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杜莹莹 《卫生经济研究》 2008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医院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工作 卫生事业单位 成本意识 公立医院 福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2
作者 来冰玉 巩志超 +3 位作者 吕菲菲 韩珍珍 邱银兰 孙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局部麻醉(LA)、硬膜外麻醉(EA)和全身麻醉(GA)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局部麻醉(LA)、硬膜外麻醉(EA)和全身麻醉(GA)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7月,纳入LA、EA和GA用于PEID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患者842例,其中LA组384例、EA组166例、GA组292例。累计排序概率曲线(SUCRA)显示,LA组在降低硬膜或神经根损伤(DNRI)发生率(80.0%)、术后感觉障碍(POD)发生率(82.2%)、失败复发率(73.5%)及改善功能障碍(69.3%)方面效果最优,但麻醉满意率低(11.0%);EA组在缩短手术时间(93.1%)和提高麻醉满意率(76.5%)方面效果最优,但POD发生率较高(0.4%);GA组在降低疼痛(62.1%)方面最优,但手术时间长(9.6%),且功能障碍(28.4%)及DNRI(17.9%)发生率较高。结论PEID中LA可减少并发症并提高功能恢复,但麻醉满意率低;EA适用于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满意率,但POD风险高;GA在疼痛控制上表现最佳,但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相关并发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局部麻醉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文测试材料对正常青年人可接受噪声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苏俊 李文靖 +2 位作者 张文波 邵科峰 张云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4-558,共5页
目的用难易程度不同的中文测试材料和英文测试材料进行可接受噪声级(acceptable noise level,ANL)测试,探讨不同测试材料对ANL测试的影响,为汉语普通话测试材料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编制出汉语普通话白话文、文言文和英文三种测试材料,... 目的用难易程度不同的中文测试材料和英文测试材料进行可接受噪声级(acceptable noise level,ANL)测试,探讨不同测试材料对ANL测试的影响,为汉语普通话测试材料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编制出汉语普通话白话文、文言文和英文三种测试材料,对54例听力正常青年人进行ANL测试,分别获得最舒适响度级(most comfortable loudness,MCL)和最大背景噪声级(background noise level,BNL),根据ANL=MCL-BNL计算出ANL值,对汉语普通话白话文、文言文和英文三种测试材料测得的ANL值,ANL相关性,MCL、BNL与ANL的相关性及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与英文ANL的相关性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汉语普通话白话文、文言文和英文三种测试材料测得的ANL值分别为2.61±3.65、1.85±3.69、0.31±3.71dB,白话文与文言文、白话文与英文、文言文与英文的ANL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但三者间ANL值的差值仅为0.76、2.3和1.54dB,均<3dB,无临床意义。白话文与文言文、白话文与英文和文言文与英文测试材料测得的ANL值均呈现明显的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83、0.81和0.86(P<0.05)。三种测试材料测得的MCL与ANL均无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1、-0.07和-0.08(均为P>0.05),BNL和ANL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1、-0.54和-0.56(均为P<0.05)。英语理解能力、英语表达能力与英文ANL值均无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04和-0.03(均为P>0.05)。结论汉语测试材料的难易程度对ANL值无影响;中文和英文测试材料对ANL值也无影响;受试者对英文的熟悉程度与ANL值无相关性;受试者接受背景噪声的能力越强,其ANL值越小;编制标准的汉语普通话ANL测试材料时需谨慎考虑测试材料的难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接受噪声级 汉语普通话 英文 白话文 文言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道宫 樊兆民 +3 位作者 韩月臣 吕亚峰 李亚伟 王海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6-450,共5页
目的通过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对比分析不同阻塞方法对眩晕的控制及听力保留率,为梅尼埃病的个体化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1月我院328例行半规管阻塞术... 目的通过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对比分析不同阻塞方法对眩晕的控制及听力保留率,为梅尼埃病的个体化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1月我院328例行半规管阻塞术的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标准,所有患者均临床诊断为单侧梅尼埃病,行规范化药物保守治疗至少1年以上,但眩晕仍反复发作。其中三个半规管阻塞术302例,两个半规管阻塞术21例,包括水平半规管联合后半规管阻塞15例,水平半规管联合上半规管阻塞6例;一个半规管阻塞术5例,均为水平半规管阻塞。采用纯音测听、前庭双温试验和颈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myogenic potential,c VEMP)进行听力学和前庭功能评估,通过内耳MRI膜迷路水成像观察阻塞术后膜迷路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对眩晕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8.0%(296/302),A级81.8%(247/302),B级16.2%(49/302),听力保留率70.2%(212/302);两个半规管阻塞术对眩晕控制的总有效率为85.7%(18/21),A级61.9%(13/21),B级23.8%(5/21),听力保留率76.2%(16/21);一个半规管阻塞对眩晕控制的总有效率为60.0%(3/5),A级40.0%(2/5),B级20.0%(1/5),听力保留率80.0%(4/5)。三个半规管阻塞术眩晕控制有效率高于两个半规管阻塞或一个半规管阻塞术(P<0.05)。听力保留率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规管阻塞术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有效方法。