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建梅 蔡飞鹏 +4 位作者 王波 许敏 孙立 顾业明 杨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47-149,共3页
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生物质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DME)的催化剂,考察了固定床中温度、压力、空速等工艺条件对二甲醚合成性能的影响,同时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法对合成DME反应的化学平衡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际测试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 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生物质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DME)的催化剂,考察了固定床中温度、压力、空速等工艺条件对二甲醚合成性能的影响,同时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法对合成DME反应的化学平衡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际测试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固定床 共沉淀沉积法 Gibbs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流态化解耦气化装置冷态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萌 范晓旭 +3 位作者 韩中合 刘华山 初雷哲 王怀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90-493,共4页
生物质流态化解耦气化工艺是根据生物质中不同物质的反应活性,通过流态化方式实现高活性挥发分和低活性半焦的解耦反应,其核心在于生物质半焦燃烧炉和生物质热解气化炉的协调控制。本文在有机玻璃制成的冷态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半焦燃烧炉... 生物质流态化解耦气化工艺是根据生物质中不同物质的反应活性,通过流态化方式实现高活性挥发分和低活性半焦的解耦反应,其核心在于生物质半焦燃烧炉和生物质热解气化炉的协调控制。本文在有机玻璃制成的冷态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半焦燃烧炉风速、半焦燃烧炉堆积高度和燃烧炉高径比等因素对系统循环量影响的试验研究,并根据实验结果时热态实验进行了初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解耦气化 流态化 系统循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耦合发酵生产生物丁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金付强 王建梅 +3 位作者 胡素琴 许海朋 王波 蔡飞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52-54,56,共4页
丁醇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燃料,可由发酵法生产,但由于高浓度丁醇对发酵菌体自身有毒害作用,导致生物法生产丁醇产量和生产强度较低。萃取耦合发酵技术可有效解除丁醇发酵中的产物抑制问题,本文对该技术中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发酵动力学... 丁醇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燃料,可由发酵法生产,但由于高浓度丁醇对发酵菌体自身有毒害作用,导致生物法生产丁醇产量和生产强度较低。萃取耦合发酵技术可有效解除丁醇发酵中的产物抑制问题,本文对该技术中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发酵动力学研究以及耦合工艺的改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醇 萃取 发酵 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制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林乐腾 蔡飞鹏 +3 位作者 王建梅 孙立 许敏 张晓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43-47,共5页
综述了二甲醚的物化特性以及其作为新型替代能源的广阔应用前景。对现有的几种不同的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概述。并分别介绍了双功能催化剂中的甲醇合成催化组分、甲醇脱水催化组分的研发现状及进展。CuO... 综述了二甲醚的物化特性以及其作为新型替代能源的广阔应用前景。对现有的几种不同的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概述。并分别介绍了双功能催化剂中的甲醇合成催化组分、甲醇脱水催化组分的研发现状及进展。CuO/ZnO/Al2O3作为甲醇合成组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甲醇脱水活性组分以γ-Al2O3、分子筛及其改性后产物最为常用。探讨了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改性方法的研究,这也将成为今后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技术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二甲醚 双功能催化剂 动力学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金付强 张晓东 +2 位作者 许海朋 华栋梁 张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3-810,823,共9页
分别简述了磁场、电场、电磁场、超声场和超重力场5种物理场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这些物理场在强化蒸发、精馏和气体吸收等气液传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的热力学研究进展。分析表明,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在化工、... 分别简述了磁场、电场、电磁场、超声场和超重力场5种物理场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这些物理场在强化蒸发、精馏和气体吸收等气液传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的热力学研究进展。分析表明,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在化工、环保和节能减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研究大多还处于实验阶段,其机理和各种因素对强化效果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善。指出今后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继续探索物理场强化传质的作用机理,拓展其应用领域,并对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实验和热力学研究两种方法对不同种类物理场强化传质效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各种物理场的适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 传质 物理场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优先透过渗透汽化膜的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金付强 王建梅 +1 位作者 王波 刘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924-1926,共3页
有机物优先透过渗透汽化是一种能耗低、投资少、操作简便的分离技术,综述了其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其渗透膜的改性方法研究进展,包括填充法、共聚/共混法和接枝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渗透汽化 有机物优先透过膜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丁醇精馏工艺中醪塔的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波 张晓东 +3 位作者 许海鹏 张杰 孙立 许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21-225,共5页
