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在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田雷 周东生 +3 位作者 孙水 张晨 樊立宏 王坤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2-629,共8页
目的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并研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每组各24只,按照甲强龙20mg/kg的剂量给予双侧臀大肌交替肌注造模,1周1次,共8周。其中... 目的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并研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每组各24只,按照甲强龙20mg/kg的剂量给予双侧臀大肌交替肌注造模,1周1次,共8周。其中干预组在每次激素注射后,同时给予10mg/kg TAK242药物静脉注射;另12只大鼠设为对照组,仅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肌注。在激素注射后的8、10、12周时分别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各组动物,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含量,并对股骨头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TRAP特异性染色观察。分别提取各组大鼠股骨头总m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LR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NF-κB p65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股骨头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明显,其中血清TRAP含量、TRAP特异性染色面积、各因子的mRNA和蛋白含量表达均较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各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激素的使用可以引起TLR4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从而介导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Toll样受体4(TLR4) 破骨细胞 激素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 NF-κB p65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加经皮顺行穿针治疗锁骨骨折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崔新刚 尹群生 +1 位作者 刘书涛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目的:根据锁骨的解剖特点,探讨一种微创治疗锁骨骨折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对80根锁骨的解剖观测,设计小切口加经皮顺行穿针治疗锁骨骨折的新术式,并将此术式应用于临床34例锁骨骨折患者.结果:锁骨弓段最凸点位置约在锁骨中1/3与内1/3交界... 目的:根据锁骨的解剖特点,探讨一种微创治疗锁骨骨折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对80根锁骨的解剖观测,设计小切口加经皮顺行穿针治疗锁骨骨折的新术式,并将此术式应用于临床34例锁骨骨折患者.结果:锁骨弓段最凸点位置约在锁骨中1/3与内1/3交界处,最凸点周围有3 cm左右的适合穿针的凸起区,凸点向内、向外的弓角在15°~25°之间,能够满足顺行穿针的需要;34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1~2 cm小切口加锁骨凸点处经皮顺行穿针治疗.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6.8个月).X线示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10周(平均7.3周).外观良好,病人满意.结论:根据锁骨骨折的解剖特点设计的这种小切口加经皮顺行穿针术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锁骨骨折的微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手术 微创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的地形图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先泉 张伟 +3 位作者 孙水 张进禄 王健 李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绘制骨盆地形图。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尸体标本10具,进行标本制备,建立骨盆内、外侧面坐标系,在骨盆内、外侧面分别绘制5、10、15和20mm等厚线,在不同的等厚线之间用不同的颜色填充,形成几个不同的厚度区域。在骨盆内、外侧面分别... 目的:绘制骨盆地形图。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尸体标本10具,进行标本制备,建立骨盆内、外侧面坐标系,在骨盆内、外侧面分别绘制5、10、15和20mm等厚线,在不同的等厚线之间用不同的颜色填充,形成几个不同的厚度区域。在骨盆内、外侧面分别绘制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投影图。结果:将坐标系、等厚线和重要血管神经的投影图同时绘制在骨盆内、外侧面上,分别形成骨盆内侧面地形图和骨盆外侧面地形图。结论:骨盆地形图形象、直观地表达了骨盆各个部位的厚度、重要血管和神经在骨盆表面的投影,深入地理解骨盆地形图能够在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防止发生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意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髋臼 内固定 解剖 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制出血方法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路小勇 崔现平 张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手术中应用不同方法控制出血的效果及其实用价值。方法:将143例骶骨肿瘤患者根据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不同分为6组,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A组)12例,髂内动脉结扎(B组)71例,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C组)9例,单纯低位腹主动脉...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手术中应用不同方法控制出血的效果及其实用价值。方法:将143例骶骨肿瘤患者根据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不同分为6组,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A组)12例,髂内动脉结扎(B组)71例,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C组)9例,单纯低位腹主动脉阻断(D组)5例,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加髂内动脉结扎(E组)25例,未行控制出血的对照组(N组)21例。