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高发区山东省肥城市2006年至2016年食管癌前病变转归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冬青 史思达 +2 位作者 杨佳 张楠 王家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高发区中国山东省肥城市食管癌前病变自然转归情况,为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鳞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肥城市2006年至2016年期间进行内镜病理诊断且未治疗并进行二次内镜随访的受检者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研究食管癌高发区中国山东省肥城市食管癌前病变自然转归情况,为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鳞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肥城市2006年至2016年期间进行内镜病理诊断且未治疗并进行二次内镜随访的受检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癌前病变病例的具体复查结果,计算进展病例的累积进展率和进展时间,分析食管癌前病变病例的转归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834例食管癌前病变病例,其中1 148例(62.6%)癌前病变发生逆转,148例(8.1%)发生进展。逆转为正常状态的病例共234例(12.8%),进展为食管癌共17例(0.9%)。各级别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病例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4.9%)、中度异型增生(1.3%)、轻度异型增生(0.2%);其发生癌变的中位进展时间由高至低依次为:轻度异型增生(5.62年)、中度异型增生(1.76年)和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61年)。轻度异型增生9年累积进展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以上的进展率远小于中度异型增生(1.81%vs. 9.98%),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进展为食管癌的累积进展率始终高于中度和轻度异型增生。结论:超过一半以上的癌前病变会逆转为较低级别病变或正常状态;食管癌前病变的累积癌变率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大,中位进展时间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缩短。大多数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时间间隔基本与《癌症早诊早治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中的随访间隔相符,可适当对轻度异型增生患者的随访间隔缩短为每2年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癌前病变 转归 筛查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科护士创新行为的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邵珂 程方方 +2 位作者 孟英涛 张玉 时丽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共5页
目的 探讨肿瘤科护士创新行为的现状,分析其潜在剖面及创新行为特征。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495名肿瘤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新行为量表和护理工作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护士创新行为水平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 目的 探讨肿瘤科护士创新行为的现状,分析其潜在剖面及创新行为特征。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495名肿瘤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新行为量表和护理工作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护士创新行为水平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其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科护士创新行为可分为创新行为消极型(45.1%)、中等创新行为水平型(38.2%)和创新行为积极型(16.7%)3个潜在剖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职务、护理工作环境量表中护士参与医院事务度和充足的人力物力维度是护士创新行为类别特征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护士创新行为水平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剖面。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对护士进行分类管理,以提高护士的创新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肿瘤科 创新行为 潜在剖面分析 组织环境 工作环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肿瘤治疗价值支付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3
作者 韩进松 吕传爱 左根永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恶性肿瘤治疗周期长、费用负担重,目前住院病例实施DRG付费存在医疗质量下降、费用转移等问题,而恶性肿瘤门诊慢特病按项目付费导致医保门诊支出快速增长,需探索科学支付模式,保证医保基金的价值支付。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及逻辑分... 目的:恶性肿瘤治疗周期长、费用负担重,目前住院病例实施DRG付费存在医疗质量下降、费用转移等问题,而恶性肿瘤门诊慢特病按项目付费导致医保门诊支出快速增长,需探索科学支付模式,保证医保基金的价值支付。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及逻辑分析方法,对美国最新开展的肿瘤治疗模式进行总结介绍,为我国恶性肿瘤支付方面提供借鉴。结果:美国肿瘤治疗模式是多种保险支付方共同参与、多种支付方式结合的复合支付系统,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兼顾成本、质量和患者参与等指标,目标在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结论:我国恶性肿瘤支付也应利用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等多种支付方,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复合支付体系,弥补单一支付方式存在的缺陷;同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转变整体治疗模式,实现价值付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支付 肿瘤 医疗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及脑组织CT MR显示差异对脑肿瘤放疗剂量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泳衡 巩贯忠 +4 位作者 苏亚 王俪臻 侯传珂 卢洁 尹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0-185,共6页
