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印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东伟 房宽峻 +3 位作者 刘秀明 张健飞 舒大武 张鑫卿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5-182,共8页
为弥补纺织品着色用染料和颜料存在的不足,开发彩色聚合物微球作为新型色素是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制备彩色聚合物微球的3种方法:聚合包覆法、直接染色法和表面修饰法,从彩色聚合物微球的粒径... 为弥补纺织品着色用染料和颜料存在的不足,开发彩色聚合物微球作为新型色素是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制备彩色聚合物微球的3种方法:聚合包覆法、直接染色法和表面修饰法,从彩色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尺寸及单/窄分散性、染料在聚合物微球表面的吸附量及吸附稳定性、纯度和功能性4个方面探讨了由不同方法所制得的彩色聚合物微球的特点。结果表明:将彩色聚合物微球用于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可获得较高的颜色深度和鲜艳度,主要色牢度指标均达到服用性能要求;彩色聚合物微球具有染料色彩鲜艳和有机颜料耐久性好等优点,在纺织品印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色素 彩色聚合物微球 纺织品 染色 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与棉混纺织物碱-SA表面处理及喷墨印花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昊 房宽峻 +1 位作者 刘秀明 安芳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使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HDBAC)、氢氧化钠、海藻酸钠(SA)等对聚酯与棉混纺织物进行碱-SA表面处理。通过印花颜色性能和色牢度分析处理后织物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效果。通过纤维表面形貌、润湿性、表面Zeta电位等... 使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HDBAC)、氢氧化钠、海藻酸钠(SA)等对聚酯与棉混纺织物进行碱-SA表面处理。通过印花颜色性能和色牢度分析处理后织物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效果。通过纤维表面形貌、润湿性、表面Zeta电位等数据推断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碱-SA表面处理后织物的活性染料喷墨印花K/S值提高,印花织物色牢度较好,织物的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喷墨印花 聚酯与棉混纺织物 表面活性剂 碱-SA表面处理 颜色性能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纺织用生物基抗菌整理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雪 李政 +3 位作者 巩继贤 李秋瑾 李凤艳 张健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为深入了解目前生物基抗菌整理剂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微生物基抗菌整理剂ε-聚赖氨酸和灵菌红素,动物基抗菌整理剂复合型壳聚糖、改性壳聚糖和纳米壳聚糖,以及多种类型植物基抗菌整理剂的抗菌机制及性能特点;针对性地介绍了3类抗菌整... 为深入了解目前生物基抗菌整理剂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微生物基抗菌整理剂ε-聚赖氨酸和灵菌红素,动物基抗菌整理剂复合型壳聚糖、改性壳聚糖和纳米壳聚糖,以及多种类型植物基抗菌整理剂的抗菌机制及性能特点;针对性地介绍了3类抗菌整理剂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基础与目前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产品的抑菌效果及与传统纺织用抗菌整理剂相比的性能优势;最后总结了这些新型生物基抗菌整理剂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生物抗菌整理剂 抗菌机制 抗菌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多糖微胶囊在抗菌纺织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玉 李秋瑾 +1 位作者 巩继贤 张健飞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具有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和透明质酸作为微胶囊囊壁材料,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得到天然多糖微胶囊。分别探究了碳酸钙模板形貌、微胶囊的形貌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加入PSS的碳酸钙模板分散均匀,有利于囊壁材料... 以具有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和透明质酸作为微胶囊囊壁材料,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得到天然多糖微胶囊。分别探究了碳酸钙模板形貌、微胶囊的形貌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加入PSS的碳酸钙模板分散均匀,有利于囊壁材料的吸附与组装;使用此模板制备出的微胶囊结构完整,尺寸均一;将抗菌消炎药物环丙沙星包埋在微胶囊内部,然后与棉织物结合,结果显示,微胶囊可以与织物进行良好结合;使用整理后的棉织物探究其抗菌性能,结果发现此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为抗菌和医疗纺织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技术 天然多糖微胶囊 碳酸钙模板 抗菌织物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组装膜功能纺织品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霖娜 李秋瑾 +1 位作者 巩继贤 张健飞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8,共5页
