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动脉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比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7
1
作者 李桂石 王增涛 +3 位作者 朱磊 梁友 李常辉 郝丽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为不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0侧尸体手标本,观测指掌侧固有动脉各皮支的起点、走行、外径、分布,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相对位置关系。结果:⑴在手指近节,指动脉皮支按与指固有神经的比邻... 目的:为不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0侧尸体手标本,观测指掌侧固有动脉各皮支的起点、走行、外径、分布,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相对位置关系。结果:⑴在手指近节,指动脉皮支按与指固有神经的比邻关系分为2型:①外侧优势型:皮支多行经神经外侧;②均势型:行经神经内、外侧的皮支数量均等。⑵在手指中节,指动脉皮支多从指固有神经外侧穿出。⑶在手指末节,两侧指固有动脉向中央靠拢并吻合成弓,发出的皮支多经神经内侧至皮肤。结论:⑴手指中节皮支多经神经外侧发出,在此处切取皮瓣时,应将神经向内侧分出,以免损伤皮支导致皮瓣血管障碍;⑵在手指近节切取指动脉皮瓣时,指固有神经从皮瓣内侧或外侧分离出皆可,但从内侧分离相对更安全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 指固有神经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位置关系 皮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跖骨颈部跖侧动脉分布及吻合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常辉 王增涛 +3 位作者 缪博 何波 李桂石 郝丽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8-631,共4页
目的:研究足底第1跖骨颈部附近的动脉吻合特点,为临床涉及该部位动脉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2侧成人足标本,动脉乳胶灌注,制作血管显微解剖标本,对第1跖骨颈部跖侧的动脉分布及吻合进行观察。结果:在第1跖骨颈部跖侧,由第... 目的:研究足底第1跖骨颈部附近的动脉吻合特点,为临床涉及该部位动脉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2侧成人足标本,动脉乳胶灌注,制作血管显微解剖标本,对第1跖骨颈部跖侧的动脉分布及吻合进行观察。结果:在第1跖骨颈部跖侧,由第1跖底动脉向胫侧和腓侧分为两支,两者与第1跖底动脉主干呈‘Y'型分布。两个支在长屈肌腱下,分别向胫侧和腓侧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两侧的上行支和下行支分别与各自的发起动脉又各自形成一个‘Y'型。以上三者相互联系形成立体型的"3Y吻合"。第1跖骨中远1/3交界附近,还有第1跖骨胫侧动脉自第1跖底动脉发出,该动脉也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形成第4个"Y",考虑到该处则共形成"4Y吻合"。结论:第1跖骨颈部跖侧的动脉吻合的参与血管较多,结构较复杂,本文中作者引入"3Y吻合或4Y吻合",能够较形象地描述该处的动脉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跖底动脉 吻合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前皮瓣的临床解剖与手术设计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一兵 王增涛 +3 位作者 吴昊 李桂石 张成 李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为踝前皮瓣移位与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例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踝前皮瓣供血血管。结果:足背动脉在踝前伸肌下支持带上缘、中点("Y"形韧带分杈处)及下缘各有一分支发向踝前皮肤。... 目的:为踝前皮瓣移位与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例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踝前皮瓣供血血管。结果:足背动脉在踝前伸肌下支持带上缘、中点("Y"形韧带分杈处)及下缘各有一分支发向踝前皮肤。皮支起始处血管直径分别为(0.12±0.05)mm、(0.20±0.07)mm和(0.13±0.04)mm。在伸肌下支持带中点分杈处发出的皮支15%起源于跗外侧动脉。结论:踝前区可以设计以踝前皮支为蒂的带蒂皮瓣,也可以设计以踝前足背动脉为蒂的踝前皮瓣游离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血管 临床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勇 王增涛 +4 位作者 朱小雷 孙文海 刘志波 朱磊 许庆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36-637,共2页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以胫前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胫前供区直接缝合或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7例胫前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以胫前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胫前供区直接缝合或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7例胫前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色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缺损可行,取材方便、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皮瓣 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铅悬浊液灌注法在血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郝丽文 段永壮 +4 位作者 王增涛 缪博 李桂石 李常辉 何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用氧化铅悬浊液进行动脉灌注造影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测量不同浓度的氧化铅悬浊液沉降速率及灌注压强,并用Wistar大鼠行动脉灌注,然后行X线照像和血管解剖。