三个半规管阻塞术眩晕控制有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半规管阻塞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琳琳 周晓秋 +4 位作者 高虹 王东关 孙希印 李新功 李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5-566,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肉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表现为乳房不规则肿物,组织学上肿瘤病变呈结节状,以开放的乳腺导...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肉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表现为乳房不规则肿物,组织学上肿瘤病变呈结节状,以开放的乳腺导管为中心,周围是具有轻度异型性的梭形细胞形成的宽带,呈套袖样围绕导管。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弥漫强阳性,S-100蛋白、EMA、NSE均阴性,导管上皮ER、PR均阳性,肌上皮细胞MSA阳性。结论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肉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好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不同于叶状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周围间质肉瘤 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和社区护理干预探索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玉美 孙健平 +5 位作者 宁锋 宋鑫 张岩磊 汪韶洁 乔青 逄增昌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7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和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糖尿病危险评分量表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并对高危人群进行为期3年的护理干预,开展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评估干预前后居民糖尿病高危...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和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糖尿病危险评分量表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并对高危人群进行为期3年的护理干预,开展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评估干预前后居民糖尿病高危因素的知晓率以及相关健康指标。结果:194万居民中共筛查出糖尿病高危个体465 348人。干预后,社区居民糖尿病高危因素知晓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居民多数健康相关指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社区为单位的高危人群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开展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护理干预,可以延缓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发病进程,并提高高危人群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危人群筛查 社区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极重度聋儿童不同刺激声ASSR与行为测听听阈的一致性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艾毓 李文靖 +2 位作者 徐磊 樊兆民 王海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传统ASSR和NB-Chirp刺激声ASSR诱发阈同行为测听听阈的相关性,评价重度-极重度聋儿童中,不同刺激声ASSR在客观听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重度-极重度聋儿童进行传统ASSR和NB-Chirp-ASSR检查(每组各30人60耳),两组儿童均进行... 目的通过对比传统ASSR和NB-Chirp刺激声ASSR诱发阈同行为测听听阈的相关性,评价重度-极重度聋儿童中,不同刺激声ASSR在客观听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重度-极重度聋儿童进行传统ASSR和NB-Chirp-ASSR检查(每组各30人60耳),两组儿童均进行行为测听检查,将ASSR的诱发阈和行为测听的听阈进行比较,分析NB-Chirp刺激声ASSR和传统ASSR同行为测听听阈一致性,对比两种不同刺激声ASSR同行为测听听阈的相关性。结果 NB-Chirp刺激声ASSR组和传统ASSR组的诱发阈同行为测听听阈的一致性均较好,前者91.67%,后者83.33%。传统ASSR组500Hz诱发阈、NB-Chirp ASSR 1000Hz、2000Hz及4000Hz诱发阈均与行为测听听阈存在中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53、0.56和0.51。其余频率呈低度相关。结论对于重度-极重度聋儿童,同传统ASSR相比,NB-Chirp ASSR能更好的反映纯音听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行为测听 感音神经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嗓音声学分析动态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英俊 华辉 +1 位作者 葛瑞锋 孙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动态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的嗓音变化,探讨该手术对患者发声功能的影响。方法甲状腺切除术患者48例(实验组,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术34例、甲状腺全切术14例)、颈部非甲状腺手术患者19例(对照组)于术前1天、术后1、2、3、7、30天... 目的动态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的嗓音变化,探讨该手术对患者发声功能的影响。方法甲状腺切除术患者48例(实验组,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术34例、甲状腺全切术14例)、颈部非甲状腺手术患者19例(对照组)于术前1天、术后1、2、3、7、30天分别行电子喉镜检查及嗓音声学分析,分析两组嗓音基频(F0)、基频标准差(F0TD)、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信噪比(HNR)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无声带麻痹和环杓关节脱位。