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效能的脑功能评价与管理的专家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解恒革 鲁向辉 +11 位作者 尚延昌 韦超 倪敬年 孙永安 秦斌 王铭维 杜怡峰 周玉颖 张巍 李磊 时晶 田金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0,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等疾病可引起脑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而衰老、虚弱、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以及高原缺氧、社会孤立等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引起脑功能减退,但可以不伴有脑损伤。健康中国行动提出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从全生命周期、全... 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等疾病可引起脑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而衰老、虚弱、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以及高原缺氧、社会孤立等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引起脑功能减退,但可以不伴有脑损伤。健康中国行动提出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从全生命周期、全疾病过程、全防治要素促进全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卒中 自我评估 虚弱 专家建议 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郇英 刘兆孔 +3 位作者 郇斌 程桂玲 毕延萍 刘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院收治的 8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即危险因素、病原体分析及药敏实验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率为 90 .91% ,其中主要为泌尿系感染(4 6.5...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院收治的 8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即危险因素、病原体分析及药敏实验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率为 90 .91% ,其中主要为泌尿系感染(4 6.5 9% ) ,其次为呼吸道感染 (3 2 .95 % ) ;基础疾病、抗生素应用、侵袭性操作、年龄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是引起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减少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塞肝功能指标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平辉 孙俊岭 +3 位作者 付尧 郭宗成 程炎 张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6-488,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注射液用药前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并与进口GM1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剔除标准的病例144例(72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试验组... 目的:评价国产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注射液用药前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并与进口GM1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剔除标准的病例144例(72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试验组(n=72)和对照组(n=72),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国产和进口GM1注射液100 mg,每日静脉点滴1次,连续使用14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总蛋白、球蛋白、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酶(AS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应用国产GM1和进口GM1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过程中,总蛋白、球蛋白、ALT、AST肝功能各指标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且对肝功能的安全性一致。结论:国产GM1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肝功能安全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脑梗塞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君 陈春富 +2 位作者 李聪聪 肖萧 陈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05-408,共4页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s,WMLs)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10例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根据影像学有无WMLs表现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s,WMLs)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10例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根据影像学有无WMLs表现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110例偏头痛患者中WMLs患者36例,偏头痛合并WMLs发生率为32.7%,WMLs好发于额叶和顶叶(59.1%);2与非WMLs组比较,WMLs组偏头痛患者头痛病程长(5.3±3.7 vs.7.6±4.9,P﹤0.01)、头痛发作频率高(3.5±2.3 vs.4.6±2.2,P﹤0.05),多伴有先兆(18.9%vs.36.1%,P﹤0.05)及偏头痛家族史(12.2%vs.44.4%,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头痛家族史(OR=5.995)、先兆偏头痛(OR=3.067)、头痛病程(OR=1.165)是偏头痛发生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偏头痛家族史、先兆偏头痛及头痛病程长是偏头痛发生WML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脑白质疏松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振华 郝茂林 +5 位作者 潘宁 王晓红 张桂茹 郑茂永 张清华 管翠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65-466,共2页
