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陈士更 张民 +3 位作者 丁方军 郭新送 孟庆羽 王焕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89,共7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本试验采用普通土壤调理剂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设置普通土壤调理剂+常规施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常规施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减量15%+常规施肥和等养分肥料+常规施肥4个处理,在胶东...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本试验采用普通土壤调理剂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设置普通土壤调理剂+常规施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常规施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减量15%+常规施肥和等养分肥料+常规施肥4个处理,在胶东酸化果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改善酸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在土壤物理性状方面,与普通土壤调理剂相比,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土壤容重降低2.72%~4.76%,粉粒含量增加3.12%~5.28%,孔隙度提高1.74%~3.54%;在土壤化学性状方面,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3.74%~10.57%,pH提高0.07~0.45个单位。施用2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提高苹果产量,相比于普通土壤调理剂,施用全量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可增产4.84%,减量15%施用仍增产2.87%,而二者间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此外,连续两年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苹果的品质,其中总糖含量提高9.35%~15.46%,糖酸比提高21.84%~46.58%。综上,胶东酸化果园(pH<4.5)在常规施肥下配施腐植酸土壤调理剂1 275 kg/hm2可作为短期内改良酸化土壤、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 酸化土壤 苹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胁迫下控释尿素配施腐植酸对棉花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郭新送 苏秀荣 +4 位作者 范仲卿 于晓东 宋挚 朱福军 丁方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为探究盐分胁迫下,控释尿素配施腐植酸对棉花幼苗生长特性和植株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滨海盐化潮土(全盐含量4.5 g/kg)为供试土壤,设置普通尿素、控释尿素、普通尿素+腐植酸、控释尿素+腐植酸4个施肥处理,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进行... 为探究盐分胁迫下,控释尿素配施腐植酸对棉花幼苗生长特性和植株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滨海盐化潮土(全盐含量4.5 g/kg)为供试土壤,设置普通尿素、控释尿素、普通尿素+腐植酸、控释尿素+腐植酸4个施肥处理,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进行棉花盆栽试验,测定棉花植株生物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及根系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和过氧化物质(MDA、O2·-)含量。结果表明:盐分胁迫下,控释尿素+腐植酸配施处理有利于促进棉花幼苗期生物量的累积,较其他处理地上部鲜、干物质量分别提高13.46%~69.46%和12.64%~82.23%,差异显著(P<0.05);控释尿素+腐植酸配施处理植株叶片叶绿素a含量提高11.84%,显著高于控释尿素处理;较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处理,其配施腐植酸的处理棉花叶片和根系SOD活性提高了3.41%~42.84%,POD活性提高了4.376%~37.87%,CAT活性提高了5.53%~64.61%,其中控释尿素+腐植酸配施处理的SOD、POD以及CAT活性显著高于未施用腐植酸处理。可见,盐分胁迫下,控释尿素与腐植酸配施提高棉花的抗盐能力,其主要通过提高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和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植株对盐分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胁迫 控释尿素 腐植酸 叶绿素 抗氧化酶 过氧化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化学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晓东 郭新送 +3 位作者 陈士更 张丽 范仲卿 丁方军 《农学学报》 2020年第11期25-31,共7页
为研究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与常规肥料配伍,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上进行3年小麦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改善土壤化学性状。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后... 为研究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与常规肥料配伍,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上进行3年小麦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改善土壤化学性状。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8%~5.0%、8.6%~12.0%、16.4%~29.2%、27.3%~30.7%。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改良土壤盐碱障碍,相比常规施肥处理,pH降低0.30~0.43个单位,碱化度降低4.6%~27.2%,脱盐率为17.28%~23.53%,钠离子含量降低15.4%~42.7%,氯离子含量降低20.7%~37.6%。2250 kg/hm^2和3000 kg/hm^2土壤调理剂施用量间均无显著差异。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提高小麦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小麦产量提高7.47%~25.83%。综上,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2250 kg/hm^2是改良黄河三角洲盐碱土以及提高小麦产量的最佳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土壤调理剂 盐碱土 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释期包膜尿素氮素释放对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挚 范仲卿 +7 位作者 于晓东 孟庆羽 郭新送 李巧玉 马学文 陈士更 丁方军 昝林生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51-58,共8页
