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初春烟台市气象因子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日东 姜俊玲 林曲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900-13901,共2页
利用常规气象要素探测资料和农业气象探测资料,对烟台市2009年12月~2010年3日中旬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暴雪、气温、降水量和光照等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12月~2010年3日中旬,暴雪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与北半球大尺度天... 利用常规气象要素探测资料和农业气象探测资料,对烟台市2009年12月~2010年3日中旬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暴雪、气温、降水量和光照等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12月~2010年3日中旬,暴雪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与北半球大尺度天气系统调整和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有关;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低温天气延缓了春季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拔节期延后;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光照不足造成小麦苗情长势较弱,防御病虫害的能力下降;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麦田墒情较好,利于小麦返青,但土壤湿度大,病害易发生。综合来看,气象因素的影响使小麦苗情长势比往年存在较多问题,小麦生长进程比正常年份晚了10d左右,小麦可能比正常年份晚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暴雪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烟台市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冰 宋佳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6期296-296,共1页
针对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总结探讨通过加强调研、加强技术、加强传播、加强信息员队伍和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组织建设等方式,解决为农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 问题 建议 山东烟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果树花期霜冻的危害及防御 被引量:10
3
作者 宫国钦 衣淑玉 +1 位作者 宫美英 史淑一 《烟台果树》 2008年第2期1-2,共2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以变暖为主要特征,暖冬与倒春寒天气频繁出现。近几年,烟台地区受暖冬气候影响,春季果树萌芽、开花期偏早,常遇到晚霜冻害侵袭,受害严重。如2002年4月24日夜至25日凌晨和2004年4月23日晚至24日凌晨,
关键词 花期霜冻 果树 烟台市 防御 危害 气候变化趋势 倒春寒天气 气候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防雷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灏 齐晓朋 杨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9期183-184,269,共3页
通过数据库技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防雷综合业务工作平台,实现了日常业务的无纸化资料管理。在此对该平台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及其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防雷 综合业务管理 平台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城市应对台风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作研究——以“利奇马”影响烟台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高翔 高永臻 +1 位作者 高瑞华 黄本峰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第2期237-242,共6页
【目的】总结台风“利奇马”对烟台的主要影响,凝练出沿海城市应对台风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作的要点和不足。【方法】分析烟台气象部门台风应急响应工作过程中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部门联动、科普宣传以及应急工作诸环节。【结果】此次... 【目的】总结台风“利奇马”对烟台的主要影响,凝练出沿海城市应对台风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作的要点和不足。【方法】分析烟台气象部门台风应急响应工作过程中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部门联动、科普宣传以及应急工作诸环节。【结果】此次台风应急防御工作成功开展是灾害应急防御能力不断提升的成果。【结论】预报精准、提高预警提前量是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减少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关键,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事前预防是应对突发事件、取得应急胜利的基础和前提,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应急联动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城市 台风 烟台 应急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2次寒潮天气过程造成不同极端天气事件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党英娜 潘旭光 +1 位作者 郭庆利 武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185-187,192,共4页
对2016年1月22—24日(过程1)和2月13—14日(过程2)2次寒潮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和寒潮天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均由横槽转竖造成寒潮爆发,但过程1转竖时间较晚,过程2转竖时间较早;影响系统不同造成2次过程降水量及降水性质有明... 对2016年1月22—24日(过程1)和2月13—14日(过程2)2次寒潮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和寒潮天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均由横槽转竖造成寒潮爆发,但过程1转竖时间较晚,过程2转竖时间较早;影响系统不同造成2次过程降水量及降水性质有明显差别。过程1只有强冷空气影响,形成冷流降雪,且因1月海水温度较低,造成降水量级相对较小;过程2中高空槽、700 h Pa低空急流和地面气旋的较好配合造成多地降水超过同期极值,且前期为降雨后期转为降雪。前期气候背景的不同造成2次过程最低气温也有明显差异。过程1前期不断有小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已使各地气温不断下降,横槽转竖携带冷空气主体过境,使各地气温进一步下降,多地最低气温打破历史极值;过程2前期受暖平流影响基础气温较高,所以最低温度未创新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天气过程 横槽转竖 环流形势 气候背景 山东烟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西北部两次局地大暴雨对比分析