使用油水界面自组装技术将具有纳米尺寸间隙的核壳结构的双层金纳米棒(Au@Au NRs)组装成规律有序的金纳米棒组装膜,并采用简易快速的蘸涂法将金纳米棒组装膜负载于不同的织物(棉、羊毛、蚕丝)表面,之后使用PDMS在织物金纳米棒组装膜表... 使用油水界面自组装技术将具有纳米尺寸间隙的核壳结构的双层金纳米棒(Au@Au NRs)组装成规律有序的金纳米棒组装膜,并采用简易快速的蘸涂法将金纳米棒组装膜负载于不同的织物(棉、羊毛、蚕丝)表面,之后使用PDMS在织物金纳米棒组装膜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聚合物膜以实现有效封装。结果表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可以高度特异地识别携带在双层金纳米棒核壳间隙内的探针分子的拉曼信号,使用具有优异SERS活性的金纳米棒组装膜作为SERS基底可以有效增强拉曼探针的信号,使用相对方便和低成本的织物作为载体材料并将金纳米棒组装膜整理到织物上,有望利用SERS技术开发复合织物材料用于智能识别领域,此外金纳米棒组装膜的整理可以改善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PDMS膜层的包覆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组装膜 织物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防紫外线性能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复合材料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月静 李秋瑾 +1 位作者 巩继贤 张健飞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水凝胶和离子凝胶具有高可拉伸性和优异透明度,是一种理想柔性传感器制备原料,与导电材料复合后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较强形状可塑性,可通过改变表面微结构提高传感器件灵敏度。综述水凝胶和离子凝胶及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水凝胶和离子凝胶具有高可拉伸性和优异透明度,是一种理想柔性传感器制备原料,与导电材料复合后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较强形状可塑性,可通过改变表面微结构提高传感器件灵敏度。综述水凝胶和离子凝胶及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列举其在柔性可穿戴力学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温、湿度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为后续在柔性通信设备、生物医疗监护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复合材料 离子凝胶 功能纺织材料 柔性传感器 可穿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凝胶可穿戴传感器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佩端 李秋瑾 +1 位作者 巩继贤 张健飞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89,共6页
离子凝胶可穿戴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快响应性以及极好耐用性等独特优势,这类传感器将受刺激过程中的载荷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到智能端从而达到人机交互,用来智能监测人体各类活动状态,如日常状态、运动状态和健康状态等。也能复合各... 离子凝胶可穿戴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快响应性以及极好耐用性等独特优势,这类传感器将受刺激过程中的载荷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到智能端从而达到人机交互,用来智能监测人体各类活动状态,如日常状态、运动状态和健康状态等。也能复合各类电子元件,在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如智能电池、压力传感器、人体组织工程、医疗器械和药物制备等。文章综述离子凝胶可穿戴传感器研究进展,并结合应用实例讨论该类传感器在传感基材或工艺方面优缺点,最后从为大数据时代提供辅助信息角度出发,提出离子凝胶可穿戴传感器未来将要面对的挑战,并对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材料 可穿戴传感器 离子凝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聚丙烯腈皮芯结构纤维成型构筑及功能性
8
作者 崔瑞祺 商元元 +3 位作者 李娟鹃 张浩 史宝会 房宽峻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为开发新型复合纤维材料,提出以石墨烯为导电基材一步法构筑导电纤维的研究策略,采用微流控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石墨烯/聚丙烯腈皮芯结构复合纤维,探究皮层和芯层纺丝液流量对石墨烯取向排列、纤维导电和电热性能影响规律。通过微观形貌观... 为开发新型复合纤维材料,提出以石墨烯为导电基材一步法构筑导电纤维的研究策略,采用微流控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石墨烯/聚丙烯腈皮芯结构复合纤维,探究皮层和芯层纺丝液流量对石墨烯取向排列、纤维导电和电热性能影响规律。通过微观形貌观察发现,复合纤维皮层石墨烯取向随着纺丝液流量的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皮层流量为0.10 mL/min时石墨烯取向最佳。高度取向的石墨烯赋予复合纤维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使复合纤维的强度和电导率分别达到241.38 MPa和3.94 S/cm。在4 V电压下,复合纤维表面的温度达到约48.3℃,热响应速率为2.0℃/s。研究表明通过调控不同的皮芯流量,调整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可以成功制备出以石墨烯为基材的复合导电纤维。研究结果可为石墨烯复合加热纤维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微流控 湿法纺丝 导电纤维 电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佳 李政 +3 位作者 李凤艳 卢文玉 巩继贤 张健飞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7-52,共6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新型环保的表面活性剂,除了具备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外,还具有毒性低、可生物降解、应用领域广泛等优点。