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突出问题整改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友恒 李玄 梁玉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8期20-22,共3页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健康发展是区域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之一。以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为例,介绍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工作的难点,从建设、管理、资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园林景观中的道路与广场设计探索--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
2
作者 周海霞 孙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6-I0006,共1页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中,道路与广场作为园林景观中...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中,道路与广场作为园林景观中的关键元素,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园林的整体效果和功能发挥。由耿秀婷、张霞和曹茹茵编著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一书,围绕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展开,深入分析了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设计形式,并介绍了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案,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景观 现代城市园林 道路与广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人工湿地技术及其景观设计
3
作者 潘博雅 憨化景 《花卉》 2025年第11期76-78,共3页
复合型人工湿地技术是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重要技术措施,如何发挥复合型人工湿地技术的综合效益、逐步走上景观设计与结合之路尤为重要。通过总结人工湿地技术,分析了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的技术特点,探讨了人工湿地技术中景... 复合型人工湿地技术是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重要技术措施,如何发挥复合型人工湿地技术的综合效益、逐步走上景观设计与结合之路尤为重要。通过总结人工湿地技术,分析了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的技术特点,探讨了人工湿地技术中景观设计构建原则、作用及形式。总结了人工湿地技术中景观设计对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生态净化功能的完善,景观价值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社会功能的提高的重要意义,未来要加强多学科研究,进一步探索技术与审美的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人工湿地 景观设计 生态功能 多目标协同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环境中抗生素赋存、归趋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4
作者 张国栋 董文平 +4 位作者 刘晓晖 刘莹 张玲丽 闫先收 王炜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91-1500,共10页
近年来,抗生素药物在医疗和畜禽养殖业中大量使用,并通过废水、排泄物等方式进入水环境,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抗生素的使用及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我国水环境中抗生素浓度多处于ng·L^(-1)级,且呈现出... 近年来,抗生素药物在医疗和畜禽养殖业中大量使用,并通过废水、排泄物等方式进入水环境,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抗生素的使用及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我国水环境中抗生素浓度多处于ng·L^(-1)级,且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水环境中抗生素的迁移转化途径及其生物毒性,渤海湾、海河及小清河抗生素风险熵值高于100,生态风险较高.最后,结合水环境中抗生素危害,提出了现阶段抗生素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水环境 赋存 归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底泥内源污染 被引量:2
5
作者 顾俊杰 康兴生 +4 位作者 孟英杰 范洪凯 黄丽珠 孟倩雅 邹晓凤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03,共6页
黑臭水体底泥内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植物修复技术应用较广泛,微生物菌剂因不外加化学药剂而逐渐被认可。采用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净化黑臭水体,考察单一微生物、单一植物、微生物-植物联合对底泥中... 黑臭水体底泥内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植物修复技术应用较广泛,微生物菌剂因不外加化学药剂而逐渐被认可。采用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净化黑臭水体,考察单一微生物、单一植物、微生物-植物联合对底泥中氮、磷等内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脱氮解磷菌和植物联合技术表现出对TN和TP等污染物较好的去除效果,反应器运行56 d后,底泥中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3.59%和52.10%,较单一微生物组分别提升8.74%和5.27%,较单一植物组分别提升19.47%和9.76%;微生物与植物协同作用,可增大底泥中氮、磷的释放和吸收速率,促进氮、磷循环。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微生物-植物体系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54%),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49%),优势菌属为空洞菌属(Cavicella,相对丰度10%)。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可为黑臭水体底泥内源污染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内源污染 微生物-植物净化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改性TiO_2光催化剂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传玺 董文平 +4 位作者 王炜亮 崔官伟 成杰民 鞠甜甜 张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6-228,共3页
近年来,有关导电聚合物改性TiO2光催化剂及其应用的研究发展迅速。基于导电聚合物改性TiO2光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影响因素与表征手段,分析了TiO2光催化剂光催化机理、导电聚合物改性TiO2光催化剂光催化机理及光催化活性提高原因,探讨了... 近年来,有关导电聚合物改性TiO2光催化剂及其应用的研究发展迅速。基于导电聚合物改性TiO2光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影响因素与表征手段,分析了TiO2光催化剂光催化机理、导电聚合物改性TiO2光催化剂光催化机理及光催化活性提高原因,探讨了光催化过程中的活性物种。同时,对导电聚合物改性TiO2光催化剂的回收利用进行综述,并对导电聚合物改性TiO2光催化剂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改性 TIO2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光催化剂失活机理与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明 成杰民 +2 位作者 董文平 王炜亮 崔官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68-2074,共7页
TiO2催化剂在多相光催化反应中容易失活,其失活机理剖析与失活催化剂再生问题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本文从多相光催化反应失活过程入手,对近年来国内外TiO2光催化剂失活机理、掺杂复合等改性手段和不同温度、光源等反应条件对催化剂使用... TiO2催化剂在多相光催化反应中容易失活,其失活机理剖析与失活催化剂再生问题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本文从多相光催化反应失活过程入手,对近年来国内外TiO2光催化剂失活机理、掺杂复合等改性手段和不同温度、光源等反应条件对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影响以及失活催化剂再生与催化剂寿命延长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TiO2光催化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光催化 失活 机理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传玺 董文平 +1 位作者 乔光明 王炜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29,共3页