7
作者 刘学萍 栾东红 于善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527-17530,共4页
[目的]分析2009年7月和2010年7月烟台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选取2009年7月和2010年7月烟台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利用常规和非常规天气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次大暴雨过程均为... [目的]分析2009年7月和2010年7月烟台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选取2009年7月和2010年7月烟台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利用常规和非常规天气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次大暴雨过程均为局地对流性强降水,暴雨落区均位于烟台西北部地区,且均有200 mm以上强降水中心;2次大暴雨过程均受副高和切变线影响,暴雨区均与588 dagpm线位置、西风带低槽、切变线的位置密切相关,是较为典型的副高边缘暖湿气流与西风带低涡、切变线共同作用引起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低空西南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大暴雨发生在水汽通量散度中心附近;K指数对大暴雨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大暴雨发生在K指数高值附近,2次大暴雨过程的K指数≥34℃,均接近于暴雨落区K指数≥35℃指标;2次大暴雨过程在0.5°仰角的反射率因子最大回波强度均为55~60 dBz,带状强回波自南向北经过半岛西部地区,形成列车效应。数值预报产品对局地大暴雨的预报也有重要的参考依据。[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大暴雨预报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大暴雨 对比分析 烟台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雷电灾害统计评估体系研究
8
作者 黄灏 齐晓朋 杨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238-239,278,共3页
主要从雷电灾害信息入手,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对雷电灾害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实现对雷电灾害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关键词 雷电灾害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梅花”影响山东省的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9
作者 武强 郭庆利 党英娜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228-231,237,共5页
利用常规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台风"梅花"影响山东省期间其演变过程中的卫星云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冷空气通过台风环流卷入台风内部,使台风强度减弱较快,台风云系的不对称性加强;台风云系的强度变化与高空急流位置、各层... 利用常规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台风"梅花"影响山东省期间其演变过程中的卫星云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冷空气通过台风环流卷入台风内部,使台风强度减弱较快,台风云系的不对称性加强;台风云系的强度变化与高空急流位置、各层的垂直运动分布和层结稳定度有密切联系;水汽图像的干湿区分布,可以较早地反映出高空系统的演变,对台风的移向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梅花” 形势分析 卫星云图 云带 假相当位温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7月24—25日烟台市台风“麦德姆”天气过程分析
10
作者 武强 林曲凤 毕文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9期234-236,共3页
对烟台市"麦德姆"影响期间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对各种数值模式预报的台风"麦德姆"移动路径和降水落区进行了检验,与历史相似路径台风"麦莎"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纬度高压坝、副热带高压的发展及稳定是影... 对烟台市"麦德姆"影响期间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对各种数值模式预报的台风"麦德姆"移动路径和降水落区进行了检验,与历史相似路径台风"麦莎"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纬度高压坝、副热带高压的发展及稳定是影响台风移动路径进而影响降水落区的主要因素,西风带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台风的移向和移速,T639和日本传真图分别对于"麦德姆"的路径和降水落区预报有很强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德姆”台风 副高 高压坝 西风槽 山东烟台 2014年7月24-25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在烟台市初春一次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11
作者 郭庆利 武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期260-260,265,共2页
根据2007年3月3日夜间烟台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径向速度的回波演变特征,分析人工增雨的作业时间、地点及发射炮弹方位。通过反射率因子作业前后回波变化,验证增雨效果。结果表明:增雨作业要选择在天气系统发展或... 根据2007年3月3日夜间烟台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径向速度的回波演变特征,分析人工增雨的作业时间、地点及发射炮弹方位。通过反射率因子作业前后回波变化,验证增雨效果。结果表明:增雨作业要选择在天气系统发展或成熟阶段进行,即反射率因子回波呈片状、强度最好在30 dbz以上,径向速度图上存在风向或风速上的辐合,这种回波特征有利于天气系统发展,且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非常有利于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并能取得较好的增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人工增雨 应用 山东烟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4—6月干旱对烟台市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及对策
12
作者 王冰 王培涛 +3 位作者 林修栋 王娜 张瑜洁 杨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0期206-206,210,共2页
分析了2015年4月以来烟台干旱的成因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就农业防旱抗旱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干旱 农业生产 影响评估 对策 山东烟台 2015年4-6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一次强冷流降雪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林曲凤 吴增茂 +2 位作者 梁玉海 朱先德 苏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8-914,共7页