我院2002年6月-2006年6月采用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7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行内科保守治疗患者进行比较,以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证据。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内科保守治疗 颅内血肿穿刺 清除术 临床研究 老年 临床资料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肾癌鸡胚模型的建立及其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斌 阮喜云 +5 位作者 陈杰 张士宝 刘双庆 王全颖 杨广笑 刘庆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建立人肾癌鸡胚模型,探讨其形态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肾癌细胞系RLC-310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观察影响肾癌鸡胚移植瘤成活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结果成功建立了人肾癌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瘤易于生长并... 目的建立人肾癌鸡胚模型,探讨其形态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肾癌细胞系RLC-310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观察影响肾癌鸡胚移植瘤成活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结果成功建立了人肾癌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瘤易于生长并具有较强的血管诱导作用;光镜下移植瘤具有与人肾癌类似的组织结构。结论该模型容易建立,能动态观察肾癌诱导血管生成的全过程,可用于肾癌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鸡胚绒毛尿囊膜 动物模型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碟子注射液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崔元孝 冯肖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ICR小鼠和60只SD大鼠均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阳性对照银杏组、苦碟子高剂量组、苦碟子中剂量组和苦碟子低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计算脑指...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ICR小鼠和60只SD大鼠均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阳性对照银杏组、苦碟子高剂量组、苦碟子中剂量组和苦碟子低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计算脑指数,检测脑组织内的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Na+-K+-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采用大鼠的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产生局灶性脑缺血,计算脑梗死范围。结果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银杏组降低了小鼠的脑指数、脑内MDA,升高了LDH、Na+-K+-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苦碟子具有类似作用。脑缺血模型组大鼠脑梗死范围显著大于假手术组,不同剂量苦碟子组还缩小了试验性大鼠脑梗死范围。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对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苦碟子 输注 静脉内 细胞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晚发型偏头痛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闫婷 陈春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盐酸氟桂利嗪(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对预防晚发型偏头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门诊就诊的晚发型偏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10 mg组,n=45)和B组(5 mg组,n=45)。收集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盐酸氟桂利嗪(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对预防晚发型偏头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门诊就诊的晚发型偏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10 mg组,n=45)和B组(5 mg组,n=45)。收集患者年龄、偏头痛家族史、头痛时间、头痛严重程度及头痛频率等资料。A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 mg预防治疗,B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 mg预防治疗;两组给药均每天1次,持续12周。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头痛程度的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盐酸氟桂利嗪剂量与预防效果的关系。结果:A组头痛程度低于B组(p<0.05)。A组发作频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10 mg控制晚发型偏头痛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的效果较好;远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盐酸氟桂利嗪5 mg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型偏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氮嗪抑制Aβ_(1~42)对U251细胞存活率、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国诏 陈生弟 +6 位作者 杜芸兰 王刚 任汝静 杨红旗 周海燕 仇海燕 陆国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膜上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药物二氮嗪防治Aβ1~42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β1~42和二氮嗪同时处理神经胶质细胞瘤U251细胞24h,以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四氯四乙基苯并咪唑基羰花青碘化... 目的探讨线粒体膜上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药物二氮嗪防治Aβ1~42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β1~42和二氮嗪同时处理神经胶质细胞瘤U251细胞24h,以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四氯四乙基苯并咪唑基羰花青碘化物(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膜联蛋白荧光素荧光染色检测U251细胞凋亡。结果(1)二氮嗪组神经胶质细胞瘤U251细胞在不同浓度Aβ1~42作用下,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Aβ1~42组(P<0.05)。(2)半定量分析显示,单纯Aβ1~42组(5μmol/L)U251细胞线粒体膜红/绿荧光强度比值(590/527n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二氮嗪组U251细胞红/绿荧光强度比值(590/527nm)明显高于单纯Aβ1~42组(P<0.01)。(3)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单纯Aβ1~42组(5μmol/L)U251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氮嗪(1mmol/L)预处理后U251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下降,与单纯Aβ1~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流式细胞荧光强度分析显示,无论Aβ1~42或Aβ42~1均不能引起U251细胞发生早期或晚期凋亡或坏死。结论Aβ1~42的细胞毒性作用明显早于其致细胞凋亡作用。