实验组男性患者术后1天F0TD值高于术前1天及术后30天(P<0.05);女性患者术后1天F0值显著低于术前1天和术后2、7、30天(P<0.05),术后30天jitter值显著低于术后1天,术后1、2、3、7天F0TD值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30天F0TD值较术后1天显著降低,术后30天HNR值较术后3天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男性患者手术前后各嗓音声学分析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女性患者术前、术后1、2、3、7天F0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1天jitter值、shimmer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NR值较对照组降低(均为P<0.05),但术后30天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喉返神经损伤的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嗓音声学分析指标异常,以女性患者明显,术后第30天开始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嗓音 声学分析 声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冰 陈富军 +3 位作者 张军 仇雅宁 苑海涛 崔连群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同抗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支架治疗的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栓治疗方案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同抗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支架治疗的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栓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三联抗栓组(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简称TT组)和二联抗栓组(华法林+氯吡格雷,简称WC组)。随访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出血风险)和有效性(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最终21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113例,平均年龄为(56. 1±12. 4)岁。TT组139例,WC组73例。两组的抗栓治疗时间、血栓风险、出血风险、支架种类和术后24 h CK-MB峰值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 0. 05)。平均随访(12. 3±1. 2)个月后发现,TT组的总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WC组(P <0. 05)。但两组间的缺血性脑卒中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均为P> 0. 05)。结论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治疗后联合应用华法林和氯吡格雷抗栓治疗较联用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治疗有效性相似,安全性增加,总出血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栓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出血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手术医源性面瘫的处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月臣 徐磊 +2 位作者 陈东 樊兆民 王海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6-428,共3页
目的报道中耳手术中医源性面瘫的处理经验,并探讨医源性面瘫的原因、临床特点、处理方式及预防措施。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95-2014年45例中耳手术中发生医源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接受再次手术探查,分析术中探查发现、面神经... 目的报道中耳手术中医源性面瘫的处理经验,并探讨医源性面瘫的原因、临床特点、处理方式及预防措施。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95-2014年45例中耳手术中发生医源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接受再次手术探查,分析术中探查发现、面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治疗选择及预后情况。45例患者中41例来自外院转诊。结果45例医源性面瘫中,44例为术中或术后即刻发生。术中探查发现,18例面神经损伤位于面神经水平段后部,约占40%,最为常见。根据神经损伤程度,23例选择单纯面神经减压术,11例选择切除神经纤维瘤样组织,离断部分行端端吻合,其余11例行神经间位移植。44例患者术后随访超过1年,32例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分级Ⅲ级以内。结论医源性面瘫是中耳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于术中或术后即刻发生,尽早手术探查,并予以正确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面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面瘫 中耳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诊断锤砧复合体中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全勇 巩若箴 +2 位作者 武乐斌 樊兆民 李建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评价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诊断锤砧复合体中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锤砧复合体中断患者74例,共85耳,观察锤砧复合体各组成部分及其中断部位在同一个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的显示情况;比较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和轴位图像评价锤砧... 目的评价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诊断锤砧复合体中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锤砧复合体中断患者74例,共85耳,观察锤砧复合体各组成部分及其中断部位在同一个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的显示情况;比较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和轴位图像评价锤砧复合体连续性的差异;分析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诊断锤砧复合体各组成成分连续性中断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锤骨头、颈、柄,锤砧关节,砧骨体、长脚及其中断部位均可在同一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显示,而砧骨短脚及其中断部位需在多个层面显示。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和轴位图像诊断锤砧复合体连续性中断的阳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诊断锤砧复合体各组成部分连续性中断的敏感度为71.43%~97.06%,特异度为89.47%~100%,诊断砧骨短脚中断Youden指数最低;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或极好。结论听骨链连接关系层面可在一个层面上显示锤砧复合体的大部分结构和中断部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砧复合体 最大密度投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霞 翟健新 秦发伟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7期1763-1764,共2页
