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碱工业废弃物用作流化床燃煤脱硫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改菊 尹凤交 +3 位作者 高文英 李捷 李选友 吴茂刚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80,共6页
基于以废治污、保护环境的目的,选取了7种含碱固体废弃物作为流化床燃煤脱硫剂,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含碱工业废弃物及其复合脱硫剂的硫化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碱渣、盐泥、赤泥在850℃左右具有较好的脱硫特性;白泥和电石渣... 基于以废治污、保护环境的目的,选取了7种含碱固体废弃物作为流化床燃煤脱硫剂,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含碱工业废弃物及其复合脱硫剂的硫化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碱渣、盐泥、赤泥在850℃左右具有较好的脱硫特性;白泥和电石渣,最佳脱硫反应温度介于900℃~1 000℃之间,具有较好的高温脱硫性能;白泥、电石渣和石灰石中加入赤泥添加剂后,虽然脱硫效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最佳脱硫温度下降;白泥、电石渣与碱渣、盐泥复合后,烧结加重,有效离子利用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碱工业废弃物 流化床 燃烧脱硫特性 复合脱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碱工业废弃物固硫反应动力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赵改菊 尹凤交 +1 位作者 李选友 路春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8,共5页
利用等效粒子模型对含碱工业废弃物固硫反应过程进行表征,分析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脱硫机理。结果表明,白泥、电石渣中的SiO2、Al2O3、较大的比表面和比孔容积及较小的晶体粒度可使气体在孔内的和产物层及表... 利用等效粒子模型对含碱工业废弃物固硫反应过程进行表征,分析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脱硫机理。结果表明,白泥、电石渣中的SiO2、Al2O3、较大的比表面和比孔容积及较小的晶体粒度可使气体在孔内的和产物层及表面反应的相对阻力减小,反应速率常数及产物层扩散系数增大,具有较好的脱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碱工业废弃物 固硫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的固硫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改菊 路春美 +3 位作者 田园 樊兆燕 赵建立 张宗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5-370,共6页
Sulfation reaction process of red mud and limestone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method.Phase composition of desulfurization product and calcined sample microstructure were examined by XRD,mercury i... Sulfation reaction process of red mud and limestone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method.Phase composition of desulfurization product and calcined sample microstructure were examined by XRD,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er and SEM respectively.Desulfurization mechanism of red mud was discussed,which provided useful data for red mud as substitute for limestone used for coal desulfurization agents.It is shown that the possible desulphurization index of red mu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imeston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Calcined red mud has more middling size pores and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s than calcined limestone,which enhances desulfurization reaction rate.Moreover,red mud includes more ferrite and alkali metal salt compared with limestone.At low temperature they can enhances lattice defect of desulfurization agents and the diffusion ability of Ca2+ and O2-.This improves speed of surface chemical reaction and final reaction.At high temperature ferrite and alkali metal may form fused mass with dicalcium silicate together.This reduces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 of red mud,thus,desulfurization activeness of red mud is weakened.Alkali earth metal carbonate may be added when red mud is used for desulfurization agents in higher temperature boi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固硫特性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波纹翅片单元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维斌 傅宪辉 +2 位作者 吴茂刚 冯茺蔚 牛洪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8-200,共3页
以两种典型的波纹翅片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合理简化条件下给出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流固界面的传热耦合,对不同进口风速下波纹翅片单元的流动及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对传热系数,Nu数、压降以及涡量分布的对比分析,结... 以两种典型的波纹翅片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合理简化条件下给出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流固界面的传热耦合,对不同进口风速下波纹翅片单元的流动及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对传热系数,Nu数、压降以及涡量分布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字形翅片的传热性能优于波浪形翅片,而流动阻力性能却没有明显的劣势,其主要原因是翅片流场中涡流的产生与耗散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 波纹翅片 单元 流动及传热 传热特性 数值研究 TYPICAL transfer of flow 阻力性能 阻力特性 研究对象 物理模型 涡量分布 数学模型 流固界面 对比分析 传热性能 传热系数 传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式通风机离散噪声的大涡模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庆光 李连举 +1 位作者 王维斌 李庆亮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2,共5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计算声学(CAA)相结合的方法,对轴流式通风机的离散噪声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定常流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宽频声源模型确定了轴流风机主要气动噪声源的位置;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结合FW-H声学模型,模拟了轴...