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黄济青工程(青岛段)美丽幸福河湖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冯慧 孙中晋 +1 位作者 王玉慧 冯忠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4-69,共6页
江河湖泊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做好河湖保护,事关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环。2022年,青岛市将胶东调水输水干线青岛段(引黄济青工程)列入省级示范河湖建设名录,同年12月,引黄济青工程... 江河湖泊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做好河湖保护,事关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环。2022年,青岛市将胶东调水输水干线青岛段(引黄济青工程)列入省级示范河湖建设名录,同年12月,引黄济青工程(青岛段)通过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为总结创建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梳理了国内外治理和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相关经验,列举了创建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提出了人民至上、履职压责、强化管理、盘活亮点、科技创新等经验启示,分析了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列举出强化组织领导、拓宽资金渠道、夯实水资源管护基础、标化管理,扎实推进、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文化挖掘与舆论引导7项对策思考,旨在为后续其他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开创治水兴水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幸福河湖 引黄济青工程 创建经验 对策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岸带蓝碳现状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捷 刘译蔓 +2 位作者 孙辉 黄建涛 路景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7-216,共10页
海岸带蓝碳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较高的固碳能力和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重要的作用,目前成为海洋蓝碳研究中的热点与重点。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蓝碳本底现状分析表明,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生... 海岸带蓝碳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较高的固碳能力和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重要的作用,目前成为海洋蓝碳研究中的热点与重点。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蓝碳本底现状分析表明,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生境总面积16.16~38.16万hm^2,年碳汇量约为126.88~307.74万tCO2,总储碳量13877~34895万tCO2,其中主要贡献者为盐沼。结合IPCC给出的碳汇计量建议使用方法与清洁能源机制计量方法标准,对如何计量红树林、海草床、盐沼3部分的碳汇做了方法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中国可预期海岸带蓝碳碳汇增量约为340~516万t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蓝碳 红树林 海草床 盐沼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草根部浸提液对伪鱼腥藻化感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周利 姚苗苗 +2 位作者 匡兵 高静思 朱佳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5期197-203,共7页
利用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控制有害藻类水华是一种经济,有效,生态安全性高的控藻方法,为探究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根部浸提液对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的化感作用,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香菇草根部浸提液(0,2 g·L^-1,4 g&#... 利用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控制有害藻类水华是一种经济,有效,生态安全性高的控藻方法,为探究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根部浸提液对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的化感作用,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香菇草根部浸提液(0,2 g·L^-1,4 g·L^-1,6 g·L^-1,8 g·L^-1和10 g·L^-1),研究浸提液对伪鱼腥藻叶绿素a浓度,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r ETR)以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草根部浸提液对伪鱼腥藻有化感抑制效果,半效应浓度(EC50,96h)值为9.33 g·L^-1。低浓度添加量组(2 g·L^-1,4g·L^-1)伪鱼腥藻的ρ(Chla)、Fv/Fm、rETR和SOD值与对照组差异不大,对伪鱼腥藻作用不明显;高浓度添加量组(6 g·L^-1,8 g·L^-1和10 g·L^-1)对伪鱼腥藻化感抑制作用明显,伪鱼腥藻的ρ(Chl a)、Fv/Fm和r ETR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藻的生物量和光合能力都明显降低,SOD活性在第1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藻类可能发生了脂质过氧化反应。在培养结束后添加量为6 g·L^-1,8 g·L^-1和10 g·L^-1试验组ρ(Chl a)抑制率分别为32.03%,53.18%和66.02%,添加量与抑制效果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鱼腥藻 香菇草 化感作用 叶绿素A 叶绿素荧光参数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的构建实践
4
作者 张肖肖 朱昌涛 +4 位作者 王玉慧 柴丽娜 李义均 袁自瑛 赵连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5年第S1期101-106,共6页
在胶东地区用水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下,分析棘洪滩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基础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库矩阵建设应在工程标准化建设1.0版本上,依托数字孪生建设成果,聚焦平原水库工程、供水及水质3个方面的安全,探索平原水库矩阵建设主要内... 在胶东地区用水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下,分析棘洪滩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基础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库矩阵建设应在工程标准化建设1.0版本上,依托数字孪生建设成果,聚焦平原水库工程、供水及水质3个方面的安全,探索平原水库矩阵建设主要内容,动态耦合水利专业模型及信息化监测数据,通过搭建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平原,实现供水精准调度、水质预演预测、水库溃坝模拟、天空地水工一体化动态全天候监测、AI智能识别、孪生映射等,全面提升水库运行管理的精准化、信息化及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库 运行管理 矩阵建设 供水调度 水质预演 全天候监控体系 孪生映射 AI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镉的微生物转化与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付田雨 高小童 +2 位作者 王磊 王丽丽 李捷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5-300,共6页
冶炼场土壤受多金属胁迫而被污染,可采用微生物修复。介绍了用细菌和真菌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的机制、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 冶炼场 土壤 重金属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景观类型影响下植被与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路景钫 石洪华 +3 位作者 孙辉 李捷 黄建涛 刘译蔓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区,结合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构建湿地景观类型和主要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布格局,解析不同景观类型下的植被及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农田、湿地植被区是研究区内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分... 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区,结合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构建湿地景观类型和主要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布格局,解析不同景观类型下的植被及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农田、湿地植被区是研究区内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分别占有46.87%、20.6%,而植被覆盖贡献率59.07%、37.62%,生物量贡献率59.08%、36.04%,是湿地蓝碳资源的重要补充。另外,黄河三角洲湿地年均有效磷(AP)以Ⅳ级土壤为主,土壤肥力标准处于缺乏状态,景观类型中农田区年均AP最高,湿地植被区最低;年均有效钾(AK)以Ⅲ级土壤为主,处于中等状态;光滩、盐田区年均AK高、湿地植被区最低。最后,相关性分析显示:春秋两季,有效钾与Shannon-wiener指数、植被覆盖度呈显著负相关,成为植物生长、凋零过程中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 景观类型 土壤因子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23-1号斜坡柱稳定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
7
作者 廖小辉 王雅南 +4 位作者 刘浩 王婷静 方建平 孙亚丽 傅燕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6-1414,共9页
龙游石窟是一个大型的古地下洞室群,具有重要科学和文物价值。为论证古人在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的洞口设置23-1号斜坡柱的科学性,开展了稳定问题的相关研究。通过对23号洞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震等方面开展现场地质调查、三维... 龙游石窟是一个大型的古地下洞室群,具有重要科学和文物价值。为论证古人在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的洞口设置23-1号斜坡柱的科学性,开展了稳定问题的相关研究。通过对23号洞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震等方面开展现场地质调查、三维激光扫描和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了23-1号斜坡柱岩体的微观性质。结合岩石的物理力学试验和数值反分析方法,反演分析获得了23-1号斜坡柱的物理力学参数。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假想相同平均截面,同体积的直立岩柱代替原有的23-1号斜坡柱,利用FLAC 3D软件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岩柱的洞体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证明了古人设置23-1号斜坡柱明显优于直立的同体积岩柱,有利于洞室的稳定性,由此论证了古人设置倾斜岩柱的科学性。这一科学发现对现代采矿工程、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岩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下工程 地质条件分析 数值模拟 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