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中教学中微课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张在柱
韩英
-
机构
山东省潍坊第七中学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6-38,共3页
-
文摘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2013年以来,各地学校的信息化迅速发展,学生和教师个人拥有的信息终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iPad等)逐步普及,个人携带自己的信息终端设备到学校课堂学习(BYOD)兴起,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
关键词
高中教学
学习过程
笔记本电脑
课堂教学结构
平板电脑
信息终端
信息技术环境
高中政治
终端设备
政治学科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泡果沙拐枣种子萌发对模拟降雨间隔的响应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朱成林
李晓梅
阿依帕夏·居麦
赵晓英
成鹏
-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省潍坊第七中学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9期1-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167)
新疆高校重点项目(XJEDU2019I020)
新疆特殊环境物种保护与调控生物学实验室。
-
文摘
泡果沙拐枣(Calligonum junceum)是荒漠草地的主要组成植物,也是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为研究泡果沙拐枣种子泡状附属物对其萌发的影响以及该植物对干旱的适宜策略,以低温层积解除休眠后的种子为材料,在种子第1次吸水后,模拟达坂城荒漠的干旱情况,设降雨间隔时间为5、10、20、30和60 d,土壤水分含量为0.5%~29%,对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降雨间隔60 d后仍有部分种子萌发,种子在吸胀的状态下可长时间保持活力。降雨间隔5 d和10~60 d时萌发率分别为45%和20%。启动种子萌发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1%,土壤含水量5%~29%范围内萌发率为75%~94%。
-
关键词
泡果沙拐枣
干旱区
降雨间隔
土壤含水量
种子萌发
-
Keywords
Calliconum junceum
arid zone
rainfall interval
soil moisture content
seed germination
-
分类号
S793.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野生木黄耆种子休眠解除与萌发研究
- 3
-
-
作者
李晓梅
赵晓英
-
机构
山东省潍坊第七中学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9期36-38,共3页
-
基金
新疆高校重点项目(XJEDU2019I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167)。
-
文摘
木黄耆(Astragalus arbuscula)为荒漠草地的重要组成植物,在植被恢复中具有潜在的价值。通过室内萌发试验,研究了野生木黄耆种子萌发对模拟生长季昼夜变温15/5℃、20/10℃、25/15℃及30/20℃(昼12 h/夜12 h)的响应、擦破种皮、低温层积、原生境埋放对种子休眠解除的作用、种子休眠和萌发对短期和长期干贮藏的响应。结果表明:鲜种子在30/20℃(昼12 h/夜12 h)的萌发率最高,达56%。擦破种皮后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率达100%,低温层积和原生境埋放只解除个别种子的休眠,短期干贮藏的萌发率比鲜种子分别降低了9、3、6个百分点,长期干贮藏的萌发率比鲜种子分别降低了21、17、27个百分点,干贮藏促进了种子休眠。
-
关键词
木黄耆
休眠解除
萌发
干贮藏
-
Keywords
Astragalus arbuscula
dormancy-breaking
germination
dry storage
-
分类号
S722.1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创设真实环境 学习趣味英语——谈英语课本剧表演
- 4
-
-
作者
刘秀娟
-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58,共2页
-
-
关键词
教学方法
语言环境
中学
英语
课本剧
-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