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碳与有效氮磷对保氮增碳处理的响应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姬广庆 林海涛 +6 位作者 毕玉波 李兆勇 宋玲玲 刘庆 王梅 沈玉文 王江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118,共7页
采用室内生化培养试验,设置不施肥+秸秆+秸秆腐熟剂(T1)、农民习惯施肥(小颗粒尿素)+秸秆+秸秆腐熟剂(T2)、稳定氮肥+秸秆+秸秆腐熟剂(T3)、水性树脂包膜尿素+秸秆+秸秆腐熟剂(T4)、水性树脂包膜尿素+秸秆+改性秸秆腐熟剂(T5),共5个处理... 采用室内生化培养试验,设置不施肥+秸秆+秸秆腐熟剂(T1)、农民习惯施肥(小颗粒尿素)+秸秆+秸秆腐熟剂(T2)、稳定氮肥+秸秆+秸秆腐熟剂(T3)、水性树脂包膜尿素+秸秆+秸秆腐熟剂(T4)、水性树脂包膜尿素+秸秆+改性秸秆腐熟剂(T5),共5个处理,研究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碳、有效氮磷养分对秸秆还田+高效氮肥+秸秆腐熟剂不同组合处理(即保氮增碳处理)的响应,并从土壤酶学角度揭示其作用机制,以期对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与地力提升方案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保氮增碳各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无机氮及有效磷的含量,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至培养90天时,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土壤有机碳、无机氮及有效磷分别提高23.12%~38.63%、13.93%~33.56%、4.75%~25.32%;土壤酶学分析表明,保氮增碳各处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47.51%~61.67%、49.80%~65.16%,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7.89%~28.67%.在保氮增碳各处理中,水性树脂包膜尿素+秸秆+改性秸秆腐熟剂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和有效养分提升最明显,土壤改良效果显著,因此该处理可作为实现滨海盐碱地土壤快速改良与地力培肥的最优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无机氮 有效磷 土壤酶活性 滨海盐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