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要致病真菌在角膜内生长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敬 谢立信 史伟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在角膜内的生长方式。方法应用表层角膜植片术,在植床与植片间注射真菌菌液,建立浅层真菌性角膜感染的兔模型。28只健康成年家兔,分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烟曲霉菌感染组,每...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在角膜内的生长方式。方法应用表层角膜植片术,在植床与植片间注射真菌菌液,建立浅层真菌性角膜感染的兔模型。28只健康成年家兔,分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烟曲霉菌感染组,每组随机取8只兔,并设立4只兔为对照组。进行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发现3种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检测可见白色念珠菌垂直生长,茄病镰刀菌平行于角膜板层生长,烟曲霉菌斜行生长。结论3种不同真菌在角膜内生长方式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白色念珠菌 茄病镰刀菌 炯曲霉菌 表层角膜植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松线重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鹏 赵靖 谢立信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因松线而进行植片重缝的时间及不同原发病的差异、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PKP术后行植片重缝的41例(41眼)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28例(28...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因松线而进行植片重缝的时间及不同原发病的差异、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PKP术后行植片重缝的41例(41眼)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28例(28眼)、女13例(13眼);统计PKP术后行松线重缝的原发病、时间及散光变化。结果松线重缝时间发生于术后1~4个月,感染性角膜病组(真菌性角膜炎、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多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平均为术后(24±10)d。非感染性角膜病组(圆锥角膜、粘连性角膜白斑、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碱烧伤)多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平均为术后(68±36)d。重缝后植片回复平整,上皮愈合。角膜散光平均减少3.74D。结论PKP术后3个月内植片重缝可以防止植片翘起,显著降低角膜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穿透性 植片重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放线菌Stremptmeces costaricanus SCSIO ZS0073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现芹 蒋鑫 +4 位作者 孙建彬 张春燕 张云 卢来春 鞠建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0-414,共5页
从红沙公园的红树林泥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生产较强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放线菌Strepomyces costaricanus SCSIO ZS0073,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追踪,并利用硅胶、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 从红沙公园的红树林泥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生产较强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放线菌Strepomyces costaricanus SCSIO ZS0073,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追踪,并利用硅胶、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分析并参阅文献将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放线菌素D、放线菌素X_(Oβ)和制霉色基素(fungichromin)。其中放线菌素D在发酵条件未优化的情况下产量就达到300 m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 抗菌活性 次级代谢产物 放线菌素 制霉色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合并玻璃体出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8
4
作者 于滨 冉莉莉 +1 位作者 张晶 李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0-691,共2页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和/或呈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息肉状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严重者可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目前常...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和/或呈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息肉状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严重者可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目前常用的治疗PCV的方法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但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PCV病变单纯应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效果不佳,且因眼底无法窥见而不能实施PDT治疗.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积血清除术可有效清除玻璃体腔和视网膜下的积血,但术后并发症多,视力恢复不理想,且常需行硅油填充术,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可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生长,减轻病灶区的渗出和水肿.故本研究中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法对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PCV患者进行治疗,并评价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单抗治疗 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手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 玻璃体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囊正常菌群与眼部细菌性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梦阳 孙士营 曾庆延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情况,探讨它们与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1 198份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统计同期985份结膜炎、角膜炎及眼内炎... 