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凯 吴正锋 +5 位作者 郑亚萍 沈浦 于天一 郑永美 孙学武 王才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138-143,共6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花生栽培实践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稳定产量提高品质同时,节约全过程生产资料以实现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方面。本文结合近些年来花生栽培领域的研究成果和部分...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花生栽培实践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稳定产量提高品质同时,节约全过程生产资料以实现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方面。本文结合近些年来花生栽培领域的研究成果和部分地区先进经验,阐明优质高效栽培的实施效果和机制机理,并对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难点及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优质 高效 栽培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在花生组织培养中的抑菌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任艳 王辉 +4 位作者 石延茂 李双铃 李雷 崔潇 袁美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74-75,81,共3页
为解决花生组织培养中细菌污染问题,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生素,在光照16 h/d、光强3 000lx、温度28℃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材料受污染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能有效抑制花生组培苗的细菌性侵染,其中羧卞青霉素的抑菌效... 为解决花生组织培养中细菌污染问题,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生素,在光照16 h/d、光强3 000lx、温度28℃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材料受污染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能有效抑制花生组培苗的细菌性侵染,其中羧卞青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但添加抗生素对花生组培苗的生长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组织培养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栽培措施消减土壤紧实胁迫危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学武 柳开楼 +6 位作者 邹晓霞 司贤宗 郑永美 丁红 吴正锋 沈浦 王才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52-159,共8页
土壤紧实胁迫阻碍花生根系向深层土壤下扎及荚果的膨大,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造成花生减产和品质下降。合理的田间栽培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紧实度状况,促进花生根系生长、荚果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有效消减土壤紧实胁迫的危害。本文通过综... 土壤紧实胁迫阻碍花生根系向深层土壤下扎及荚果的膨大,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造成花生减产和品质下降。合理的田间栽培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紧实度状况,促进花生根系生长、荚果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有效消减土壤紧实胁迫的危害。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总结土壤紧实变化对土壤肥力及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阐明造成花生田土壤紧实胁迫的主要因素,并从科学耕作、肥水管理、施用调理(节)剂、改进农机具、地膜与秸秆覆盖、优化种植模式与秸秆还田、选用抗紧实品种等方面系统阐述消减土壤紧实的栽培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土壤紧实胁迫变化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需在花生品种选育、土壤综合改良、农艺农机融合3个方面深入开展研究,这将对花生绿色、高效、优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栽培措施 土壤紧实胁迫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肥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花生肥料施用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曼 沈浦 +3 位作者 孙学武 毛林 李新国 赵红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57-164,172,共9页
为客观分析国内外花生肥料施用研究现状,总结目前研究的重点与薄弱点,基于文献计量学及Cite Space V分析,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花生肥料施用的文献数量、出版刊物、研究内容及热点等做了深入分析。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 为客观分析国内外花生肥料施用研究现状,总结目前研究的重点与薄弱点,基于文献计量学及Cite Space V分析,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花生肥料施用的文献数量、出版刊物、研究内容及热点等做了深入分析。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花生肥料施用相关研究的文献最早发表于1945年,而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国的研究文献发表始于1974年;1990至2020年,花生肥料施用研究论文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2005年之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印度、美国和中国是在该研究领域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多的三个国家。国内发文机构集中在农业及学术力量雄厚的省份,如山东、河南、北京等,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学报》为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国内外花生肥料施用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有花生、产量、有机肥、氮肥、农家肥等,近年的新兴热点有高油酸花生、有机水溶肥料、地下害虫、脂肪酸、根基等。加强国内外该领域高水平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科学降低肥料投入、减少施肥及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建立适宜的花生绿色高效施肥技术体系,是当前和今后花生肥料施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肥料 文献计量 发文趋势 被引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重金属富集特征及防控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璇 张淑霞 +4 位作者 吴曼 吴正锋 戴华伟 沈浦 王才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144-150,共7页