提示尽早应用二氮嗪保护细胞线粒体功能状态,可预防长时间暴露于Aβ1~42导致细胞凋亡所引起的神经细胞数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氮嗪 线粒体 膜电位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偏头痛患者药物依赖性问卷信度和效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嫄 陈春富 +2 位作者 肖萧 张颖博 李婴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 评价中文版偏头痛患者药物依赖性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选取115例合并药物依赖综合征的偏头痛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中文版偏头痛患者药物依赖性问卷的测试。采用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价分析问卷信度,采用内容效度和... 目的 评价中文版偏头痛患者药物依赖性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选取115例合并药物依赖综合征的偏头痛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中文版偏头痛患者药物依赖性问卷的测试。采用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价分析问卷信度,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评价分析问卷效度。结果 量表的重测信度除条目11和条目16为0.558和0.443以外,其余条目的重测信度均大于0.7。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0,各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均〉0.7。量表的各条目得分和相应维度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95~0.962之间。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76.3%,在相应项目上均有较强的因子载荷。结论 中文版偏头痛患者药物依赖性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文版头痛患者药物依赖性问卷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氯化金染色法对髓鞘染色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寒 唐荣华 +2 位作者 唐洲平 郭守刚 占传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改良氯化金髓鞘染色方法并且证明该方法可用于髓鞘染色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7、14、21日龄的新生正常SD大鼠,各5只;APP/PS1小鼠(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5只和PS1小鼠(无淀粉样蛋白沉积的阴性对照正常小鼠模型)6只。断头取脑处... 目的改良氯化金髓鞘染色方法并且证明该方法可用于髓鞘染色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7、14、21日龄的新生正常SD大鼠,各5只;APP/PS1小鼠(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5只和PS1小鼠(无淀粉样蛋白沉积的阴性对照正常小鼠模型)6只。断头取脑处理后冰冻切片机切片,用改良的氯化金染色方法对脑组织切片染色。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髓鞘染色效果,测定目标区域平均吸光度值,进行髓鞘化定量分析比较。结果新生7 d大鼠髓鞘化染色阴性,21 d大鼠的髓鞘化程度比14 d大鼠的髓鞘化程度明显增高。APP/PS1组小鼠可观察到病理性髓鞘染色,定量分析显示其目标区域平均吸光度值低于PS1组,APP/PS1组存在明显的脱髓鞘改变。结论改良的氯化金髓鞘染色快速、简单、敏感、稳定,可进行髓鞘化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金 髓鞘染色 脱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元孝 赵圣兰 冯肖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72-574,共3页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5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帕罗西汀联合普萘洛尔)105例,对照组(帕罗西汀)100例,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价量表(CGI)评定...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5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帕罗西汀联合普萘洛尔)105例,对照组(帕罗西汀)100例,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价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采用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和75.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研究组的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研究组2、4、6周时HAMA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头痛、心动过速、震颤等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而轻。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对广泛性焦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单独应用帕罗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普萘洛尔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体表刺激SEP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凤焰 孙运娟 +1 位作者 张传英 张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 颈椎病 SEP 椎旁体表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关闭压对高血压大鼠脑血流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庆春 卢林 +7 位作者 李振东 傅贤 梁兵 李现亮 张波 黄楚明 曾进胜 黄如训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12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enovascularhypertensive rats,RHR)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调控作用。方法 RHR模型(RHR组)26只,假手术正常血压对照组24只,同步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b... 目的探讨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enovascularhypertensive rats,RHR)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调控作用。方法 RHR模型(RHR组)26只,假手术正常血压对照组24只,同步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有创血压,按照CCP理论计算CCP和小动脉阻力,并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形态参数改变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R组动脉血压明显升高的同时,脑循环有效灌注压(effective cerebralperfusion pressure,CPPe)和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 area product,RAP)明显升高(CPPe:100.80±26.40mmHg vs 67.30±13.10mmHg,P<0.01;RAP:2.94+0.85 vs 2.30±0.59,P=0.003),但CBFV相对稳定,脑循环阻力(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CVR)升高不明显。RHR组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area product,RAP)只与小动脉管腔内径呈负相关(r_s=-0.610,P=0.001),CCP与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_s=0.554,P=0.006);而CVR不仅与小动脉管腔内径呈负相关(r_s=-0.463,P=0.023),也与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_s=0.678,P<0.01)。结论 RHR的脑血流调控可通过CCP和RAP的改变来完成,用CCP和RAP代替CVR,能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性 局部血流 临界关闭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因素与老年认知功能减退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怡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1-411,共1页
