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期后路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传庆 李敬朝 +3 位作者 侯代伦 张强 王勍 赵耀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59-665,共7页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脊柱结核科共有1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接受了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脊柱结核科共有1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接受了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男73例,女55例,结核病变位于T5-11者35例、T12~L2者45例、L3-5者48例.术前抗结核治疗4周,治疗方案为3HRZE/9~15HRE.监测围手术期体温并术后第1、3、7天及第2、4周行血常规、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检查,术后第2、4周及出院后每隔3个月行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9)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植骨融合情况、脊柱畸形程度及神经功能状态等.结果 术后无死亡,无严重脊髓神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出现并发症11例(8.6%).总手术平均持续时间(270±110)min,其中后路(70±25)min;出血(360±210)ml,其中后路(100±65)ml.术后1~3 d内体温较高、疼痛较重,白细胞、ESR、CRP明显增高.后凸畸形平均即时矫正18.6°,末次随访平均丢失1.9°,内固定取出后平均丢失1.1°.植骨融合优良率(Ⅰ级+Ⅱ级)为89.8%(115/128),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5.3%(102/107),总治愈率为97.7%(125/128).结论 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椎 腰椎 骨钉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色素沉着纤维化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改变和CT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小丽 朱艳艳 +1 位作者 王仁贵 侯代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81-385,共5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色素沉着纤维化(bronchial anthracofibrosis, BAF)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和CT检查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5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中心经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黏膜色素沉积并伴有主支气管... 目的分析支气管色素沉着纤维化(bronchial anthracofibrosis, BAF)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和CT检查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5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中心经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黏膜色素沉积并伴有主支气管或叶段支气管狭窄,确诊为BAF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以及CT检查结果。结果56例患者,包括男17例(30.4%),女39例(69.6%);年龄34~87岁(中位年龄57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咯血等,呈反复慢性病程。支气管镜均显示黏膜色素斑和叶段支气管狭窄或闭塞,其中,单部位受累27例(48.2%),多部位受累29例(51.8%),以右肺中叶支气管狭窄多见。24例行支气管镜下黏膜活检的患者,活检标本病理检查均显示为支气管黏膜的色素沉积,其中13例(56.5%)伴有慢性非特异性炎症,8例(34.8%)表现为伴有干酪样坏死的慢性肉芽肿样炎症,3例(13.oH)为肺癌。CT表现叶段支气管狭窄44例(78.6%),管壁增厚17例(30.4%),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52例(92.9%),伴淋巴结钙化30例(53.6%),肺内表现阻塞性不张38例(67.9%),支气管扩张6例(10.7%),胸膜病变3例(5.4%)。结论BAF好发于老年女性,并与结核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及恶性肿瘤等相关,主要特征包括支气管黏膜色素沉着、叶段支气管狭窄、气道周围淋巴结增大及多种形态的肺阻塞性或感染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 纤维化 支气管疾病 支气管镜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旭 侯代伦 +1 位作者 渠慧芳 柳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并将虚拟支气管镜检查与支气管镜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期间至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细菌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并将虚拟支气管镜检查与支气管镜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期间至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细菌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100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行肺部CT扫描,将所得图像经图像后处理,由工作站进行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及虚拟支气管镜(VE)检测,观察各段支气管的形态、走行,通过后处理图像观察支气管管腔狭窄及管壁的不规则增厚,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及VE分别观察支气管的管腔狭窄及管壁溃疡、充血、肉芽增殖等表现。以患者原始轴面图像为对照组,以原始轴面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作为实验组,计算各项目百分比,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χ^2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PR后处理图像发现支气管管腔狭窄及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分别为98.0%(98/100)、90.0%(90/100),轴面图像分别为69.0%(69/100)、56.0%(56/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有管腔狭窄及管壁溃疡、充血、肉芽增殖等病理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7.0%(77/100)、75.0%(75/100),VE检查发现管腔狭窄及管腔内壁欠光整(坏死、增生)等表现的阳性率分别为73.0%(73/100)、62.0%(62/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P〉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检出率高于原始轴面图像,并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出率接近,能为发现相关病变及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血管周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强 文戈 詹传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47,共1页
患者女,48岁,胸痛、活动后气促明显半年。发病以来,体重减轻10余斤。CT表现(图1):后上纵隔脊柱左侧见一大小约76 mm×80 mm×74 mm类圆形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低密度区,边缘似可见完整包膜,向左突入左肺野,与周围... 患者女,48岁,胸痛、活动后气促明显半年。发病以来,体重减轻10余斤。CT表现(图1):后上纵隔脊柱左侧见一大小约76 mm×80 mm×74 mm类圆形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低密度区,边缘似可见完整包膜,向左突入左肺野,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欠清,主动脉弓受压.脂肪间隙尚存在,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多个小囊性低密度区及间隔影,边界显示更清晰.左肺上叶支气管管腔受压、变窄,邻近肺组织受压征象,左侧胸腔弧形液性密度影.左叶间裂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血管周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8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静 高明明 +3 位作者 吴长华 王亮 宋丹 郭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咯血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后复发的原因,为预防复发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46例咯血患儿经BAE治疗后复发的8例临床资料,通过支气管动脉再次造影综合分析复发原因。结果BAE术后8例咯血复发患... 目的分析儿童咯血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后复发的原因,为预防复发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46例咯血患儿经BAE治疗后复发的8例临床资料,通过支气管动脉再次造影综合分析复发原因。结果BAE术后8例咯血复发患儿再次造影发现,复发咯血由原责任血管再通所致2例,异常供血支气管动脉遗漏栓塞所致2例,病灶新生侧支循环供血动脉建立所致3例,血管变异超选失败所致1例。二次BAE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3年。7例患儿未再出现咯血症状,1例再次出现咯血,给予外科右肺下叶切除后治愈。结论BAE可有效治疗咯血,完全栓塞是关键。但术中造影应仔细,避免遗漏,再通和新发动脉也值得注意,是咯血复发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支气管动脉栓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