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率在左侧与右侧大脑半球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7例,其中脑出血121例,脑梗死586例。依据病灶部位将脑出血患者分为左侧半球62例,右...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率在左侧与右侧大脑半球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7例,其中脑出血121例,脑梗死586例。依据病灶部位将脑出血患者分为左侧半球62例,右侧半球5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左侧半球脑梗死患者369例,右侧半球386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头颅CT、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和脑梗死等方面的严重程度在左侧与右侧的差异。结果脑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在左侧与右侧大脑半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vs 48.8%,P=0.700;17.60(6.47,35.15)ml vs 15.75(6.00,40.02)ml,P=0.832]。脑梗死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数量积分、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MRA评分、脑梗死面积MRI评分在左侧与右侧大脑半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左侧明显重于右侧[(54.66±48.82)mm;vs(49.57±44.33)mm;,P=0.006]。颈动脉狭窄程度评分左侧明显重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颈动脉最大斑块和狭窄程度评分左侧重于右侧,但脑出血和脑梗死左侧与右侧无明显差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局部麻醉(LA)、硬膜外麻醉(EA)和全身麻醉(GA)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7月,纳入LA、EA和GA用于PEID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患者842例,其中LA组384例、EA组166例、GA组292例。累计排序概率曲线(SUCRA)显示,LA组在降低硬膜或神经根损伤(DNRI)发生率(80.0%)、术后感觉障碍(POD)发生率(82.2%)、失败复发率(73.5%)及改善功能障碍(69.3%)方面效果最优,但麻醉满意率低(11.0%);EA组在缩短手术时间(93.1%)和提高麻醉满意率(76.5%)方面效果最优,但POD发生率较高(0.4%);GA组在降低疼痛(62.1%)方面最优,但手术时间长(9.6%),且功能障碍(28.4%)及DNRI(17.9%)发生率较高。结论PEID中LA可减少并发症并提高功能恢复,但麻醉满意率低;EA适用于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满意率,但POD风险高;GA在疼痛控制上表现最佳,但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相关并发症增加。
文摘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率在左侧与右侧大脑半球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7例,其中脑出血121例,脑梗死586例。依据病灶部位将脑出血患者分为左侧半球62例,右侧半球5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左侧半球脑梗死患者369例,右侧半球386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头颅CT、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和脑梗死等方面的严重程度在左侧与右侧的差异。结果脑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在左侧与右侧大脑半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vs 48.8%,P=0.700;17.60(6.47,35.15)ml vs 15.75(6.00,40.02)ml,P=0.832]。脑梗死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数量积分、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MRA评分、脑梗死面积MRI评分在左侧与右侧大脑半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左侧明显重于右侧[(54.66±48.82)mm;vs(49.57±44.33)mm;,P=0.006]。颈动脉狭窄程度评分左侧明显重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颈动脉最大斑块和狭窄程度评分左侧重于右侧,但脑出血和脑梗死左侧与右侧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