目的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情况,探讨它们与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1 198份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统计同期985份结膜炎、角膜炎及眼内炎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两结果之间相关性。结果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5.7%(667/1 198),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菌种,占51.1%(341/667)且比例逐年增高。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葡菌在结膜炎、角膜炎和眼内炎的阳性结果中也占较大比例,两者在正常眼检出率与在结膜炎和角膜炎中的检出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在眼内炎中检出率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膜囊正常菌群对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2种药物同时耐药的比例较小,对临床已不常使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感染组表现出同样的耐药规律。结论结膜囊正常菌群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葡菌与眼表细菌性感染疾病密切相关,但与眼内炎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 正常菌群 眼感染 细菌性 结膜炎 角膜炎 眼内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夫玲 刘后仓 +1 位作者 曾艳平 王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89例(95眼)泪道阻塞患者行Nd:YAG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3个月,拔管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流泪和流脓情况、泪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89例(95眼)泪道阻塞患者行Nd:YAG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3个月,拔管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流泪和流脓情况、泪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经此方法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的患者治愈72眼,占75.79%;有效15眼,占15.79%;无效8眼,占8.42%,总有效率91.58%。其中泪小管阻塞者有效率100.00%(23/23),泪总管阻塞者有效率100.00%(12/12),鼻泪管阻塞者有效率94.44%(34/36),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者有效率85.71%(12/14),慢性泪囊炎者有效率60.00%(6/10)。3眼术后2周左右有轻微眼部刺激症状,4眼出现泪小管周围组织红肿不适,1眼出现泪小点撕裂,因假道形成致眼睑肿胀1眼,无一例患者出现泪道插管滑脱,余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手术 泪道阻塞 泪道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视辅助疗法——三色光闪烁弱视治疗仪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代春华 尚艳峰 宫华青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三色光闪烁弱视治疗仪在弱视辅助治疗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在青岛眼科医院门诊确诊的弱视患儿,以能坚持每天应用弱视治疗仪治疗的167例(243眼)患儿为观察对象。3个月随访1次,比较三色光闪烁治疗法与其他辅助疗法(红光... 目的探讨三色光闪烁弱视治疗仪在弱视辅助治疗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在青岛眼科医院门诊确诊的弱视患儿,以能坚持每天应用弱视治疗仪治疗的167例(243眼)患儿为观察对象。3个月随访1次,比较三色光闪烁治疗法与其他辅助疗法(红光闪烁、精细目力训练、海丁格光刷)的有效性。观察患儿矫正视力的变化。随访时间均超过9个月。结果治疗后3个月,其他辅助疗法综合应用和三色光闪烁治疗弱视均无效;治疗后6个月,其他辅助疗法的有效率为48.8%,三色光闪烁治疗的有效率为65.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43,P<0.05);治疗后9个月,2种治疗方法有效率分别为68.5%、83.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81,P<0.05)。治疗后9个月,三色光闪烁对不同程度弱视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轻度92.1%;中度87.8%;重度65.5%,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5460,P<0.01);对非屈光参差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有效率分别为85.3%、80.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67,P>0.05);对4~9岁患儿的有效率为88.6%,对10~12岁患儿的有效率为7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80,P<0.05)。结论与其他辅助疗法相比,三色光闪烁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对不同程度弱视均有一定的疗效,程度越轻,疗果越好;年龄较小,疗效越好;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具有同样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三色光闪烁弱视治疗仪 屈光不正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中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的OCT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秀丽 石德鹏 +1 位作者 徐海峰 应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0-942,共3页
目的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黄斑部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uter retinal tubulation,ORT)的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90例(478眼)湿性AMD患者的黄斑... 目的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黄斑部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uter retinal tubulation,ORT)的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90例(478眼)湿性AMD患者的黄斑部OCT图像,对ORT的发生率、形态、大小、数量、位置及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78眼中有38眼黄斑部存在ORT,ORT发生率为7.95%;ORT主要存在于外层视网膜,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高反射环,其内呈低反射或点状高反射;ORT的长度为73~3230μm,高度为73~183μm,每张OCT图像可见1~4个ORT。38眼中15眼曾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治疗后2~4个月黄斑部视网膜水肿减轻或消失,大多数患者ORT大小、位置无明显变化,仅1眼ORT内高反射物质较治疗前减少。