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颅内肿瘤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立恒 赵宏 +2 位作者 靳二虎 郭守芳 杨国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68-1771,共4页
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术具有微创、肿瘤靶区剂量高、周围组织接受剂量低的特点,近年来逐步选择性应用于颅内肿瘤的治疗中,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改善局部神经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目前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在... 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术具有微创、肿瘤靶区剂量高、周围组织接受剂量低的特点,近年来逐步选择性应用于颅内肿瘤的治疗中,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改善局部神经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目前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胶质瘤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退缩模式预测列线图的建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雁冰 杨涛 +6 位作者 张朝蓬 王春建 孙晓 孙翔宇 穆殿斌 陈兆秋 王永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9-1324,1338,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原发肿瘤退缩模式的影响因素,构建非向心性退缩的预测列线图。方法:选择61例ⅡA-ⅢC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NAC后手术标本制作次连续病理大切片,显微镜下勾画残余肿瘤范围,Photo...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原发肿瘤退缩模式的影响因素,构建非向心性退缩的预测列线图。方法:选择61例ⅡA-ⅢC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NAC后手术标本制作次连续病理大切片,显微镜下勾画残余肿瘤范围,Photoshop CS 5软件配准,3D-DOCTOR 4.0软件三维重建病理及 MRI残余肿瘤,评价 NAC后原发肿瘤的病理、临床-病理退缩模式。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月经状况等17个因素为自变量,临床-病理退缩模式为因变量,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建立列线图。结果:NAC前原发肿瘤分期、NAC后淋巴结降期、孕激素受体(PR)和 NAC前钼靶恶性钙化是预测非向心性退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回归系数分别为1.538、1.555、-1.707和-1.405,OR(OR95%CI)分别为4.656(1.414~15.328)、4.735(1.082~20.722)、0.181(0.044~0.741)和0.245(0.061~0.998)。用于预测非向心性退缩风险的列线图的一致系数为0.869,符合度平均绝对差为0.039。结论:基于乳腺癌原发灶的临床、病理特征,构建预测 NAC后乳腺癌原发肿瘤退缩模式的列线图,有助于个体化地选择 NAC后行保乳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三维重建 退缩模式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立恒 王振常 +2 位作者 杨正汉 李文武 靳二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27-534,共8页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几乎可累及人体所有器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但大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较好。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上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病变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延误治疗,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几乎可累及人体所有器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但大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较好。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上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病变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延误治疗,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为了进一步了解并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作者介绍了Ig 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回顾了近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乳腺癌231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于蕾妍 郝言芝 +3 位作者 乔明霞 郭春生 张志娟 王清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8-929,931,共3页
[目的]研究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乳腺癌23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螺旋藻多糖(PSP)与银杏叶有效成分(GBE)按一定比例复合,观察复合制剂对人乳腺癌23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SP与GBE按1:1、1:2和2:1比例的复合制剂组... [目的]研究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乳腺癌23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螺旋藻多糖(PSP)与银杏叶有效成分(GBE)按一定比例复合,观察复合制剂对人乳腺癌23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SP与GBE按1:1、1:2和2:1比例的复合制剂组对人乳腺癌231细胞的抑瘤率,高剂量时分别提高93.32%、57.83%和44.95%,中剂量时分别提高67.52%、59.93%和41.72%,低剂量时分别提高54.22%、48.56%和40.26%。单一成分的螺旋藻多糖组对人乳腺癌231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随着剂量地降低其药效也随之降低。[结论]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乳腺癌231细胞有较高地抑制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1∶1复合制剂抑制效果最好(93.32%),表明复合螺旋藻多糖在该剂量配比时协同增效作用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多糖 银杏叶有效成分 人乳腺癌231细胞 抑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郝言芝 张志娟 +3 位作者 乔明霞 高宗霞 于蕾妍 王清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367-3368,3408,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螺旋藻多糖(PSP)与银杏叶有效成分(GBE)按不同剂量、3种比例(1∶1、1∶2和2∶1)复合,用MTT法研究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PSP与GBE按3种比... [目的]探讨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螺旋藻多糖(PSP)与银杏叶有效成分(GBE)按不同剂量、3种比例(1∶1、1∶2和2∶1)复合,用MTT法研究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PSP与GBE按3种比例复合使用组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好于相对应剂量的单一成分组,且同一配比组的抑瘤率与剂量呈正相关。PSP与GBE联合使用能对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其中PSP与GBE按2∶1比例复合的作用最突出,在高、中和低剂量时抑瘤率分别为67.92%、58.93%和34.86%(P<0.01)。[结论]该研究为人宫颈癌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多糖 银杏 复配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组间协变量后射频消融术和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素珍 孟维静 +1 位作者 安洪庆 王小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讨平衡组间协变量后评价射频消融术(RFA)和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疗效,阐明平衡组间协变量的意义。方法:选择HCC患者342例,其中接受RFA者(RFA组)189例,接受PEI者(PEI组)153例。采用倾向指数匹配卡... 