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山东省兖州市采煤区地面塌陷的原因及其对策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刘德成
张荣隋
梁栋彬
-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69,共3页
-
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编号:20030001100)
-
文摘
采煤区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煤层大面积采空引起上覆岩层失去支撑而变形崩落最后导致地面沉降一种危害很大的地质灾害。至2002年9月,该地区地面塌陷的面积达23.901km2。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该地区的塌陷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张。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地下大面积采空后岩土内部破坏机制和地面变形规律。针对兖州矿区的具体塌陷状况提出了改进采煤方式、对塌陷土地进行恢复和复垦等几点防治措施。
-
关键词
兖州
塌陷
危害
防治
-
Keywords
Yanzhou city
surface collapse
hazard
control policy
-
分类号
P642.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山东省白垩系下统孢粉组合及地层意义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司双印
李洲
张森宝
-
机构
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山西省朔州市煤炭运销公司
-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1-27,共7页
-
文摘
山东省白垩系下统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根据孢粉组合的平面分布和纵向演化,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微古植物组合:Cicatricosisporites—Classopollis—Piceaepollenites组合(CCP),地质时代确定为凡兰吟至巴雷姆早中期;Cicatricosisporites—Classopollis—Clavatipollenites组合(CCC),地质年代为巴雷姆晚期至阿普特期;Schizaeoisporites—Ephedripites—Tricolpites组合(SET)为阿尔比期。
-
关键词
孢粉组合
白垩系下统
山东
地质时代
CCP组合
CCC组合
SET组合
-
分类号
Q91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山东蒙阴苏家沟科马提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张荣隋
唐好生
孔令广
甘延景
宋炳忠
-
机构
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
出处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6-244,共9页
-
文摘
科马提岩作为太古代绿岩带的一个标志,一直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重视。最近,在蒙阴县坦埠镇苏家沟村发现的具典型鬣刺结构科马提岩,进一步证实了鲁西地区是华北地台上乃至世界上最典型的太古代绿岩带之一,为鲁西地区太古代绿岩带及其矿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苏家沟科马提岩呈透镜状残留体赋存于前寒武纪花岗质岩石中,主要由蛇纹石化橄榄科马提岩、透闪石岩、阳起透闪片岩、绿泥透闪片岩、黑云阳起片岩等组成,具典型的鬣刺结构和变余鬣刺结构。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结构等特征与世界典型地区科马提岩极为相似,属橄榄科马提岩。
-
关键词
鬣刺结构
科马提岩
绿岩带
太古代
山东
-
Keywords
:spinifex; komatiite; greenstone belt;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ce; Mengyin, Shandong
-
分类号
P588
[天文地球—岩石学]
-
-
题名山东蒙阴苏家沟科马提岩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杨全喜
-
机构
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实验室
-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2,共5页
-
文摘
针对山东省境内发现的科马提岩 ,阐述了其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副矿物等特征 ,并与国内外资料进行对比 ,认为该岩石为一套典型的超镁铁质科马提岩。
-
关键词
超镁铁质
科马提岩
岩石
矿物学
-
Keywords
ultramafic
komatiite
petrology
-
分类号
P588.2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85
[天文地球—岩石学]
-
-
题名拆离带控矿的典型实例——以鲁西磨坊沟式金矿为例
被引量:7
- 5
-
-
作者
牛树银
胡华斌
毛景文
孙爱群
王宝德
刘涛
-
机构
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与资源研究所
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47-451,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2088)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200110200038)资助。
-
文摘
磨坊沟式金矿是指鲁西铜石地区赋存在早寒武世朱砂洞组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的碲金矿床,近期地质勘查表明,矿体产出层位相对稳定,分布面积较广,矿化较为连续,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和找矿远景。其围岩具明显的黄铁绢英岩化、高岭土化、方解石化和萤石化。碲金矿的形成与黄铁绢英岩化密切相关。矿床产出的构造部位为鲁西幔枝构造核部,铜石隆起外围太古宙结晶基底与寒武纪盖层间主拆离带之上的次级拆离带中。成矿物质来自深源(地幔),矿体就位受主、次级拆离滑脱带控制。由于次级拆离带断坪顺层展布,故矿体亦表现出似层状特征。
-
关键词
幔枝构造
地幔热柱
碲金矿床
成矿作用
控矿构造
鲁西铜石
-
Keywords
mantle branch
mantle plume
gold telluride deposit
mineralization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Tongshi, westernShandong
-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鲁西平邑地区磨坊沟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1
- 6
-
-
作者
胡华斌
毛景文
牛树银
李蒙文
刘涛
刘铭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29-536,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规划发展项目(G19990432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2088)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110200038)。