结果:氧化铅悬浊液最佳浓度为:氧化铅与生理盐水质量容量... 目的:探讨用氧化铅悬浊液进行动脉灌注造影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测量不同浓度的氧化铅悬浊液沉降速率及灌注压强,并用Wistar大鼠行动脉灌注,然后行X线照像和血管解剖。结果:氧化铅悬浊液最佳浓度为:氧化铅与生理盐水质量容量比100g:50ml,灌注后的标本在X线下全身动脉显影清晰,动脉解剖显示清楚饱满。结论:氧化铅悬浊液灌注法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是研究器官与组织瓣血管分布的较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铅 灌注 动脉解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动脉腕上皮支变异3例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增涛 丁自海 +1 位作者 张庆 周海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尺动脉腕上皮支变异 应用解剖 断指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内侧皮瓣皮支血管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永军 王增涛 黄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为臂内侧皮瓣临床应用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18侧,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测臂内侧皮瓣血管分布情况。结果:(1)尺侧上副动脉血管径粗,行程长,适宜作为臂内侧皮瓣的蒂血管;(2)尺侧上副动脉的皮支、... 目的:为臂内侧皮瓣临床应用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18侧,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测臂内侧皮瓣血管分布情况。结果:(1)尺侧上副动脉血管径粗,行程长,适宜作为臂内侧皮瓣的蒂血管;(2)尺侧上副动脉的皮支、尺侧下副动脉皮支和肱动脉直接皮支,3组血管皮支的数目与管径呈互补关系。尺侧上副动脉无皮支发出时,可以尺侧下副动脉或肱动脉直接皮支为蒂设计皮瓣;(3)臂内侧皮瓣的皮支分布呈"人"字形,在臂内侧下部,尺侧下副动脉的皮支与肱动脉直接皮支仍然在肌间隔的前侧,并且愈向远侧愈行向前;而尺侧上副动脉及其发出的皮支位于肌间隔后侧,且愈向远侧位置愈向后。以尺侧下副动脉或肱动脉直接皮支为蒂时,皮瓣稍偏向前设计与切取;以尺侧上副动脉为血管蒂时,皮瓣稍偏向轴线的后侧设计与切取。结论:(1)臂内侧皮瓣的血管蒂,首选尺侧上副动脉;(2)当尺侧上副动脉皮支细小或没有皮支发出时,以尺侧下副动脉或肱动脉直接皮支仍然可以设计与切取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内侧皮瓣 尺侧上副动脉 皮瓣移植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部桡动脉变异1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增涛 朱磊 +3 位作者 缪博 李桂石 李常辉 郝丽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1-631,共1页
2006年7月我们解剖时发现1例腕部桡动脉及其分支变异,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腕部桡动脉变异 症状 诊断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趾静脉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朱小雷 王增涛 +4 位作者 李伟 寇伟 孙文海 胡勇 朱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5-657,共3页
目的:了解趾静脉的走行规律及!趾静脉不同断面的最大直径,指导临床趾微型组织瓣手术。方法:利用巨微解剖、血管铸型、断层解剖新鲜尸体足36个及临床手术30例对趾静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分析。结果:趾趾背静脉各平面最大直径末节近1/3... 目的:了解趾静脉的走行规律及!趾静脉不同断面的最大直径,指导临床趾微型组织瓣手术。方法:利用巨微解剖、血管铸型、断层解剖新鲜尸体足36个及临床手术30例对趾静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分析。结果:趾趾背静脉各平面最大直径末节近1/3为(0.42±0.02)mm,趾间关节为(0.54±0.12)mm,近节远1/3为(0.64±0.18)mm,近节近1/3为(0.85±0.19mm),跖趾关节为(1.04±0.30)mm。趾趾背静脉大于等于(0.42±0.02)mm。结论:趾趾背静脉是趾组织瓣移植手术最重要的血管趾趾背任何平面都有可供吻合的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趾 静脉 解剖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小雷 胡勇 +3 位作者 王增涛 孙文海 刘志波 朱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783-784,共2页
目的探讨用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同时用股外侧皮神经与腓浅神经吻合修复足背皮肤缺损38例。结果皮瓣全部存活。术后足背感觉2~4个月完全恢复,供区3~6个月逐渐恢复... 目的探讨用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同时用股外侧皮神经与腓浅神经吻合修复足背皮肤缺损38例。结果皮瓣全部存活。术后足背感觉2~4个月完全恢复,供区3~6个月逐渐恢复触、痛、温觉。38例随访4~18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功能均正常。结论带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神经位置恒定,切取方便,术后皮瓣有感觉,耐磨,是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足背 皮肤缺损 股外侧皮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指长展肌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增涛 李桂石 +3 位作者 郝丽文 缪博 李常辉 王英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35,共1页