文中综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结构、性能及其在日化、纺织和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为其在...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新型环保的表面活性剂,除了具备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外,还具有毒性低、可生物降解、应用领域广泛等优点。文中综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结构、性能及其在日化、纺织和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为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类型 结构 性能 应用领域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复合微生物脱胶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涛 巩继贤 +2 位作者 张健飞 王莉 刘起棠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8-23,共6页
为提高罗布麻生物脱胶效果,采用菌株复合培养发酵方式进行生物脱胶。以响应面法为工具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麻皮生物脱胶后的失重率为脱胶效果的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摇床转速、发酵初始pH值、浴比、MgSO_4·7H_2O质量浓... 为提高罗布麻生物脱胶效果,采用菌株复合培养发酵方式进行生物脱胶。以响应面法为工具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麻皮生物脱胶后的失重率为脱胶效果的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摇床转速、发酵初始pH值、浴比、MgSO_4·7H_2O质量浓度4个显著影响因素。以Design-Expert法得出最佳发酵条件:摇床转速77 r/min、初始pH值8、浴比1:40、MgSO_4·7H_2O质量浓度0.069g/L、发酵温度40℃、菌液接种量30%、脱胶时间4 d,槐糖脂质量浓度0.15 g/L。在最优条件下,罗布麻韧皮经混菌发酵脱胶后失重率为29.1%,比优化前失重率提高了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胶 发酵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罗布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芳酯纤维的化学稳定性及其腐蚀降解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兆辉 金梦甜 +3 位作者 郭增革 贾曌 王其才 金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5,31,共8页
为研究聚芳酯纤维在高湿热、强腐蚀条件下的耐受性,选用酸、碱及强氧化剂处理聚芳酯纤维,并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热失重分析仪等,研究纤维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及大分子链结构变化... 为研究聚芳酯纤维在高湿热、强腐蚀条件下的耐受性,选用酸、碱及强氧化剂处理聚芳酯纤维,并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热失重分析仪等,研究纤维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及大分子链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和60℃下,H2SO4处理后纤维表面未见明显变化,HNO3处理后纤维仅出现少量沟槽,但经KMnO4处理后,纤维横向沟槽增多,纵向呈现微裂纹,尤其经NaOH处理后,纤维表面由沟槽变为凹坑,甚至呈腐蚀断裂状态;酸和KMnO4并未显著破坏纤维的晶区有序结构,而NaOH处理降低了纤维晶区规整度;H2SO4、HNO3和NaOH及KMnO4处理引起聚芳酯纤维大分子链苯环上-CH键断裂,导致纤维降解,残炭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酯纤维 化学稳定性 聚集态结构 高性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棉纤维的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被引量:1
12
作者 房宽峻 刘曰兴 +3 位作者 林凯 高志超 陈凯玲 纪立军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4,12,共5页
含盐量高是纤维素纤维印染废水再生回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试验尝试对原棉纤维直接用活性染料在常温下进行无盐染色,以减少染色废水中的含盐量。研究结果表明,染色纤维的固色率随碱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碱剂质量浓度为30... 含盐量高是纤维素纤维印染废水再生回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试验尝试对原棉纤维直接用活性染料在常温下进行无盐染色,以减少染色废水中的含盐量。研究结果表明,染色纤维的固色率随碱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碱剂质量浓度为30 g/L时,染色纤维的固色率达到最大值91.0%。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固色率逐渐增加,当染色时间为10 h时,固色率达到最大值79.3%。原棉纤维染色后,在皂洗过程中添加适量双氧水,可获得与常规散纤维染色工艺相同的染色效果。染色纤维的主体长度、断裂强度与短绒率均优于常规散纤维染色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无盐染色 原棉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线负载棉针织物柔性传感器制备及应用
13
作者 杨丽 李秋瑾 +1 位作者 巩继贤 张健飞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28,共5页