结论部分湿性AMD患者黄斑部可见ORT,这些结构不同于视网膜囊样水肿,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后结构变化不明显或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 O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脉络膜凹陷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敏 王怀华 +2 位作者 徐楠楠 石德鹏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6-869,共4页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al excavation,FC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7眼)临床确诊的FC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al excavation,FC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7眼)临床确诊的FC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部分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结果16例患者中男11例(68.8%),女5例(31.2%);年龄25-75(43.56±12.53)岁;双眼1例,单眼15例。17眼中,正视6眼(35.3%),近视11眼(64.7%)。患眼初诊BCVA 0.2-1.0(0.69±0.22)。眼底检查FCE处表现为大致正常、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病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示16眼为单一FCE,1眼有2处FCE;9眼(52.9%)为偏中心凹型FCE,8眼(47.1%)为中心凹下型FCE。FCE病灶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呈透见荧光或者大致正常,ICGA呈程度不同的低荧光。结论 FCE多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与屈光状态无显著相关性;视力可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FCE处眼底表现为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改变,也可大致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脉络膜凹陷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维化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储三军 王敏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纤维化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贝伐单抗治疗后新生血管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在正常氧含量及缺氧条件下培养HUVEC,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纤维化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贝伐单抗治疗后新生血管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在正常氧含量及缺氧条件下培养HUVEC,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25g·L-1贝伐单抗,根据处理时间的不同分为0 h组(对照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分别用RT-PCR及ELISA方法检测各组纤维化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氧含量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IL-6、IL-8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各实验组均明显增加,而IL-1β、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仅在12 h、24 h、48 h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缺氧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IL-1β、IL-6、IL-8及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无论在正常氧含量还是缺氧条件下,贝伐单抗均可刺激纤维化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此部分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的新生血管纤维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血管纤维化 炎症因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溃疡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菊 史伟云 +1 位作者 陈敏 庄宪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溃疡的多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7年6月角膜移植片溃疡123例(126眼)患者资料,分别给予单纯药物、羊膜移植、结膜瓣遮盖、角膜移植、永久性睑裂缝合等治疗。结果85.7%(108/126...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溃疡的多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7年6月角膜移植片溃疡123例(126眼)患者资料,分别给予单纯药物、羊膜移植、结膜瓣遮盖、角膜移植、永久性睑裂缝合等治疗。结果85.7%(108/126)的溃疡一次治愈,其中80.9%(102/126)视力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各种方法的治愈率分别为:单纯药物83.3%(20/24),羊膜移植94.9%(37/39),结膜瓣遮盖93.8%(15/16),角膜移植100%(29/29),永久性睑裂缝合87.5%(7/8)。结论角膜移植片溃疡应及早针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才能够提高其一次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 角膜溃疡 角膜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怀华 曾繁星 +2 位作者 孙晓蕾 陈秀丽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确诊为PCV的174例(206眼)患者的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确诊为PCV的174例(206眼)患者的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相干光断层成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果,并进一步分析。结果眼底表现:橘红色病灶146眼(70.9%),斑片状视网膜出血79眼(38.3%),硬性渗出71眼(34.5%),玻璃膜疣8眼(3.9%)。FFA表现:144眼(70.0%)早期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晚期呈强度不均的斑驳状强荧光斑片;49眼(23.8%)表现为大片遮蔽荧光;色素上皮脱离为99眼(48.1%)。ICGA表现:息肉样强荧光位于黄斑区149眼(72.3%),视盘区20眼(9.7%),血管弓区19眼(9.2%);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149眼(72.3%);晚期地图样强荧光110眼(53.4%)。OCT表现: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呈扁平波纹状隆起,RPE层与Bruch膜之间可见中至高的反射信号68眼(41.5%);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表现为RPE层较高隆起,其下可见中高反射和(或)出血(浆液)信号64眼(39.0%)。结论 PCV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病灶为其眼底特征;FFA造影早期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晚期呈强度不均的斑驳状强荧光斑片,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多见;ICGA造影表现为息肉样强荧光,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和晚期地图样强荧光,息肉样病灶多位于黄斑部;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OCT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Bruch膜之间的中高反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相干光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P-2基因转染后豚鼠形觉剥夺眼后极部巩膜Ⅰ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鲁芹 刘桂香 +4 位作者 王玲 隋爱华 郭强强 李勇子 李瑞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6-650,共5页
