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被引量:1
1
作者 武术兰 李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9期11-13,共3页
1前言现代农业相比传统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农业机器广泛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显著提高。就其类型来看,可以分为绿色农... 1前言现代农业相比传统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农业机器广泛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显著提高。就其类型来看,可以分为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工厂化农业、订单农业等。其中,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最核心、最直接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 农业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方法 现代农业 土地生产率 工厂化农业 传统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栽培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元森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7期100-100,102,共2页
从苗床准备、播种、苗床管理、选地整地、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烟叶采收等方面简述了烤烟的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烤烟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烤烟 播种 苗床管理 适时移栽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茼蒿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元森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10期202-203,共2页
从选地、整地、施肥、做畦,搭建遮阳、防雨拱棚,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茼蒿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菜农种好越夏茼蒿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茼蒿 越夏 优质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元森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86-87,共2页
从选地、隔离、调节父母本播种期、花期预测及调节、播种、去杂去劣、母本去雄、剪短苞叶、人工辅助授粉、收获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的杂交制种技术,以为玉米制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玉米 杂交制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大葱丰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赵元森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9期228-229,共2页
从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选地、整地施肥、移苗、定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6个方面介绍了出口大葱丰产栽培技术,为菜农种好出口大葱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大葱 出口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苗菜立体无土栽培新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术山 张立君 +1 位作者 郭君 赵建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3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栽培新技术 立体 苗菜 香椿 铝合金结构 生产设备 竹木结构 培养架 层间距 栽培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生姜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量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林 武术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5期195-196,共2页
进行了出口生姜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量检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新改进的检测方法操作简便,试剂消耗量少,成本低,检出限低,添加回收率适中。
关键词 出口生姜 六六六 滴滴涕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8
作者 王术山 张立君 +2 位作者 窦立志 张永秀 徐扬香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10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新技术 大蒜 农产品出口 种植面积 生活水平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综合开发花生田黑地膜除草增产效果研究
9
作者 兰玉家 王德高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9期48-49,共2页
花生黑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20%-30%。其主要栽培措施是:选择中上等肥力的壤土和沙壤土地块。地膜选择黑地膜。本文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花生田利用黑膜除草增产进行了专门研究。结合试验研究,认为使用黑地膜,能够起到很好... 花生黑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20%-30%。其主要栽培措施是:选择中上等肥力的壤土和沙壤土地块。地膜选择黑地膜。本文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花生田利用黑膜除草增产进行了专门研究。结合试验研究,认为使用黑地膜,能够起到很好的除草、增产效果。花生田利用黑地膜除草增产是目前一项较好的实用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诸城 项目 农田 黑地膜 花生 除草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地夏萝卜栽培技术
10
作者 王术山 孙淑香 赵光梅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6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夏萝卜 露地 早熟品种 抗逆性强 耐热性 小萝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草莓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11
作者 武术兰 李林 +1 位作者 王术平 孙玉凤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10期212-213,共2页