[目的]倡导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在我院妇科、产科、儿科开展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活动,并抽查2006年(实施前)、2008年(实施后)护理病历各150份,通过发生缺陷的对比分析评价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 [目的]倡导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在我院妇科、产科、儿科开展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活动,并抽查2006年(实施前)、2008年(实施后)护理病历各150份,通过发生缺陷的对比分析评价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的效果。[结果]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后,由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护理文书缺陷率下降,由法律意识缺失、护士长督导不力导致的缺陷率下降不明显。[结论]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文书质量控制,调动了护士参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主导 护理文书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分析 被引量:38
13
作者 门守山 商发奎 +2 位作者 韩春花 宋金香 韩景银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期采用新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雅培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共计66 298份;对TP-ELISA法阴性而TP-CMIA法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期采用新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雅培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共计66 298份;对TP-ELISA法阴性而TP-CMIA法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证。结果:在66 29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中,TP-ELISA法检出250份阳性,阳性率0.38%;TP-CMIA法检出297份阳性,阳性率0.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不一致的4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采用TP-WB法检测确证,有32份阳性,15份阴性,而TP-ELISA法全阴性。结论:TP-CMIA法敏感性高于TP-ELISA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检测快速,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在血站梅毒螺旋体检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筛查 化学发光法 免疫印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献血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读对听障儿童语音识别的帮助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涯 王永华 李文靖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 运用McGurk效应范式材料,探究唇读对听障儿童语音识别的帮助作用。方法 实验组选择双耳重度语前聋且双耳接受助听器补偿的儿童36例(10~12岁,平均11.82±1.54岁),对照组为听力正常儿童36例(10~13岁,平均11.23±1.75岁)... 目的 运用McGurk效应范式材料,探究唇读对听障儿童语音识别的帮助作用。方法 实验组选择双耳重度语前聋且双耳接受助听器补偿的儿童36例(10~12岁,平均11.82±1.54岁),对照组为听力正常儿童36例(10~13岁,平均11.23±1.75岁)。McGurk效应范式测听材料由音频和视频组成,音频包括/ba/、/da/、/bi/、/di/、/bu/、/du/6个刺激音,视频内容为6个音发音时的完整图像资料,经软件处理,在纯听、视听一致、视听不一致三种条件下,测试两组受试者的听觉反应正确率。结果 实验组在纯听、视听一致、视听不一致条件下的听觉反应正确率分别为71.23%±19.20%、96.13%±7.10%、11.12%±16.20%,对照组分别为93.15%±10.02%、96.21%±11.12%、54.03%±23.41%,两组受试者听觉反应正确率均依次降低。视听不一致条件下测听时,正常儿童听觉反应所占比例(54.04%±23.23%)显著高于听障儿童(11.47%±16.32%)(P〈0.05)。结论 视听结合是最佳聆听条件,唇读对听障儿童语音识别有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儿童 唇读 语音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4与MITF协同作用于络氨酸酶启动子的相关机制
15
作者 宋剑 刘学铭 +6 位作者 李家大 刘化蝶 彭震 陈红胜 梅凌云 贺楚峰 冯永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1-468,共8页
目的:探索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与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协同作用激活络氨酸酶(tyrosinase,T YR)启动子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酶检测、细... 目的:探索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与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协同作用激活络氨酸酶(tyrosinase,T YR)启动子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酶检测、细胞免疫荧光蛋白定位、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pull down)、免疫共沉淀等多种体外细胞实验学方法,观察IRF4与MITF的协同转录激活效应、亚细胞定位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情况。