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碾压法快速处置粉土路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宋修广 李进 +2 位作者 于一凡 李新蔚 张宏博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47,共7页
针对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填料受含水率影响较大、难以晾晒、普通碾压技术难以压实、生产效率低的特点,选择冲击碾压法对路基分层填筑施工。通过调整路基分层填筑厚度和压实遍数进行现场冲击碾压试验,检测路基表面沉降量、峰谷高差、... 针对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填料受含水率影响较大、难以晾晒、普通碾压技术难以压实、生产效率低的特点,选择冲击碾压法对路基分层填筑施工。通过调整路基分层填筑厚度和压实遍数进行现场冲击碾压试验,检测路基表面沉降量、峰谷高差、压实度及路基承载力,并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虚铺厚度粉土路基的冲击压实效果。结果表明:表层土体压实度达到或超过93%后,压实度增长曲线出现拐点,继续碾压对提高土体压实效果影响越来越小,较难使层底土体压实度达到96%;路基填料允许的含水率ω范围为ω_(opt)-4%≤ω≤ω_(opt)+4%(ω_(opt)为最佳含水率);推荐的最佳虚铺厚度为0.8m,最适宜冲击碾压遍数为20,最佳碾压速度为10~12km·h^(-1);建议把沉降量和峰谷高差作为检测压实效果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碾压 粉土路基 虚铺厚度 含水率 压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质粘土路基冲击压实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宋修广 陈晓光 于一凡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0,共7页
依托实际工程,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分层建立高速公路粉质粘土路段路基模型;通过在路基模型顶面施加1次动力荷载和施加不同次数动力荷载,对路基模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冲击作用下动应力、竖向位移沿深度和径向距离的... 依托实际工程,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分层建立高速公路粉质粘土路段路基模型;通过在路基模型顶面施加1次动力荷载和施加不同次数动力荷载,对路基模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冲击作用下动应力、竖向位移沿深度和径向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冲击轮冲击路基表面破坏土体结构,从而使路基土体密实,冲击碾压加固路基效果显著;土体中加固区近似为椭球体,其剖面为椭圆形;土体中动应力、竖向位移沿径向的衰减速度大于竖向的衰减速度,径向的影响宽度小于竖向影响深度;当冲击压路机保持正常的工作速度12km·h-1,路基填筑高度为1m时,冲击碾压次数宜在20次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动应力 数值模拟 路基 冲击碾压 竖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水粉土路基竖向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管延华 庄培芝 +1 位作者 李红超 赵志钦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7,共6页
针对黄河冲积平原区低矮粉土浸水路基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浸水条件下,粉土路基在分级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竖向变形特性。研究证明:黄泛区粉土路基具有强烈的毛细现象和水敏特性;新建及浸水粉土路基中路床区附加应力... 针对黄河冲积平原区低矮粉土浸水路基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浸水条件下,粉土路基在分级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竖向变形特性。研究证明:黄泛区粉土路基具有强烈的毛细现象和水敏特性;新建及浸水粉土路基中路床区附加应力值较大,后沿深度急剧减小;浸水路基强度衰减现象明显,超载作用下,弹、塑性变形显著,且变形值随着浸水水位的上升而不断增大;路基塑性变形易在饱水区积聚发生,该区域在低应力水平下亦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路基 强度衰减 模型试验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桩水平承载特性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亓乐 宋修广 +2 位作者 张宏博 周志东 岳红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78,84,共6页
目前规范中管桩的水平承载设计仍参考普通灌注桩,设计偏于保守。为了揭示管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机理及群桩效率综合系数的安全储备值,进行了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管桩单桩和群桩承载力试验值均大于规范计算结果,得到的群桩效率... 目前规范中管桩的水平承载设计仍参考普通灌注桩,设计偏于保守。为了揭示管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机理及群桩效率综合系数的安全储备值,进行了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管桩单桩和群桩承载力试验值均大于规范计算结果,得到的群桩效率系数是规范法计算值的1.2~1.5倍。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水平承载管桩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桩 水平承载力 缩尺模型试验 群桩效应系数 规范法计算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拉式挡土墙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宋修广 吴建清 +2 位作者 张宏博 张思峰 于一凡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83,共5页
