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荒漠绿洲区芦苇种群构件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
被引量:60
- 1
-
-
作者
赵文智
常学礼
李启森
何志斌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山东省烟台师范大学地理旅游系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8-1146,共9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 KZCX3 -SW-3 2 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资助项目 ( KZCX1 -0 9-0 2 )~~
-
文摘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 Pearson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河西荒漠绿洲区不同生境中芦苇种群构件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地下水埋深对芦苇种群的影响明显 ,主要体现在 :在湿地和地下水埋深小于 0 .5 m的生境中 ,芦苇种群表现为高的种群密度、低的种群高度、低的地上生物量和高的地下生物量 ;在地下水埋深为 1 .5 m左右的生境中 ,芦苇种群地上生物量最高 ,生长最旺盛。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 ,垂直根茎生物量对芦苇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加强 ,而水平根茎生物量对芦苇种群生物量的影响呈随机型 ,这可能是造成芦苇种群呈不连续、斑块状分布的主要原因。在地下水埋深 1 .5 m左右的生境中 ,芦苇的垂直根茎对种群生物量影响十分显著 ( P<0 .0 1 ) ;在地下水埋深 1 .5~ 4.0 m的生境中 ,影响显著 ( P<0 .0 5 ) ,但在地下水埋深 4m以上的生境中影响不显著 ,这表明在河西荒漠绿洲区 ,芦苇垂直根茎的最大水力提升高度
-
关键词
芦苇
构件生物量
生境
地下水埋深
关联分析
荒漠绿洲区
-
Keywords
reed
structural component biomass
ground water depth
pearson correlative analysis
desert oasis
-
分类号
Q948.11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