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具有长期、隐蔽和不可逆三性特点,花生是地下结实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更为明显,明确花生重金属富集特征,探讨适宜的防控对策,对于生产安全优质花生,从而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以及增加出口创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 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具有长期、隐蔽和不可逆三性特点,花生是地下结实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更为明显,明确花生重金属富集特征,探讨适宜的防控对策,对于生产安全优质花生,从而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以及增加出口创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究花生重金属富集特征,对重金属防控机制及花生重金属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提出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综合利用进行土壤重金属修复是花生重金属防控的有效途径,并对后续花生重金属的防控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重金属 富集 植物修复 土壤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花生新品种花育27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5
6
作者 任艳 石延茂 +4 位作者 王辉 李双铃 董伟博 刁志凯 袁美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107-108,共2页
花育27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D140为母本、鲁花15号为父本杂交,F1代经^60Co—γ照射后系统选育而成。在山东省2005-2006年区域试验中,666.7m^2平均荚果产量302.62kg,籽仁产量228.60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9.72%和13.40%... 花育27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D140为母本、鲁花15号为父本杂交,F1代经^60Co—γ照射后系统选育而成。在山东省2005-2006年区域试验中,666.7m^2平均荚果产量302.62kg,籽仁产量228.60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9.72%和13.40%。2007年生产试验,666.7m^2荚果产量248.4kg,籽仁产量176.1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8.9%和7.5%。200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育27号 选育 栽培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子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禹山林 杨庆利 +1 位作者 潘丽娟 薄文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3-456,共4页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花生种子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油花生新品种SPI056(P1)和低油花生新品种花育17(P2)及其杂交组合的F1、F2群体为材料,应用P1、P2、F1和F2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花生种子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油花生新品种SPI056(P1)和低油花生新品种花育17(P2)及其杂交组合的F1、F2群体为材料,应用P1、P2、F1和F2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种子含油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子含油量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7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遗传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荫蔽花生转入自然光照下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及光保护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正锋 孙学武 +8 位作者 左绍玲 沈浦 刘俊华 万书波 郑永美 于天一 王才斌 陈殿绪 郑亚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8-654,共7页
为探明荫蔽花生转入自然光照下的光抑制及光合恢复过程中的光保护机制,为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品种白沙1016为材料,用遮阴网设置不遮光(Control)、遮光50%(S50)和遮光85%(S85)3个处理,研究荫蔽花生转入自然... 为探明荫蔽花生转入自然光照下的光抑制及光合恢复过程中的光保护机制,为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品种白沙1016为材料,用遮阴网设置不遮光(Control)、遮光50%(S50)和遮光85%(S85)3个处理,研究荫蔽花生转入自然光照下光合荧光参数、活性氧离子产生速率及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遮阴解除后0~5d花生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值)持续降低,Pn和F_v/F_m值各处理均表现为Control>遮光50%(S50)>遮光85%(S85);遮光50%和遮光85%处理净光合速率分别于遮阴解除后10d和20d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F_v/F_m值分别于遮阴解除后12和15d左右恢复对照水平。遮阴解除后0~10d反映热耗散强度的初始荧光F0值、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上升,随后逐步降低恢复到对照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遮阴解除后0~5d超氧阴离子O_2^(-·)的产生速率迅速增加,第5d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S85>S50>Control;而后随SOD、CAT等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增强,超氧阴离子O_2^(-·)的产生速率降低。由以上可看出,遮阴解除后5d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或光破坏持续加重,活性氧的产生是导致光破坏的重要原因,热耗散和活性氧的清除在光合恢复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光抑制 光保护 活性氧 热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及其在花生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6
9
作者 谢宏峰 迟玉成 +2 位作者 许曼琳 樊堂群 禹山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109-4111,共3页