关键词 鱼际肌 指长 新鲜尸体 成年男性 左前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肌间隙皮支血管与肌间组织解剖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增涛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肌间隙皮瓣皮支血管与肌间组织的解剖关系,探索更安全、合理的皮瓣切取模式。方法:尸体解剖和在手术中观察肌间隙皮支与肌间组织的关系。结果:①肌间隙皮支血管从肌间组织的侧方爬行而非从其中间穿行;②从肌间组织的一侧(血管... 目的:研究肌间隙皮瓣皮支血管与肌间组织的解剖关系,探索更安全、合理的皮瓣切取模式。方法:尸体解剖和在手术中观察肌间隙皮支与肌间组织的关系。结果:①肌间隙皮支血管从肌间组织的侧方爬行而非从其中间穿行;②从肌间组织的一侧(血管爬行侧)能清楚地看到皮支血管走行及其穿深筋膜浅出点,而从另一侧看不清或看不到;③某些肌间隙肌间组织两侧皆有血管爬行,但其两侧皮支血管分属不同的主干血管;④肌间隙皮支血管与其主干血管同处于肌间组织的一侧。结论:皮瓣切取时,先从皮支血管穿出侧解剖游离,能更容易地找出皮支血管,提高皮瓣切取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外科皮瓣 显微解剖 肌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肌功能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致典 王增涛 +4 位作者 陶文强 李向明 章明星 周星星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探讨带血供的尺神经深支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肌功能术式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和固定上肢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尺神经第1骨间背侧肌支及其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情况,据此设... 目的探讨带血供的尺神经深支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肌功能术式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和固定上肢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尺神经第1骨间背侧肌支及其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情况,据此设计带血管的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肌功能的手术方式。结果尺神经深支第1骨间背侧肌支进入肌肉前分出2个分支,分别由肌肉的上下1/3处进入肌肉;远端肌支横径(1.5±0.2)mm,可无损伤分离长度为(2.8±0.3)cm,足够到达受区,其营养血管发自第1或第2掌心动脉,起始处直径为(0.8±0.3)mm。结论带血供的尺神经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指对掌肌功能的术式具有可行性,该术式实用性、有效性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蒂 尺神经 拇对掌肌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庆家 刘志波 +2 位作者 王增涛 胡勇 朱小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710-711,共2页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应用小腿内侧皮支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以胫骨内侧缘为纵轴,在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间隙,寻找胫后动脉皮支,根...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应用小腿内侧皮支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以胫骨内侧缘为纵轴,在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间隙,寻找胫后动脉皮支,根据皮支位置及长度,确定切取皮瓣的范围和位置,将皮支皮瓣转移至皮肤软组织缺损区,供区游离植皮。结果手术时间3~5h,平均4.2h。7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5~18个月,平均10个月,基本保持足部外形和功能,可满足日常生活自理的需要。结论小腿内侧皮支皮瓣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手术简单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踝部 移植 皮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背浅动脉变异2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增涛 丁自海 张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足背浅动脉变异 病例报告 足背幼脉位于皮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的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恩惠 刘新宇 +4 位作者 杨志平 李昕 丰荣杰 刘文广 李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9~2005年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得到随访的18例切除单侧关节突关节的颈椎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男10例,女8例;年龄16~72岁,平均46岁。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 目的:探讨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9~2005年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得到随访的18例切除单侧关节突关节的颈椎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男10例,女8例;年龄16~72岁,平均46岁。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者10例,VAS评分2~8分,平均4.2分;脊髓压迫表现为主者8例,ASIA分级C级5例,D级3例。均采用颈后路患侧关节突关节、侧块切除,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其中10例行单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8例行双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结果:随访3~60个月,平均20个月,1例透明细胞癌肺转移患者死亡,余存活无复发。