近年来,诸城草莓生产发展迅速,贾悦镇已建成远近闻名的万亩绿色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12000多亩,产量1万多吨,亩纯收入达3万元,绿色优质高产,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重点从草莓生产中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施肥技术、管理技术及... 近年来,诸城草莓生产发展迅速,贾悦镇已建成远近闻名的万亩绿色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12000多亩,产量1万多吨,亩纯收入达3万元,绿色优质高产,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重点从草莓生产中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施肥技术、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草莓 秸秆生物反应堆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太阳能温室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立功 赵连法 +2 位作者 刘超 尹希娟 丁卓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共4页
光伏太阳能温室既具有发电能力,又能进行种植生产,但应用局限性很大,应因地制宜,按需设计,适度发展。
关键词 太阳能温室 应用 光伏 发电能力 适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旋打破犁底层试验总结
13
作者 王德高 夏玉华 +1 位作者 张礼堂 张其鲁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3期71-74,共4页
为深入了解现有的旋耕制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设计了耕作和灌水裂区试验,研究犁底层对产量的影响和灌水对耕深的补偿作用。结果证明现阶段旋耕技术尚不能对面上的小麦产量水平造成影响。灌水方式较耕作方式对产量的影响更大。试验表明灌... 为深入了解现有的旋耕制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设计了耕作和灌水裂区试验,研究犁底层对产量的影响和灌水对耕深的补偿作用。结果证明现阶段旋耕技术尚不能对面上的小麦产量水平造成影响。灌水方式较耕作方式对产量的影响更大。试验表明灌挑旗水可有效增加穗粒数,而不增加最大分蘖,是节水灌溉的有用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立旋 平旋 土壤水分 犁底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灌条件下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14
作者 王德高 张礼堂 +2 位作者 夏玉华 张其鲁 张成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2期62-64,共3页
试验采用灌水为主因素、品种为副因素的裂区试验。主因素水平为蒙头水+冬水和播前造墒水两种不同模式,鉴定当前山东省主推品种的节水抗旱高产能力。结果证明,济麦22号表现产量最高,达到544 kg。试验的主因素中灌水模式差异显著,浇底墒... 试验采用灌水为主因素、品种为副因素的裂区试验。主因素水平为蒙头水+冬水和播前造墒水两种不同模式,鉴定当前山东省主推品种的节水抗旱高产能力。结果证明,济麦22号表现产量最高,达到544 kg。试验的主因素中灌水模式差异显著,浇底墒水的效果显著好于冬水,在干旱条件下保苗是第一目标。浇冬水显著地提高春季分蘖,但是不能显著增加成穗数。通过对土壤水分的监测,浇2水小麦需要从土壤种吸取114 mm水分,占总耗水18%。浇冬水和造墒水的水效益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灌 品种 造墒水 蒙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灌溉模式对温室番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姜言娇 袁园园 +2 位作者 薛丽 武术兰 黄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5,共6页
通过Meta分析研究温室番茄的灌溉量和灌溉方式对番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试图找到提高番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以2000-2015年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国各地研究温室番茄种植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纳入研究的43... 通过Meta分析研究温室番茄的灌溉量和灌溉方式对番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试图找到提高番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以2000-2015年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国各地研究温室番茄种植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纳入研究的4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室番茄高产和高水分生产力的灌溉量范围为3500~4500 m3/hm2,最佳灌溉方式为管灌。该结果与其他田间试验研究结论具有可比性,为区域温室番茄选择灌溉用水和灌溉方式,提高温室番茄的种植水平、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番茄 META分析 产量 水分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李玉伦 王德高 +1 位作者 魏秀华 张其鲁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4期79-83,共5页
本试验对小麦7种不同的灌水组合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各组合产量的差异、土壤水分的消耗和小麦生长性状特点。研究表明,不同灌水处理组合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灌开花水和返青水增产效果最好,进行相应时期的灌溉可以分别... 本试验对小麦7种不同的灌水组合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各组合产量的差异、土壤水分的消耗和小麦生长性状特点。研究表明,不同灌水处理组合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灌开花水和返青水增产效果最好,进行相应时期的灌溉可以分别增产60 kg/亩和28 kg/亩。灌冬水和灌浆水呈现负效应,灌冬水亩减产6 kg,灌灌浆水亩减产14 kg。保苗水10 mm的灌水量可产生32 kg/亩的产量效益,增产7%,效益极为显著。研究表明,水分消耗量与产量呈正相关,水分消耗与灌水量呈曲线型正相关;水分消耗平均484.7 mm,水分效益平均0.98 kg/mm·mu,基本在适宜的范围。研究表明,灌溉水增量效益不高的原因是,有大部分用在了补充土壤水分的存量上。根据土壤水分的消耗量和产量变化趋势确定了3个指标,一是小麦耗水高限为500 mm/亩,二是最迟的灌水期要在成熟前10天,三是厚土层小麦消耗水范围要在200 cm的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时期 产量 灌水效益 蓄水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夏玉米肥料农学效应及利用率研究
17
作者 张焕刚 张晓丽 +1 位作者 张西森 李丹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4期19-20,共2页
玉米是北方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肥料利用率降低。为减少化肥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作物品质,安排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全肥区籽粒较无肥区增产2019 kg/hm^2,增产率24.5%;全肥区茎叶较无肥区增产6624 kg/hm^2,... 玉米是北方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肥料利用率降低。为减少化肥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作物品质,安排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全肥区籽粒较无肥区增产2019 kg/hm^2,增产率24.5%;全肥区茎叶较无肥区增产6624 kg/hm^2,增产率为47.9%。氮肥的农学效率为0.91 kg/kg,磷肥的农学效率为11.37 kg/kg,钾肥的农学效率为8.93 kg/kg,氮磷钾肥料的农学效率为3.37 kg/kg。氮肥的农学效率很低,说明氮肥施用过量,在玉米施肥时要大幅度减少氮肥用量;磷肥、钾肥的农学效率较高,说明磷肥、钾肥的用量不足,在玉米配肥时要增加磷肥、钾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化肥贡献率 化肥农学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