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地区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现状及药敏检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艳 李玉 +1 位作者 左云 王海英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了解济南地区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酶和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状况 ,并对 18种抗菌药物作药敏试验 ,比较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 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产酶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 目的 :了解济南地区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酶和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状况 ,并对 18种抗菌药物作药敏试验 ,比较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 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产酶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 BLs。以K 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对AmpC阳性者进行质粒接合试验。 结果 :在受检的 2 5 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 ,5 3株(2 1.2 % )产AmpC酶 ,98株 (39.2 % )产ESBLs ,6株 (2 .4 % )同时高产AmpC +ESBLs酶。 5 3株AmpC酶阳性菌中 ,6株临床分离菌的耐药质粒接合转移成功。产酶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在 7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 ,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的耐药率较其他喹诺酮类低。结论 :济南地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是由于细菌产生AmpC酶和ES BLs引起的 ,以ESBLs为主。AmpC酶既可以染色体介导也可以质粒介导 ,以染色体介导为主。治疗产 2种 β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为首选 ,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阿米卡星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革兰阴性杆菌 AMPC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现状 药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燕 胡华 +4 位作者 陈影 王俊玲 朱晓雅 董娇 范恒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815-819,共5页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山东省胸科医院的肺结核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129例,采集合格痰标本分别接种至血琼脂、...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山东省胸科医院的肺结核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129例,采集合格痰标本分别接种至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采用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等共计18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数据进行耐药性分析.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软件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中共分离出138株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25株(18.1%),2010年32株(23.2%),2011年39株(28.3%),2012年42株(30.4%).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其中耐药率上升最快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2009年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4.0%(1/25)、12.0%(3/25);2010年分别为9.4%(3/32)、18.8%(6/32); 2011年分别为26.6%(10/39)、28.2%(11/39);2012年分别为50.0%(21/42)、45.2%(19/42).结论 与2009年相比,2012年结核病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比率明显上升,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并发症 鲍氏不动杆菌 不动杆菌感染 抗药性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增霞 关雅萍 +4 位作者 张先欣 王俊 王宝成 荣学东 胡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0-503,共4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与健康志愿者抗Hu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肿瘤转移部位和多种临床病理变量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NSCLC...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与健康志愿者抗Hu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肿瘤转移部位和多种临床病理变量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NSCLC患者外周血清标本75例,同时收集成年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清标本100例(除外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史)作为阴性对照,按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检测175例血清抗Hu抗体表达。纳入研究的变量主要包括:75例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核分化级别、EGFR突变状态、肿瘤标志物(CEA、CY21-1和NSE)水平及远处转移部位(脑转移、骨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40.00±35.76)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6.40±8.19)ng/ml,P=0.000]。75例患者中有62.67%(47/75)抗Hu抗体高水平表达,37.33%(28/75)呈低表达。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与患者脑转移(P=0.015)显著相关;81.81%(9/11)的脑转移患者检测到高水平的抗Hu抗体,但仅仅50.00%(32/64)的非脑转移患者检测到高水平的抗Hu抗体;抗Hu抗体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期、EGFR突变、CEA水平、CY21-1、NSE、骨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无关(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抗Hu抗体水平是预测脑转移的独立变量(P=0.01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抗Hu抗体呈高水平,与脑转移显著相关。抗Hu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抗Hu抗体 远处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并双侧胸腔积液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华 鞠云飞 +2 位作者 迟晶宇 林美英 李磊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加强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通过对1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诊治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该病病因不清,临床症状较少且轻微,影像学检查主要表... 目的加强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通过对1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诊治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该病病因不清,临床症状较少且轻微,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发性结节影,可累及胸膜并出现胸腔积液;病理学检查主要特征是单细胞原始管腔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内皮细胞源性。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患者预后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双侧胸腔积液罕见,极易误诊,当肺部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警惕其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肺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