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搏动性耳鸣双能量CTA+CTV及4D Flow MRV分析
1
作者 刘善凤 孙立新 +4 位作者 王林省 胡娜 刘从涛 赵慧 李小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颅脑双能量CTA+CTV及4D Flow MRV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可能病因。方法选取本院诊断单侧血管PT的451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均行颅脑双能量CTA+CTV检查,其中204例同时行4D Flow MRV检查。结果1)C... 目的分析血管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颅脑双能量CTA+CTV及4D Flow MRV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可能病因。方法选取本院诊断单侧血管PT的451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均行颅脑双能量CTA+CTV检查,其中204例同时行4D Flow MRV检查。结果1)CTA+CTV:417例(92.46%)显示异常,其中静脉源性异常373例(82.70%)中表现为横窦-乙状窦管腔形态异常(狭窄、扩张)合并窦板骨质缺失221例(49.00%),乙状窦憩室136例(30.16%),颈静脉球高位并憩室16例(3.54%);动脉源性异常44例(9.76%);2)4D Flow MRV:流线图显示横窦-乙状窦复杂血流状态180例(88.23%),其中横窦狭窄处高速血流并下游湍流88例(43.14%),横窦狭窄处高速血流并下游憩室形成16例(7.84%),横窦狭窄处高速血流33例(16.18%),横窦-乙状窦移行区湍流43例(21.08%)。结论横窦-乙状窦管腔形态异常(狭窄、扩张)合并窦板骨质缺失及乙状窦憩室是本组血管PT患者常见的可能病因,由4D Flow MRV流线图推断横窦狭窄处高速血流导致下游横窦-乙状窦移行区湍流可能是静脉性PT产生的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脾静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从涛 王林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少见脾静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例少见脾静脉病变(脾肾静脉分流8例,脾静脉闭锁2例,脾静脉瘤2例)的影像学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8例先天性脾肾静脉分流患者增强MSCT均显示... 目的探讨少见脾静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例少见脾静脉病变(脾肾静脉分流8例,脾静脉闭锁2例,脾静脉瘤2例)的影像学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8例先天性脾肾静脉分流患者增强MSCT均显示脾肾之间粗细不等的分流血管影,MIP和VR可立体显示分流血管走行、开口及入口。超声检查显示门脾静脉倒流,经分流血管向左肾静脉分流;2例先天性脾静脉闭锁患者增强MSCT均显示脾静脉近段闭锁,经胰腺内大量迂曲扩张静脉,回流至肠系膜上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内呈五彩血流信号;2例脾静脉瘤增强MSCT均显示脾静脉管腔局限性偏心性增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扩张管腔内血流呈五彩信号,无附壁血栓。结论MS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和超声检查可立体、全面显示先天性脾肾静脉分流畸形的分流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分流方向、脾静脉闭锁位置及侧支循环血管情况、脾静脉瘤形态学及其内血流状态等,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全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静脉闭锁 静脉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CT诊断与手术符合率对比分析
3
作者 徐重阳 李鸿真 +2 位作者 朱传锋 张秀丽 刘从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HRCT特点。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14例患者资料,对CT原始图像及常规轴位和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砧镫关节脱位及砧骨、镫骨损伤,与术中诊断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砧镫关节分离7例,术... 目的探讨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HRCT特点。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14例患者资料,对CT原始图像及常规轴位和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砧镫关节脱位及砧骨、镫骨损伤,与术中诊断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砧镫关节分离7例,术中诊断9例,诊断准确率77.78%;复杂的砧镫关节脱位CT诊断3例,手术发现5例,诊断准确率60.00%;砧骨脱位CT诊断4例,手术发现7例,诊断准确率57.14%;镫骨脱位CT诊断0例,手术发现1例;砧骨及镫骨骨折CT诊断2例,手术发现4例,诊断准确率50.00%。