保护性耕作以少耕、免耕、残茬覆盖为主要方式。探讨了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及其相对于传统耕作技术的主要优势;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在花生生产中的进展情况;提出了花生保护性耕作中出现的病虫草害发生严重、机具配套不完善、田间低温和出苗不... 保护性耕作以少耕、免耕、残茬覆盖为主要方式。探讨了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及其相对于传统耕作技术的主要优势;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在花生生产中的进展情况;提出了花生保护性耕作中出现的病虫草害发生严重、机具配套不完善、田间低温和出苗不齐等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对保护性耕作在花生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优势 花生生产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对花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初长江 吴正锋 +4 位作者 孙学武 孙秀山 陈殿绪 王才斌 万书波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9,共8页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和花育20号为试验材料,设控释肥(T1)、控释肥减施(T2)、普通肥料(T3)和不施肥(T4)处理,研究了控释肥对花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花生结荚期和成熟期根系和叶片的可溶性蛋...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和花育20号为试验材料,设控释肥(T1)、控释肥减施(T2)、普通肥料(T3)和不施肥(T4)处理,研究了控释肥对花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花生结荚期和成熟期根系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NRase、GDH、GS、GPT等活性显著增加。各施肥处理间比较,与普通肥料相比,控释肥可有效提高花生结荚期和成熟期根、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氮代谢相关酶NRase、GDH、GS、GPT等活性;控释肥减施处理花生根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关酶活性花生生育前期低于控释肥处理和普通肥料处理,但成熟期和普通肥料处理差异不显著。总之,控释肥比普通无机肥更有利于花生生育后期氮素同化和蛋白质的合成,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控释肥 氮代谢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花生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聪聪 李乃光 吴正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6-913,共8页
为探讨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下的花生幼苗对逆境的响应机制,以抗逆性存在差异的花生品种豫花9719和豫花9326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昼夜温度为45℃/25℃、土壤含水量为35%~40%左右的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处理,研究复合胁迫对花生幼苗生长... 为探讨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下的花生幼苗对逆境的响应机制,以抗逆性存在差异的花生品种豫花9719和豫花9326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昼夜温度为45℃/25℃、土壤含水量为35%~40%左右的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处理,研究复合胁迫对花生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条件下,豫花9719的株高和干重分别比对照组低44.3%和30.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叶绿素a的含量低4.88%,差异达显著水平,花青素含量低18.1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RI、PI、Gs、Pn值分别比其对照组低12%、50.31%、75.2%、72.3%,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比对照组高93.1%和29.9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可溶性蛋白和类黄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04.5%和41.0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SOD和CAT活性分别比对照组低0.91%和3.29%,差异不显著。豫花9326的株高比其对照组低33.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干重降幅不显著;含水量、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均不显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9.44%和3.39%,其中叶绿素a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RI、PI、Gs、Pn值均比对照低,差异均不显著;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均不显著;可溶性蛋白和类黄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271.33%和48.96%,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SOD和CAT活性分别比对照组高70.11%和68.8%,增幅均达显著水平。推测豫花9326对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的抗性较高,主要与其较为强大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及光合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温和干旱 生理指标 光化学反射指数 光化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侵染后花生胚发育动态及抗感病相关种质群体结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彩霞 张浩 +3 位作者 李春娟 赵小波 王娟 单世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9,共9页
为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侵染后花生(Arachis hypogaea)种仁的细胞学变化及抗黄曲霉相关种质的群体结构,将黄曲霉菌接种于高抗侵染种质J11和高感病种质泉花10号上,制成石蜡切片,数码显微镜下观察籽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 为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侵染后花生(Arachis hypogaea)种仁的细胞学变化及抗黄曲霉相关种质的群体结构,将黄曲霉菌接种于高抗侵染种质J11和高感病种质泉花10号上,制成石蜡切片,数码显微镜下观察籽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抗侵染种质相比,黄曲霉侵染对感病种质的胚细胞组织破坏更严重,其发生远早于黄曲霉在种皮上的定殖。根据46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矩阵,利用Structure 2.3.3软件,采用基于贝叶斯数学模型的聚类方法对48个抗感黄曲霉相关材料进行群体结构检测,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两大类4个亚群,分别命名为POP1、POP2、POP3和POP4,各亚群包含的材料数依次为8、13、9和15,另有3份材料属于混合亚群。