目的:研究颅骨及脑组织CT/MR显示差异对脑瘤放疗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接受放疗的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患者,每例患者均行CT和MR模拟定位,将CT图像和MR图像刚性配准,在CT/MR融合图像上勾画肿瘤靶区、危及器官、颅骨(分... 目的:研究颅骨及脑组织CT/MR显示差异对脑瘤放疗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接受放疗的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患者,每例患者均行CT和MR模拟定位,将CT图像和MR图像刚性配准,在CT/MR融合图像上勾画肿瘤靶区、危及器官、颅骨(分别命名为Skull-CT、Skull-MR)、脑组织(分别命名为Brain-CT、不包含脑膜的Brain-MR-1、包含脑膜的Brain-MR-2)等组织和器官。基于CT图像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为Plan1;复制CT图像,基于CT/MR图像确定的颅骨(Skull)显示的差异区域Skull-sub赋予CT值20 HU,得到CT2图像,再将Plan1复制到CT2图像上进行放疗剂量的再次计算,获得Plan2。评估两组计划的靶区及组织器官的剂量学变化。结果:Skull-MR较Skull-CT体积平均减少约46%,Brain-CT的体积较不包含脑膜的Brain-MR-1与包含脑膜的Brain-MR-2平均减少约0.8%和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Plan1,Plan2的颅骨剂量变化率平均<3.5%;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come,PTV)剂量指标的变化率除了靶区剂量均匀性(HI)平均减少约6.8%,其他指标平均变化均<1.1%;危及器官的剂量平均变化率均<2%。此外,全脑放疗患者的PTV_(Brain-MR-1)及PTV_(Brain-MR-2)剂量指标较PTV_(Brain-CT),除了HI平均变化约11%和2.4%,其他指标的平均变化率均<2.2%。结论:颅骨及脑组织在CT/MR上的显示差异显著,虽然未对正常器官与肿瘤靶区的放疗剂量带来显著性变化,但对HI的影响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颅骨 CT值 剂量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阳性豁免腋窝清扫后区域淋巴结放疗的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逯永晋 石志强 +2 位作者 李彤 王永胜 邱鹏飞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6,共9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癌外科治疗逐步朝个体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处理方法。然而,对于...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癌外科治疗逐步朝个体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处理方法。然而,对于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未行ALND的患者是否需要区域淋巴结照射(regional lymph node irradiation,RNI),临床上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分析SLN阳性未行ALND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评估RNI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本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了2014年9月1日—2023年8月3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SLNB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依据术后放疗是否包括区域淋巴结[内乳和(或)腋窝和(或)锁骨上下]照射野,分为RNI组和no-RNI组,并进行一系列随访。此外,根据乳房手术方式、肿瘤分子分型以及组织学分级等因素,将患者进一步划分为多个亚组,比较各亚组之间RNI的临床价值。主要终点为无区域复发生存(loco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RFS),次要终点为无浸润性疾病复发生存(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iDFS)和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本研究严格遵循《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STROBE)指南中的各项条目。结果:本研究筛选了832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356例患者最终纳入分析,其中RNI组186例,no-RNI组170例。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绝经状态、肿瘤位置、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管血管侵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态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NI组患者的阳性SLN数量、肿瘤T分期和全乳切除术(total mastectomy,TM)占比显著高于no-RNI组(P=0.006、P=0.043、P<0.001)。中位随访38个月后,RNI组未观察到任何复发或转移病例,而no-RNI组的复发转移率为3.5%(6/170)。其中,4例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2例发生远处转移。RNI组在iDFS方面优于no-RNI组(P=0.017),但LRRFS和O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和P=0.356)。探索性亚组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P=0.033)、分子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P=0.020)的患者在LRRFS方面可能从RNI治疗中获益。结论:对于某些高危患者,如肿瘤直径较大、分子分型为TNBC或non-SLN高转移风险的患者,RNI在降低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淋巴结残留肿瘤负荷、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手术方式制定个体化的RNI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区域淋巴结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核酸扩增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鑫 孙晓(综述) 王永胜(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9-263,共5页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淋巴结诊断信息。对于避免二次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或过度ALND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降阶梯处理模式是当前外科医生追求的治疗策略,前哨淋巴结活检(SLN biopsy,SLNB)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精准、更为个性化的治疗,从而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强度和副作用。本文就OSNA检测在SLNB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一步核酸扩增技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转移诊断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在肿瘤病人围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亚茹 赵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387-3390,共4页