揭示对拉式挡土墙土压力分布规律可以更好地推广应用该类挡土墙结构形式。为此,设计了室内模型,埋设土压力盒、锚索测力计等监测仪器,研究填土过程中对拉式挡土墙基底土压力、侧向土压力、锚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及预应力和锚杆失效对侧向... 揭示对拉式挡土墙土压力分布规律可以更好地推广应用该类挡土墙结构形式。为此,设计了室内模型,埋设土压力盒、锚索测力计等监测仪器,研究填土过程中对拉式挡土墙基底土压力、侧向土压力、锚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及预应力和锚杆失效对侧向土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填土增高,挡墙有外倾趋势,使得基底外侧压力较内侧大;锚杆拉力随着顶部荷载的增加而增大;侧向土压力呈抛物线型分布;对锚杆施加预应力能够提高挡土墙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基础 对拉式挡土墙 模型试验 受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冲积平原PHC管桩双桩水平承载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亓乐 宋修广 +2 位作者 张宏博 周志东 岳红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71-174,共4页
目前规范中管桩的水平承载设计仍参考普通灌注桩,造成设计偏于保守。为了揭示管桩双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机理及群桩效率综合系数的安全储备值,结合黄河冲积平原某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管桩双桩承载力试验值大于规范计算结果,... 目前规范中管桩的水平承载设计仍参考普通灌注桩,造成设计偏于保守。为了揭示管桩双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机理及群桩效率综合系数的安全储备值,结合黄河冲积平原某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管桩双桩承载力试验值大于规范计算结果,得到的群桩效率系数是规范法计算值的1.20~1.35倍。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同类地区水平承载管桩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桩 双桩 水平承载 现场试验 群桩效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作用下地基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宋修广 岳红亚 +1 位作者 周志东 张宏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103,共5页
通过在济(南)乐(陵)高速公路试验区地层不同深度埋设孔隙水压力计,观测并分析强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 500 k N·m夯击能夯击后,强夯最大影响深度可达8.5 m,有效加固深度约为6 m,有效加固深度系数为0.4... 通过在济(南)乐(陵)高速公路试验区地层不同深度埋设孔隙水压力计,观测并分析强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 500 k N·m夯击能夯击后,强夯最大影响深度可达8.5 m,有效加固深度约为6 m,有效加固深度系数为0.490;浅层超孔隙水压力增量大于深层超孔隙水压力增量;强夯径向影响宽度可达6 m,有效加固宽度为2-4 m;单点夯后6 h超孔隙水压力趋于稳定,24 h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另外,通过室内标准贯入度试验验证了该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后加固效果明显,7 m深度内土体地基承载力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强夯 超孔隙水压力 现场试验 有效加固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桩水平承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宋修广 岳红亚 +2 位作者 周志东 庄培芝 张宏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7-100,共4页
针对目前群桩基础水平承载特性研究落后于工程应用的现状,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软土地基管桩群桩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群桩承受水平荷载时,承台前土体压缩变形范围明显小于承台后受拉变形范围;随着桩间... 针对目前群桩基础水平承载特性研究落后于工程应用的现状,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软土地基管桩群桩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群桩承受水平荷载时,承台前土体压缩变形范围明显小于承台后受拉变形范围;随着桩间距的增加,群桩侧向影响范围逐渐减小,而深度影响范围和桩顶位置处弯矩逐渐增大;相同水平荷载作用下前桩最大弯矩值明显大于后桩,前排桩桩身剪力零点位置高于后桩;当桩距达到6~8倍桩径时,群桩效应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水平荷载 管桩 承载特性 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加固粉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宏博 厉超 +2 位作者 陈晓光 宋修广 李红超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104,共4页
