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马骨遗骸古DNA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蔡大伟
朱司祺
+4 位作者
胡松梅
田亚岐
孙洋
陈曦
周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6-112,共7页
本文对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出土的10个古代马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7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部分古代马的线粒体DNA世系起源于欧亚大陆西部。通过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中国古代马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本文对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出土的10个古代马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7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部分古代马的线粒体DNA世系起源于欧亚大陆西部。通过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中国古代马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秦公一号大墓部分古代马的基因型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在西北地区出现,并且在春秋战国之际出现在宁夏、内蒙古地区。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表明西北地区是家马进入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另一方面表明秦人与北方游牧人群存在广泛的交流活动。共享序列搜索显示秦公一号大墓古代马FX4和FX5基因型与汗血马有关,通过进一步对比中国古代马与土库曼阿哈尔捷金马的遗传关系,发现汗血马可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通过贸易引进到西北地区,远远早于汉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公一号大墓
车马坑
马
线粒体DNA
世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早期生业经济研究——来自石器表层残留物淀粉粒的证据
被引量:
5
2
作者
吴文婉
辛岩
+2 位作者
王海玉
靳桂云
杨晓燕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对查海遗址出土的4件石磨盘和石磨棒表层残留物进行的淀粉粒提取和分析表明当时人类的植物性食物较丰富,包括禾本科(Poaceae)植物种子和块根块茎类等,还有一些尚未能确定种属的植物,在各类植物中以禾本科植物最多。结合动物考古及炭化...
对查海遗址出土的4件石磨盘和石磨棒表层残留物进行的淀粉粒提取和分析表明当时人类的植物性食物较丰富,包括禾本科(Poaceae)植物种子和块根块茎类等,还有一些尚未能确定种属的植物,在各类植物中以禾本科植物最多。结合动物考古及炭化植物分析结果,推测狩猎采集经济在查海先民的生业经济中应占主要地位。同时,数量较多的狗尾草属植物淀粉粒的发现暗示查海遗址可能已经出现对这类植物的集中利用甚至是初期栽培活动。石器表层各类淀粉粒的数量比说明禾本科植物是查海遗址石磨盘和磨棒最主要的加工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海遗址
石器
淀粉粒
生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泉护村古代黄牛的分子考古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蔡大伟
胡松梅
+2 位作者
孙洋
王炜林
周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20,共5页
我们对陕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距今3000年左右的8个黄牛遗骸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成功地获得了5个古代黄牛序列。泉护村黄牛由T3和T4世系组成,其中T3世系占统治地位(80%)。中介网络分析,泉护村黄牛与5个北方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古代黄牛密切...
我们对陕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距今3000年左右的8个黄牛遗骸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成功地获得了5个古代黄牛序列。泉护村黄牛由T3和T4世系组成,其中T3世系占统治地位(80%)。中介网络分析,泉护村黄牛与5个北方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古代黄牛密切相关,极有可能来自上述地区。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泉护村黄牛与现代中国北方组黄牛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结构呈现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
普通牛
瘤牛
古DNA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中国大豆属(Glycine)植物的利用与驯化
被引量:
21
4
作者
吴文婉
靳桂云
+1 位作者
王海玉
王传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共10页
关于大豆的起源,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对近年来黄河中下游考古遗址出土的大豆属植物遗存的详细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对中国古代大豆属植物利用和驯化过程的基本认识:裴李岗和仰韶时代,黄河中游居民已...
关于大豆的起源,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对近年来黄河中下游考古遗址出土的大豆属植物遗存的详细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对中国古代大豆属植物利用和驯化过程的基本认识:裴李岗和仰韶时代,黄河中游居民已经利用野生的大豆属植物,龙山时代,黄河中、下游居民普遍利用大豆属植物。龙山时代,大豆属植物种子有变大的趋势,商周时期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大豆属植物种子已经可以明显被分为大小两群,大者不仅大于更早阶段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大豆属遗存,而且也明显大于现代野大豆,可能表明出现了具有驯化性状的大豆属植物,即大豆出现了,汉代深耕技术的发展可能促使大豆的驯化性状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属
植物利用与驯化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汉时期道教参与丧葬活动的考古学证据
被引量:
11
5
作者
杨爱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91,共6页
东汉时期的早期道教对死亡采取了自然主义的态度,以解除文、道符、升仙图像等方式积极参与了当时的丧葬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丧葬礼俗的内容,给人们一种新的心理安慰方式,扩大了道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因此,东汉时期道教与丧葬礼俗关系的...