利用NTSYS-pc 2.10e以UPGMA法对全部种质进行PCoA分析,分组结果与群体结构中亚群划分结果比较吻合,两种分组结果均与种质的抗性特点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黄曲霉 显微结构 群体结构 PCo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黄曲霉花生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价与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彩霞 张浩 +4 位作者 张廷婷 赵小波 李春娟 单世华 孔令让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为明确抗感黄曲霉花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发掘优良抗性种质,本研究利用46对多态性SSR引物分析48份抗感黄曲霉或相关花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5.15个等位变异,平均PIC值为0.604;聚类分析将48份种质分为8组,其... 为明确抗感黄曲霉花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发掘优良抗性种质,本研究利用46对多态性SSR引物分析48份抗感黄曲霉或相关花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5.15个等位变异,平均PIC值为0.604;聚类分析将48份种质分为8组,其中抗性种质被分成5组;低产毒种质91048、抗侵染种质AR-3、PI337409F和GFA-2以及抗圆柱状黑腐病种质PERRY与其它种质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可作为理想的育种材料;抽取5个标记共35个多态位点建立了48份抗感黄曲霉或相关花生种质的"引物+0,1字符串"计算机化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出的优异种质可在抗黄曲霉品种培育中作亲本利用,以拓宽其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黄曲霉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锌吸收分配特性及对土壤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学武 沈浦 +4 位作者 刘璇 郑永美 于天一 赵红军 王才斌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42,共7页
试验在鲁东地区典型棕壤花生田试验点(莱西望城、招远夏甸和招远齐山)进行,研究免耕、浅耕20 cm、深耕30 cm和深松30 cm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锌吸收特征、土壤锌临界值的影响,以及锌吸收与花生产量、品质和土壤的关系。两年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在鲁东地区典型棕壤花生田试验点(莱西望城、招远夏甸和招远齐山)进行,研究免耕、浅耕20 cm、深耕30 cm和深松30 cm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锌吸收特征、土壤锌临界值的影响,以及锌吸收与花生产量、品质和土壤的关系。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深耕和深松处理花生植株总锌吸收量均高于免耕处理,根、茎叶和针壳中的锌吸收量均以深松处理最高,籽仁中锌吸收量以免耕处理最低;花生植株各器官锌积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籽仁>茎叶>针壳>根,耕作措施提高了锌在籽仁中的分配比例,表现为深耕>浅耕>深松;花生籽仁锌吸收量与花生产量增加和品质提升显著正相关,花生籽仁每多吸收1 g/hm^2锌可增加产量48.76 kg/hm^2,含油量、蛋白质含量、蔗糖分别提高22.7、9.8和1.9 kg/hm^2;一元二次方程可较好地模拟土壤容重与花生根(p<0.01)、茎叶(p<0.01)及针壳锌吸收量(p<0.05)间的关系,土壤容重临界值分别为1.31、1.34、1.33 g·cm^-3。综上,通过深耕等耕作措施可有效促进花生籽仁对锌吸收与分配比例,提高花生产量及籽仁品质。本研究结果为花生田锌营养合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耕作措施 全锌 锌吸收量 土壤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适宜花生品种筛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正锋 孙全喜 +7 位作者 张建成 单世华 刘俊华 沈浦 赵红军 王志武 王才斌 Daniel HALIM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1,50,共7页
大田条件下,以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当地花生品种“Tala1”为对照,通过比较我国22个花生品种成熟期的植株、荚果产量和产量性状,筛选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从植株性状看,“四粒红”主茎节数、主茎高和侧枝长显著高于对照... 大田条件下,以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当地花生品种“Tala1”为对照,通过比较我国22个花生品种成熟期的植株、荚果产量和产量性状,筛选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从植株性状看,“四粒红”主茎节数、主茎高和侧枝长显著高于对照;白沙1016、湘花2008、花育23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品种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不同花生品种的荚果产量差异显著,通过对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高产花生品种、8个中产品种和9个低产品种。从产量性状看,不同产量水平花生的饱果率、双仁果率差异不显著,但中高产花生品种单株结果数和公顷果数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其他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与实收株数、单株果数和公顷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花生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适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通过栽培措施提高单株和公顷结果数是提高花生荚果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产量 性状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RGA-SSCP实验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漆燕 李双铃 +6 位作者 袁美 王辉 任艳 石延茂 崔富华 李加纳 禹山林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1-4,9,共5页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灵敏的多态性检测方法,近年在植物研究中得到了较多应用。为了检测花生品种间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的单核苷酸差异,对影响花生RGA-SSCP的电泳温度、电压、胶浓度、交联度、变性剂等因素进行了优...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灵敏的多态性检测方法,近年在植物研究中得到了较多应用。为了检测花生品种间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的单核苷酸差异,对影响花生RGA-SSCP的电泳温度、电压、胶浓度、交联度、变性剂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碱变性后的PCR产物(PCR产物与碱变性剂比例1∶2)在不加甘油的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交联度为29∶1)、1×TBE电泳缓冲液、恒温4℃和600V条件下电泳5 h为最佳优化组合。用上述优化方法分析了抗、感北方根结线虫病的亲本及F2群体部分单株,获得了电泳条带细而清晰的SSCP图。