以提高生物丁醇精馏工艺中醪塔塔顶丁醇质量分数为目的,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考察了醪塔理论塔板数、进料板位置、回流比对塔顶丁醇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模拟发现随着醪塔理论塔板数的增加,塔顶馏出物中丁醇质量分数迅速增加。随... 以提高生物丁醇精馏工艺中醪塔塔顶丁醇质量分数为目的,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考察了醪塔理论塔板数、进料板位置、回流比对塔顶丁醇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模拟发现随着醪塔理论塔板数的增加,塔顶馏出物中丁醇质量分数迅速增加。随着醪塔进料板位置的提高,塔顶馏出物中丁醇质量分数先增加,随后下降。随着醪塔质量回流比的下降,塔顶丁醇质量分数逐渐下降。醪塔较优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40块,第20块塔板进料,回流比为1,此时塔顶丁醇质量分数为50%。本文的模拟结果与文献和实际运行工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丁醇 精馏 醪塔 ASPEN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改性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秦显忠 杨改 +2 位作者 高剑 蔡飞鹏 谭春晖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7-522,共6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分散剂,采用液相控制结晶-碳热还原法制备LiFePO_4/C正极材料,考察了PAM对LiFePO_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碳含量分析和充放电测试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以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分散剂,采用液相控制结晶-碳热还原法制备LiFePO_4/C正极材料,考察了PAM对LiFePO_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碳含量分析和充放电测试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将PAM溶于酸液中且添加量为1.5wt%时制备的LiFePO_4平均粒径约为100 nm,颗粒分散较为均匀;该材料在0.1C、1C、2C、5C和10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3.8、142.5、138.4、128.7和124.3 m Ah/g,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在99%以上;交流阻抗分析表明:1.5wt%PAM改性后的材料的各种阻抗值均降低,锂离子的导电速率提高了28倍。PAM改性后的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离子及电子导电性提高了,具有优良的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LIFEPO4/C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四氧化三铁对甲烷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郭红红 牧辉 +3 位作者 张晓东 华栋梁 赵春辉 王立国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71-1277,共7页
文章分别以乙酸钠、H_2,CO_2和葡萄糖为发酵底物,研究不同浓度(100,200,300,400,600 mg/L)的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NPs)对甲烷生物合成途径(乙酸型、氢型、混合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e_3O_4NPs浓度的增大,Fe_3O_4NPs对乙酸型... 文章分别以乙酸钠、H_2,CO_2和葡萄糖为发酵底物,研究不同浓度(100,200,300,400,600 mg/L)的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NPs)对甲烷生物合成途径(乙酸型、氢型、混合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e_3O_4NPs浓度的增大,Fe_3O_4NPs对乙酸型和混合型发酵进程的促进作用均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Fe_3O_4NPs的最适投加浓度均为300 mg/L,两种途径的最大甲烷促进率分别为16.8%和34.0%;Fe_3O_4NPs能够促进氢型发酵进程的浓度为300~600 mg/L,最大甲烷促进率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四氧化三铁 厌氧发酵 甲烷合成途径 促进/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应用与性能改进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素琴 杨改 +1 位作者 蔡飞鹏 蒋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6,共6页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方面被寄予厚望,但安全性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之一,而其安全性与电解液性质密切相关。离子液体具有不可燃、不挥发、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作为电解液以替代传统有机溶剂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基于现有研究,本文...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方面被寄予厚望,但安全性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之一,而其安全性与电解液性质密切相关。离子液体具有不可燃、不挥发、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作为电解液以替代传统有机溶剂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基于现有研究,本文阐述了各类离子液体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优异性和不足点,进而综述了各种针对离子液体自身不足采取的性能改进方法,并对该方向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管流化床颗粒流动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春振 段钰锋 +1 位作者 孙荣峰 范晓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88-2793,共6页
提出区域覆盖法,实现了正交结构化网格(DEM网格)与非规则网格(Fluent网格)的快速耦合,通过减少颗粒搜索量的方法,提高计算效率;采用向量法高效、精确定位颗粒在非规则网格内的位置,进而形成基于非规则网格的CFD-DEM数值模拟平台。在宽... 提出区域覆盖法,实现了正交结构化网格(DEM网格)与非规则网格(Fluent网格)的快速耦合,通过减少颗粒搜索量的方法,提高计算效率;采用向量法高效、精确定位颗粒在非规则网格内的位置,进而形成基于非规则网格的CFD-DEM数值模拟平台。在宽和高分别为250mm和800mm的二维多埋管流化床内对颗粒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区域覆盖法建立的CFD-DEM模型能够模拟具有复杂几何结构流化床内的气固流动行为;多埋管流化床内的颗粒上升流磨损埋管的迎风面,在背风面形成颗粒浓度较低的区域;而颗粒下降流对埋管的影响与上升流的影响相反;多埋管流化床内的颗粒行为可划分为颗粒上升流、颗粒下降流、颗粒循环流和无颗粒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区域覆盖法 非规则网格 埋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改性LiFePO_4正极材料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改 蔡飞鹏 +3 位作者 蒋波 胡素琴 王波 王建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1-5,共5页