本试验通过动力学模拟,研究30、90、120天控释期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特征,并在田间条件下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控释期包膜尿素处理(90、120、30天+120天(1∶2.5))的养分释放与小麦氮素累积的关系,及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氮... 本试验通过动力学模拟,研究30、90、120天控释期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特征,并在田间条件下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控释期包膜尿素处理(90、120、30天+120天(1∶2.5))的养分释放与小麦氮素累积的关系,及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30天控释期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更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90天和120天控释期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更符合Richards方程;不同控释期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与小麦氮素积累均呈极显著二次抛物线关系,其中以30天+120天包膜尿素配合施用处理的决定系数最高,R^2为0.9871(P<0.01);30天+120天包膜尿素处理的产量、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和土壤氮素依存率与120天尿素处理无显著差异;包膜尿素处理显著增加0~40 cm土层的硝态氮积累,但减少向40 cm以下土层的淋溶。其中120天包膜尿素处理的0~40 cm硝态氮积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控释期包膜尿素处理在40 cm以下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无显著差异;120天包膜控释肥处理的氮素表观损失量最低,但与30天+120天包膜尿素处理无显著差异;包膜尿素处理增加了小麦净收益,其中以30天+120天包膜尿素处理净收益最高,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3135.92元/hm^2,较其他包膜尿素处理增加451.73~871.75元/hm^2。综合分析,30天+120天控释期包膜尿素更适于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释放规律 小麦 氮素积累 土壤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不同条件还田对桃园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供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新送 张娟 +5 位作者 巩有才 李巧玉 杜栋梁 陈士更 刘同信 马学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7-312,320,共7页
为探讨桃园生草不同条件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有效态养分的影响,以清耕为对照,设置生草自然还田、生草刈割还田、生草刈割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3个处理,连续开展3年定位试验。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研究桃园生草不同条件还田对... 为探讨桃园生草不同条件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有效态养分的影响,以清耕为对照,设置生草自然还田、生草刈割还田、生草刈割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3个处理,连续开展3年定位试验。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研究桃园生草不同条件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不同形态氮、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不同条件还田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生草刈割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显著提高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21.2%~48.2%和11.7%~17.0%,生草刈割后,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能加速秸秆的腐熟与微生物繁殖;与清耕对照相比,桃园生草不同条件还田均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生草刈割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的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10.2%~45.4%,26.8%~56.9%,20.5%~30.7%;桃园生草还田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具有正效应,以生草刈割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效果明显,其不仅增加了土壤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含量,减少了氮素损失,同时还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和水溶性钾含量,较其他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水溶性钾含量分别提高12.6%~15.6%和11.4%~39.1%。综上,桃园生草刈割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为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氮钾养分供应的较好途径,为果园生草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 生草 还田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养分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处理方式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忠浩 范仲卿 +5 位作者 郭新送 尹静 孟庆羽 王建新 丁秀红 马学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913-1919,共7页
为探究有机物料的处理方式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有机物料掺混不经过高温腐熟(OF)、掺混后有机物料高温腐熟(COF)、腐熟后+微生物菌剂(CRF)4个处理,探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 为探究有机物料的处理方式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有机物料掺混不经过高温腐熟(OF)、掺混后有机物料高温腐熟(COF)、腐熟后+微生物菌剂(CRF)4个处理,探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有机物料腐熟后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增加了土壤中碱解氮含量(32.33%)、速效钾含量(68.22%)、有效磷含量(66.49%)和有机质含量(8.7%)、土壤细菌(836.17%)、土壤脲酶(66.38%)、过氧化氢酶(17.8%)和脱氢酶的活性(64.02%),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培肥土壤的效果。同时施入有机物料后显著提高了番茄的单株产量和番茄含糖量,较CK处理而言,有机物料投入处理的产量和含糖量增幅范围分别在4.87%~9.86%、0.33%~0.58%,且均以腐熟后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效果最显著。从方差分解分析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对产量的解释度为99.3%,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酶活性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有机物料配合微生物菌剂的投入,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番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有机物料 土壤理化性状 根际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