黄河冲积平原地层以粉土和粉质黏土为主,为研究该地区强夯加固地基的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进行了强夯现场试验。通过对超孔隙水压力的现场监测及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夯击次数和地层埋深影响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其增长模式符合指... 黄河冲积平原地层以粉土和粉质黏土为主,为研究该地区强夯加固地基的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进行了强夯现场试验。通过对超孔隙水压力的现场监测及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夯击次数和地层埋深影响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其增长模式符合指数曲线模型,基于该模型推导出的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计算公式经验证是合理的;随着夯击次数增加,浅层土体最先出现液化,随后液化区域逐渐加深;地下水位较高时,可以实施降水以降低临界液化深度,从而实现连续多次夯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粉土地基 超孔隙水压力 增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性混凝土桩在桥头跳车处治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一凡 张宏博 +1 位作者 黄大伟 宋修广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98,共4页
桥头跳车现象作为高速铁路、公路建设的质量通病,严重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降低桥头跳车的危害,本文结合正在施工的济(南)东(营)高速公路,对透水性混凝土桩在桥头跳车处治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透水性混凝土桩单桩... 桥头跳车现象作为高速铁路、公路建设的质量通病,严重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降低桥头跳车的危害,本文结合正在施工的济(南)东(营)高速公路,对透水性混凝土桩在桥头跳车处治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透水性混凝土桩单桩承载力高、透水性强,有利于压缩层在施工期的排水固结,可有效减小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量,对于处治8 m以下路基填高的小桥涵及桥头地基效果明显。研究结果为黄泛平原区透水性混凝土桩处治桥头跳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性混凝土桩 桥头跳车 工后沉降 差异沉降 单桩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的锚拉式挡土墙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宏博 陈奇 +3 位作者 孙玉海 孟庆宇 于瀚 宋修广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4,共9页
为了研究锚拉式挡土墙在非极限状态下土压力分布及墙体位移变化规律,从力学角度分析了锚拉式挡土墙的作用机理,并基于加筋原理揭示了设置锚杆具有提高墙背土体强度的作用。设计制作了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一系列不同预应力水平、不... 为了研究锚拉式挡土墙在非极限状态下土压力分布及墙体位移变化规律,从力学角度分析了锚拉式挡土墙的作用机理,并基于加筋原理揭示了设置锚杆具有提高墙背土体强度的作用。设计制作了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一系列不同预应力水平、不同竖向荷载及二者耦合作用的室内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土压力合力变化规律及合力作用点位置。结果表明:锚拉式挡土墙由于锚杆的侧向约束作用,墙背土压力峰值出现在锚杆位置处;分级施加竖向荷载,墙身呈现底部位移略大的平动模式(T模式)外倾;分级施加锚杆预应力,墙身呈现底部位移略大的向外平动位移模式(T模式);二者耦合作用下,墙体呈平动叠加绕墙底转动模式(T+RB模式)内倾,但位移量较小;墙背土压力在预应力、竖向荷载及二者耦合作用下均介于静止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之间;所得结论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拉式挡土墙 土压力 假性黏聚力 预应力 竖向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状态下悬臂式挡墙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丽娜 宋修广 +1 位作者 张宏博 岳红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2-95,共4页
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上覆荷载、墙身混凝土强度、挡墙宽高比等因素对悬臂式挡墙墙背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悬臂式挡墙墙背土压力在一定范围内随挡墙高度的减小呈线性增加,在墙踵处出现拐点,土压力明显减小,拐点... 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上覆荷载、墙身混凝土强度、挡墙宽高比等因素对悬臂式挡墙墙背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悬臂式挡墙墙背土压力在一定范围内随挡墙高度的减小呈线性增加,在墙踵处出现拐点,土压力明显减小,拐点大约在挡墙高度的1/8处;在上覆荷载作用下墙背土压力呈S形分布,沿挡墙高度降低的方向墙背土压力受填土自重应力的影响要大于附加荷载;随着墙身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墙背土压力逐渐增大,但增幅较小;挡墙宽高比对挡墙上部墙背土压力影响较明显,对挡墙下部墙背土压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挡墙 墙背土压力 上覆荷载 宽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载作用下被动桩的水平受力及位移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宋修广 李信 +2 位作者 万立尧 张宏博 马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62,共7页