综述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包括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的应用效果、模式的选择、使用时长及频次、依从性等方面的研究,为肿瘤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深静脉血栓 肿瘤 围术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对公立医院人才引进政策偏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任德宇 张千千 +4 位作者 刘保国 王家林 孙晓杰 张楠 刘尧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 通过测量医学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对公立医院人才引进政策的偏好,为同类医疗机构设计政策吸引人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设计问卷,在线调查388名医学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对科研经费、子女教育福利(幼、小、初阶段... 目的 通过测量医学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对公立医院人才引进政策的偏好,为同类医疗机构设计政策吸引人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设计问卷,在线调查388名医学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对科研经费、子女教育福利(幼、小、初阶段)、住房福利、编制、职称晋升减免年限和工作薪酬外的一次性补贴等人才引进政策属性的偏好程度,通过Stata 16.0软件运用混合logit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除职称晋升减免年限外,其余纳入的5项人才引进政策属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用最大的属性是编制(β=2.473),医学专业毕业生愿意放弃335 272.5元的一次性补贴来换取编制,职称晋升减免年限的属性效用最小。亚组分析显示,未婚人群更关注住房福利,博士毕业生更在乎科研经费。结论 编制和子女教育福利是最吸引医学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的人才引进政策。政策制定者应综合考虑政策属性和毕业生背景,制定更为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人才引进政策 医学专业毕业生 离散选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毕钊 郑春辉 +1 位作者 王雪儿(综述) 王永胜(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63-967,共5页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ER-2 negative,HR+/HER2-)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差,新辅助化疗并未带来明显获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NET)可以取得与新辅助化疗相似的客观缓解率和更低的...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ER-2 negative,HR+/HER2-)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差,新辅助化疗并未带来明显获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NET)可以取得与新辅助化疗相似的客观缓解率和更低的毒性,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手段。同时,CDK4/6抑制剂改变了HR+/HER2-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对NET的优化选择提出了新的临床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应依据肿瘤生物学、疗效与肿瘤负荷,采用适应性研究设计,优化患者治疗策略,进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本文就NET的应用价值、疗效评估及联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亚型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CDK4/6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晓珊 杨蓓蓓 +1 位作者 丛斌斌 刘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7-784,共8页
乳腺癌较易发生脑转移,其发生率在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肺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脑转移发生时间早、发生率高,且患者预后差。TNBC脑转移治疗的难点在于缺少靶向药物以及药物较难透过血脑屏障,以致全身治疗... 乳腺癌较易发生脑转移,其发生率在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肺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脑转移发生时间早、发生率高,且患者预后差。TNBC脑转移治疗的难点在于缺少靶向药物以及药物较难透过血脑屏障,以致全身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包括手术和放疗在内的局部治疗仍是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能快速缓解脑转移患者的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此外,手术联合放疗较单纯手术治疗或单纯放疗可改善脑转移患者预后。在放疗方面,全脑放疗(whole-brain radiation therapy,WBRT)是颅内多发转移、脑膜转移的标准治疗,WBRT可改善多发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但会影响患者认知功能,要注意海马回的保护,因此对于有限数目脑转移的患者,脑部立体定向放疗已经取代全脑放疗。然而局部治疗难以有效地控制脑转移的进展且并发症较多,需辅以全身治疗等支持治疗。卡培他滨、顺铂等化疗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但其疗效有限,因此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及新靶点的探索是TNBC脑转移研究的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有更高的脑转移风险,脑转移患者BRCA突变比例亦较高。目前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可用于晚期胚系BRCA1/2突变的TNBC患者,且可突破血脑屏障。Ⅲ期EMBRACA临床研究显示,PARP抑制剂talazoparib可使BRCA1/2突变的脑转移亚组获益。此外,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德曲妥珠单抗也可透过血脑屏障,DEBBRAH等临床研究显示,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疗效显著,在HER2低表达患者中研究目前还未达到终点,其在TNBC脑转移治疗中的效果令人期待。戈沙妥珠单抗为靶向TROP-2的新型ADC药物,Ⅲ期ASCENT临床研究显示在总体人群(包括脑转移患者)中戈沙妥珠单抗组与化疗组相比可显著延长晚期TNB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肽-紫杉醇共轭物ANG1005已经在Ⅱ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其对TNBC脑转移患者有疗效。另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脂肪酸合酶抑制剂以及药物递迭系统等药物成为TNBC脑转移患者潜在的治疗方案。虽然Impassion 130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治疗在TNBC脑转移无获益趋势,但基础研究显示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具有协同作用,目前有多项临床试验(NCT03483012、NCT03449238等)正在探索放疗与免疫治疗在乳腺癌脑转移中的疗效,结果令人期待。