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与塑料共催化热解制备芳烃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冬 孙来芝 +8 位作者 陈雷 杨双霞 李天津 谢新苹 许美荣 唐文东 赵保峰 司洪宇 华栋梁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95,共15页
芳烃,尤其苯、甲苯、二甲苯(BTX)等单环芳烃,是化工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料,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催化重整与热裂解。生物质与塑料共催化热解制芳烃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高选择性等优点,可以解决因生物质富氧、贫氢的特点造成热解产物... 芳烃,尤其苯、甲苯、二甲苯(BTX)等单环芳烃,是化工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料,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催化重整与热裂解。生物质与塑料共催化热解制芳烃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高选择性等优点,可以解决因生物质富氧、贫氢的特点造成热解产物氧含量高、芳烃收率和选择性低等问题。本工作主要综述了生物质与塑料共催化热解制备芳烃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共催化热解反应原料类别,重点论述了共催化热解反应催化剂,总结归纳了共催化热解双烯合成、烃池协同等反应机理。展望了生物质与塑料共催化热解未来的研究重心与发展方向,即通过研制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改性分子筛催化剂来提高芳烃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塑料 共催化热解 芳烃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提升纤维素类生物质热解气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振伟 陈雷 +4 位作者 伊晓路 孙来芝 谢新苹 杨双霞 华栋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09-2516,共8页
生物质作为唯一含碳的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生物质具有含水率高、氧含量高、热值低等特性,在生物质热解气化中存在热转化效率低、焦油含量高、产品气热值低等问题。烘焙预处理对于改善生物质原料特性和提升热解气化性能具有积... 生物质作为唯一含碳的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生物质具有含水率高、氧含量高、热值低等特性,在生物质热解气化中存在热转化效率低、焦油含量高、产品气热值低等问题。烘焙预处理对于改善生物质原料特性和提升热解气化性能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烘焙预处理技术对于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的疏水性、可磨性、元素组成、能量密度以及热解气化中产生的产品气组分、焦油组分、产品气热值等方面的影响。原料经烘焙预处理后疏水性、可磨性增强,热值增加,提升了原料品质。同时,经烘焙预处理的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可明显提高热解气化性能,产品气中可燃气体组分含量、产量以及热值得到提升,焦油含量明显下降,提高了热解气化的产品气燃烧性能和利用品质。下一步应开展烘焙与热解气化耦合工艺及应用模式研究,提高生物质热解气化的整体经济性和产品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类生物质 可再生能源 烘焙 热解气化 焦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y-GC/MS研究温度和时间对生物质热解油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来芝 张晓东 +4 位作者 陈雷 谢新苹 杨双霞 赵保峰 司洪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09,111,共5页
以木粉为原料,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利用Py-GC/MS装置对其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油气进行在线检测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和热解时间对生物油组成及其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条件下生物油组成单一,便于分离和提纯;继续升高温度,生物油组成... 以木粉为原料,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利用Py-GC/MS装置对其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油气进行在线检测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和热解时间对生物油组成及其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条件下生物油组成单一,便于分离和提纯;继续升高温度,生物油组成及其产率均逐步增加;温度高于700℃,有利于轻质类和芳香烃类碳氢化合物的生成。同一反应温度,不同热解时间,生物油组成保持稳定,但各类化合物的产率均发生变化。在反应温度为600℃,反应时间为25 s的条件下,高附加值的苯酚类化合物的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油 温度 时间 Py-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球状Ni-Al纳米催化剂结构及生物质催化热解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士铎 张晓东 +3 位作者 杨双霞 冯洪庆 周于翔 王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6-381,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三维Ni-Al纳米结构催化剂,并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和稻壳催化热解实验研究焙烧温度(500~800℃)对催化剂的整体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为球状结构,活性位点分布均匀,焙烧温度对材料结构有显著影响,800℃焙烧条... 采用水热法制备三维Ni-Al纳米结构催化剂,并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和稻壳催化热解实验研究焙烧温度(500~800℃)对催化剂的整体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为球状结构,活性位点分布均匀,焙烧温度对材料结构有显著影响,800℃焙烧条件下球状结构有向内塌陷的趋势。相较于无催化条件下的稻壳热解产物,催化热解后焦油产率明显减小,产气量大幅提高。500℃焙烧制备的Ni-Al催化剂作用条件下,稻壳热解气体产物中H/CO最大可达2.66,600℃焙烧条件下可获得最大合成气产量737 mL/g,而700℃焙烧条件下可获得最低的焦油产率(13.5%)。材料表征发现,反应后的催化剂仍具有稳定的球状结构与活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 Ni-Al催化剂 生物质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废弃物生物质水热液化研究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丁文冉 李欢 +3 位作者 赵保峰 朱地 关海滨 宋安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27,共5页
