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道术后并发胆汁漏的防治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单良 冯国栋 连培龙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348-349,共2页
胆汁漏是胆道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51%~2.4%,可导致胆源性腹膜炎,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山东省禹城市人民医院1998年3月-2007年5月治疗胆汁漏患者20例。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胆道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胆汁漏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例胃癌患者中整合素β3与MMP-9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纪春才 靖昌庆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检测75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整合素β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及MMP-9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及MMP-9... 目的:检测75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整合素β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及MMP-9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及MMP-9呈阳性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性。整合素β3及MMP-9的表达与胃癌根治术5年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和MMP-9的表达有相关性,两者的表达水平可能用于评估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整合素Β3 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益气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48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翟晶 杨丽萌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益气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间山东省禹城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6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益气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间山东省禹城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6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益气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疗效;观察两组患儿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β微球蛋白(β-microglobulin,β-MG)、红细胞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反应时间(coagulation reaction time,R)、凝血指数(coagulation index,K)]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中医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症评分、次症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以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4h尿蛋白定量、β-MG、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β-MG、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二聚体、FIB显著降低,R、K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FIB低于对照组,R、K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黑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益气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确切,可改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益气法 儿童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气阴两虚证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位CT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崔树凡 李善军 冯国栋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79-80,共2页
国内将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般分为红提肌下脓肿及肛提肌上脓肿,确定脓肿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各种类型脓肿手术途径及并发症不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包括经直肠超声、经阴道超声、
关键词 肛周脓肿 体层摄影术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下段直肠癌术后双管联合肛管引流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光东 杨高禄 郭振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7期556-558,共3页
探讨骶前双管联合肛管引流在中下段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2月行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23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57例(A组)应用骶前联合肛管引流,术后发生吻合口瘘6例(3.82%);其余81例(B组)仅... 探讨骶前双管联合肛管引流在中下段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2月行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23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57例(A组)应用骶前联合肛管引流,术后发生吻合口瘘6例(3.82%);其余81例(B组)仅经左下腹放置引流管,吻合口瘘发生9例(11.11%),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1,P=0.042)。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骶前双管联合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前双管联合肛管引流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A19-9在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吕光东 李国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7期583-584,共2页
直肠癌标志物是由直肠癌细胞产生、分泌或脱落进入体液的生物分子。癌胚抗原(CEA)和糖抗原(CA)19-9是最常见直肠癌标志物。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诊断 癌胚抗原 糖抗原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