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腔反馈对量子点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龙睿 王海龙 +6 位作者 成若海 龚谦 严进一 汪洋 陈朋 宋志棠 封松林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4-479,共6页
在对光栅外腔量子点激光器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腔反馈对Littrow型光栅外腔量子点激光器输出功率、调谐范围等输出特性的影响,发现器件参数的选择对外腔激光器的性能影响很大。对外腔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调谐范围进行了理论计算... 在对光栅外腔量子点激光器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腔反馈对Littrow型光栅外腔量子点激光器输出功率、调谐范围等输出特性的影响,发现器件参数的选择对外腔激光器的性能影响很大。对外腔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调谐范围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得到的外腔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忽略了非线性增益相关的增益抑制的单模调谐范围理论计算值稍小于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激光器 外腔反馈 输出功率 调谐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As/GaAs量子点激光器的增益和线宽展宽因子 被引量:4
2
作者 许海鑫 王海龙 +3 位作者 严进一 汪洋 曹春芳 龚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7-571,共5页
利用气源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In As/Ga As量子点激光器材料,制作了由5层量子点组成的500μm腔长的激光器。首次使用增益拟合和波长加权的方法计算了激光器的线宽展宽因子。其中,增益拟合是对Hakki-Paoli方法计算增益的重要补充,对判断不... 利用气源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In As/Ga As量子点激光器材料,制作了由5层量子点组成的500μm腔长的激光器。首次使用增益拟合和波长加权的方法计算了激光器的线宽展宽因子。其中,增益拟合是对Hakki-Paoli方法计算增益的重要补充,对判断不同电流下的增益是否饱和具有重要作用。对最大模式增益求导数,当电流为50 m A时,差分增益最大值为1.33 cm-1/m A,然后迅速减小到0.34 cm-1/m A,此时电流为57m A(≈0.99Ith)。第一次使用加权波长来计算中心波长的移动,发现Δλ慢慢减小直至接近于0。整个计算方法避免了在直接选取数据点时造成的误差,线宽展宽因子计算值为0.12~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增益 差分增益 波长移动 线宽展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过渡金属钽-碳链团簇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留柱 孟祥省 +1 位作者 李晓明 孔祥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7-291,共5页
Nd:YAG产生的二倍频532nm激光消融金属靶表面,同时含有3%乙炔的氦载气喷向旋转的金属靶,通过等离子体反应形成中性的气相碳链—金属团簇分子.然后经过超声膨胀后,由skimmer形成准直的分子束,进入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电离区,被电离激光电离... Nd:YAG产生的二倍频532nm激光消融金属靶表面,同时含有3%乙炔的氦载气喷向旋转的金属靶,通过等离子体反应形成中性的气相碳链—金属团簇分子.然后经过超声膨胀后,由skimmer形成准直的分子束,进入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电离区,被电离激光电离.当电离激光波长为248nm时,只观察到了TaC_y^+(y=0~10)的碳链团簇离子信号,实验发现奇数碳链的过渡金属钽团簇离子信号比较小,而偶数碳链的团簇离子信号较大.当电离激光波长为266nm时,观察到了Ta+xC_y^+(x=1~4,y=0~4)的碳链团簇离子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碳链团簇 飞行时间质谱仪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au-Zener模型中纠缠演化及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峰 张英杰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1-698,共8页