近年来,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剂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讨论了TiO2光催化剂的5种改性方式,包括掺杂、贵金属表面沉积、染料光敏化、半导体复合以及导电聚合物改性,同时分析了以上5种改性方式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讨论了TiO2... 近年来,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剂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讨论了TiO2光催化剂的5种改性方式,包括掺杂、贵金属表面沉积、染料光敏化、半导体复合以及导电聚合物改性,同时分析了以上5种改性方式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讨论了TiO2光催化与其他3种技术的耦合,包括微波、热催化与电催化。最后,对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改性 耦合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掺杂改性TiO_(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静 高正阳 +2 位作者 王杰 陈霈儒 杨璐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2-47,共6页
TiO_(2)具备化学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无污染、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禁带宽度较大、可见光吸收能力差等缺点影响了TiO_(2)在生产生活中的推广利用。本文综述了共掺杂改性TiO_(2)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介... TiO_(2)具备化学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无污染、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禁带宽度较大、可见光吸收能力差等缺点影响了TiO_(2)在生产生活中的推广利用。本文综述了共掺杂改性TiO_(2)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纳米TiO_(2)的光催化机理,分析比较了金属与金属共掺杂、非金属与非金属共掺杂、金属与非金属共掺杂三种改性方式对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指出共掺杂改性可以通过降低禁带宽度、产生可见光效应、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等方式提高TiO_(2)的光催化活性;总结了有关共掺杂作用机理和离子间协同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当下共掺杂改性TiO_(2)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共掺杂 催化剂 纳米材料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ationX的挖掘机高压斗杆缸缓冲装置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勋 周军 +2 位作者 盖丽红 张延良 李卫 《机电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为研究高压油缸的行程末端缓冲装置的缓冲性能,获得油缸缓冲行程阶段的压力、流量等参数,以一款国产挖掘机高压斗杆缸作为研究对象,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研究中。基于SimulationX仿真软件搭建了挖掘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仿真... 为研究高压油缸的行程末端缓冲装置的缓冲性能,获得油缸缓冲行程阶段的压力、流量等参数,以一款国产挖掘机高压斗杆缸作为研究对象,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研究中。基于SimulationX仿真软件搭建了挖掘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特别是缓冲模型),开展了液压-机械多体动力学联合仿真;在典型工况下对液压挖掘机斗杆缸的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了试验,通过比对仿真结果,对控掘机液压系统仿真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是合理的、科学的,该仿真技术在工程领域更进一步的推广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斗杆缸 缓冲装置 仿真技术 试验 Simulation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顿-臭氧氧化工艺用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娟 沈军 +2 位作者 贾新强 赵伟 项绪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7-141,共5页
山东某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业废水和少量生活污水,因进水水量水质变化较大,进水和出水均超标较多。为了确保出水达标排放,新建调节池、事故池、芬顿池、臭氧接触池等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后,CODcr、BOD5、SS、NH3-... 山东某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业废水和少量生活污水,因进水水量水质变化较大,进水和出水均超标较多。为了确保出水达标排放,新建调节池、事故池、芬顿池、臭氧接触池等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后,CODcr、BOD5、SS、NH3-N、TN、TP去除率分别提升42.87%、92.71%、87.27%、52.34%、60.41%和63.63%,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达标排放 技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深度除氟的实验研究及经济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项绪文 赵伟 +2 位作者 贾新强 沈军 刘娟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6期154-160,165,共8页
为将矿井水的氟化物从6.2 mg/L降低到1 mg/L以下,对化学沉淀、羟基磷灰石吸附、离子交换等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工程经济技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复配除氟剂沉淀、羟基磷灰石吸附、树脂离子交换工艺能够将氟离子从6.2 mg/L降低到1 mg/L... 为将矿井水的氟化物从6.2 mg/L降低到1 mg/L以下,对化学沉淀、羟基磷灰石吸附、离子交换等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工程经济技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复配除氟剂沉淀、羟基磷灰石吸附、树脂离子交换工艺能够将氟离子从6.2 mg/L降低到1 mg/L以下。但钙铝药剂难以稳定将氟离子降低到1 mg/L以下。复配除氟剂沉淀、羟基磷灰石吸附及树脂离子交换除氟工艺的处理成本分别为1.14、0.91、1.59元/t。3种工艺中,投资费用最高的是树脂离子交换工艺,最低的是化学沉淀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水 化学沉淀 吸附 离子交换 除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突变性有机物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
13
作者 赵友恒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2期57-59,共3页
利用彗星试验对Q水厂水处理工艺的每一处理单元出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GC/MS技术对有机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体内彗星试验结果表明:四个水样的致突变性变化趋势为:进水>沉后水>出水>滤后水。虽然... 利用彗星试验对Q水厂水处理工艺的每一处理单元出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GC/MS技术对有机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体内彗星试验结果表明:四个水样的致突变性变化趋势为:进水>沉后水>出水>滤后水。虽然滤后水中的有机物种类最多,但致突变性是最低的,而出水因消毒副产物的存在却表现出比滤后水还要高的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处理 彗星试验 致突变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