磷酸铁锂(LiFePO4)由于具有低成本、无毒、热稳定性和循环性好的优势被认为是极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材料本身的低电导率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利用具有高电导率的碳纳米管对磷酸铁锂进行改性,可以显著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 磷酸铁锂(LiFePO4)由于具有低成本、无毒、热稳定性和循环性好的优势被认为是极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材料本身的低电导率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利用具有高电导率的碳纳米管对磷酸铁锂进行改性,可以显著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从不同的LiFePO4正极材料改性方法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几年MWCNTs改性LiFePO4正极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多数研究者认为在LiFePO4正极材料中引入MWCNTs后,碳纳米管起到了连接正极材料颗粒的作用,所形成的高效电子传导三维网络显著改善了纯LiFePO4正极材料电导率差的缺陷。最后对MWCNTs改性LiFePO4正极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磷酸铁锂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GC/MS对稻壳催化裂解液体产物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新苹 张晓东 +3 位作者 陈雷 孙来芝 司洪宇 卢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1-174,共4页
利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分析技术测定了稻壳裂解液体产物组分的种类及含量,探索了催化剂CaO、FeO和Fe2O3对稻壳高温裂解液体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稻壳相比,添加催化剂CaO、FeO和Fe2O3后,所有样品的裂解液体产物总量... 利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分析技术测定了稻壳裂解液体产物组分的种类及含量,探索了催化剂CaO、FeO和Fe2O3对稻壳高温裂解液体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稻壳相比,添加催化剂CaO、FeO和Fe2O3后,所有样品的裂解液体产物总量都有所减少,分别下降了13.25%、19.93%和28.13%;其中,CaO和Fe2O3分别对于苯及衍生物和苯酚类物质的催化转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减少了50.94%和39.75%,而FeO的加入使得产物中醛酮类质量分数增加了1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GC/MS 催化裂解 液体产物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整体脱硫工艺的硫汞联合脱除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立国 段钰锋 范晓旭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选取1台100 MW燃煤锅炉的一体化新式整体脱硫(NID)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入炉煤样、底渣、预除尘器灰、新鲜脱硫剂、循环脱硫混合灰和烟气等进行取样分析,获得了汞、SO2排放浓度和不同运行工况下NID系统的硫、汞联合脱除特性及其影响因... 选取1台100 MW燃煤锅炉的一体化新式整体脱硫(NID)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入炉煤样、底渣、预除尘器灰、新鲜脱硫剂、循环脱硫混合灰和烟气等进行取样分析,获得了汞、SO2排放浓度和不同运行工况下NID系统的硫、汞联合脱除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化度的提高使得消化产物的比表面积增大,孔隙结构更发达,从而更有利于消化产物对SOx和Hg的吸附脱除;随着水钙比、消化水温度及生石灰品质的提高,系统的脱硫效率以及脱硫灰中汞的富集系数均有增大的趋势;NID系统的脱硫效率为84.86%-97.28%,脱汞效率可达86.6%-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机组 新式整体脱硫系统 硫汞联合脱除 消化 飞灰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冬季预热需求的居民区电动汽车负荷调度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新城 刘志珍 +1 位作者 侯延进 范书静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5-121,137,共8页
针对电动汽车(EV)在低温环境下的预热需求,通过研究各种车辆的预热技术,结合电动汽车入网(V2G)技术,提出一种计及车辆预热需求的EV负荷调度策略。首先,将温度因素引入传统的EV负荷模型,使之更能准确反映在低温环境下的EV负荷需求;然后,... 针对电动汽车(EV)在低温环境下的预热需求,通过研究各种车辆的预热技术,结合电动汽车入网(V2G)技术,提出一种计及车辆预热需求的EV负荷调度策略。首先,将温度因素引入传统的EV负荷模型,使之更能准确反映在低温环境下的EV负荷需求;然后,结合用户在冬季的车辆充电需求和预热需求,对不同荷电状态下的车辆在不同时段做针对性的充放电安排,并利用改进后的模糊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调度模型进行求解。以北京市某小区配电网为对象进行算例设计,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在满足车辆用电需求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其储能特性,为电网提供“削峰填谷”的辅助功能。最后,通过建立EV电池组的热模型以监测具体车辆的荷电状态和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调节电网峰谷属性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车载电池组的出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预热需求 V2G 模糊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 削峰填谷 出行温度 调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玉米芯为主料的真姬菇工厂化栽培配方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元祺 宫志远 +9 位作者 姚强 黄春燕 韩建东 司洪宇 梁晓辉 臧秀霞 李兆荣 李瑾 谢红艳 杨鹏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为筛选适合山东地区真姬菇高产栽培培养基配方,以棉籽壳、玉米芯、豆秸、麸皮、甜菜渣、大豆皮等为原料研究其不同比例及组合配方对真姬菇栽培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氮素配方对真姬菇的出菇有很好的辅助效果,适宜区域栽培的真姬菇高产配方... 为筛选适合山东地区真姬菇高产栽培培养基配方,以棉籽壳、玉米芯、豆秸、麸皮、甜菜渣、大豆皮等为原料研究其不同比例及组合配方对真姬菇栽培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氮素配方对真姬菇的出菇有很好的辅助效果,适宜区域栽培的真姬菇高产配方为:玉米芯30%、棉籽壳20%、豆秸10%、麸皮16%、啤酒糟5%、米糠5%、甜菜渣10%、豆粕2%、贝壳粉2%。通过栽培原料及配方的筛选优化,调整山东地区真姬菇栽培原料使用,为降低真姬菇区域工厂化生产成本提供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栽培基质 高产 工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