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口泥螺种群夏季分布特性及其与底质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文广 冷宇 +2 位作者 张继红 张守本 杜美荣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5,共8页
2011年8月对黄河口潮间带泥螺Bullacta exarata种群及底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泥螺与底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调查结果显示,1)泥螺主要分布于中值粒径Mdφ为3.73~5.25范围的中潮带,底质类型主要由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 2011年8月对黄河口潮间带泥螺Bullacta exarata种群及底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泥螺与底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调查结果显示,1)泥螺主要分布于中值粒径Mdφ为3.73~5.25范围的中潮带,底质类型主要由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2)黄河口以南滩涂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1.39%、2.65%,总体水平高于北岸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0.54%、1.4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3)黄河口南岸滩涂泥螺密度均值为16.7ind/m2,明显高于北岸的0.6ind/m2,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各断面泥螺密度(x)与泥螺个体的平均壳长(y)变化趋势相反,其关系式为:y=-0.1801x+19.184,R2=0.776,呈显著相关(P<0.05),泥螺的个体规格与密度成反比,即泥螺密度越高的站位,个体规格越小;4)Taylor幂法则、Iwao聚集格局回归分析法及Morisita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泥螺种群空间格局属于聚集型负二项分布;5)泥螺种群密度与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正相关,回归关系显著(P<0.05),说明食物可能是影响泥螺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螺 种群 底质环境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冷宇 张守本 +2 位作者 刘一霆 赵升 刘旭东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于2011年3、6、8、10、12月在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内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共采集到潮间带动物55种,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各潮带间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H')差异极显著(P<0.01),月份间差异均不显著... 于2011年3、6、8、10、12月在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内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共采集到潮间带动物55种,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各潮带间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H')差异极显著(P<0.01),月份间差异均不显著。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P<0.01),潮汐与季节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 大型底栖动物 潮间带空间分布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公岛海洋牧场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兆钦 李欣 +4 位作者 孙利元 刘子洲 顾艳镇 翟方国 李培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99,共14页
由于缺乏长期观测资料,前人对山东半岛邻近海域海水溶解氧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威海刘公岛海洋牧场于2016年7月20日至2017年3月14日期间,利用生态环境实时在线观测系统获得的底层海水的温度、盐度、水深、溶解... 由于缺乏长期观测资料,前人对山东半岛邻近海域海水溶解氧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威海刘公岛海洋牧场于2016年7月20日至2017年3月14日期间,利用生态环境实时在线观测系统获得的底层海水的温度、盐度、水深、溶解氧数据,分析了该牧场海水溶解氧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低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该牧场海水溶解氧浓度以季节变化为主,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其中2月份平均值最高,约为10.86mg/L,8月份平均值最低,约为5.91mg/L。同时海水溶解氧浓度也存在显著的小时变化和日变化,且变化幅度于8月份最大、3月份最小。影响海水溶解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溶解氧浓度随着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夏季,水体分层会使溶解氧浓度发生大幅度的降低,大风过程对于溶解氧浓度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打破夏季的季节性温跃层使水体发生垂向混合从而为海底提供氧气,但大风过程之后的几天会出现溶解氧浓度降低的现象。本次研究发现刘公岛海洋牧场在观测期间不存在低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溶解氧 刘公岛海洋牧场 时间变化 层结 风致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海丰海洋牧场流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鹏霞 刘子洲 +3 位作者 宋新 顾艳镇 翟方国 李培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18,共9页