10例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者术后疼痛VAS评分0~4分,平均1.6分。8例脊髓压迫表现为主者,5例术前C级者术后C级2例、E级3例,3例术前D级者术后D级2例、E级1例。双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者术后3个月4例出现骨性融合(其中1例3个月后失访),6个月7例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移位,无颈椎不稳。单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者,1例术后5个月出现颈部疼痛;9例在术后9个月骨性融合;1例12个月时仍未能骨性融合,螺钉松动。结论:颈后路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可以实现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的颈椎稳定性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肿瘤 关节突关节 侧块钢板 稳定性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断指深低温保存81天再植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房玉霞 房华 +1 位作者 周蕊 赵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0期73-74,共2页
对 1例 - 196℃液氮保存 81d断指再植病人术前讲明手术风险、做好各项准备 ,术后密切监测全身情况、局部血运及再植手指情况等。结果断指再植成功 ,术后 3个月恢复工作。该病例术后再植手指皮肤呈灰红色 ,指腹张力偏高 ,毛细血管反应不... 对 1例 - 196℃液氮保存 81d断指再植病人术前讲明手术风险、做好各项准备 ,术后密切监测全身情况、局部血运及再植手指情况等。结果断指再植成功 ,术后 3个月恢复工作。该病例术后再植手指皮肤呈灰红色 ,指腹张力偏高 ,毛细血管反应不明显 ,角质层增厚。采取经皮氧分压测定、多普勒测听和小切口放血综合措施可准确判断再植手指血运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再植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栓系综合征盆底肌的电生理分析
18
作者 许庆家 陈雨历 +1 位作者 张丽 王治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利用电生理技术,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患儿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功能改变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TCS患儿组及对照组行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及阴部神经感觉传导检测。结果TCS患儿组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波幅增加,时... 目的利用电生理技术,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患儿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功能改变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TCS患儿组及对照组行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及阴部神经感觉传导检测。结果TCS患儿组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波幅增加,时程延长,多相波增加,出现纤颤波、正锐波,阴茎背神经感觉传导减慢。结论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及阴茎背神经检查对了解TCS神经损害程度、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症 盆底肌 肛门外括约肌 诱发电位 神经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短展肌双肌腹双起始变异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金龙 王增涛 +2 位作者 荣凯 陈超 侯致典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0-680,共1页
拇短展肌具有外展、外旋拇指及使拇指腕掌关节屈曲的作用。拇短展肌一般为单肌腹,双肌腹变异极为罕见。我们在新鲜标本的解剖中,发现拇短展肌存在双肌腹双起点变异,报道如下:该标本系青年男性前臂远端肢体标本,我们解剖发现拇短展肌具... 拇短展肌具有外展、外旋拇指及使拇指腕掌关节屈曲的作用。拇短展肌一般为单肌腹,双肌腹变异极为罕见。我们在新鲜标本的解剖中,发现拇短展肌存在双肌腹双起点变异,报道如下:该标本系青年男性前臂远端肢体标本,我们解剖发现拇短展肌具有两个肌腹,按其位置关系可分为尺侧肌腹和桡侧肌腹,其中尺侧肌腹的桡侧被桡侧肌腹的尺侧部分覆盖。尺侧肌腹起点位于屈肌支持带远端的桡侧半,止于拇指掌指关节囊桡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短展肌 肌腹 变异 拇指腕掌关节 屈肌支持带 青年男性 位置关系 拇指掌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拇长伸肌1例
20
作者 刘焕龙 王增涛 +2 位作者 黄伟克 侯致典 陈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3-383,共1页
作者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副拇长伸肌1例,该标本为成年男性左上肢。在拇长伸肌腱尺侧,有一纤细副拇长伸肌腱,向近端追踪,该肌起自伸肌总起点,在前臂浅层指总伸肌桡侧与指总伸肌向远端并行走行,其肌腱在伸肌支持带处进入腕背第4个... 作者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副拇长伸肌1例,该标本为成年男性左上肢。在拇长伸肌腱尺侧,有一纤细副拇长伸肌腱,向近端追踪,该肌起自伸肌总起点,在前臂浅层指总伸肌桡侧与指总伸肌向远端并行走行,其肌腱在伸肌支持带处进入腕背第4个鞘管,位于该鞘管最桡侧,出鞘管后斜向桡侧远端跨越桡侧腕长伸肌腱和桡侧腕短伸肌腱,走向拇指掌指关节背侧,部分腱纤维止于拇指掌指关节背侧纤维组织,其余腱纤维并行于拇长伸肌腱尺侧,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基底背面及临近关节囊。提拉该肌腱,拇指发生背伸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长伸肌腱 拇指掌指关节 桡侧腕短伸肌腱 桡侧腕长伸肌腱 纤维组织 指总伸肌 伸肌支持带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