柔性传感器具有稳定性优异、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为满足可穿戴器件的要求,制备金纳米线,并用金纳米线溶液浸渍处理棉针织物,获得具有较好性能的传感元件。利用铜离子处理后的纱线人工绣制... 柔性传感器具有稳定性优异、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为满足可穿戴器件的要求,制备金纳米线,并用金纳米线溶液浸渍处理棉针织物,获得具有较好性能的传感元件。利用铜离子处理后的纱线人工绣制叉指电极,与金纳米线棉针织物复合材料组装成压阻式柔性传感器件,并将其置于人体的不同部位如手指、颈椎等部位,进行人体关节弯曲运动的传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压阻式柔性传感器实现了对人体关节运动过程中不同状态的实时跟踪与监测,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可穿戴柔性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线 棉针织物 柔性压力传感器 压阻性能 运动监测与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型纯棉织物修饰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菲 李秋瑾 +3 位作者 巩继贤 李政 刘秀明 张健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为制备生物相容性功能纺织材料,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带有不同电荷的海藻酸钠(Alg)、壳聚糖(Chi)、透明质酸(HA)组装到碳酸钙模板上,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去除模板,得到Alg/Chi/HA生物多糖微胶囊;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 为制备生物相容性功能纺织材料,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带有不同电荷的海藻酸钠(Alg)、壳聚糖(Chi)、透明质酸(HA)组装到碳酸钙模板上,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去除模板,得到Alg/Chi/HA生物多糖微胶囊;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微胶囊的形貌结构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lg/Chi/HA多糖微胶囊具有很好的中空结构及较强的稳定性;考察了多糖微胶囊吸附释放行为及其随pH值的变化规律,发现Alg/Chi/HA多糖微胶囊具有良好的pH值响应性;进一步将Alg/Chi/HA多糖微胶囊整理至棉纤维上,以制备缓释型功能纺织材料,为功能纺织品开发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与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多糖微胶囊 响应性 缓释 织物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锰负载钛基电催化膜制备及处理含酚废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乐 王虹 +3 位作者 马荣花 惠洪森 梁小平 李建新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以多孔钛膜为基膜,醋酸锰为锰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负载纳米氧化锰的钛基电催化膜(nano-MnO_x/Ti膜).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和计时电流法(CA)... 以多孔钛膜为基膜,醋酸锰为锰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负载纳米氧化锰的钛基电催化膜(nano-MnO_x/Ti膜).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和计时电流法(CA)等测试手段,对MnO_x/Ti膜电极的微观形貌、晶型、电化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催化剂是由直径为50 nm的γ-Mn O2和Mn2O3纳米棒所组成,且均匀分布于Ti膜上,负载催化剂后钛膜电极电化学性能和催化性能明显提高,催化剂与基体之间键合的形成提高其稳定性.以棒状nano-MnO_x/Ti膜电极为阳极构建电催化膜反应器(ECMR)处理含酚废水,当苯酚溶液浓度为10 mmol·L-1、电流密度为0.25 m A·cm-2、停留时间为15 min时,COD去除率可达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膜反应器 MnOx/Ti膜电极 锰氧化物 含酚废水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亚麻织物喷墨印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迎超 刘秀明 +3 位作者 房宽峻 安芳芳 刘昊 李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0-966,共7页
为提高亚麻织物的喷墨印花颜色效果,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海藻酸钠(SA)协同作用于亚麻织物的预处理工艺,对处理后织物表面墨滴的铺展面积、喷墨印花色块的颜色参数进行了测试,使用接触角测量仪、SEM、表面Zeta电位仪、XPS和FTIR对预... 为提高亚麻织物的喷墨印花颜色效果,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海藻酸钠(SA)协同作用于亚麻织物的预处理工艺,对处理后织物表面墨滴的铺展面积、喷墨印花色块的颜色参数进行了测试,使用接触角测量仪、SEM、表面Zeta电位仪、XPS和FTIR对预处理前后亚麻织物表面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SA预处理织物相比,SDS的引入可使亚麻织物表面墨滴铺展面积减小14%,墨滴渗化程度也明显减小;青色和黑色印花色块的表观颜色深度增加,摩擦色牢度略有降低,断裂强力和耐日晒色牢度无明显改变。预处理后,SDS+SA预处理剂在亚麻织物表面形成了薄膜,纤维间以锯齿状的膜结构堵塞了孔隙,促使更多的活性染料在滴落的位置与纤维发生共价结合;此外,预处理后织物的亲水性增加,有利于染料对亚麻纤维的上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亚麻织物 喷墨印花 活性染料 海藻酸钠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掺杂g-C3N4污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立标 张宾 +2 位作者 柳荣展 张颖 詹丽凡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55-2261,共7页