东汉时期的早期道教对死亡采取了自然主义的态度,以解除文、道符、升仙图像等方式积极参与了当时的丧葬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丧葬礼俗的内容,给人们一种新的心理安慰方式,扩大了道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因此,东汉时期道教与丧葬礼俗关系的研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道教
丧葬活动
解除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考古的新进展
6
作者
杨爱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70,共9页
进入新世纪之后,山东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考古陆续有新的发现,其中临沂洗砚池晋墓的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济南城市考古又有新进展。学者们对过去发表的考古资料和新发现的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
进入新世纪之后,山东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考古陆续有新的发现,其中临沂洗砚池晋墓的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济南城市考古又有新进展。学者们对过去发表的考古资料和新发现的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突出表现为佛教造像研究方兴未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新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论汉代人对不同毛色兔的情感
7
作者
孙洋
李晓晴
《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236-242,共7页
汉代人将常见色兔与白色兔视作不同的类区分对待,并以"兔"和"白兔"将其加以区分。今天习以为见的白兔,在汉代是很罕见的,文献和画像常有兔与白兔的记载和形象表现,但汉代人对兔和白兔持有的认识、态度和情感截然不...
汉代人将常见色兔与白色兔视作不同的类区分对待,并以"兔"和"白兔"将其加以区分。今天习以为见的白兔,在汉代是很罕见的,文献和画像常有兔与白兔的记载和形象表现,但汉代人对兔和白兔持有的认识、态度和情感截然不同。通过对文献、实物及图像的分析,本文认为:兔和白兔二元区分对待,反映出汉代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想,是早期人们在与动物的互动中对其独特习性的观察及特定解释的结果,蕴含了推知和论辩传统,体现古代中国特有推类逻辑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兔
白兔
情感
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马骨遗骸古DNA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蔡大伟
朱司祺
胡松梅
田亚岐
孙洋
陈曦
周慧
机构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吉林市
博物馆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14BKG0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80010)
+2 种基金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项目(2015FRLX01
2014ZZ006)
第48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文摘
本文对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出土的10个古代马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7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部分古代马的线粒体DNA世系起源于欧亚大陆西部。通过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中国古代马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秦公一号大墓部分古代马的基因型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在西北地区出现,并且在春秋战国之际出现在宁夏、内蒙古地区。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表明西北地区是家马进入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另一方面表明秦人与北方游牧人群存在广泛的交流活动。共享序列搜索显示秦公一号大墓古代马FX4和FX5基因型与汗血马有关,通过进一步对比中国古代马与土库曼阿哈尔捷金马的遗传关系,发现汗血马可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通过贸易引进到西北地区,远远早于汉代。
关键词
秦公一号大墓
车马坑
马
线粒体DNA
世系
Keywords
No. 1 Qingong Mausoleum
Chariot Burial Pits
Horse
Mitochondrial DNA
Lineage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早期生业经济研究——来自石器表层残留物淀粉粒的证据
被引量:
5
2
作者
吴文婉
辛岩
王海玉
靳桂云
杨晓燕
机构
山东
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一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批准号:XDA05130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072135)
+2 种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11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51)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2RWZD09)共同资助
文摘
对查海遗址出土的4件石磨盘和石磨棒表层残留物进行的淀粉粒提取和分析表明当时人类的植物性食物较丰富,包括禾本科(Poaceae)植物种子和块根块茎类等,还有一些尚未能确定种属的植物,在各类植物中以禾本科植物最多。结合动物考古及炭化植物分析结果,推测狩猎采集经济在查海先民的生业经济中应占主要地位。同时,数量较多的狗尾草属植物淀粉粒的发现暗示查海遗址可能已经出现对这类植物的集中利用甚至是初期栽培活动。石器表层各类淀粉粒的数量比说明禾本科植物是查海遗址石磨盘和磨棒最主要的加工对象。
关键词
查海遗址
石器
淀粉粒
生业经济
Keywords
Chahai Site Stone tools Starch grain Subsistence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泉护村古代黄牛的分子考古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蔡大伟
胡松梅
孙洋
王炜林
周慧