结论通过砧镫关节脱位及砧骨及镫骨损伤的HRCT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找出漏诊原因,有助于提高砧镫关节脱位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砧镫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导水管畸形3D-FLAIR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李宏磊 李晓瑜 +4 位作者 李小芹 李进叶 胡娜 孙立新 王林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畸形(LVA)患耳的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HRCT和MRI[三维可变反转角继发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和3D-FLAIR]检查经临床诊断为LVA的患者328例(649耳)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畸形(LVA)患耳的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HRCT和MRI[三维可变反转角继发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和3D-FLAIR]检查经临床诊断为LVA的患者328例(649耳)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耳淋巴管(ED)和内淋巴囊(ES)内在3D-FLAIR序列高信号范围将其分为3型:Ⅰ型:在3D-FLAIR无高信号;Ⅱ型:在3D-FLAIR显示部分高信号;Ⅲ型:在3D-FLAIR呈完全高信号。计算3D-FLAIR内耳及ED和ES内高信号发生率、LVA患耳ED和ES在3D-SPACE和3D-FLAIR完整显示率。利用卡方检验3D-SPACE和3D-FLAIR患耳对ED和ES完整显示率、3D-SPACE和3D-SPACE+3D-FLAIR诊断正确率间差异性。并分析LVA患耳在3D-SPACE检查中存在假阴性的原因。结果328例LVA(649耳)中患耳的内耳及ED和ES内出现高信号比率分别为49.0%、91.7%。内耳及ED和ES内在3D-FLAIR高信号的范围及强度不一。其中Ⅰ型、Ⅱ型、Ⅲ型分别为54耳(8.3%)、570耳(87.8%)、25耳(3.9%)。3D-SPACE和3D-FLAIR对患耳的ED和ES完整显示率分别为93.7%(608/649)、4.2%(27/649),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7,P<0.05)。3D-SPACE和3D-SPACE+3D-FLAIR正确率分别为95.7%(621/649)和100%(649/64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P<0.05)。对3D-SPACE假阴性19例(28耳)LVA(Ⅱ型25耳、Ⅲ型3耳)分析如下:2耳患侧前庭导水管在HRCT上显示明显扩张,在3D-SPACE患侧ED和ES内信号较低难以显示,在3D-FLAIR可清晰显示;另26耳LVA患侧前庭导水管扩张程度较轻或无扩张,其患侧ED和ES骨内外部分扩张程度均较轻且其远端内信号复杂,其在3D-SPACE难以显示,而在3D-FLAIR呈高信号易于显示。结论LVA患侧内耳及ED和ES内信号异常可能是该病MRI表现特征之一;3D-FLAIR不适于单独应用于LVA诊断,其与3D-SPACE联合有助于提高部分LVA患耳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抑制成像 大前庭导水管 畸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纵隔及腹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CT征象分析
5
作者 周东晓 于学文 +2 位作者 段友良 李敏 张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5期95-99,104,共6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睾丸、纵隔及腹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CT特征的差异性。方法选取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纵隔及腹腔精原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临床症状、年龄、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及CT特征(肿瘤大小、形态、密度、钙... 目的探讨并分析睾丸、纵隔及腹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CT特征的差异性。方法选取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纵隔及腹腔精原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临床症状、年龄、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及CT特征(肿瘤大小、形态、密度、钙化及血管漂浮征),并测量肿瘤实质及邻近肌肉组织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结果36例中病灶位于睾丸26例、纵隔7例、腹腔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典型;以30~39岁发病率最高(50.0%),血清β-HCG阳性率5.5%。CT检查表现为分叶结节状(77.8%)、密度不均匀(86.1%)、血管漂浮征(50.0%)及钙化(30.6%);纵隔及腹腔精原细胞瘤均有血管漂浮征(100%);肿瘤平扫及增强后各期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渐进性轻度强化,净强化值<20 HU,均较邻近肌肉组织低。结论睾丸、纵隔及腹腔精原细胞瘤临床症状不典型,血清β-HCG阳性率低,CT检查表现相似,诊断需结合增强CT检查,必要时观察同侧睾丸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精原细胞瘤 纵隔精原细胞瘤 腹腔精原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