针对既有桩体在较大侧向堆载作用下会发生偏斜或挠曲变形甚至开裂折断,从而导致结构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问题,基于Flamant解建立条形荷载作用下的水平附加应力计算公式。考虑到桩-土界面的剪切效应,采用双参数地基模型进行桩后土体的桩-... 针对既有桩体在较大侧向堆载作用下会发生偏斜或挠曲变形甚至开裂折断,从而导致结构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问题,基于Flamant解建立条形荷载作用下的水平附加应力计算公式。考虑到桩-土界面的剪切效应,采用双参数地基模型进行桩后土体的桩-土受力分析。建立了被动桩的挠曲微分方程,采用MATLAB求解得到桩的内力及变形情况。采用文献中的不平衡堆载试验监测数据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堆载对桩基的侧向土压力影响主要分布在桩体的上半部分,受到的侧向土压力占桩体总侧向土压力的86%以上;随着堆载高度的增加,桩的侧向土压力、侧向位移和弯矩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所得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堆载 被动桩 侧向土压力 挠曲微分方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性混凝土桩施工中超孔隙水压力变化特性试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修广 于一凡 +1 位作者 张宏博 葛智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8,共9页
为研究透水性混凝土桩施工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在现场埋设孔隙水压力计的方法,监测并分析了振动沉管法单桩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径向距离及深度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透水性混凝土... 为研究透水性混凝土桩施工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在现场埋设孔隙水压力计的方法,监测并分析了振动沉管法单桩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径向距离及深度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透水性混凝土桩单桩施工对桩周地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高地下水位的粉性土地基,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在沉管结束时达到最大值,之后消散速率较快,完全消散时间较短,且距桩越近,超孔隙水压力的上升与消散速率越快;超孔隙水压力在径向上与深度上大致呈现递减趋势,距桩越近,超孔隙水压力越大;地基土体的液化范围与加固范围的空间分布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提出的适用于透水性混凝土桩的施工工艺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超孔隙水压力 现场试验 透水性混凝土桩 振动沉管 粉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泛区软弱夹层结构地基强夯现场试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修广 孙润生 +4 位作者 董行 刘西利 王珂 薄敏 桑雪瑞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
为探究黄泛区软弱夹层地层条件下强夯加固效果,采用4种不同的夯击能在鲁西黄泛平原区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了强夯过程中软弱夹层的夯沉量、超孔隙水压力以及强夯前后地基承载力、土质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非常... 为探究黄泛区软弱夹层地层条件下强夯加固效果,采用4种不同的夯击能在鲁西黄泛平原区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了强夯过程中软弱夹层的夯沉量、超孔隙水压力以及强夯前后地基承载力、土质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非常快,24h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90%;强夯加固效果显著,地基承载力最大可提高80%;选择单夯1 800kN·m夯击能加固经济合理,夯后土体物理性质明显提高;对于黄泛区含有软弱夹层地层结构,可用超孔隙水压力为自重应力10%估算强夯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约为7m;对比不同夯击能下Menard加固深度公式,在一般夯击能条件下,实际加固深度与Menard加固深度较为接近,在较大夯击能下,Menard公式并不适用;所得结论对该区域地基加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软弱夹层 超孔隙水压力 现场试验 有效加固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潮湿状态下悬臂式挡土墙RBT模型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宏博 崔兵兵 +2 位作者 陈奇 孟庆宇 宋修广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9,共7页