结果:IRF4与MITF蛋白共同表达于细胞核;IRF4可以增强MITF在TYR启动子上的转录激活作用,产生协同效应,而在其他MITF目标启动子上不产生;IRF4不能单独激活TYR启动子,且与丧失功能的MITF突变蛋白在TYR启动子上不能产生协同作用;两个蛋白之间无直接相互作用。结论:IRF4与MITF在TYR启动子上产生协同作用,该效应主要依靠MITF进行调节;两个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需要DNA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4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络氨酸酶 转录激活作用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和蛋白检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晓秋 王东关 +3 位作者 孙希印 高虹 王琳琳 李新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24-1126,1132,共4页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石蜡样本EGFR基因检测的结果,探讨EGFR基因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NSCLC标本5...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石蜡样本EGFR基因检测的结果,探讨EGFR基因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NSCLC标本50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EGFR蛋白表达,FISH检测EGFR基因扩增水平,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EGFR扩增情况与病理组织学分型、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50例NSCLC中免疫组化检测EGFR阳性20例(40%),FISH检测阳性11例(22%),免疫组化检测强阳性的病例仅75%经FISH检出EGFR基因扩增,弥漫阳性的病例仅21.4%经FISH检出EGFR基因扩增,免疫组化与FISH检测结果一致性较低,而免疫组化检测EGFR阴性者有4例FISH检测显示EGFR扩增。EGFR扩增与NSCLC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ISH检测EGFR基因扩增与免疫组化检测EGFR表达结果不相一致,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颈动脉与右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严重程度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越 孙波 +2 位作者 李宏伟 杨帅 高智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率在左侧与右侧大脑半球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7例,其中脑出血121例,脑梗死586例。依据病灶部位将脑出血患者分为左侧半球62例,右...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率在左侧与右侧大脑半球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7例,其中脑出血121例,脑梗死586例。依据病灶部位将脑出血患者分为左侧半球62例,右侧半球5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左侧半球脑梗死患者369例,右侧半球386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头颅CT、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和脑梗死等方面的严重程度在左侧与右侧的差异。结果脑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在左侧与右侧大脑半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vs 48.8%,P=0.700;17.60(6.47,35.15)ml vs 15.75(6.00,40.02)ml,P=0.832]。脑梗死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数量积分、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MRA评分、脑梗死面积MRI评分在左侧与右侧大脑半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左侧明显重于右侧[(54.66±48.82)mm;vs(49.57±44.33)mm;,P=0.006]。颈动脉狭窄程度评分左侧明显重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颈动脉最大斑块和狭窄程度评分左侧重于右侧,但脑出血和脑梗死左侧与右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大脑 脑出血 四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对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魏晓慧 张怡 +1 位作者 李晓云 宋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9期1246-1251,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东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253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77例和验证组76例。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东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253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77例和验证组76例。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又分为单纯心房颤动组96例和脑卒中组8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tetic peptide,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Ⅰ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OR=1.205,95%CI:1.046~1.388,P=0.010)、RDW(OR=1.605,95%CI:1.138~2.263,P=0.007)、D-二聚体(OR=2.633,95%CI:1.229~5.640,P=0.013)、纤维蛋白原(OR=3.053,95%CI:1.312~7.108,P=0.010)、NT-proBNP(OR=1.005,95%CI:1.003~1.007,P=0.001)、高敏肌钙蛋白I(OR=1.129,95%CI:1.046~1.218,P=0.002)是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建模组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85~0.967,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47~0.978;H-L检验显示,建模组χ^(2)=8.005,P=0.433,验证组χ^(2)=2.590,P=0.957;DCA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