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CT诊断与手术符合率对比分析
1
作者 徐重阳 李鸿真 +2 位作者 朱传锋 张秀丽 刘从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HRCT特点。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14例患者资料,对CT原始图像及常规轴位和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砧镫关节脱位及砧骨、镫骨损伤,与术中诊断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砧镫关节分离7例,术... 目的探讨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HRCT特点。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14例患者资料,对CT原始图像及常规轴位和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砧镫关节脱位及砧骨、镫骨损伤,与术中诊断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砧镫关节分离7例,术中诊断9例,诊断准确率77.78%;复杂的砧镫关节脱位CT诊断3例,手术发现5例,诊断准确率60.00%;砧骨脱位CT诊断4例,手术发现7例,诊断准确率57.14%;镫骨脱位CT诊断0例,手术发现1例;砧骨及镫骨骨折CT诊断2例,手术发现4例,诊断准确率50.00%。结论通过砧镫关节脱位及砧骨及镫骨损伤的HRCT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找出漏诊原因,有助于提高砧镫关节脱位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砧镫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瑞马唑仑给药模式及安全有效剂量
2
作者 蔚海霞 孙保中 赵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瑞马唑仑不同静脉注射方式及其用量对老年患者镇静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所有老年患者行胃镜检查前含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L,A...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瑞马唑仑不同静脉注射方式及其用量对老年患者镇静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所有老年患者行胃镜检查前含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L,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复合瑞芬太尼0.5µg/kg;B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复合瑞芬太尼0.5µg/kg;C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初始负荷剂量5 mg复合瑞芬太尼0.5µg/kg。当改良警觉/镇静量表(MOAA/S)评分≤3分时开始无痛胃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若出现体动、呛咳或MOAA/S评分>3分,A组追加丙泊酚0.5 mg/kg,B组追加瑞马唑仑0.05 mg/kg,C组追加瑞马唑仑2.5 mg(最多追加2次)。监测三组给药前、进镜时、镜检后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MOAA/S评分,以及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入PACU后10 min、出PACU时Aldrete评分;记录镇静成功例数、苏醒时间、离开PACU时间以及检查期间低血压、低氧血症、注射痛、体动、呃逆、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均无镇静失败病例。B、C组进镜时和镜检后MAP、SpO2高于A组,入PACU后10 min Aldrete评分高于A组(P均<0.05);B组与C组各时间MAP、SpO2、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苏醒时间及离开PACU时间缩短(P均<0.05);与B组比较,C组苏醒时间及离开PACU时间缩短(P均<0.05)。C组无注射痛、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生;与A、B组比较,C组体动、呃逆发生率降低(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初始负荷剂量5 mg并根据术中情况依次追加瑞马唑仑2.5 mg给药模式,对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镇静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检查 瑞马唑仑 给药模式 有效性 安全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单侧前臂桡侧手术肥胖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蔚海霞 闫怀军 +2 位作者 史文文 李慧 孙保中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单侧前臂桡侧手术肥胖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单侧前臂桡侧手术患者6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组(BMI 18.5~24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各30例。两组均行超声引导肌间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单侧前臂桡侧手术肥胖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单侧前臂桡侧手术患者6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组(BMI 18.5~24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各30例。两组均行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药物为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记录阻滞前、阻滞后30 min时、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的膈肌活动度、膈肌麻痹率、肺通气功能变化,记录阻滞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补救镇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身高、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臂丛阻滞后30 min和PACU时平静呼吸位和深呼吸位的膈肌活动度和膈肌麻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肥胖组在阻滞后30 min、PACU时用力肺活量变化率(Δ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变化率(ΔFEV1%)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两组患者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VAS评分>3分及需要补救镇痛患者。结论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正常体质量人群和肥胖人群膈肌活动度、膈肌麻痹发生率的影响相似;肥胖人群较正常体质量人群肺通气功能下降程度更大,但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检查 膈肌麻痹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