本文就TNBC脑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脑转移 局部治疗 化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影像组学联合临床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类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琪 顾梦瑶 +2 位作者 刘丽 戚佳佳 李万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观察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子类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Luminal型及97例非Luminal型女性IDC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284)与测试集(n=12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目的观察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子类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Luminal型及97例非Luminal型女性IDC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284)与测试集(n=12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临床资料及DBT所见筛选乳腺IDC Luminal表达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临床-影像学模型;基于内外斜位DBT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之联合临床-影像学模型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乳腺IDC分子类型的效能。结果病理组织学级别及DBT所示病灶边缘分别为乳腺IDC Luminal表达相关的临床及影像学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联合模型预测训练集、测试集乳腺IDC分子类型的AUC分别为0.821、0.715,高于临床-影像学模型(0.727、0.665)及影像组学模型(0.776、0.663)(P均<0.05);而临床-影像学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B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有助于预测乳腺IDC分子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影像组学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体层合成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Ki-67表达水平
12
作者 顾梦瑶 陈琪 +2 位作者 刘丽 戚佳佳 李万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观察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BIDC,根据Ki-67表达将其分为高表达组(n=224)与低表达组(n=150);根据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71,含高表达组162例、低... 目的观察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BIDC,根据Ki-67表达将其分为高表达组(n=224)与低表达组(n=150);根据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71,含高表达组162例、低表达组109例)及测试集(n=103,含高表达组62例、低表达组41例)。对比组间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取并筛选病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以8种分类器构建影像学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选择其中最佳者;基于影像学特征及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制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BIDC 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结果组间病灶最大径、边缘有无毛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之构建的多层感知机(MLP)影像学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654、0.715;基于8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MLP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02、0.806,而列线图模型的AUC分别为0.802、0.806。结论基于DBT影像组学列线图能有效预测BIDC Ki-67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X射线摄影 影像组学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限期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策略
13
作者 邱小琳 范秉杰 王琳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03-1610,共8页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esophagus,PSCCE)是一种罕见的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所有食管恶性肿瘤的0.05%~3.1%。其生物学特征与肺小细胞癌相似,表现为极强的侵袭性及早期播散倾向,常通过淋巴...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esophagus,PSCCE)是一种罕见的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所有食管恶性肿瘤的0.05%~3.1%。其生物学特征与肺小细胞癌相似,表现为极强的侵袭性及早期播散倾向,常通过淋巴道及血行途径快速转移,临床预后极不乐观,5年总生存率不足15%。由于缺乏大规模的病例随机对照研究,所以标准治疗策略尚未统一。局限期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在传统治疗模式中,极早期可行内窥镜治疗,相对早期患者以根治性手术为主,而局部晚期患者,临床上最常采用两种治疗模式:一种是基于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另一种是以根治性放化疗为核心的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模式尚无定论。与此同时,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等新兴策略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为局限期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带来新的治疗机会。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关于局限期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治疗的研究进展,总结诊疗现状及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癌 食管癌 治疗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声传感及成像系统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家贤 江道淮 +2 位作者 丛斌斌 高飞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临床淋巴结(lymph nodes,LN)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分期技术,蓝染法联合核素法作为SLNB的标准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新型荧光靶向示踪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临床淋巴结(lymph nodes,LN)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分期技术,蓝染法联合核素法作为SLNB的标准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新型荧光靶向示踪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偶联物(indocyanine green-rituximab,ICG-RIT),搭建手持式光声信号传感系统(photoacoustic signal sensing system,PASS)及手持式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系统,探索其探测富集ICG-RIT的淋巴组织穿透深度,研究其定位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为探索PASS及PAI的组织穿透能力及定位能力,通过仿体实验将鸡胸组织覆盖于ICG-RIT染色的明胶仿体上模拟体内LN,通过PASS探测不同深度下ICG-RIT仿体的光声信号强度;同时设计人体组织试验—术前于患乳外上象限注射ICG-RIT,取荧光显像的LN于腋窝脂肪下,对比PASS、PAI及超声成像深度区别。