机构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20,共5页
基金
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项目(2013-YB-HT-025)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08B03)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210007)
文摘
我们对陕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距今3000年左右的8个黄牛遗骸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成功地获得了5个古代黄牛序列。泉护村黄牛由T3和T4世系组成,其中T3世系占统治地位(80%)。中介网络分析,泉护村黄牛与5个北方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古代黄牛密切相关,极有可能来自上述地区。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泉护村黄牛与现代中国北方组黄牛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结构呈现连续性。
关键词
黄牛
普通牛
瘤牛
古DNA
线粒体DNA
Keywords
Cattle Bos taurus Bos &dicus Ancient DNA Mitochondria DNA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中国大豆属(Glycine)植物的利用与驯化
被引量:
21
4
作者
吴文婉
靳桂云
王海玉
王传明
机构
山东
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
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35)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研究为例"(11AZD116)
文摘
关于大豆的起源,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对近年来黄河中下游考古遗址出土的大豆属植物遗存的详细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对中国古代大豆属植物利用和驯化过程的基本认识:裴李岗和仰韶时代,黄河中游居民已经利用野生的大豆属植物,龙山时代,黄河中、下游居民普遍利用大豆属植物。龙山时代,大豆属植物种子有变大的趋势,商周时期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大豆属植物种子已经可以明显被分为大小两群,大者不仅大于更早阶段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大豆属遗存,而且也明显大于现代野大豆,可能表明出现了具有驯化性状的大豆属植物,即大豆出现了,汉代深耕技术的发展可能促使大豆的驯化性状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大豆属
植物利用与驯化
大豆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汉时期道教参与丧葬活动的考古学证据
被引量:
11
5
作者
杨爱国
机构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91,共6页
文摘
东汉时期的早期道教对死亡采取了自然主义的态度,以解除文、道符、升仙图像等方式积极参与了当时的丧葬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丧葬礼俗的内容,给人们一种新的心理安慰方式,扩大了道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因此,东汉时期道教与丧葬礼俗关系的研究不容忽视。
关键词
东汉
道教
丧葬活动
解除瓶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考古的新进展
6
作者
杨爱国
机构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70,共9页
文摘
进入新世纪之后,山东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考古陆续有新的发现,其中临沂洗砚池晋墓的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济南城市考古又有新进展。学者们对过去发表的考古资料和新发现的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突出表现为佛教造像研究方兴未艾。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新发现
Keywords
the period from Three Kingdoms to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Sh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论汉代人对不同毛色兔的情感
7
作者
孙洋
李晓晴
机构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出处
《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236-242,共7页
基金
2019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汉画所见山东地区医药文化特色及影响研究”(项目编号:WL201906085)
文摘
汉代人将常见色兔与白色兔视作不同的类区分对待,并以"兔"和"白兔"将其加以区分。今天习以为见的白兔,在汉代是很罕见的,文献和画像常有兔与白兔的记载和形象表现,但汉代人对兔和白兔持有的认识、态度和情感截然不同。通过对文献、实物及图像的分析,本文认为:兔和白兔二元区分对待,反映出汉代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想,是早期人们在与动物的互动中对其独特习性的观察及特定解释的结果,蕴含了推知和论辩传统,体现古代中国特有推类逻辑思维。
关键词
汉代
兔
白兔
情感
推类
Keywords
the Han Dynasty
rabbit
white rabbit
feeling
reasoning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马骨遗骸古DNA研究
蔡大伟
朱司祺
胡松梅
田亚岐
孙洋
陈曦
周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早期生业经济研究——来自石器表层残留物淀粉粒的证据
吴文婉
辛岩
王海玉
靳桂云
杨晓燕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陕西泉护村古代黄牛的分子考古研究
蔡大伟
胡松梅
孙洋
王炜林
周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古代中国大豆属(Glycine)植物的利用与驯化
吴文婉
靳桂云
王海玉
王传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东汉时期道教参与丧葬活动的考古学证据
杨爱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考古的新进展
杨爱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论汉代人对不同毛色兔的情感
孙洋
李晓晴
《农业考古》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