利用高空和地面的常规观测和天气加密观测资料,以及MM5V3.6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的模拟结果,对2003年1月3~5日山东半岛北部地区发生的暴雪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研究。实况资料表明:在高空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控制下。不断入侵的冷... 利用高空和地面的常规观测和天气加密观测资料,以及MM5V3.6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的模拟结果,对2003年1月3~5日山东半岛北部地区发生的暴雪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研究。实况资料表明:在高空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控制下。不断入侵的冷空气作用下,受渤海暖海面的热力作用和山东半岛地形作用,产生了中尺度的海岸锋。在强冷平流、海岸锋锋生及半岛地形的摩擦抬升共同作用下,产生了这次强冷流降雪。海岸锋环流形成的对流云能引起降水量的局部增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岸锋生过程及其产生的沿岸辐合带是形成山东半岛冷流暴雪的主要原因,同时海岸锋同低层大气重力波耦合形成了海岸锋陷波。本文给出了山东半岛北岸海岸锋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冷流降雪 中尺度特征分析 海岸锋陷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一次强冷流降雪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苏博 吴增茂 +1 位作者 李刚 袁海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9,共9页
利用NCAR/PSU的中尺度大气非静力模式MM5对2005年12月20~2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强冷流降雪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Doppler雷达资料着重分析了产生此次暴雪的热力、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高空槽后持续侵入的冷空气在渤海暖湿海面增温增... 利用NCAR/PSU的中尺度大气非静力模式MM5对2005年12月20~2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强冷流降雪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Doppler雷达资料着重分析了产生此次暴雪的热力、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高空槽后持续侵入的冷空气在渤海暖湿海面增温增湿,在上冷下暖的层结条件下形成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大量堆积,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的上升支触发了潜在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雪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中-β垂直涡旋的不断增长为对流的发展起到了增强作用;山东半岛东部的低风速区的少动对暴雪区的水汽与能量的辐合堆积及对流云带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岸锋锋生是山东半岛北岸降雪云团的移动的原因,且海岸锋在冷流降雪的中尺度结构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组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流降雪 高低空急流耦合 低风速区 海岸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12月3~4日山东半岛暴雪准静止对流云带演变的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先德 吴增茂 +1 位作者 周淑玲 袁海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8-16,共9页
2005年12月3~4日山东半岛发生了一次强降雪过程,文登最大雪深达到了35 cm,产生此次暴雪的对流云带主要位于烟台和威海沿岸区域,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利用气象常规观测和雷达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模拟结果对该降水过程进行了分... 2005年12月3~4日山东半岛发生了一次强降雪过程,文登最大雪深达到了35 cm,产生此次暴雪的对流云带主要位于烟台和威海沿岸区域,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利用气象常规观测和雷达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模拟结果对该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准静止对流云维持了近12 h,并且对流最强时云高在烟台附近海域达到了500 hPa。这次强暴雪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在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受暖湿的渤海和半岛地形影响下产生的。又由于海陆温差较大和风场的非地转性切变,在山东半岛北岸形成海岸锋,它的产生和存在增加了半岛的局部降水量,其次级环流的产生和维持决定了雪暴落区的分布。同时,夜间产生的陆风也对对流云的产生和维持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海岸锋 冷流暴雪 对流有效位能 对流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一次强暴雨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淑玲 吴增茂 闫丽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9-1160,共12页
利用T213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8月5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东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在模拟结果比较成功的基础上,利用细网格模拟资料重点分析了高、低空急流和850 hPa低压与暴雨的关系,以及山东半... 利用T213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8月5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东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在模拟结果比较成功的基础上,利用细网格模拟资料重点分析了高、低空急流和850 hPa低压与暴雨的关系,以及山东半岛地形的动力作用。结果表明:暴雨强回波从南向北传播时强度逐渐增强,反映了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和发展;对流云团首先在低空急流中心左前方生成,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有关,中尺度高空急流是伴随对流由强高空出流而形成,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维持和发展;在副热带高压西侧边界层激发出一个中β尺度低压,该低压形成后与暴雨区相伴移动,且移动路径与山东半岛东部地形分布有关,山东半岛地形对西南暖湿气流阻挡和绕流的动力作用是导致威海附近强暴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暴雨 数值模拟 地形作用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烟台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冰 张瑜 +4 位作者 王娜 林修栋 冷冰 王永健 王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284-2285,共2页