通过SD大鼠后肢淋巴引流模型探索该技术作为SLNB的可行性,在SD大鼠后肢足垫皮下注射ICG-RIT,比较SD大鼠腘LN及髂LN的PASS及PAI定位区别。结果:仿体实验结果显示,PASS探测鸡胸组织下ICG-RIT仿体呈现特征性单峰信号,且信号强度与组织深度成反比,最大探测深度平均达52.42 mm。人体组织试验结果显示,PASS探测腋窝脂肪下ICG-RIT染色LN最大探测深度达32.72 mm,对比鸡胸组织下6.25%浓度ICG-RIT染色仿体最大探测深度达39.72 mm;PAI探测腋窝脂肪下ICG-RIT染色LN深度达25 mm。SD大鼠模型结果显示,ICG-RIT停留于SD大鼠腘LN,在PASS中光声信号呈现特征性单峰曲线,PAI呈现特征性“热点”图,而髂LN未见明显光声信号,对比亚甲蓝则同时染色腘LN及髂LN。结论:利用ICG-RIT的光声效应及靶向LN特性,通过手持式PASS及手持式PAI能准确定位SLN,同时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深度,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数据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光声成像 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型荧光靶向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分期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石志强 邱鹏飞 +7 位作者 刘雁冰 赵桐 孙晓 陈鹏 王春建 张朝蓬 丛斌斌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6-191,共6页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患者NAC后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分期的可行性及可能获益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8月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5例行NA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184例(21.3%)为HER2阳性和TNBC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NAC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阴性(ypN0)的相关性。结果:NAC前肿瘤分期、淋巴结分期及Ki-67,NAC后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ycN0)、乳房影像学完全缓解(breast radiologiccompleteresponse,brCR)及乳房病理学完全缓解(breastpathologiccompleteresponse,bpCR)均与NAC后ypN0显著相关(P<0.05),其中NAC前临床淋巴结分期(OR=0.363,P<0.001)、bpCR(OR=11.285,P<0.001)及ycN0(OR=4.995,P<0.001)是NAC后ypN0的独立预测因素。cN0→ycN0组37例,NAC后bpCR、未达bpCR患者ypN0率分别为100.0%(17/17)、90.0%(18/20)(P=0.178)。cN1→ycN0组42例,NAC后bpCR、未达bpCR患者ypN0率分别为95.8%(23/24)、55.6%(10/18)(P<0.001)。NAC后未达bpCR的cN1患者腋窝淋巴结残留转移的相对风险是bpCR患者的10.56倍(95%CI:2.720~41.003;P<0.001)。结论:在HER2阳性和TNBC患者中,NAC后bpCR与腋窝淋巴结状态具有高度相关性。NAC后bpCR的cN0及部分cN1患者(NAC后降期为ycN0)腋窝淋巴结残留转移的风险<5%,使其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分期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三阴性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 腋窝手术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学时代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曹晓珊 丛斌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71-976,共6页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学类型的10%~20%。TNBC术后近期复发率较高,易发生内脏转移,尤其是肺和脑的转移,且晚期化疗...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学类型的10%~20%。TNBC术后近期复发率较高,易发生内脏转移,尤其是肺和脑的转移,且晚期化疗效果欠佳。与其他亚型乳腺癌比较,TNB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一直是临床研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而在精准医学时代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TNBC的分类更加准确,出现了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治疗和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现就TNBC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精准医学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评估预后及指导个体化内乳照射:一项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玉光 孙晓 +4 位作者 毕钊 邱鹏飞 段宝伟 樊庆达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内乳照射(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 irradiation,IMNI)可以改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高危转移患者的生存。本研究旨在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 背景与目的:内乳照射(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 irradiation,IMNI)可以改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高危转移患者的生存。本研究旨在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对评估预后及指导个体化IMNI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21年12月在3项前瞻性临床试验(NCT01642511、NCT03541278、NCT03024463)中成功行IM-SLNB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筛选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在接受区域淋巴结照射者中分析IMNI实施状况、生存获益及对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RILI)的影响。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RILI。结果:研究入组537例患者,中位随访60个月。