1248,1256,共5页
目的探讨多项临床指标对急性肾损伤(AKI)合并心肾综合征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合并心肾综合征的AKI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保守治疗3 d后心功能好转者入选... 目的探讨多项临床指标对急性肾损伤(AKI)合并心肾综合征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合并心肾综合征的AKI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保守治疗3 d后心功能好转者入选对照组(n=24),心功能无好转者继续行CRRT(CRRT组,n=26)。记录两组患者保守治疗前平均动脉压(MAP)、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尿素氮-Ⅰ、血肌酐-Ⅰ、B型钠尿肽-Ⅰ(BNP-Ⅰ)及第1个24 h尿量(24 h尿量-Ⅰ)和呋塞米用量(呋塞米-Ⅰ);记录保守治疗3 d后尿素氮-Ⅱ、血肌酐-Ⅱ、BNP-Ⅱ及入院第3个24 h尿量(24 h尿量-Ⅱ)、呋塞米用量(呋塞米-Ⅱ)。比较两组上述临床指标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预测患者是否行CRR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对照组与CRRT组Alb、尿素氮-Ⅱ、血肌酐-Ⅱ、BNP-Ⅰ、BNP-Ⅱ、24 h尿量-Ⅰ、24 h尿量-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BNP-Ⅱ、24 h尿量-Ⅰ与24 h尿量-Ⅱ的AUC均>0.700,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BNP-Ⅱ的ROC曲线显示,取884 ng/L为切点时,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2.3%与75.0%;24 h尿量-Ⅰ的ROC曲线显示,取2 395 ml/24 h为切点时,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4.6%与75.0%;24 h尿量-Ⅱ的ROC曲线显示,取2 490 ml/24 h为切点时,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2%与75.0%。结论经短期保守治疗后的24 h尿量与BNP水平可以较好地预测伴心肾综合征的AKI患者是否应该行CR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心肾综合征 B型钠尿肽 肾替代治疗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朱文静 崔卫华 +2 位作者 王少华 张媛媛 高纪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莫西沙星作为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常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其抗菌活性强,人体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莫西沙星作为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常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其抗菌活性强,人体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莫西沙星的药动学、药效学和用药安全性问题进行综述,以为莫西沙星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社区获得性肺炎 药动学 药效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阴式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比较 被引量:31
14
作者 高媛 陈龙 +1 位作者 张萍 盛明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697-700,71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11年12月14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Ⅰa2~Ⅱb期宫颈癌,83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设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11年12月14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Ⅰa2~Ⅱb期宫颈癌,83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设为研究组,63例开腹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量、术后镇痛药应用、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生存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少[(283.3±162.3)ml vs.(372.9±194.5)ml,t=-3.032,P=0.003]、术后应用镇痛药例数少[15例vs.57例,χ2=75.116,P=0.000]、术后排气早[(39.1±17.5)h vs.(48.3±19.4)h,t=-3.002,P=0.003]、体温恢复正常快[(47.5±19.7)h vs.(56.1±23.2)h,t=-2.419,P=0.017]、拔除盆腔引流管早[(3.6±1.6)d vs.(4.4±2.7)d,t=-2.090,P=0.039]。2组在手术时间[(227.3±62.5)min vs.(235.1±67.7)min,t=-0.721,P=0.472]、切除淋巴结数[(22.6±5.7)枚vs.(20.7±6.4)枚,t=1.892,P=0.061]、并发症发生率[41.0%(34/83)vs.57.1%(36/63),χ2=3.756,P=0.053]及术后复发率[13.2%(11/83)vs.14.3%(9/63),χ2=0.032,P=0.85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截止2012年5月30日,研究组83例术后平均随访63.4月(5~77个月),对照组63例术后平均随访62.3月(9~79个月),2组术后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26,P=0.872)。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远期疗效好,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宫颈癌 腹腔镜 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继方 刘健 +1 位作者 杨华 刘窗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1 2例发病后2 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1 2例发病后2 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2 0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MRS)分为良好(MRS 0~3)、不良(MRS 4~6 )两类。结果 溶栓前1例为TIMI 1 ,1 1例为TIMI0。溶栓后9例闭塞血管部分完全再通,3例未再通。8例患者结果良好;4例不良结果;其中2例死亡。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例,经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rt -PA用于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 动脉内溶栓 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预后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英 时飞 +5 位作者 陈付强 于洋 谢平 王昕 刘军超 刘慧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98-500,共3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ZV)再次复发引发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ZV)再次复发引发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HZ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带状疱疹 神经阻滞治疗 免疫功能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预后 ZOSTER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8
17
作者 胡丹 陈富强 艾登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 分娩镇痛 镇痛作用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合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时飞 王明山 +4 位作者 王伦青 梁效民 李井柱 邬怡萍 孙立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因肺癌在全麻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56例,性别不限,年龄50~70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n=...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因肺癌在全麻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56例,性别不限,年龄50~70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n=28):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P组将帕瑞昔布钠40 mg以生理盐水2 ml稀释静脉注射,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术中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均采用吗啡自控静脉镇痛24小时。主要观察指标: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吗啡用量;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 h(T2)、术后6 h(T3)及术后24 h(T4)从颈内静脉采血,检测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T0、T2、T3、T4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Pa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1)与C组比较,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吗啡用量少(P<0.01),术中丙泊酚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T0时比较,2组在T1、T2、T3、T4时各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2组比较,P组IL-6、IL-8和TNF-α水平在T1、T2、T3、T4时低于C组(P<0.05),IL-10高于C组(P<0.01)。(3)与T0时比较,C组PaO2/FiO2在T2、T3、T4时降低(P<0.01),P组PaO2/FiO2仅在T3时降低(P<0.01);2组比较,P组PaO2/FiO2在T2、T3、T4时高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抑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血浆促炎细胞因子释放,促进抑炎细胞因子释放,提高氧合指数,具有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肺切除术 胸腔镜检查 超前镇痛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墨农 白岚 +3 位作者 周荣祥 张晏 张延伦 赵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852-1853,共2页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Gleason分级的66例PCa组织、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MT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MT在BPH组织和PCa组织中的阳性表...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Gleason分级的66例PCa组织、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MT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MT在BPH组织和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0/20)和59.1%(3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在BPH组织和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20)和69.7%(4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的PCa组织中MT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4)。结论MT的高表达可能是PCa发生的一种生物学标志,且与VEGF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T及VEGF对诊断PCa,判断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金属硫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联合GnRH-a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楚蔚昕 葛伟平 +3 位作者 张萍 陈龙 刘艳生 杨志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7-90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5月我院79例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联合药物组(A 组)42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5月我院79例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联合药物组(A 组)42例,术后第3天皮下注射亮丙瑞林6个疗程(28天一次),单纯手术组(B 组)37例,比较2组治疗后痛经、月经量、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痛经分级降低(F =342.967,P =0.000),月经量评分降低(F =135.743,P =0.000),子宫体积缩小(F =393.341,P =0.000)。与 B 组相比,A 组痛经分级和月经量评分降低明显(F =14.274,P =0.000,F =18.222, P =0.000),子宫体积明显缩小(F =30.692,P =0.000)。随访12~64个月,(30.3±10.3)月,A 和 B 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1.0%(34/42)、62.2%(21/37)(log-rank χ2=4.915,P =0.027)。结论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联合 GnRH-a 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