蒸发作为大气水分和热量平衡的主要因子,也是地球水循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指标。进行蒸发量变化的研究,对更深入地了解区域气候变化、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利用烟台1971~2010年期间逐月蒸发皿(口径20 cm)蒸发量资料,... 蒸发作为大气水分和热量平衡的主要因子,也是地球水循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指标。进行蒸发量变化的研究,对更深入地了解区域气候变化、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利用烟台1971~2010年期间逐月蒸发皿(口径20 cm)蒸发量资料,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得出烟台蒸发皿蒸发量近40年变化较大,年代特征明显。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呈总体下降趋势,蒸发量气候倾向率为-55.7 mm/10a,其绝对值高于全国平均变化速率-30.7 mm/10a的绝对值。不同季节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不同,蒸发量下降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夏季不明显,而冬季蒸发量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 蒸发皿蒸发量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短信业务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庆利 闫丽凤 +2 位作者 薛波 武强 林曲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233-5234,共2页
针对气象短信业务特点和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将气象短信服务中所需要的一系列素材,如服务重点、气象资料、科普知识、优秀短信、祝福、诗歌对联、节日节气等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并利用SQL-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和ASP后台数据库技术,最... 针对气象短信业务特点和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将气象短信服务中所需要的一系列素材,如服务重点、气象资料、科普知识、优秀短信、祝福、诗歌对联、节日节气等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并利用SQL-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和ASP后台数据库技术,最终实现服务提示、信息查询、数据管理及投诉处理等业务工作自动化处理,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提高气象短信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内涵、实现该项业务的科学管理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QL数据库 气象短信 查询 投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典型冷涡暴雪个例对流云及风场特征的观测与模拟 被引量:27
19
作者 周淑玲 朱先德 +3 位作者 符长静 闫丽凤 吴增茂 朱君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5-944,共10页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MM5模式模拟结果,分析了2005年12月4日典型冷涡造成山东半岛暴雪的云带变化、对流单体的生成与发展、低空急流特征及雷达强回波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季冷涡携带强冷空气南下,经...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MM5模式模拟结果,分析了2005年12月4日典型冷涡造成山东半岛暴雪的云带变化、对流单体的生成与发展、低空急流特征及雷达强回波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季冷涡携带强冷空气南下,经过渤海暖湿下垫面后影响山东半岛时,卫星云图上从渤海到山东半岛可以清楚地分析出造成暴雪的西南—东北向结构特征的横向云带;雷达图上,在渤海到山东半岛形成一强降雪回波带,PPI径向速度图上可清楚地分析出暴雪区的低空急流和中尺度对流的低空辐合,雷达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反映暴雪产生在零速度线附近和低空急流的存在;MM5模式模拟结果显示:暴雪发生时山东半岛在1.5 km存在低空急流,水平风的时间—高度垂直剖面反映暴雪发生时干冷空气经过暖湿的渤海海面在700 hPa以下出现暖平流,垂直上升运动和散度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与雷达图像反映的强降雪回波是相对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冷涡暴雪 观测特征 数值模拟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9”山东近海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侯淑梅 李昱薇 +6 位作者 张鹏 朱晓清 高荣珍 张永婧 梅婵娟 石磊 朱义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2-1256,共15页
2021年4月29日山东近海出现10~13级雷暴大风,造成一艘渔船翻扣。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ERA5再分析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雷暴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强盛的西北气流携带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温度... 2021年4月29日山东近海出现10~13级雷暴大风,造成一艘渔船翻扣。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ERA5再分析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雷暴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强盛的西北气流携带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温度脊之上,强烈的位势不稳定层结和垂直风切变为当天产生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高空强劲的西北气流,一方面导致阵风锋移动速度快,另一方面高空动量下传,增大了下沉气流的角动量。阵风锋移动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是造成所经之地产生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直接原因。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干燥,高层水凝物下落过程中蒸发降温,在近地面形成厚度高达120 hPa的冷池。小尺度冷池造成的加压与大尺度气旋后部增压叠加,与气旋的减压区形成变压风。冷池与日照暖温度脊之间产生的密度流与变压风叠加,造成地面大风强度增强。冷池小高压入海后气压梯度方向转变造成风向发生旋转,增加了渔船翻扣的风险。日照上空的蒸发作用、锋区梯度、密度流强度、多尺度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均比青岛强,导致处于青岛雷暴边缘的日照市出现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强度和范围均比受青岛雷暴主体影响的青岛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密度流 多尺度天气系统叠加 蒸发降温 高空动量下传 变压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