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风险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王鸿彬 章忆晖 +2 位作者 王程 穆林松 吕忠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9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GI-DLBCL)发生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SPM)的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方法该研究使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选择2000—2020年被诊断为GI-DLBCL的患者,提取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诊断年龄、... 目的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GI-DLBCL)发生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SPM)的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方法该研究使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选择2000—2020年被诊断为GI-DLBCL的患者,提取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诊断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序列号、原发部位、SPM部位、治疗信息、生存时间和患者结局。评估了GI-DLBCL患者在生存因素和SPM方面的风险。使用标准化发生率(SIR)估计发生SPM的相对风险。使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Land Mark分析和Cox回归分析评估总体生存率。结果共纳入8113例GI-DLBCL患者,其中710例(8.75%)发生SPM。单次原发性恶性肿瘤(OPM)组和SPM组在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化疗史及Ann Arbo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M最常见于淋巴瘤、结直肠和男性生殖系统。诊断年龄是8年随访组和8年以上随访组中患者生存率低的危险因素(P<0.05)。此外,在8年随访组中,肿瘤分期是生存率低的危险因素(P<0.05)。种族、化疗史和SPM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P<0.05)。在8年以上随访组中,男性和SPM也是患者生存率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I-DLBCL患者的性别、诊断年龄、种族和化疗史与SPM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诊断年龄、性别、种族、化疗史、分期和SPM是GI-DLBCL患者在不同时期生存组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这项研究有助于制订更有效的策略和预防措施,以便对GI-DLBCL患者进行治疗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素综合治疗晚期胃癌、大肠癌68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邢建华 陆丛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综合治疗 晚期胃癌 大肠癌 注射用核糖核酸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遗传因素有关的隐睾1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姜立新 岳军正 曲金龙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6年第3期50-50,共1页
隐睾症病因学研究罕有报道与遗传因素有关。本文报告家庭系谱中三代4人单侧隐睾症1例。
关键词 遗传因素 病因学研究 隐睾症
全文增补中
PDCA循环管理对肝癌患者康复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晓明 杜英东 许昌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肝癌化疗患者并发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肝癌化疗患者80例,包括PDCA循环管理前肝癌化疗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及PDCA循环管理后肝癌化疗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肝癌化疗患者并发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肝癌化疗患者80例,包括PDCA循环管理前肝癌化疗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及PDCA循环管理后肝癌化疗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PDCA循环管理指导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其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化疗并发症发生率17.50%(7/40),均明显高于观察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满意度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95,P=0.027)。结论:肝癌化疗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指导下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肝癌患者 康复护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