背景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和酶参与眼球后极部巩膜主动的重塑过程,主要通过影响I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发挥作用。目的通过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经脉络膜上腔注入转染有TIMP-2基因的脂质体,观察基质金属蛋... 背景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和酶参与眼球后极部巩膜主动的重塑过程,主要通过影响I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发挥作用。目的通过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经脉络膜上腔注入转染有TIMP-2基因的脂质体,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对细胞外基质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F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半透明眼罩遮盖36只豚鼠的右眼14d建立FDM动物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分别于右眼脉络膜上腔注入5p,1TIMP-2脂质体质粒、空质粒和生理盐水,每组12只眼,左眼为自身对照。另12只豚鼠持续遮盖右眼为模型对照组。分别于脉络膜上腔注药后的2、7、14d过量麻醉处死豚鼠,获取眼球后极部巩膜组织,用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豚鼠眼巩膜组织中Col-Ⅰ和FNmRNA的表达。结果TIMP-2组豚鼠后极部巩膜Col-Ⅰ mRNA表达降低,FNmRNA表达升高,与自身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TIMP-2后,Col-I mRNA表达水平从第2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时有所回落;FNmRNA表达水平则呈相反变化。二者在第7天、第14天的表达与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01.ImRNA和FNmRNA表达水平在注射后第7天与第2天或第1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MP-2注入FDM豚鼠脉络膜上腔可上调Col-I mRNA表达,下调FNmRNA表达,早期可有减缓豚鼠FDM巩膜重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细胞外基质 Ⅰ型胶原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P-2基因转染FDM豚鼠后极部巩膜MMP-2蛋白早期动态表达
14
作者 李瑞凤 刘桂香 +3 位作者 万鲁芹 颜晓萍 黄小凤 李勇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眼后极部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蛋白表达的影... 目的探讨外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眼后极部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单眼形觉遮盖法制备FDM豚鼠右眼模型,45只豚鼠分为TIMP-2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5只,右眼脉络膜上腔内分别注射转染TIMP-2基因的脂质体、空质粒和生理盐水,左眼暴露为自身对照;另15只豚鼠持续遮盖右眼,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注药后的第2天、第7天和第14天处死豚鼠,取眼球后极部巩膜组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第2天、第7天和第14天TIMP-2组豚鼠后极部巩膜MMP-2酶原及活性酶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012±0.0056和0.3006±0.0051、0.8876±0.0060和0.2858±0.0065、0.8915±0.0068和0.2915±0.0076,表达均降低,与自身对照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第2天、第7天和第14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IMP-2组豚鼠后极部巩膜MMP-2酶原及活性酶表达水平从第2天开始降低,第7天最低,第14天时略有回升,第2天与第7天、第14天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7天与第1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TIMP-2基因注入FDM豚鼠后,早期即可有效抑制后极部巩膜MMP-2蛋白的表达,减缓巩膜的重塑,但随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DNA测序技术对细菌性眼内炎房水和玻璃体标本中细菌的鉴别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宝霞 李虹 +1 位作者 孔凡芳 黄钰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背景 眼内炎是多种内眼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以往感染菌的确定多采用细菌培养和涂片染色法,但存在花费时间长和阳性率低的问题.16S rDNA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rRNA的序列,利用16S rDNA分子测序技术检测细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目的 利用16S rDN... 背景 眼内炎是多种内眼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以往感染菌的确定多采用细菌培养和涂片染色法,但存在花费时间长和阳性率低的问题.16S rDNA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rRNA的序列,利用16S rDNA分子测序技术检测细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目的 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细菌性眼内炎房水和/或玻璃体标本中的感染菌进行鉴定,探讨该技术在眼部感染性炎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6-12月在青岛眼科医院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眼内炎的患者5例5眼,抽取每例患者的房水0.1~0.2 ml或玻璃标体标本0.5 ~1.0ml,各取50 μl用于高通量测序,剩余标本行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采用D3096-01微量DNA试剂盒提取标本中细菌DNA,对收集的标本DNA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区PCR扩增,应用MiSeq 300测序仪对扩增的16S rDNA高变区序列进行测序,分析标本中病原菌的分类组成、分布特点以及各病原菌在标本中的相对含量,取50 μl无RNA酶水于一次性无菌离心管内作为空白对照. 结果 共收集到5份房水或玻璃体标本,涂片染色结果阳性者2例,外伤性细菌性眼内炎为革兰阳性杆菌,滤过泡感染性细菌性眼内炎为革兰阴性杆菌,而细菌培养法结果均为阴性.16S rDNA测序技术发现,5例标本检测阳性率为100%.