记录各组术中出血量,观察各组术中骶神经损伤、术中和术后出现休克死亡及术后1年复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N组5400±1756ml、A组3200±1060ml、B组3600±1146ml、C组1600±570ml、D组1650±540ml、E组1500±471ml,N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5);C、D和E组术中出血减少,与N、A、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D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术中出血量最少,与C、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N、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1、2/12,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1,与N、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D、E组均未出现休克死亡、骶神经损伤、1年内复发等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阻断可有效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并髂内动脉结扎术是一种更有效和安全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手术 靶血管栓塞 髂内动脉结扎 球囊导管 腹主动脉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QA1等位基因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颜廷宾 于锡欣 +1 位作者 张佐伦 袁泽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 :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COPLL)患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 (HLA DQA1 )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特异引物 (PCR SSP)法对COPLL患者 (2 7例 )及对照组 (51例 )进行HLA DQA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结果 :HLA DQA... 目的 :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COPLL)患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 (HLA DQA1 )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特异引物 (PCR SSP)法对COPLL患者 (2 7例 )及对照组 (51例 )进行HLA DQA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结果 :HLA DQA1 0 4 0 1同COPLL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DQA1 0 2 0 1与COPLL呈显著性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HLA DQA1 0 4 0 1可能与COPLL的疾病易感性相关 ,HLA DQA1 0 2 0 1可能与COPLL的抗性相关 ,在HLA DQA1位点存在易感和抵抗双重作用 ,等位基因之间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影响COPLL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聚合酶链式反应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髓损伤后血浆心房肽动态变化与低血钠 被引量:11
6
作者 颜廷宾 张佐伦 +1 位作者 袁泽农 刘立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观察颈髓损伤(CSCI)患者血浆心房肽(AN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低血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对15例CSCI并低血钠患者血浆心房肽水平进行测定,并与23例CSCI不伴低血钠患者及12例正常同龄组进行对照比较。同时检测血清钠和部分... 目的:观察颈髓损伤(CSCI)患者血浆心房肽(AN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低血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对15例CSCI并低血钠患者血浆心房肽水平进行测定,并与23例CSCI不伴低血钠患者及12例正常同龄组进行对照比较。同时检测血清钠和部分患者的24h尿钠及尿量。并将低血钠患者分为吸氧组和非吸氧组,观察吸氧对血浆ANP和血清钠恢复的影响。结果:⑴CSCI伴低血钠者血浆ANP水平较不伴低血钠者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⑵CSCI急性期血浆ANP水平与CSCI程度(Frankel分级)密切相关,CSCI越重,ANP水平越高(P<0.05);ANP水平越高,血钠越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⑶吸氧可加速血浆ANP的下降和血清钠的恢复。结论:⑴CSCI后低血钠患者血浆心房肽明显异常,且与CSCI的严重程度(Frankel分级)成正相关。血浆心房肽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CSCI后低血钠的一个重要因素;⑵纠正低氧血症可降低ANP水平,从而纠正CSCI后顽固性低血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血浆 心房肽 低血钠 放射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先泉 张伟 +3 位作者 孙水 张进禄 王健 李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测量进钉点与坐骨大切迹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螺钉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角度,将测...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测量进钉点与坐骨大切迹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螺钉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角度,将测量数据输入到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螺钉技术:OP和PQ的长度分别为(23.5±2.2)mm和(16.8±1.6)mm,螺钉长度为(84.9±4.7)mm。双螺钉技术:O1P1和P1Q的长度分别为(26.3±2.3)mm和(13.6±1.4)mm,内侧螺钉的长度为(69.8±4.1)mm;O2P2和P2Q的长度分别为(20.7±2.1)mm和(20.1±1.8)mm,外侧螺钉的长度(61.2±3.7)mm。α角为(123.4±4.1)°,β角(62.2±5.8)°。结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大等优点,在某些髋臼骨折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临床解剖 前柱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三种椎弓根定位方法的对比解剖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崔新刚 张佐伦 +2 位作者 王道军 刘峰 秦德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33-435,共3页