目前已有许多证据表明,正常人或健康的脑老化现象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间,具有相似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生化改变,相互重叠的临床和神经病理特征。鹿特丹研究(The Rotterdam Study)发现痴呆患病率从55岁的不到1%,增加到90岁及以上的超过... 目前已有许多证据表明,正常人或健康的脑老化现象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间,具有相似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生化改变,相互重叠的临床和神经病理特征。鹿特丹研究(The Rotterdam Study)发现痴呆患病率从55岁的不到1%,增加到90岁及以上的超过40%,且血管病理学和血管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降低相关。有关研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脑血管病等能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认知下降促进其向阿尔茨海默病(AD)的转换。糖尿病、LDL、总胆固醇水平与老年认知功能下降程度有关。纵向观察性研究发现,高血压特别是发生于中青年期且未经有效控制的高血压与晚年发生痴呆症的风险有关。而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与痴呆症危险性降低有关联,临床随机化对照试验也部分支持在老龄高血压人群中用药物控制血压能降低痴呆发病风险。挪威Nord-Tr?ndelag健康研究(HUNT研究)于1984-1986年(HUNT1)和1995-1997年(HUNT2)纳入24 638名受试者,随访时间最长27年(平均17年),监测受试者的血压和认知功能。完成全部检测的受试者中,有579名被诊断患有AD,混合性痴呆或Va D。在瑞典一项队列研究中,基线时纳入793名认知正常的年龄≥50岁的中老年人,进行23年随访。根据受试者血糖水平及医院诊断、降糖药应用情况将受试者分为非糖尿病、前驱糖尿病、糖尿病3组。该研究发现患有前期糖尿病的受试者记忆力比无糖尿病的受试者更差(P=0.035)该研究还发现糖尿病受试者语言能力的逐年下降(P=0.014)和感知速度的下降(P=0.012)均大于无糖尿病受试者。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纳入13997名受试者,20年中随访5次。研究发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处理速度测试的下降有关。高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与记忆的下降有关;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认知改变无关。观察性研究表明中年期高胆固醇血症与晚年AD风险增加有关,尽管小规模临床随机化对照试验未能证明服用降胆固醇药物能降低AD风险。系统综述支持中年期肥胖和晚年AD发病危险增加有关,但中年后体重下降或晚年(如年龄≥75岁)低体重指数可能是AD临床前期的伴随现象。另外,神经病理学证实AD与脑血管疾病共存,它们共享许多风险因素,导致认知能下降的累加或协同效应。大量研究证明,大多数AD患者的脑血管结构发生变化。脑血管疾病和AD之间存在相当大的重叠,白质损伤(WML)患病率增加Aβ这些病变降低痴呆的临床表现的阈值,表明WML与脑Aβ负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群神经影像学研究也证实,不仅具有临床表现的脑卒中而且隐匿性脑梗塞以及腔隙梗塞、脑白质病变和微出血等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均增加认知功能退化和痴呆症发病风险。近10多年研究表明,SVD(脑微血管或小血管损害)与衰老过程中的认知损害、轻度认知障碍和老年痴呆有密切关系。总之,长期暴露于心血管危险因素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脑卒中与AD病理损伤的关系需要重视和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 认知功能 老年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8
16
作者 尹豆 王含 +16 位作者 张玉虎 倪臻 陈燕 陈先文 窦荣花 洪桢 况伟宏 林国珍 王玉凯 王华龙 薛峥 许顺良 陈伟 陈海波 陈生弟 李春波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2-736,共5页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FMDs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准确治疗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误诊脑梗死分析
17
作者 管翠玲 霍瑞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559-1559,共1页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内分泌疾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的最易被误诊的疾病,常就诊于非专科医生,误诊率高,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误诊脑梗死的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误诊率 脑梗死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激素合成 生物效应 内分泌科 专科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急性单发后循环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和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宜永 闫鹏 +2 位作者 李珊 李继锋 孙钦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0-238,247,共10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急性单发后循环梗死部位、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急性单发性后循环梗死患者477例。根据DSA检查结果,将477例分为椎动脉...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急性单发后循环梗死部位、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急性单发性后循环梗死患者477例。根据DSA检查结果,将477例分为椎动脉发育不良组(209例)和椎动脉发育正常组(268例);根据脑梗死存在的侧别,将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进一步分为椎动脉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发育不良与脑梗死同侧,127例)和椎动脉发育正常侧(椎动脉发育正常与脑梗死同侧,8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以及基线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肌酐、纤维蛋白原水平、后循环梗死部位(近、中、远段)、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基底动脉弯曲凸向、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椎动脉开口角度、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差异。比较两组椎动脉颅内段责任斑块特征[斑块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血管重构模式(正性重构、负性重构和无明显重构)、斑块强化程度(无强化、轻度强化、明显强化)、斑块形态(偏心性斑块和向心性斑块)]。