外伤性细菌性眼内炎标本中高丰度菌属为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分别占65.28%、18.90%和12.76%;白内障术后2d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患眼标本中高丰度菌属有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Limnobacter菌属,分别占53.68%、8.62%和5.96%;滤过泡感染性细菌性眼内炎标本中高丰度菌属有莫拉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分别占88.89%和9.52%;白内障术后22 d迟发性细菌性眼内炎标本中相对含量较高的菌属有假单胞菌属,占84.63%;白内障术后1d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患眼标本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假单胞菌属,占97.89%.结论 16S rDNA测序可准确鉴别眼内炎患者房水和玻璃体标本中的致病菌,该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的涂片染色法和细菌培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微生物学 房水/微生物学 玻璃体/微生物学 细菌DNA/分析 测序分析 DNA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vacizumab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敏 储三军 +1 位作者 曾繁星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观察Bevacizumab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纤维化相关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evacizumab在新生血管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含终浓度0.25 g·L-1Bevacizumab的DMED/F12培养液培养ARPE-19细胞,按Bevacizumab处理的时间分为... 目的观察Bevacizumab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纤维化相关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evacizumab在新生血管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含终浓度0.25 g·L-1Bevacizumab的DMED/F12培养液培养ARPE-19细胞,按Bevacizumab处理的时间分为0 h、6 h、12 h、24 h和48 h共5组,0 h为对照组。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及上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RPE-19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检测上清中CTGF、bFGF和TGF-β2的蛋白浓度,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Bevacizumab作用后6 h、12 h、24 h和48 h,CTGF、bFGF、TGF-β2及MMP-2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CTGF:1.694±0.160、1.994±0.221、1.733±0.057、1.397±0.075,bFGF:1.720±0.068、2.144±0.080、1.893±0.068、1.372±0.076,TGF-β2:1.356±0.070、1.737±0.515、1.576±0.098、1.439±0.050,MMP-2:1.414±0.115、1.644±0.094、1.435±0.075、1.285±0.024,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结果显示Bevacizumab作用后6 h、12 h、24 h和48 h,CTGF、bFGF、TGF-β2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及各时间组蛋白浓度分别为CTGF:(31.949±0.388)ng·L-1、(48.697±0.863)ng·L-1、(56.847±0.499)ng·L-1、(51.753±1.395)ng·L-1、(43.085±1.240)ng·L-1,bFGF:(26.660±1.360)ng·L-1、(46.529±3.297)ng·L-1、(55.883±1.705)ng·L-1、(47.937±1.303)ng·L-1、(36.894±2.532)ng·L-1,TGF-β2:(26.982±2.404)ng·L-1、(35.452±1.360)ng·L-1、(46.787±0.896)ng·L-1、(43.683±1.630)ng·L-1、(38.008±1.110)ng·L-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evacizumb处理后6 h、12 h、24 h、48 h MMP-2蛋白含量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20.429,P=0.000)。结论 Bevacizumab能够上调人RPE细胞中CTGF、bFGF、TGF-β2及MMP-2的表达,可能有促纤维化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VACIZUMAB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纤维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照华 杨玲玲 +2 位作者 张盼盼 董琪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制剂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后黄斑部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含终...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制剂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后黄斑部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含终浓度0.25g·L^(-1)贝伐单抗的DMED/F12培养液培养人RPE细胞系ARPE-19细胞,根据处理时间的不同分为0 h组(对照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共5组,加入H2O2诱导氧化应激反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MitoSox Red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水平,JC-1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促氧化因子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和抗氧化因子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上述处理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0 h组、12 h组、24 h组、48h组和72 h组细胞活性分别为(100.2±3.3)%、(99.2±2.7)%、(102.5±6.4)%、(103.9±3.7)%和(103.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2 h、24 h、48 h、72 h组细胞内ROS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膜电位在12 h、24 h、48 h、72 h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 h达最低,72 h时显著提高,但仍低于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12 h、24 h、48 h和72 h组均上升,而且在24 h表达最高,之后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HO-1 mRNA的表达在24 h、48 h和72 h组均下降,而HO-1蛋白的表达在48 h和72 h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浓度的贝伐单抗可以降低RPE的抗氧化功能,可能是长期抗VEGF治疗后黄斑部进行性萎缩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贝伐单抗 活性氧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形态、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盼盼 董琪 +1 位作者 华英彬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形态、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终浓度为0.25g·L^(-1)贝伐单抗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根据培养时间的不同分为1周加药组、2周加药组,同时设...