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计算声学(CAA)相结合的方法,对轴流式通风机的离散噪声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定常流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宽频声源模型确定了轴流风机主要气动噪声源的位置;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结合FW-H声学模型,模拟了轴流风机的离散噪声分布。研究结果可为低噪声轴流风机参数优化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离散噪声 噪声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流热管汽车散热器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员冬玲 邵敏 +1 位作者 蔡中盼 李选友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1,共5页
对振荡流热管汽车散热器和管带式铜质汽车散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两种散热器的传热和阻力特性,对比发现振荡流热管汽车散热器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且风阻和水阻均小于管带式铜质汽车散热器,并进行了热平衡误差分析,实验结果对开发... 对振荡流热管汽车散热器和管带式铜质汽车散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两种散热器的传热和阻力特性,对比发现振荡流热管汽车散热器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且风阻和水阻均小于管带式铜质汽车散热器,并进行了热平衡误差分析,实验结果对开发新型汽车散热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散热器 振荡流热管 传热性能 阻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旋轴流风机三维流场的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永超 王维斌 +1 位作者 陈庆光 贝广霞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23,共5页
应用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对矿用对旋轴流风机的非定常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计算中将SIM-PLE算法与RNG k-ε湍流模型相结合,以风机三维全流道为计算域,获得了对旋风机不同特征面上压力特性的非定常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对旋风... 应用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对矿用对旋轴流风机的非定常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计算中将SIM-PLE算法与RNG k-ε湍流模型相结合,以风机三维全流道为计算域,获得了对旋风机不同特征面上压力特性的非定常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对旋风机在一个旋转周期的不同时刻,其内部流场存在显著的非定常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旋轴流风机 非定常 全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燃烧特性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改菊 尹凤交 +3 位作者 张宗宇 盛成 王成运 李选友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8,共4页
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了升温速率等试验参数对城市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改进的Coats-Redfern方法得出污泥燃烧过程中挥发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以及焦炭段的最佳机理函数。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污泥燃烧特性影响较大,但水分和粒径整体上... 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了升温速率等试验参数对城市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改进的Coats-Redfern方法得出污泥燃烧过程中挥发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以及焦炭段的最佳机理函数。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污泥燃烧特性影响较大,但水分和粒径整体上对污泥燃烧特性影响不大;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燃烧特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蒸汽干燥凝结段的干燥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9
9
作者 史勇春 李捷 +3 位作者 李选友 王成运 赵改菊 尹凤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1-216,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过热蒸汽干燥过程的机理,进而优化干燥操作,开展了褐煤热空气干燥和过热蒸汽干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过热蒸汽干燥的初始阶段存在明显的蒸汽凝结现象,其干燥动力学特性与热空气干燥存在明显不同。通过对过热蒸汽干燥动力... 为了深入了解过热蒸汽干燥过程的机理,进而优化干燥操作,开展了褐煤热空气干燥和过热蒸汽干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过热蒸汽干燥的初始阶段存在明显的蒸汽凝结现象,其干燥动力学特性与热空气干燥存在明显不同。通过对过热蒸汽干燥动力学过程的理论分析,研究了过热蒸汽凝结对干燥过程初始阶段的影响。在热空气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过热蒸汽的凝结现象,对过热蒸汽干燥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经试验结果验证,改进的数学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精度,决定系数大于0.97。研究为优化干燥设备设计和操作条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动力学 模型 过热蒸汽干燥 凝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蒸汽干燥传热传质特性的理论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维斌 傅宪辉 +2 位作者 李选友 牛洪成 冯茺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3-36,共4页
