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分析的蟾酥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成美 胡晶红 +3 位作者 任鑫 闫庆康 杨东杰 张永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846-1856,共11页
建立蟾酥药材H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选用Agilent C_(18)色谱柱(150 mm×3 mm,2.7μm),流动相为0.1%乙酸水(A)-乙腈(B),流速0.5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96 nm,进样量5μL。40批蟾酥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0.779~0.991,... 建立蟾酥药材H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选用Agilent C_(18)色谱柱(150 mm×3 mm,2.7μm),流动相为0.1%乙酸水(A)-乙腈(B),流速0.5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96 nm,进样量5μL。40批蟾酥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0.779~0.991,表明不同批次蟾酥药材的差异性较大;共标定了21个共有峰,指认了伪异沙蟾毒精、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蟾蜍它里定、远华蟾蜍精、蟾毒它灵、脂蟾毒精、南美蟾毒精、蟾毒灵、脂蟾毒配基以及华蟾酥毒基,质量分数分别为0.019%~0.163%、0.528%~1.608%、0.943%~5.413%、0.204%~0.815%、0.474%~1.825%、1.115%~2.019%、0.030%~0.249%、0.148%~1.661%、1.206%~2.752%、0.345%~3.287%、1.426%~5.875%。聚类分析将40批样品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122%,说明主成分能够综合蟾酥药材成分的大部分信息,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标记出药材中12个差异性成分。此方法可以为蟾酥成分的品质控制及其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指纹图谱 多成分定量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蟾蜍耳后腺免疫修复基因
2
作者 郭媛媛 陈晶 +2 位作者 陈文潇 洪永健 胡晶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140,共8页
中华大蟾蜍是我国传统药源动物,是名贵中药材蟾酥的基原物种之一。为筛选中华大蟾蜍耳后腺免疫修复基因,本试验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成年中华大蟾蜍耳后腺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完成scRNA-seq文库构建后进行细胞... 中华大蟾蜍是我国传统药源动物,是名贵中药材蟾酥的基原物种之一。为筛选中华大蟾蜍耳后腺免疫修复基因,本试验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成年中华大蟾蜍耳后腺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完成scRNA-seq文库构建后进行细胞亚群分类,对细胞亚群中上调表达基因和免疫修复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候选基因进行初步筛选与验证。结果表明,蟾蜍耳后腺组织中用于文库构建和双端测序的细胞数量为8414个,每个细胞的平均读数和中位基因数为46326和734,可用于进一步分析的高质量细胞数为7687个。聚类分析得到12个细胞亚群,并推测Cluster 10是来源于结缔组织的浆细胞。通过GO和KEGG分析对Cluster 10中的217个上调表达基因进行分析,鉴定出多个参与机体免疫的生物过程和通路,包括淋巴细胞活化、淋巴细胞分化及白细胞活化等生物过程和细胞受体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通路。从Cluster 10的差异基因中筛选出MYO1F基因和CYBB基因为中华大蟾蜍耳后腺免疫修复基因,并通过qRT-PCR对两基因进行验证,推测对免疫修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挖掘蟾蜍耳后腺免疫修复基因、研究蟾蜍耳后腺采酥后的修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蟾蜍耳后腺单细胞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中华大蟾蜍 耳后腺 免疫修复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叶多酚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洪永健 胡晶红 +4 位作者 刘谦 任鑫 王钰 周成美 祝坤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7-91,共5页
试验旨在优化山药叶多酚超声波细胞破碎辅助提取工艺。文章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倍比稀释... 试验旨在优化山药叶多酚超声波细胞破碎辅助提取工艺。文章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倍比稀释法测定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9.0 min、超声功率310 W、乙醇浓度57%、浸提时间50 min、浸提温度60℃、液料比25 mL/g,此时山药叶多酚实际提取量为18.88 mg/g。研究表明,山药叶多酚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叶 多酚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蟾皮中7种蟾毒内酯
4
作者 祝坤赟 周成美 +4 位作者 任鑫 李芳洁 胡晶红 张永清 刘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97-2201,共5页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蟾皮中华蟾酥毒基、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酯蟾毒配基、远华蟾蜍精、伪异沙蟾毒精的含量。方法 该药材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乙腈...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蟾皮中华蟾酥毒基、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酯蟾毒配基、远华蟾蜍精、伪异沙蟾毒精的含量。方法 该药材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96 nm。以华蟾酥毒基为内标,计算其他6种蟾毒内酯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 7种蟾毒内酯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7.61%~100.83%,RSD 1.15%~2.69%,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所得结果接近。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蟾皮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皮 蟾毒内酯 一测多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