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侧凸患者椎弓根形态变化与椎弓根外固定术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建民 崔新刚 +2 位作者 蒋振松 袁泽农 刘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观测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弓根等结构的形态变化,于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外内固定技术,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前CT扫描,观测椎弓根形态变化及椎体旋转程度,主动脉位置变化等;对过窄或变形... 目的:观测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弓根等结构的形态变化,于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外内固定技术,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前CT扫描,观测椎弓根形态变化及椎体旋转程度,主动脉位置变化等;对过窄或变形严重的椎弓根行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观察效果。结果:CT扫描发现,侧凸患者凹侧椎弓根直径明显窄于凸侧椎弓根直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凹侧及凸侧椎弓根直径都明显小于相应肋骨-椎弓根单元直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呈楔形变,主动脉位置相对向后外侧移位;临床选择5例侧凸病人共24个胸椎弓根过细(小于2mm)或变形严重不适合经椎弓根内固定,而对这部分椎弓根行椎弓根根外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经3,6及12个月随访无螺钉拔出或松动,无矫正度丢失。结论:脊柱侧凸病人椎弓根等结构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在脊柱侧凸病人中应用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可靠等优点,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胸椎 椎弓根外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脊柱侧凸矫形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 被引量:14
2
作者 付其美 李红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26-28,共3页
对28例严重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松解术后1周行后路矫形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术后Cobb角平均为40.8°,侧弯矫正率平均为52.0%。术后随访6~30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在做好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常规护理的同时,... 对28例严重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松解术后1周行后路矫形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术后Cobb角平均为40.8°,侧弯矫正率平均为52.0%。术后随访6~30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在做好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患者心理、体位、呼吸、镇痛、排便等方面的舒适护理,可增强患者舒适感,为手术获得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脊柱侧凸 矫形术 松解术 围手术期 舒适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腰椎滑脱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2
3
作者 邹德威 欧阳甲 +3 位作者 阮狄克 李佛保 郑召民 张佐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疼痛原因复杂,治疗常有困难,疗效时有不佳。对伴有腰椎退行性滑脱的腰痛患者的治疗存在是否都需要手术?哪些患者需要手术?哪些不需要手术?若需要手术,应做何种手术?整复、固定、减压、融合?静态影像有轻...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疼痛原因复杂,治疗常有困难,疗效时有不佳。对伴有腰椎退行性滑脱的腰痛患者的治疗存在是否都需要手术?哪些患者需要手术?哪些不需要手术?若需要手术,应做何种手术?整复、固定、减压、融合?静态影像有轻度滑移是否一定就是不稳?若需要减压,是否常规做椎板切除?若需要融合,应采用何种融合方式?是否一定要内固定?何时应用内固定……等诸多问题。本期邀请了国内部分老、中、轻专家,对上述问题作了精辟讨论,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腰椎滑脱 腰椎退行性滑脱 疼痛原因 椎板切除 融合方式 内固定 手术 腰痛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螺钉拔出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崔新刚 张佐伦 +2 位作者 孙建民 袁泽农 蒋振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35-538,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方法与经椎弓根固定方法的螺钉拔出强度,评价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4具,共32个肋骨-椎骨序列,根据螺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经椎弓根固定,B组采用经横突-椎体固... 目的:比较两种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方法与经椎弓根固定方法的螺钉拔出强度,评价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4具,共32个肋骨-椎骨序列,根据螺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经椎弓根固定,B组采用经横突-椎体固定,C组采用经改良肋横突法固定。根据所用螺钉规格不同将其分为4种不同测试条件:D1,螺钉直径5.5mm,长度40mm;D2,螺钉直径5.5mm,长度45mm;D3,螺钉直径6.5mm,长度45mm;D4,螺钉直径6.5mm,长度50mm。测试3种固定方法下的螺钉拔出力,并做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D1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787.0±119.3N,B组为706.2±109.4N,C组为616.1±82.3N,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2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62.3±128.7N,B组为811.4±113.6N,C组为655.1±92.2N,A、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3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55.3±117.1N,B组为938.0±131.5N,C组为861.3±117.8N,A、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4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64.3±120.9N,B组为959.6±135.2N,C组为941.2±115.4N,A组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直径6.5mm、长度45~50mm的螺钉固定时,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螺钉拔出力优于椎弓根固定,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弓根外 内固定 拔出力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椎板倾斜角在胸椎黄韧带骨化中的解剖学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秦德安 张佐伦 +2 位作者 李晓东 崔新刚 刘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胸椎椎板倾斜角在胸椎黄韧带骨化中的解剖学意义。方法:(1)正常干燥胸椎标本(T1 ̄T12)20具,在棘突与椎板交界处用量角器测量椎板后表面与椎体水平面的夹角即椎板倾斜角,分析其分布规律;(2)计数2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骨化... 目的:探讨胸椎椎板倾斜角在胸椎黄韧带骨化中的解剖学意义。