从3个方面总结阐述了农林废弃物生物质水热液化的研究现状,包括原料的特性(组分、预处理和溶剂等)、操作条件(温度与停留时间等)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作用;指出生物油是多方面作用的产物,优化协调各因素才能取得最佳液化效果。最后,对农... 从3个方面总结阐述了农林废弃物生物质水热液化的研究现状,包括原料的特性(组分、预处理和溶剂等)、操作条件(温度与停留时间等)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作用;指出生物油是多方面作用的产物,优化协调各因素才能取得最佳液化效果。最后,对农林废弃物生物质水热液化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分析完善其反应机理、分步液化提高转化效率和研制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废弃物 水热液化 生物油 原料特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吸附剂在CO_(2)捕集中的应用与性能优化研究进展
6
作者 包庆贺 关海滨 +3 位作者 刘良贝 赵保峰 刘素香 朱地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0-45,共6页
详细介绍了CO_(2)固体吸附剂中的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和碳基材料,旨在深入了解它们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前景,为促进CO_(2)吸附利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CO_(2)捕集 固体吸附剂 多孔材料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生物质热解制高品质合成气应用前景展望
7
作者 赵文祥 杨双霞 +6 位作者 陈雷 孙来芝 谢新苹 伊晓路 司洪宇 赵保峰 华栋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40-2051,共12页
合成气是制备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重要原料,热解是实现生物质在低温下向高品质合成气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热解过程中,催化剂能够促进生物质热解挥发分中焦油大分子的裂解、重整转化,降低CO_(2)和CH_(4)等气体组分体... 合成气是制备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重要原料,热解是实现生物质在低温下向高品质合成气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热解过程中,催化剂能够促进生物质热解挥发分中焦油大分子的裂解、重整转化,降低CO_(2)和CH_(4)等气体组分体积分数,同时通过水汽变换反应调整气体组分,最终实现合成气的净化和调变,而高活性、热稳定和抗积碳催化剂的设计研发始终是生物质热转化过程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针对生物质热转化过程,本文综述了催化剂活性组分调变、载体组成结构修饰和物化特性优化3个方面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高温烧结、积碳失活问题,结合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水滑石)材料独特的层板元素比例可调、金属阳离子呈原子水平分散、物化结构特性以及其作为催化剂前体/载体在多相催化领域的优异性能,展望了LDHs材料在生物质催化热解制高品质合成气的应用前景。以LDHs作为催化剂前体,经拓扑结构转变制备的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M/MMO)可实现活性组分的高度分散和酸碱性调控,进而有效解决热转化过程中催化剂高温烧结问题,并抑制积碳形成,促进生物质向高品质合成气的高效、稳定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转化 合成气 催化剂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耦合发酵生产生物丁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金付强 王建梅 +3 位作者 胡素琴 许海朋 王波 蔡飞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52-54,56,共4页
丁醇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燃料,可由发酵法生产,但由于高浓度丁醇对发酵菌体自身有毒害作用,导致生物法生产丁醇产量和生产强度较低。萃取耦合发酵技术可有效解除丁醇发酵中的产物抑制问题,本文对该技术中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发酵动力学... 丁醇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燃料,可由发酵法生产,但由于高浓度丁醇对发酵菌体自身有毒害作用,导致生物法生产丁醇产量和生产强度较低。萃取耦合发酵技术可有效解除丁醇发酵中的产物抑制问题,本文对该技术中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发酵动力学研究以及耦合工艺的改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醇 萃取 发酵 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水洗沼气脱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金付强 张晓东 +5 位作者 许海朋 华栋梁 李岩 梁晓辉 赵玉晓 牧辉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0-1726,共7页
利用加压水洗提纯沼气小试实验装置,研究了进水流量、进气流量、吸收压力和吸收温度对沼气加压水洗脱碳过程中CO2去除率、CH4回收率和CO2饱和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吸收压力和降低吸收温度可显著提升加压水洗脱碳效果,增大进... 利用加压水洗提纯沼气小试实验装置,研究了进水流量、进气流量、吸收压力和吸收温度对沼气加压水洗脱碳过程中CO2去除率、CH4回收率和CO2饱和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吸收压力和降低吸收温度可显著提升加压水洗脱碳效果,增大进水流量和减小进气流量可以提高CO2去除率和产品气的纯度;CO2去除率越高,CH4回收率和产气率越低;当进水流量为100 m L/min、进气流量为800 m L/min、吸收温度为10℃、吸收压力为0.8~1.0 MPa时,产品气中的CO2含量可控制在3%以下,能够满足车用压缩天然气技术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加压水洗 吸收 提纯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促进生物柴油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波 张晓东 +1 位作者 孙立 许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57-2065,共9页