以水性油墨废水絮凝污泥、三聚氰胺和K2CO3为原料,采用煅烧法制备了K^+掺杂石墨相氮化碳污泥基复合材料(AC/K-CN),利用XRD、UV-Vis DRS、FTIR、XPS、BET、SEM和PL光谱对AC/K-CN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可见光照射下,将AC... 以水性油墨废水絮凝污泥、三聚氰胺和K2CO3为原料,采用煅烧法制备了K^+掺杂石墨相氮化碳污泥基复合材料(AC/K-CN),利用XRD、UV-Vis DRS、FTIR、XPS、BET、SEM和PL光谱对AC/K-CN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可见光照射下,将AC/K-CN用于光催化降解阳离子蓝X-GRRL。结果表明,AC/K-CN对阳离子蓝X-GRRL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石墨相氮化碳(g-C3N4)或碳化污泥(AC),这归因于AC/K-CN有效的电子-空穴分离。与AC和纯g-C3N4相比,AC/K-CN在模拟日光下对质量浓度为20 mg/L的阳离子蓝X-GRRL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43.17%和4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3N4 K+掺杂 可见光光催化 水性油墨废水 复合材料 碳化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抑菌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绚绚 巩继贤 +2 位作者 张健飞 王莉 黄景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9-154,共6页
为阐明罗布麻抑菌功能的物质基础,促进罗布麻纤维在医疗保健用纺织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综述了罗布麻韧皮和精干麻纤维中存在的主要抑菌物质,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鞣质、甾体及其苷类、香豆素类化合物、酚酸类和苯甲醛类化合物、脂肪酸以... 为阐明罗布麻抑菌功能的物质基础,促进罗布麻纤维在医疗保健用纺织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综述了罗布麻韧皮和精干麻纤维中存在的主要抑菌物质,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鞣质、甾体及其苷类、香豆素类化合物、酚酸类和苯甲醛类化合物、脂肪酸以及挥发油。分析了各类抑菌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并着重从抑制核酸合成、破坏细胞膜、抑制能量代谢、影响脂肪酸合成、抑制运动性、阻断电子传递链、抑制酶活性、减弱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通过过氧化和自氧化形成具有毒性的降解产物等方面介绍了抑菌作用机制。最后针对精干麻纤维抑菌物质的来源问题,指出韧皮中功能性成分在脱胶过程中的演化行为应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韧皮 抑菌物质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碱减量废水中对苯二甲酸的生物降解 被引量:4
19
作者 孔彤彤 李鑫 +3 位作者 李政 李秋瑾 巩继贤 张健飞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0,共6页
涤纶碱减量废水pH值和COD高,可生化性差,一直是印染废水处理的难题。涤纶碱减量加工常用的碱减量促进剂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严重阻碍涤纶碱减量废水中对苯二甲酸(TA)的生物降解。阴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可消... 涤纶碱减量废水pH值和COD高,可生化性差,一直是印染废水处理的难题。涤纶碱减量加工常用的碱减量促进剂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严重阻碍涤纶碱减量废水中对苯二甲酸(TA)的生物降解。阴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可消减阳离子型助剂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试验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作用下TA的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0.5 g/L的鼠李糖脂能够消除0.5 g/L促进剂1227的杀菌作用,使废水中的TA在100 h内降解率达92%。菌株F4经过适应性培养后,在鼠李糖脂协同作用下,48 h内可使碱减量废水中TA质量浓度从1200 mg/L降为50 mg/L,去除率达97%;COD由2290 mg/L降为610 mg/L,去除率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碱减量 对苯二甲酸 生物表面活性剂 涤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体系中阳离子改性对棉/聚酰胺织物表面墨滴铺展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畅 房宽峻 +3 位作者 刘秀明 安芳芳 梁迎超 刘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119,共8页
为提升墨滴在棉/聚酰胺织物表面的同色性、颜色性能及固色率,采用表面活性剂月桂酸二乙醇酰胺(LDEA)构建疏水体系对棉/聚酰胺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探究了改性体系中阳离子改性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及LDEA质量分数对织物... 为提升墨滴在棉/聚酰胺织物表面的同色性、颜色性能及固色率,采用表面活性剂月桂酸二乙醇酰胺(LDEA)构建疏水体系对棉/聚酰胺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探究了改性体系中阳离子改性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及LDEA质量分数对织物改性效果的影响,对不同工艺下改性织物表面的墨滴铺展面积、颜色性能及固色率进行测试,分析了改性前后织物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及电荷变化。结果表明:阳离子改性使墨滴在织物表面的铺展面积减小30%;相比水性体系,疏水体系中改性后织物表面墨滴的同色性及颜色性能均明显改善,其表观色深值提升2.7,棉与聚酰胺纤维的表观色深差值减小41%,且消除了墨滴表面的白点现象;改性剂已成功接枝在棉及聚酰胺纤维的表面,且疏水体系中改性剂在2种纤维中分布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聚酰胺织物 阳离子改性 疏水体系 墨滴铺展 颜色性能 喷墨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