方法:(1)正常干燥胸椎标本(T1 ̄T12)20具,在棘突与椎板交界处用量角器测量椎板后表面与椎体水平面的夹角即椎板倾斜角,分析其分布规律;(2)计数2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骨化节段数,观察其分布情况。比较两者分布情况。(3)将黄韧带与相邻椎板视为“椎板-黄韧带-椎板复合体”,分析黄韧带在不同椎板倾斜角时受力。结果:胸椎椎板倾斜角以T7 ̄T10为波谷段,胸椎黄韧带骨化以T8 ̄T10为波峰段,两者分布具有相关性,椎板倾斜角最小的下胸段与黄韧带骨化好发部位一致。黄韧带受轴向牵拉力为F·sinα,在椎板垂直的理想状态下黄韧带受力为F,α越大,黄韧带受到的张力越小。结论:胸椎椎板倾斜角和黄韧带所受张力可能是胸椎黄韧带骨化多发于下胸段的解剖学和力学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板倾斜角 黄韧带 骨化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三维稳定性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崔新刚 孙建民 +1 位作者 蒋振松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1-553,556,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方法及椎弓根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14个;随机分为2组(A组:螺钉D=5.5mm,L=40mm;B组:螺钉D=6.5mm,L=50mm),7种固定状态模型。分别测试各状...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方法及椎弓根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14个;随机分为2组(A组:螺钉D=5.5mm,L=40mm;B组:螺钉D=6.5mm,L=50mm),7种固定状态模型。分别测试各状态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并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A组,前屈后伸稳定性排列顺序:M2>M3>M4>M1,左右侧弯:M2>M3>M4>M1,轴向运动:M2>M3>M4>M1,其中M2,M3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前屈后伸稳定性顺序:M6>M7>M5>M1,左右侧弯:M6>M7>M5>M1,左右旋转:M7>M6>M5>M1,其中M6,M7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较粗较长的螺钉固定时,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三维稳定性优于椎弓根固定,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弓根外 内固定 运动范围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卫民 高金萍 卢晓燕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30-31,共2页
对2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老年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前经充分评估和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于术后3~7d康复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示细致周到的护理... 对2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老年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前经充分评估和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于术后3~7d康复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示细致周到的护理配合是PKP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球囊扩张 椎体后凸成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mmell病不同时期骨组织形态与骨代谢标志物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芸 王磊 +4 位作者 高观 李志超 齐浩然 董建文 薛景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6-494,共9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Kummell病骨组织形态学特征及骨代谢标志物变化规律。方法共纳入82例Kummell病患者,采集空腹血液样本检测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经椎弓根骨入路活检以收集骨活检标本,制备脱钙活检标本,运用光镜观察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Kummell病骨组织形态学特征及骨代谢标志物变化规律。方法共纳入82例Kummell病患者,采集空腹血液样本检测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经椎弓根骨入路活检以收集骨活检标本,制备脱钙活检标本,运用光镜观察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参照Li分期法将患者分为三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Ⅰ期19例(23.2%),Ⅱ期39例(47.5%),Ⅲ期24例(29.3%)。发病时间Ⅰ期为5.2个月,Ⅱ期10.4个月,Ⅲ期1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软骨内骨(endochondral bone volume/tissue volume,EBV/TV)和肉芽组织(granulation or fibrous tissue volume/tissue volume,FV/TV)在Ⅰ期达到峰值(8.87%±0.25%和54.63%±3.52%),后逐渐被坏死骨组织(necrotic bone volume/tissue volume,NBV/TV)所取代,NBV/TV在Ⅰ期仅少量存在(4.81%±2.61%),但在Ⅲ期达到峰值(18.50%±2.77%)。骨代谢指标水平显示,骨钙素(osteocalcin,OC)在骨折后持续上升,在Ⅲ期达到峰值(38.15±3.84)μg/L;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isomerized C-terminal telopeptide,β-CTX)骨折后快速上升,在Ⅲ期继续上升至最高水平(1.31±0.16)μg/L;骨折后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P1NP)下降,Ⅲ期达到谷值(38.57±7.25)μg/L。结论Kummell病不同时期组织形态特征以及骨转换标志物浓度各不相同。Ⅰ期骨形成能力较为活跃,有一定愈合可能;Ⅲ期对骨组织破坏程度最为严重,坏死骨组织含量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骨组织形态学 骨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处理多节段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建磊 崔新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处理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统计自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26例,均在局麻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手术治疗,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处理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统计自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26例,均在局麻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手术治疗,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VAS评分、NaKai优良率。结果患者NaKai优良25例,术后复发1例,无效0例,总优良率为96.2%。术前JOA评分(5.18±0.28)与术后1周JOA评分(28.2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VAS评分(6.18±0.28),术后3个月评分(3.24±0.46),术后6个月评分(2.64±1.27),术后1年评分为(1.44±1.16)。术后3个月到1年VAS评分较术前评分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及下肢麻木、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术中切口小,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一孔多间隙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多节段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