IMSLN转移状况是D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与IMSLN阴性组患者相比,IMSLN阳性组患者DFS及OS显著降低(P均<0.05)。IMSLN阴性患者增加IMNI并没有显著改善DFS(P=0.099)和OS(P=0.486),但RILI的风险显著增高(OR=3.678,P<0.05)。对于IMSLN阳性患者,增加IMNI可显著改善5年DFS(87.3%vs 52.5%,P=0.040),但并未转化为OS的获益(P=0.603)。结论:IMSLN的转移状况是独立的预后因素,IMSLN转移的患者接受IMNI可显著改善预后,IMSLN未转移的患者通过豁免IMNI可在不影响预后的情况下显著降低RIL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淋巴结 照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曹晓珊 丛斌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965-968,共4页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分子类型的15%~20%,该类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抗HER-2靶向药物能有效降低这部分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生存,并改善预后...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分子类型的15%~20%,该类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抗HER-2靶向药物能有效降低这部分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生存,并改善预后。目前多种抗HER-2靶向药物(如帕妥珠单抗、T-DM1、吡咯替尼等)相继问世,使乳腺癌治疗策略不断优化,为HER-2阳性乳腺癌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 被引量:12
19
作者 童西洋 王明慧 +4 位作者 张安琪 王德龙 王艺颖 赵世超 于海宁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5,共7页
目的:探究我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和目的抽样,于2021年2月至7月,对山东省东营市、青岛市以及枣庄市的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67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Strauss... 目的:探究我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和目的抽样,于2021年2月至7月,对山东省东营市、青岛市以及枣庄市的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67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Strauss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思路,并运用MAXQDA2020定性分析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得到39个概念和19个范畴,构建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业倦怠形成机制模型。结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受宏观行政治理局限、中观制度机制失准、微观工作压力超载三个维度的共同作用。应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自主权,切实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减负,加强协同治理与“三医联动”,从而缓解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职业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卫生技术人员 职业倦怠 形成机制 多维视角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疗”时代从乳腺癌分子分型探讨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价值及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雪儿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3-1082,共10页
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分为luminal A、luminal B、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及三阴性型4种分子分型。然而既往的分子分型方法导致处... 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分为luminal A、luminal B、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及三阴性型4种分子分型。然而既往的分子分型方法导致处于HER2低表达状态患者的治疗选择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的飞速发展,使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获得了新的治疗选择,并促进了当前国内外指南中对HER2表达状态判定标准的更新——基于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技术,将HER2的表达分为HER2阳性(IHC 3+或IHC 2+/ISH+)、HER2低表达(IHC 1+或IHC 2+/ISH-)以及HER2阴性(IHC 0)3种情况。ADC是一种由连接子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物质偶联而成的免疫偶联物。在乳腺癌领域,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以HER2为靶点的ADC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德曲妥珠单抗(T-DXd)以及以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TROP2)为靶点的ADC戈沙妥珠单抗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获益。随着DESTINY-Breast03等Ⅲ期临床试验发现T-DXd在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优于T-DM1(完全缓解率约为T-DM1的2倍,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为T-DM1的4倍),T-DXd现今已经替代T-DM1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唯一推荐的药物,也是脑转移局部治疗后二线治疗的选择。Ⅲ期临床试验DESTINY-Breast04证实T-DXd同样可使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获益,这进一步改变了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并支持重新定义HER2阴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必要。Ⅲ期临床试验ASCENT证实戈沙妥珠单抗可显著改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且Ⅱ期临床试验NeoSTAR发现该药在TNBC新辅助治疗中也可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目前T-DM1、T-DXd和戈沙妥珠单抗均已在国外和中国陆续获批上市。其他如HER3-DXd、Dato-DXd及中国研发的纬迪西妥单抗(RC48)等ADC药物也正在乳腺癌等肿瘤中广泛地开展临床研究。此外,尚有多种其他分子靶点的ADC仍正在积极地研发中。本文旨在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ADC药物治疗出发,介绍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ADC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抗体-药物偶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