在系统分析过热蒸汽干燥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化的干燥数学模型,从传热传质角度对过热蒸汽的干燥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热空气干燥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稻米的过热蒸汽干燥试验验证分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以提高... 在系统分析过热蒸汽干燥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化的干燥数学模型,从传热传质角度对过热蒸汽的干燥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热空气干燥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稻米的过热蒸汽干燥试验验证分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以提高干燥介质与物料之间温度梯度,以及增加过热蒸汽的流速(流量)以减少传质阻力,可以显著提高过热蒸汽的干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过热蒸汽 干燥 传热传质 干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旋风机气动噪声声强及压力脉动分布规律的数值预测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永超 王维斌 +2 位作者 贝广霞 张永建 陈庆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将SIMPLE算法与RNG-ε湍流模型相结合,通过求解Navvier-Stokes方程,对对旋风机从集流器进口到扩散器出口全流场内的三维定常流动进行数值计算。求解区域采用非结构化网格进行离散,以进、出口压力为边界条件,采用运动参考系实现动-静界... 将SIMPLE算法与RNG-ε湍流模型相结合,通过求解Navvier-Stokes方程,对对旋风机从集流器进口到扩散器出口全流场内的三维定常流动进行数值计算。求解区域采用非结构化网格进行离散,以进、出口压力为边界条件,采用运动参考系实现动-静界面间的数据传递。对对旋风机气动噪声分布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对旋风机内部、外壳和叶片的声强级分布情况。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FFT)研究两级叶轮区域三对干涉面因叶轮旋转和叶片振动引起的压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通风机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噪声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对旋风机 气动噪声 声源模型 声强级 数值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废渣用于煤燃烧固硫的性能与改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奎华 赵建立 +2 位作者 郑斌 路春美 赵改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97-1702,共6页
试验研究了5种碱性废渣和1种石灰石在煤燃烧中的固硫性能,以及复合、调质对固硫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固硫剂孔结构和成分对固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燃烧温度为900~1000℃条件下,与石灰石相比,电石渣和白泥固硫率较高,而碱渣、赤泥、盐... 试验研究了5种碱性废渣和1种石灰石在煤燃烧中的固硫性能,以及复合、调质对固硫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固硫剂孔结构和成分对固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燃烧温度为900~1000℃条件下,与石灰石相比,电石渣和白泥固硫率较高,而碱渣、赤泥、盐泥固硫效果较差.在燃烧温度900℃左右乙醇和醋酸调质可明显改善固硫.随燃烧温度升高,乙醇改良作用减弱,而醋酸调质减弱了赤泥之外的固硫性能.优化碱性废渣和石灰石复合,可提高固硫剂的固硫率和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废渣 煤燃烧 固硫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加热式列管回转干燥机传热系数模型构建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静 李选友 +3 位作者 陈宝明 王瑞雪 马晓旭 高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3-59,共7页
传热系数是列管回转干燥机设计和热工计算所必须的至关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其精度的高低决定了干燥机尺寸、结构设计以及操作参数的合理性。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确切描述其加热管与物料颗粒传热过程的可靠而实用的传热模型。该文在对列... 传热系数是列管回转干燥机设计和热工计算所必须的至关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其精度的高低决定了干燥机尺寸、结构设计以及操作参数的合理性。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确切描述其加热管与物料颗粒传热过程的可靠而实用的传热模型。该文在对列管回转干燥机传热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列管与颗粒间换热的基本构成为:列管管壁与气体介质间对流、气体介质与颗粒间的导热以及列管管壁与颗粒间的辐射换热;通过对列管回转干燥机内料层膨胀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颗粒对列管气膜边界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测列管外壁与颗粒间总传热系数的数学模型,并以2mm直径的陶瓷球为物料,在6个转速条件下测量了管壁与颗粒间的换热系数,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误差小于13%,可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列管回转干燥机传热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传热 模型 间接加热 列管回转干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湿润流体热管的热输送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汪双凤 胡艳鑫 李选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91-3797,共7页
高碳醇水溶液表面张力与温度梯度呈现非常规特性,可制备成具有自湿润特性的流体。为探究自湿润流体在热管中对热输送能力的影响,采用0.1%(质量分数)的庚醇水溶液作为工质,以烧结型热管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加热功率和工况(垂直/水平)下,... 高碳醇水溶液表面张力与温度梯度呈现非常规特性,可制备成具有自湿润特性的流体。为探究自湿润流体在热管中对热输送能力的影响,采用0.1%(质量分数)的庚醇水溶液作为工质,以烧结型热管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加热功率和工况(垂直/水平)下,对其热管热输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功率增加,自湿润流体作为热管工质的强化传热效果逐趋明显。在水平工况下,由于缺少重力回流的作用,其强化传热效果则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湿润流体 热管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干燥的振荡流热管换热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柴本银 李选友 +3 位作者 周慎杰 史勇春 刘登瀛 邵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1-163,137,共4页
设计了自激振荡流热管换热器余热回收系统并进行了试验,考察了湿空气和操作参数对热回收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自激振荡流热管换热器能够满足高湿废气余热回收的要求,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系统的热回收效率高于18%。
关键词 木材 余热回收 高湿废气 换热器 自激振荡流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