鉴于悬臂式挡土墙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多呈现为挡土墙平移和绕墙底转动的组合位移(RBT)变形模式,且墙背填料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经典土压力理论不能合理反映其实际受力状态。为了揭示土体潮湿状态及RBT模式下悬臂式挡土墙墙后... 鉴于悬臂式挡土墙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多呈现为挡土墙平移和绕墙底转动的组合位移(RBT)变形模式,且墙背填料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经典土压力理论不能合理反映其实际受力状态。为了揭示土体潮湿状态及RBT模式下悬臂式挡土墙墙后土压力分布规律,设计制作了基于RBT模式的悬臂式挡土墙模型试验装置,并开展了不同RBT转动位移量下的模型试验,得到了RBT模式下悬臂式挡土墙墙后土压力分布规律,并与现有理论对比,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依据测试结果,进行了理论公式验证。结果表明:对悬臂式挡土墙施加向外转动位移时,由于潮湿砂土存在较为明显的假性黏聚力,墙背土压力随墙体转动位移的增大而呈现较为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转角增大,水平土压力减小,且下部土体减小趋势较缓,墙体中部位置水平土压力计算值大于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T模式 砂土潮湿状态 悬臂式挡土墙 模型试验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分散型挡土墙土压力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修广 吴建清 +1 位作者 张宏博 张崇高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06-110,共5页
为了研究压力分散型挡土墙的受力特性,结合实体工程,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在不同挡墙高度处埋设了土压力盒监测仪器检测挡土墙受力特性。采用FLAC 3D软件对室内模型进行模拟验证。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侧向土压力增量曲线呈非线... 为了研究压力分散型挡土墙的受力特性,结合实体工程,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在不同挡墙高度处埋设了土压力盒监测仪器检测挡土墙受力特性。采用FLAC 3D软件对室内模型进行模拟验证。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侧向土压力增量曲线呈非线性曲线分布。挡土墙在锚杆1/2高度处存在位移和土压力的转点。墙体在转点以上土压力介于静止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之间,在转点以下介于主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之间。锚杆的设置高度是影响土压力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分散 室内模型 土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粉土地基低强度混凝土桩振动沉管及静载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宏博 厉超 +2 位作者 宋修广 解全一 李红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研究饱和粉土地基低强度混凝土桩振动沉管施工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分布、消散规律及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对滨州市饱和粉土地基进行了低强度混凝土桩的振动沉管和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沉管振动下沉时,最大超孔隙水压力一般出现... 为研究饱和粉土地基低强度混凝土桩振动沉管施工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分布、消散规律及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对滨州市饱和粉土地基进行了低强度混凝土桩的振动沉管和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沉管振动下沉时,最大超孔隙水压力一般出现在桩端以上2~3m;沉管振动下沉对桩周土体的扰动较小,最大超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有效应力的比值仅为0.327;单桩振动拔管后15min,临近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率可达到65%~75%;与设计规范的估算值相比,振动沉管成桩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偏小,仅为估算值的55%~60%;低强度混凝土桩的加固作用明显,复合地基承栽力与天然地基相比提高了约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粉土地基 振动沉管 低强度混凝土桩 静载试验 超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作用下土石坝黏土心墙抗剪强度衰减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宏博 厉超 +1 位作者 解全一 郝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103,共3页
为得到土石坝黏土心墙在水作用下抗剪强度的衰减规律,依托济南卧虎山水库工程,通过模型分析和现场取样室内试验,研究了土石坝黏土心墙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衰减规律。研究建立了土石坝黏土心墙抗剪强度衰减的基本模型,推导了黏土抗剪强度... 为得到土石坝黏土心墙在水作用下抗剪强度的衰减规律,依托济南卧虎山水库工程,通过模型分析和现场取样室内试验,研究了土石坝黏土心墙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衰减规律。研究建立了土石坝黏土心墙抗剪强度衰减的基本模型,推导了黏土抗剪强度的衰减公式,并分析了含水率和压实度对黏性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黏性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影响其抗剪强度;2黏性土体抗剪强度衰减公式由强度参数的待定系数及其表达式构成,可分别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求解;3压实度一定时,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且最大内摩擦角对应最优含水率;压实度的增大引起抗剪强度增大,但内摩擦角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作用 土石坝 黏土心墙 抗剪强度 衰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