目的:研究三种腰椎椎弓根定位方法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腰椎椎弓根选择定位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正常成人L1~L5节段干燥骨标本50具,测量横突定位法、人字嵴顶点定位法、棘突定位法与椎弓根中轴线及上下缘内外缘的解剖关系,比较... 目的:研究三种腰椎椎弓根定位方法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腰椎椎弓根选择定位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正常成人L1~L5节段干燥骨标本50具,测量横突定位法、人字嵴顶点定位法、棘突定位法与椎弓根中轴线及上下缘内外缘的解剖关系,比较三种定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三种方法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存在差异;在垂直向人字嵴顶点定位法与椎弓根关系最近,而水平向关系最远;L1~L4横突法及棘突法二者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差别不大(P>0.05);综合比较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各方面,建议L1~L4椎弓根定位优先选择次序为人字嵴法-棘突法-横突法,L5椎弓根定位优先选择次序为横突法-人字嵴法-棘突法.结论:三种定位方法各有特点,人字嵴法、棘突法比横突法更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 定位点 解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为椎弓根进钉点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9
作者 崔新刚 张佐伦 +2 位作者 丁自海 孙建民 袁泽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胸椎椎弓根穿钉提供一种新的定位方法。方法:选取45具成人干燥骨标本(男25具,女20具),测量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至相应椎弓根上缘、下缘、中轴线垂直距离,至内缘、外缘、中轴... 目的:研究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胸椎椎弓根穿钉提供一种新的定位方法。方法:选取45具成人干燥骨标本(男25具,女20具),测量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至相应椎弓根上缘、下缘、中轴线垂直距离,至内缘、外缘、中轴线水平距离,最适内倾角度、最适尾倾角度、最大内倾角度、最大尾倾角度。据测量结果设置穿钉参数,在5具尸体上模拟穿钉,CT评价螺钉位置。结果:各组长度、角度之性差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在椎弓根上缘、下缘、内缘、外缘所成框内,与椎弓根中轴线接近;最适内倾角度T1 ̄T3为25°,T4 ̄T10为15°,最适尾倾角度10°,据此参数在5具尸体上模拟穿钉均获成功。结论: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作胸椎椎弓根穿钉定位点,具有准确、可靠、简单实用等优点,是一良好的解剖定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上关节突 椎弓根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突定位法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新刚 张佐伦 +2 位作者 刘建营 刘峰 秦德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29-431,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探讨以棘突为定位标志在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棘突根部上缘水平线与关节突关节外缘垂线交点为基本定位点,L1~L4选此点,L5选此点下方5mm,T12选此点上方5mm进钉.用5具新鲜尸体做... 目的:观察腰椎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探讨以棘突为定位标志在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棘突根部上缘水平线与关节突关节外缘垂线交点为基本定位点,L1~L4选此点,L5选此点下方5mm,T12选此点上方5mm进钉.用5具新鲜尸体做实验室手术模拟.临床应用于腰椎骨折患者12例,并与传统横突定位法15例做初步对比.结果:按本定位方法在尸体标本上共置钉60枚,均获成功;临床应用12例共置48枚螺钉,全部置钉成功.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横突法.结论:棘突定位法在指导T12~L5置钉准确性高,为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剖定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棘突 椎弓根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健 于锡欣 张佐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颈椎管内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染料技术在检测前哨淋巴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贵宝 张卫民 刘执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09,F003,共2页
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系指接受原发肿瘤部位淋巴引流的第一级淋巴结,最先反映肿瘤的转移情况,是进行病理学检查和指导是否需要进行广泛淋巴结清除术最有价值的淋巴结.自从Cabanas[1]于1977年首次将其引入肿瘤治疗以来,前... 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系指接受原发肿瘤部位淋巴引流的第一级淋巴结,最先反映肿瘤的转移情况,是进行病理学检查和指导是否需要进行广泛淋巴结清除术最有价值的淋巴结.自从Cabanas[1]于1977年首次将其引入肿瘤治疗以来,前哨淋巴结活检等技术已在许多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目前文献所报道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差别较大,前哨淋巴结检测成功率除了与病人因素外,还与操作者技术和前哨淋巴结暴露的难易程度及选择的病理学检查方法等有关.本文重点介绍活体淋巴组织注射、蓝染淋巴结技术,旨在推广普该项技术方法,提高SLN检出率,降低SLN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肿瘤 SLN 病人因素 淋巴结清除 淋巴引流 首次 生物 应用和发展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