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同岳 毕钊 +1 位作者 邱鹏飞 王永胜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7-29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后接受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准确性,同时探索IM-SLNB在指导分期、评估预后和优化辅助治疗策略上的优势...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后接受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准确性,同时探索IM-SLNB在指导分期、评估预后和优化辅助治疗策略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山东省肿瘤医院经NAT后行IM-SLNB的132例女性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转移的影响。同时评估NAT后IMLN转移状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32例接受NAT后IM-SLNB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ALN)和IMLN总体转移率分别为90.9%(120/132)和9.1%(12/132),ALN阳性/IMLN阳性组、ALN阳性/IMLN阴性组、ALN阴性/IMLN阳性组和ALN阴性/IMLN阴性组患者比例分别为8.3%(11/132)、43.1%(57/132)、0.7%(1/132)、47.7%(63/132)。NAT后内乳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8.5%(132/134),其中2例患者因手术困难未行IM-SLNB。12例IMLN转移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发生了改变(2例由ⅢA期→ⅢC期,2例由ⅡB期→ⅢC期,1例由ⅡA期→ⅢA期,1例由ⅡA期→ⅢC期)。IMLN转移状况是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和IMLN阴性患者相比,IMLN阳性患者DFS及OS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NAT后淋巴结病理状态应同时考虑ALN和IMLN的病理状态。NAT后IMLN有术中显像患者应接受IM-SLNB,以期获得完整的淋巴结分期。NAT后IMLN转移状况是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淋巴结 预后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