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形态、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终浓度为0.25g·L^(-1)贝伐单抗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根据培养时间的不同分为1周加药组、2周加药组,同时设立1周对照组和2周对照组;用光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促进基因P53、TP53INP1、Bax以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发现1周对照组和2周对照组的细胞呈典型上皮细胞形态,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单层贴壁样生长。贝伐单抗处理不同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1周加药组和2周加药组的部分细胞形态略有改变,出现变圆的细胞,胞体拉长,边界欠清。1周对照组、1周加药组、2周对照组、2周加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57±1.46)%、(6.39±1.25)%、(6.88±1.10)%、(13.34±1.94)%,1周加药组、1周对照组和2周对照组间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周加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1周对照组、2周对照组和1周加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1周对照组相比,1周加药组的凋亡促进因子P53、TP53INP1、Bax mRNA的表达均升高,而凋亡抑制因子Bcl-2 mRNA的表达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周加药组P53、TP53INP1、Bax mRNA的表达均高于2周对照组和1周加药组,而Bcl-2 mRNA的表达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周对照组和2周对照组相比,各因子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与mRNA类似。结论贝伐单抗能改变ARPE49细胞的形态,上调ARPE-19细胞的凋亡率和凋亡促进因子的表达,下调凋亡抑制因子的表达,可能是抗VEGF治疗后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缺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贝伐单抗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率 凋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华英彬 吴培培 +1 位作者 石德鹏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图像特征,探讨OCTA在CNV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图像特征,探讨OCTA在CNV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诊的未经治疗的黄斑部Ⅰ型及Ⅱ型CNV患者的OCTA图像,观察不同类型CNV的OCTA图像特点,采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不同类型CNV在OCTA图像上的异常血管面积。结果31例31眼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19例、女12例;Ⅰ型CNV 17眼,血管构型较疏松,形状不规则,异常血管长、直,面积较大,为(1.565±1.400)mm 2;Ⅱ型CNV 14眼,血管分支浓密,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异常血管相对粗短,呈绒球状构型,面积较小,为(0.418±0.374)mm 2。Ⅰ型CNV和Ⅱ型CNV异常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不同类型的CNV有不同的OCTA图像特征,这些特征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所显示的特征一致。OCTA可作为CNV诊断、分型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新生血管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根蛋白的影响
20
作者 王龙梅 闫琳 +2 位作者 杨侠 董晓光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21,225,共6页
目的探讨高氧诱导C57BL/6J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根蛋白(Radixin)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72只健康7 d龄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高氧诱导组:小鼠置于含氧体积分数为75%±... 目的探讨高氧诱导C57BL/6J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根蛋白(Radixin)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72只健康7 d龄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高氧诱导组:小鼠置于含氧体积分数为75%±2%的氧箱内饲养5 d构建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置于正常氧环境中饲养。待生后12 d、13 d、17 d、21 d、30 d分别处死小鼠。应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右旋糖酐(FD-2000S)血管灌注造影视网膜铺片和HE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中Radixin的表达定位;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视网膜Radixin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两组Radixin均有表达,但高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管壁、血管芽、内皮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层Radixin大量表达。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不同组别和不同时间点间Radix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Fgroup=59.273,P=0.000,Ftime=538.071,P=0.000,Finteraction=297.126,P=0.000;蛋白:Fgroup=419.307,P=0.000,Ftime=663.946,P=0.000,Finteraction=354.538,P=0.000)。高氧诱导组小鼠生后12 d、生后13 d Radix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同龄小鼠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生后17 d、生后21 d Radix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同龄小鼠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正常对照组Radix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总体稳定在较低水平。两组生后30 d时Radix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082)。伴随着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生和消退,Radix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 Radixin参与了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会成为预防和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小鼠 视网膜新生血管 根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