以微波为促进手段进行生物柴油制备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均相和非均相催化转酯化反应的角度,综述了微波促进生物柴油制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非均相催化过程相比,均相催化过程的研究更加广泛。均相催化剂的研究多以碱性催化剂为主... 以微波为促进手段进行生物柴油制备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均相和非均相催化转酯化反应的角度,综述了微波促进生物柴油制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非均相催化过程相比,均相催化过程的研究更加广泛。均相催化剂的研究多以碱性催化剂为主,其反应速率快,但是副反应多。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中,均有采用固体酸或者固体碱催化剂的报道,其中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固体催化剂具有廉价、高效的特点,但是其催化剂寿命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微波 转酯化 非均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及其衍生物反应挤出改性聚烯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2-1678,1729,共8页
通过反应挤出的方式,采用衣康酸及其衍生物对聚烯烃进行接枝改性,可以显著改善材料性能,特别是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本文从影响聚烯烃接枝改性的各个因素:聚烯烃类型、引发剂类型以及添加剂出发,详细论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进展... 通过反应挤出的方式,采用衣康酸及其衍生物对聚烯烃进行接枝改性,可以显著改善材料性能,特别是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本文从影响聚烯烃接枝改性的各个因素:聚烯烃类型、引发剂类型以及添加剂出发,详细论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各个因素对聚烯烃改性机理、产物链结构的影响,认为反应挤出接枝产物链段结构以及螺杆结构对反应挤出的影响这两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 聚烯烃 反应挤出 聚合物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菇品种筛选及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强 宫志远 +6 位作者 司洪宇 黄春燕 韩建东 梁晓辉 张元祺 杨鹏 李瑾 《绿色科技》 2021年第3期54-56,共3页
为了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菇菌种,从国内外主栽地区收集引进双孢菇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菌丝体活性、农艺性状、产量等为检测指标,筛选性状优良的2个双孢菇品种A2、A3,A2品种在常温及冷藏条件下较其他品种更耐存储... 为了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菇菌种,从国内外主栽地区收集引进双孢菇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菌丝体活性、农艺性状、产量等为检测指标,筛选性状优良的2个双孢菇品种A2、A3,A2品种在常温及冷藏条件下较其他品种更耐存储,适合长距离运输销售,A3品种栽培产量最高,A级菇占比最高可达91%,试验为进一步优化适宜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菇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胞蘑菇 品种 筛选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付强 张晓东 +2 位作者 许海朋 华栋梁 张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3-810,823,共9页
分别简述了磁场、电场、电磁场、超声场和超重力场5种物理场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这些物理场在强化蒸发、精馏和气体吸收等气液传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的热力学研究进展。分析表明,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在化工、... 分别简述了磁场、电场、电磁场、超声场和超重力场5种物理场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这些物理场在强化蒸发、精馏和气体吸收等气液传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的热力学研究进展。分析表明,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在化工、环保和节能减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研究大多还处于实验阶段,其机理和各种因素对强化效果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善。指出今后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继续探索物理场强化传质的作用机理,拓展其应用领域,并对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实验和热力学研究两种方法对不同种类物理场强化传质效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各种物理场的适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 传质 物理场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优先透过渗透汽化膜的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付强 王建梅 +1 位作者 王波 刘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924-1926,共3页
有机物优先透过渗透汽化是一种能耗低、投资少、操作简便的分离技术,综述了其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其渗透膜的改性方法研究进展,包括填充法、共聚/共混法和接枝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渗透汽化 有机物优先透过膜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丁醇精馏工艺中醪塔的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波 张晓东 +3 位作者 许海鹏 张杰 孙立 许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21-225,共5页
以提高生物丁醇精馏工艺中醪塔塔顶丁醇质量分数为目的,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考察了醪塔理论塔板数、进料板位置、回流比对塔顶丁醇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模拟发现随着醪塔理论塔板数的增加,塔顶馏出物中丁醇质量分数迅速增加。随... 以提高生物丁醇精馏工艺中醪塔塔顶丁醇质量分数为目的,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考察了醪塔理论塔板数、进料板位置、回流比对塔顶丁醇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模拟发现随着醪塔理论塔板数的增加,塔顶馏出物中丁醇质量分数迅速增加。随着醪塔进料板位置的提高,塔顶馏出物中丁醇质量分数先增加,随后下降。随着醪塔质量回流比的下降,塔顶丁醇质量分数逐渐下降。醪塔较优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40块,第20块塔板进料,回流比为1,此时塔顶丁醇质量分数为50%。本文的模拟结果与文献和实际运行工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丁醇 精馏 醪塔 ASPEN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滤工艺中蔬菜废弃物厌氧产酸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光范 李岩 +4 位作者 张晓东 华栋梁 牧辉 许海朋 金付强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98-1402,共5页