研究了受外场驱动的两个二能级系统分别与两个单模量子化光场相互作用模型中纠缠演化及转移问题。该工作主要对外场驱动的Landau-Zener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旋转波近似的方法,通过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二能级系统初始状态、能级间的耦合常... 研究了受外场驱动的两个二能级系统分别与两个单模量子化光场相互作用模型中纠缠演化及转移问题。该工作主要对外场驱动的Landau-Zener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旋转波近似的方法,通过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二能级系统初始状态、能级间的耦合常数以及驱动外场的参数对子系统间纠缠和转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调节模型中的参数,可以使系统初始纠缠完全转移为光腔场间的纠缠,实现二能级系统与光场间的最大纠缠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纠缠 共生纠缠 Landau—Zen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萘酚的紫外共振双光子电离光谱
5
作者 张树东 张海芳 曾文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88-2492,共5页
利用脉冲分子束技术,在305-322nm范围内研究了1-萘酚(1NP)的共振双光子电离(R2PI)光谱.1NP分子存在cis和trans两种旋转异构体,但实验中仅观测到trans异构体的电子振动跃迁光谱,其S1←S0跃迁的(0-0)带头出现在317.90nm(即31456cm-1)位置... 利用脉冲分子束技术,在305-322nm范围内研究了1-萘酚(1NP)的共振双光子电离(R2PI)光谱.1NP分子存在cis和trans两种旋转异构体,但实验中仅观测到trans异构体的电子振动跃迁光谱,其S1←S0跃迁的(0-0)带头出现在317.90nm(即31456cm-1)位置.利用光谱选律及ab initio和密度泛函(DFT)计算,对trans异构体在S1态的振动模进行标识,得出主要对应于对称性为a′的平面内振动模.计算显示,cis异构体在电子基态S0的能量较trans异构体高出439cm-1,而第一激发能却比trans异构体的低1216cm-1,与之相应的实验值分别是220和274cm-1.计算数值与实验结果在能量变化趋势上完全一致.共振双光子电离谱中没有观测到cis异构体的光谱信号,其原因可归结为分子束的有效冷却效应使得处于基态的cis异构体的布居数密度相对trans异构体极低,导致cis光谱信号太小而未能被探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激发态 1-萘酚 共振双光子电离 Ab initio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波长转换的Q因子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雯 王海龙 +2 位作者 崔乐乐 张国 龚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6-352,共7页
为了改善全光波长转换器的转换性能进而提高输出信号质量,研究了波长转换器的Q因子特性。采用牛顿迭代法和四阶龙格库塔法解光场传输方程和跃迁速率方程,分析了输入信号光功率、脉冲宽度、最大模式增益和有源区长度4个因素对全光波长转... 为了改善全光波长转换器的转换性能进而提高输出信号质量,研究了波长转换器的Q因子特性。采用牛顿迭代法和四阶龙格库塔法解光场传输方程和跃迁速率方程,分析了输入信号光功率、脉冲宽度、最大模式增益和有源区长度4个因素对全光波长转换器的Q因子特性的影响,并将得到的结果与相同条件下的输出消光比比较。结果表明:增大输入信号光功率,Q因子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在-12 d Bm时取得最大值8.819 d B;Q因子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增大最大模式增益和有源区长度,Q因子增大。在实现波长转换的基础上,优化各参数数值,得到的Q因子达到16.680 d B,输出信号质量较好。要同时获得高的消光比和Q因子,提高输出信号的质量,必须选取适当的输入信号光功率、脉冲宽度、最大模式增益和有源区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 全光波长转换 交叉相位调制 Q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分子S_1态振动光谱及ab initio计算(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芳 张树东 孔祥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3-648,共6页
利用紫外激光,结合超声速脉冲分子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在287~296 nm波长范围内实验研究了苯胺分子的共振双光子电离光谱(R2PI).实验中观测到对应S_1←S_0跃迁的0-0带出现在293.86nm(3.4029 cm^(-1))处,并测得对应S_1态的若干振动模... 利用紫外激光,结合超声速脉冲分子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在287~296 nm波长范围内实验研究了苯胺分子的共振双光子电离光谱(R2PI).实验中观测到对应S_1←S_0跃迁的0-0带出现在293.86nm(3.4029 cm^(-1))处,并测得对应S_1态的若干振动模和来自S_0态的热带.为了对S_1态的振动模进行标定,分别在HF/6-31+G(d,p)和CIS/6-31+G(d,p)基组水平上对苯胺在S_0态的构型进行优化和在S_1态对其振动频率进行分析计算.另外,利用自然键轨道分析(NBO)讨论了电子激发过程.结果显示,来自氨基氮原子上的一个电子从对应的孤对电子轨道激发到苯环的π反键轨道上,恰好对应的是S_1←S_0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共振双光子电离(R2PI) 激发态 振动模式 abinitio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