目的:探讨平衡组间协变量后评价射频消融术(RFA)和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疗效,阐明平衡组间协变量的意义。方法:选择HCC患者342例,其中接受RFA者(RFA组)189例,接受PEI者(PEI组)153例。采用倾向指数匹配卡钳法均衡组间的协变量,对匹配前后的数据进行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倾向指数匹配前,2组患者间协变量不均衡。COX回归分析,Child分级高、有肝癌家族史、HbsAg阳性、AFP水平升高、GT水平升高、肿瘤大和数量多是影响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风险比>1,P<0.05);但是RFA组和PEI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指数匹配之后,2组患者间协变量均衡;RFA组和PEI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1.37%和73.48%;2年生存率分别为46.64%和36.81%;3年生存率分别为21.53%和14.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0和1.40年。Logrank检验,RFA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PEI组(P<0.05)。结论:倾向指数匹配法平衡组间协变量后RFA治疗HCC效果优于PEI法,平衡组间协变量可对HCC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出正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经皮无水乙醇注射 倾向指数 匹配法 肝肿瘤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8
7
作者 袁明智 黄永 任瑞美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8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25例软骨肉瘤中原发23例,其中普通型20例,去分化型、黏液型及透明细胞型各1例;继发2例。X线及CT表现:...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25例软骨肉瘤中原发23例,其中普通型20例,去分化型、黏液型及透明细胞型各1例;继发2例。X线及CT表现:原发的23例中溶骨性骨破坏5例,混合性骨破坏18例,形成软组织肿块20例,其中表现为低密度19例,等密度1例。20例普通型及1例黏液型见散在钙化。MRI表现:普通型软骨肉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黏液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低的混杂信号,钙化T2WI呈低信号;透明细胞型病例T1WI及T2WI呈近乎等信号;去分化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普通型及1例继发型出现环形、间隔样中等-明显强化,黏液型及去分化型呈不均匀中等-明显强化。结论:普通X线及CT是软骨肉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MRI显示软骨信号为重要提示。MRI显示病变范围更为清楚、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向指数平衡组间混杂因素后的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素珍 孟维静 +2 位作者 安洪庆 石福艳 王小礼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通过倾向指数平衡混杂因素,评价手术切除(SR)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两种方法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至2011年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SR或TACE治疗的早期HCC患者350例,其中接受SR患者192例,接受TAC... 目的通过倾向指数平衡混杂因素,评价手术切除(SR)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两种方法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至2011年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SR或TACE治疗的早期HCC患者350例,其中接受SR患者192例,接受TACE患者158例。采用倾向指数卡钳匹配法均衡组间的协变量,对匹配后的数据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倾向指数匹配前,两组间协变量不均衡,SR组的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80.92%、49.44%、33.73%、19.72%,中位生存期为2.00年;TACE组的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80.02%、53.92%、31.21%、13.42%,中位生存期为2.40年;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SR与TACE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 8)。倾向指数匹配之后,两组间协变量均衡;SR组的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84.22%、57.68%、36.80%、24.09%,中位生存期为2.50年;TACE组的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73.84%、47.26%、28.31%、10.69%,中位生存期为2.00年;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两组间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2),SR组的生存率高于TACE组。结论采用倾向指数匹配法降低混杂偏倚后,SR对早期HCC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T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指数 匹配法 肝肿瘤 生存分析 肝切除术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乔明霞 唐纯青 +2 位作者 高宗霞 郝言芝 王清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89-592,共4页
研究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螺旋藻多糖(PSP)与银杏叶有效成分(GBE)1∶1比例复合组、1∶2比例复合组和2∶1比例复合组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抑瘤率,高剂量时分别比空白对照组提高68.04%(P<0.01)、59.88%(P<0... 研究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螺旋藻多糖(PSP)与银杏叶有效成分(GBE)1∶1比例复合组、1∶2比例复合组和2∶1比例复合组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抑瘤率,高剂量时分别比空白对照组提高68.04%(P<0.01)、59.88%(P<0.01)和58.82%(P<0.01);中剂量时分别比空白组提高47.52%(P<0.01)、51.98%(P<0.01)和40.31%(P<0.01);低剂量时分别比空白对照组提高39.70%(P<0.01)、29.88%(P<0.01)和27.31%(P<0.01)。各复合制剂组的抑瘤率都高于相对应剂量的单一成分组,PSP与GBE联合使用对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能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多糖 银杏叶有效成分 HT29细胞 抑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
10
作者 李万湖 陶荣杰 +1 位作者 李海燕 徐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882-882,共1页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 室管膜 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CT形变配准技术对放疗前后靶区变化的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路路 杨娟 +4 位作者 黄浦 赵睿 马长升 尹勇 李登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400,共7页
PET图像提供的新陈代谢信息可用于判断放疗后肿瘤的复发区域,对于制订精确的放疗计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采用多分辨率形变配准的方法提取放疗前后CT图像的形变域,并将其作用于放疗前PET图像,与放疗后的PET图像相比较,通过设定图像... PET图像提供的新陈代谢信息可用于判断放疗后肿瘤的复发区域,对于制订精确的放疗计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采用多分辨率形变配准的方法提取放疗前后CT图像的形变域,并将其作用于放疗前PET图像,与放疗后的PET图像相比较,通过设定图像中SUV的阈值,判断勾画轮廓之间的重叠率,以获得图像中的高摄取区域,回顾性指导精确放疗。研究针对22例肺癌病例,实验结果显示放疗后残留的高代谢区域和放疗前GTV重叠较好:当阈值设定为SUVmax的70%、80%和90%时,对应的重叠率分别为(95.2±0.6)%、(96.6±3.4)%和100%;当阈值设定为SUV2.5和SUV5.0时,对应的重叠率为(86.0±6.6)%和(97.0±3.0)%。对氟代脱氧葡萄糖(FDG)高摄取区域的高重叠率表明病变区域在放疗前后的位置相对稳定,放疗后的残余肿瘤基本上位于放疗前靶区对FDG的摄取区域。初步实验结果证明,研究可用于判断靶区区域对放疗的反应,回顾性指导在放疗计划中,针对放疗后残余的靶区加大照射剂量,保护危及器官和组织,精确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肺癌 重叠率 形变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