文章研究了甘蓝、土豆和西红柿藤蔓在渗滤床中的有机酸分布规律和产酸状况,并对产酸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参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甘蓝、土豆和西红柿藤蔓三者的产酸停留时间分别为4,5,8 d,酸化后主要有机酸的产量和分布有较大区别;土豆... 文章研究了甘蓝、土豆和西红柿藤蔓在渗滤床中的有机酸分布规律和产酸状况,并对产酸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参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甘蓝、土豆和西红柿藤蔓三者的产酸停留时间分别为4,5,8 d,酸化后主要有机酸的产量和分布有较大区别;土豆和甘蓝总产酸量远高于西红柿藤蔓,西红柿藤蔓由于纤维素含量较高,产酸率明显较低;有机酸主要以乙酸和丁酸为主。土豆和甘蓝最终所得渗滤液的COD浓度可达到10 150 mg/L,表明产酸过程较好地将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水解酸化成了有机酸及其他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酸化 沼气 渗滤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改性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显忠 杨改 +2 位作者 高剑 蔡飞鹏 谭春晖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7-522,共6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分散剂,采用液相控制结晶-碳热还原法制备LiFePO_4/C正极材料,考察了PAM对LiFePO_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碳含量分析和充放电测试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以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分散剂,采用液相控制结晶-碳热还原法制备LiFePO_4/C正极材料,考察了PAM对LiFePO_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碳含量分析和充放电测试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将PAM溶于酸液中且添加量为1.5wt%时制备的LiFePO_4平均粒径约为100 nm,颗粒分散较为均匀;该材料在0.1C、1C、2C、5C和10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3.8、142.5、138.4、128.7和124.3 m Ah/g,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在99%以上;交流阻抗分析表明:1.5wt%PAM改性后的材料的各种阻抗值均降低,锂离子的导电速率提高了28倍。PAM改性后的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离子及电子导电性提高了,具有优良的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LIFEPO4/C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四氧化三铁对甲烷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红红 牧辉 +3 位作者 张晓东 华栋梁 赵春辉 王立国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71-1277,共7页
文章分别以乙酸钠、H_2,CO_2和葡萄糖为发酵底物,研究不同浓度(100,200,300,400,600 mg/L)的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NPs)对甲烷生物合成途径(乙酸型、氢型、混合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e_3O_4NPs浓度的增大,Fe_3O_4NPs对乙酸型... 文章分别以乙酸钠、H_2,CO_2和葡萄糖为发酵底物,研究不同浓度(100,200,300,400,600 mg/L)的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NPs)对甲烷生物合成途径(乙酸型、氢型、混合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e_3O_4NPs浓度的增大,Fe_3O_4NPs对乙酸型和混合型发酵进程的促进作用均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Fe_3O_4NPs的最适投加浓度均为300 mg/L,两种途径的最大甲烷促进率分别为16.8%和34.0%;Fe_3O_4NPs能够促进氢型发酵进程的浓度为300~600 mg/L,最大甲烷促进率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四氧化三铁 厌氧发酵 甲烷合成途径 促进/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技术综合探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丙彤 关海滨 +3 位作者 张越 刘素香 赵保峰 朱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详细阐述了焚烧、热解、酸/碱解处理、电离辐射、堆肥化、厌氧消化、水热处理等技术无害化处置抗生素菌渣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其处理效果及优缺点,为抗生素菌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制药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固体废弃物 残留抗生素 无害化处理 水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y-GC/MS研究温度和时间对杨木粉催化热解制芳烃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来芝 田数娥 +6 位作者 张晓东 陈雷 赵保峰 伊晓路 杨双霞 孟凡军 谢新苹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88-1592,共5页
文章以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采用Py-GC/MS反应装置研究不同反应条件(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下杨木粉催化热解制备芳香烃类化合物的反应性能,并重点分析芳香烃化合物的组成及其产率随反应条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催化剂能够... 文章以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采用Py-GC/MS反应装置研究不同反应条件(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下杨木粉催化热解制备芳香烃类化合物的反应性能,并重点分析芳香烃化合物的组成及其产率随反应条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催化剂能够显著提高芳香烃类化合物的产率;当热解时间固定为25 s,热解温度为400~800℃时,芳香烃类化合物均为主要产物,当热解温度为600℃时,芳香烃类化合物的产率最高,随着热解温度的继续升高,芳香烃类化合物的产率先降低后增加;当热解温度固定为600℃时,芳香烃类化合物的产率在热解时间为25 s时达到最大值,并随着热解时间的继续延长先降低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芳香烃 温度 时间 ZSM-5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