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以及基线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肌酐、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22.0%(46/209)、40.7%(85/209)、37.3%(78/209),椎动脉发育正常组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13.1%(35/268)、45.1%(121/268)、41.8%(112/268),两组梗死部位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4,P=0.036)。椎动脉发育不良组中,椎动脉发育不良侧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27.6%(35/127)、35.4%(45/127)、37.0%(47/127),椎动脉发育正常侧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13.4%(11/82)、48.8%(40/82)、37.8%(31/82),两侧梗死部位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0,P=0.035)。(3)椎动脉发育不良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弯曲比例及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均高于椎动脉发育正常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6.9%(98/209)比20.5%(55/268),χ^(2)=37.472;31.1%(65/209)比13.1%(35/268),χ^(2)=23.066;73.7%(154/209)比56.0%(150/268),χ^(2)=29.192;0.06(0.00,0.08)比0.03(0.00,0.06),Z=-3.228;均P<0.01];两组椎动脉开口锐角发出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发育不良组中,基底动脉弯曲凸向发育不良侧的比例高于凸向发育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3%(102/127)比63.4%(52/82),P<0.01];发育不良侧与发育正常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开口锐角发出比例及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53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中存在责任斑块者140例,其中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责任斑块92个、椎动脉发育正常组责任斑块48个。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责任斑块负荷高于椎动脉发育正常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4(69.7,86.2)%比75.1(65.3,81.6)%,Z=-2.173,P<0.05];两组责任斑块面积、重构指数、重构模式、强化斑块、斑块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动脉发育不良组中,发育不良侧有54个责任斑块,发育正常侧有38个责任斑块;发育不良侧责任斑块负荷高于发育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9(71.3,87.7)%比75.6(68.6,82.8)%,Z=-2.494,P<0.01],两侧责任斑块面积、重构指数、重构模式、强化斑块和斑块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椎动脉发育正常的后循环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分布存在差异;与后循环梗死但椎动脉发育正常患者比较,后循环梗死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比例、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比例、基底动脉弯曲比例、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椎动脉颅内段责任斑块负荷更高。后循环梗死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中,椎动脉发育不良侧梗死部位分布与椎动脉发育正常侧存在差异,椎动脉发育不良侧基底动脉弯曲凸向比例及椎动脉颅内段责任斑块负荷较发育正常侧更高。尽管临床上对椎动脉发育不良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对其进行定期筛查和随访,以减少或避免后循环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发育不良 脑梗死 斑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立功 陈春富 +3 位作者 张娜 陈嫄 李聪聪 刁晓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15-419,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方法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病例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8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方法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病例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8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测取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病例组眶额皮质、前后扣带回皮质、胼胝体压部、右侧内囊前肢F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右侧眶额皮质、左侧额下回皮质及前扣带回皮质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双侧眶额部皮质以及右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负相关;左侧内囊后肢FA值与头痛频率呈负相关;(4)病例组左侧眶额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正相关;右侧眶额皮质以及前扣带回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呈正相关;后扣带回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呈正相关。结论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双侧额叶皮质及扣带回皮质存在白质微观结构异常变化,FA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负相关,ADC值则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7
20
作者 于生元 +13 位作者 于欣 张明洁 司天梅 王春雪 杨晓苏 于挺敏 李明欣 陈春富 罗国刚 李晓光 张旻 万琪 王贺波 董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81-890,共10页
一、前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抑郁障碍同样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2]。研究表明由于共享多种发病机制,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颇为常见,且二者共病可能导致更复杂的症状和更差的预后[3],病人饱受痛苦... 一、前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抑郁障碍同样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2]。研究表明由于共享多种发病机制,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颇为常见,且二者共病可能导致更复杂的症状和更差的预后[3],病人饱受痛苦。目前多数临床医师对二者共病的认识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致残性疾病 原发性头痛 临床医师 偏头痛 共病 中国专家共识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