该体系的建立对RGA-SSCP标记用于花生基因定位、遗传图谱构建、标记辅助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RGA—SSCP 优化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与密度互作对单粒精播花生根系形态、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俊华 吴正锋 +7 位作者 沈浦 于天一 郑永美 孙学武 李林 陈殿绪 王才斌 万书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05-1616,共12页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3个氮肥水平(0 kg hm^-2,N0;60 kg hm^-2,N1;120 kg hm^-2,N2),3个种植密度(7.93万株hm^-2,D1;15.86万株hm^-2,D2;23.79万株hm^-2,D...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3个氮肥水平(0 kg hm^-2,N0;60 kg hm^-2,N1;120 kg hm^-2,N2),3个种植密度(7.93万株hm^-2,D1;15.86万株hm^-2,D2;23.79万株hm^-2,D3),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及其互作对单粒精播花生根系形态、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氮肥对花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密度的影响显著。单株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1显著高于D2和D3,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D1显著低于D2和D3,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和密度互作对2019年收获期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的影响显著,与D1相比,N1处理下D3的增幅显著高于N0和N2处理。氮肥及氮肥与密度互作对植株性状的影响存在年度和时期间的差异,主茎叶片数、侧枝数和主茎第一节间粗随密度增加有降低趋势。氮肥对荚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荚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产量与根体积、根干重、主茎叶片数、主茎高及侧枝长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N)水平为60 kg hm-2,种植密度为18.8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花生 单粒精播 根系形态 植株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密度对花生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俊华 吴正锋 +7 位作者 李林 郑永美 孙学武 李秋芝 赵红军 孙秀山 王才斌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0-977,共8页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花生 单粒精播 冠层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单粒精播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俊华 吴正锋 +5 位作者 党彦学 于天一 郑永美 万书波 王才斌 李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9-471,共13页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单粒精播群体质量的影响,选用直立型大花生品种“花育22”(Huayu 22,HY22)和半匍匐型大花生品种“花育9513”(Huayu 9513,HY9513),设置D1(7.5万株hm^(-2))、D2(15万株hm^(-2))、D3(22.5万株hm^(-2))3个密度...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单粒精播群体质量的影响,选用直立型大花生品种“花育22”(Huayu 22,HY22)和半匍匐型大花生品种“花育9513”(Huayu 9513,HY9513),设置D1(7.5万株hm^(-2))、D2(15万株hm^(-2))、D3(22.5万株hm^(-2))3个密度,对不同密度下不同株型花生产量、光合产物累积与分配、叶面积系数、植株性状和粒叶比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随密度的增加,“花育22”荚果产量呈增加趋势,“花育9513”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育9513”最适种植密度低于“花育22”。(2)“花育22”植株群体干重整个生育期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越大增幅越小,“花育9513”幼苗期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针期之后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D2密度植株干重最大。随密度增加,根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果针的分配比例降低;“花育9513”与“花育22”收获期干重相当,但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较小、经济系数和粒叶比低。花生生育前期叶面积系数、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HY9513”增幅高于“HY22”;“HY9513”的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在结荚之前与“HY22”差异不显著,但结荚至收获期显著高于“HY22”。(3)收获期单株侧枝数和果枝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群体侧枝数、果枝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与结荚后的干物质累积,尤其是饱果期的干物质累积、光合势及收获期的植株干重、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群体质量影响不同,直立型花生“花育22”耐密性好,最适密度高,而半匍匐型花生“花育9513”耐密性较差,最适密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花生 株型 单粒精播 群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和翻耕下典型棕壤花生铁营养特性差异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浦 王才斌 +6 位作者 于天一 吴正锋 郑永美 孙学武 郑亚萍 孙秀山 罗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18-1826,共9页
为了阐明免耕和常规翻耕20 cm下花生不同器官铁累积利用差异,在鲁东花生主产区3个典型棕壤试验点(望城、夏甸和齐山)系统研究了免耕和常规翻耕下花生铁营养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免耕处理,常规翻耕20 cm增加了花生籽仁铁的累积,在望... 为了阐明免耕和常规翻耕20 cm下花生不同器官铁累积利用差异,在鲁东花生主产区3个典型棕壤试验点(望城、夏甸和齐山)系统研究了免耕和常规翻耕下花生铁营养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免耕处理,常规翻耕20 cm增加了花生籽仁铁的累积,在望城点、夏甸点和齐山点分别增加了38.4%、20.2%和51.2%,且籽仁铁的累积与籽仁氮的累积及花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免耕处理促进了花生茎、叶、果针和果壳等器官中铁的奢侈累积,在望城点、夏甸点和齐山点,这4个器官铁的累积量比常规翻耕处理分别提高了6.0%、32.1%和14.7%,同时花生累积带走的总铁量高于常规翻耕处理,从而造成土壤有效铁含量及土壤铁活化系数均比常规翻耕处理下降了15.1%~32.9%。综上,土壤翻耕措施能够有效增加花生籽仁铁的累积分配,降低茎、叶、果针和果壳等器官中铁的无效累积,从而提高花生铁的利用效率,该研究结果为花生田铁营养合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荚果产量 累积分配 有效铁 活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