-
文摘
选择鲁西平邑磨坊沟和梨方沟两个矿区的矿化蚀变样品,对保存于石英、方解石和萤石中的原生包裹体及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二个矿区的包裹体大小、形态相似,类型一致,均为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在120~450℃之间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120~260℃的范围内,可进一步分为110~150℃和170~250℃两个区间。结合显微镜下观测的载金矿物的特点,推测金矿的形成温度区间在170~250℃之间。冰点变化范围较大,在-2 8~-11 5℃之间,对应的盐度在4 65%~15 47%之间。矿体及围岩黄铁矿的δ34S值介于-0 71‰~+2 99‰之间,方解石和石英的δDSMOW值为-63‰~-70‰,δ18OSMOW值为+18 4‰~+22 2‰。以上数据表明流体来源于地幔,成矿过程中与建造水发生了混合。
-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低温热液
成矿作用
平邑
鲁西
-
Keywords
fluid inclusion
epithermal mineralization
Pingyi
western Shandong
-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铜石金矿田金元素来源新认识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司荣军
顾雪祥
高鹏
杨道荣
刘金民
常和平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研究室
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
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19,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872038)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联合资助。
-
文摘
铜石金矿田位于鲁西中生代富碱次火山杂岩体———铜石岩体周围,该岩体侵入于燕山晚期,主要有闪长玢岩、二长斑岩和隐爆角砾岩组成。岩体与金矿田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目前一般认为铜石金矿田金元素来源于泰山群地层,岩体与金矿是衍生关系而非同源关系。但文章通过对铜石金矿田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成分、氢氧同位素证据、锶、氧和铅同位素比值、碲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国内外成矿地质条件相似地区研究成果分析得出新的观点:铜石金矿田金元素来源于深部碱性玄武岩浆,矿体与岩体是同源而非衍生关系。该新认识对鲁西黄金找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关键词
金矿田
金元素
燕山晚期
碱性玄武岩
氢氧同位素
隐爆角砾岩
元素地球化学
来源
比值
关系
-
Keywords
Tongshi gold field, complex, gold source, alkaline basalt magma
-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88
[天文地球—岩石学]
-
-
题名降雨条件下的节理化露天矿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 8
-
-
作者
韩廷文
李军
康晓鹏
-
机构
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5-80,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023)资助
-
文摘
露天矿的开采形成了许多节理化的人工高边坡,这些边坡的岩土体结构破碎且复杂,因而在考虑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时,地震力和地下水的作用不可忽略。为最大限度地减小开挖量及保证开采过程中的边坡整体稳定,结合青海省某大型露天镍钴矿开采后形成的节理化高陡边坡,在考虑地下水和地震力作用下,通过GeoStudio软件中的几大模块对研究区域整体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并得到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及表面水平位移变化规律。之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内最佳开采坡角为44°,持续降雨状况下,坡中点的表面水平位移变化最大。最终得到开采坡角的角度对露天矿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巨大,且对该露天矿的开采提出了一些实用性建议。
-
关键词
露天采场
高边坡
极限平衡法
边坡稳定性
降雨
-
Keywords
open-pit mining area
high slope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slope stability
rainfall
-
分类号
TD854.6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
-
题名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大型露天矿东端帮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 9
-
-
作者
康晓鹏
韩廷文
高岩
王金伟
纪茜尧
-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3-9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51578023)
-
文摘
拟建大型露天镍钴矿区,东西长1 670m,采深一般在300m以上,最高边坡高度超过600m。根据边坡不同位置的边坡高度、工程地质岩组分布特征、各岩组岩石质量等级、边坡面倾向与各岩体优势结构面的关系、边坡岩体完整程度等多项指标将边坡分为五个区。为研究该大型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与开挖坡角及地下水位的关系,本文在考虑地下水位以上的岩土体饱和度变化的前提下,结合夏日哈木镍钴矿区高陡边坡实际工况,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和抗剪强度折减法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开采坡角的边坡稳定系数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从而确定出同一水位下的最小开采坡角,以及不同开采坡角下的最高地下水位。最终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到开采坡角及地下水位对高陡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性,并对该露天矿东端帮开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该研究对该露天矿的其他区域以及周围相似工程的开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大型露天矿
强度折减法
稳定性
边坡角
地下水位
-
Keywords
large open-pit min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stability
slope angle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
分类号
TD854.6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