根据海底有缆观测系统连续观测得到的3个半月的海水流矢量资料,利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旋转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鲁海丰海洋牧场海域海流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结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在整个水体厚度上,西北向流占优,呈现... 根据海底有缆观测系统连续观测得到的3个半月的海水流矢量资料,利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旋转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鲁海丰海洋牧场海域海流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结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在整个水体厚度上,西北向流占优,呈现出向岸流的特点,且由表及底,西向流减弱,北向流增强;潮流类型为正规半日潮,M2分潮流为主,各层主要分潮流均表现为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主的往复运动,总体上观测点的日周期波动只由全日潮流引起,不受当地惯性流影响。此外观测点处的流还表现出更高频的波动周期;鲁海丰海洋牧场的表层余流主要由海面风场驱动,同时也受到山东半岛沿岸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海流 调和分析 旋转谱 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沽河口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兆钦 李欣 +4 位作者 孙利元 刘子洲 顾艳镇 翟方国 李培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33,共11页
大沽河是胶州湾入海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对其入海口海水溶解氧含量进行分析可以衡量水质的好坏,为大沽河污染治理效果提供依据。本文基于2016年11月6日—2017年6月20日期间大沽河口底层海水温度和溶解氧浓度等数据,对其底层海水溶解氧浓... 大沽河是胶州湾入海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对其入海口海水溶解氧含量进行分析可以衡量水质的好坏,为大沽河污染治理效果提供依据。本文基于2016年11月6日—2017年6月20日期间大沽河口底层海水温度和溶解氧浓度等数据,对其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水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大沽河口海水溶解氧浓度以季节变化为主,秋季至冬季升高,冬季至夏季降低,其中1月平均值最高,约为11.86mg/L,6月份最低,约为6.17mg/L。影响大沽河口海水溶解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溶解氧浓度随着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在大风天气的影响下,溶解氧浓度在秋季末至春季初期出现了过饱和的现象。大沽河口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受到潮汐作用的影响存在半日周期和日周期的变化特征。在观测期间大沽河口不存在溶解氧浓度低于二类水质标准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沽河口 海水溶解氧 时间变化 风致混合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毛蚶苗种健康培育技术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任玉水 赵炳然 《中国水产》 2014年第3期55-57,共3页
毛蚶俗称毛蛤、瓦楞子等,它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广大人们喜爱,历史上曾是莱州湾主要海产经济贝类之一,"羊口毛蛤"作为土著地理名牌远近闻名。但由于受浅海水质和底质双重污染以及过度生产捕捞等因素影响,我市毛蚶整体自繁能力逐年... 毛蚶俗称毛蛤、瓦楞子等,它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广大人们喜爱,历史上曾是莱州湾主要海产经济贝类之一,"羊口毛蛤"作为土著地理名牌远近闻名。但由于受浅海水质和底质双重污染以及过度生产捕捞等因素影响,我市毛蚶整体自繁能力逐年下降,资源严重衰退,多年形不成产量。近年来,为进一步恢复毛蚶资源,提升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毛蚶 培育技术 健康 苗种 营养丰富 经济贝类 重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之一:利用地下卤水繁育三疣梭子蟹苗种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志 任玉水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6-47,共2页
三疣梭子蟹全人工育苗技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获得突破以来,每年可提供苗种2万千克以上,使三疣梭子蟹的全人工养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由于近年来海水污染,苗种产量每年下降,严重阻碍了养殖业的发展。山东省潍坊市有丰富的地下卤水... 三疣梭子蟹全人工育苗技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获得突破以来,每年可提供苗种2万千克以上,使三疣梭子蟹的全人工养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由于近年来海水污染,苗种产量每年下降,严重阻碍了养殖业的发展。山东省潍坊市有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卤水源于海水,生成于海侵期的海退阶段,是经过蒸发、浓缩、聚集和海陆变迁埋藏形成,因此地下卤水具有与自然海水相似的组成成份,而且不受陆源污染的影响,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地下卤水 养殖技术 苗种 繁育 人工育苗技术 海水污染 全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新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 张守本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39,共1页
大菱鲆原产于欧洲,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是一种名贵的大型冷水性底栖经济鱼类,适应低水温环境、生长快、抗逆性强、肉质细嫩、胶质丰富、口感独特,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但在2006年,大菱鲆销售市场急剧恶化,养殖成本在50元/k... 大菱鲆原产于欧洲,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是一种名贵的大型冷水性底栖经济鱼类,适应低水温环境、生长快、抗逆性强、肉质细嫩、胶质丰富、口感独特,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但在2006年,大菱鲆销售市场急剧恶化,养殖成本在50元/kg左右,而成鱼价格却跌到40元/kg以下,使养殖户造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养殖 大菱鲆 经济鱼类 抗逆性强 销售市场 养殖成本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鱼类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因子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晓杰 曹建亭 +4 位作者 李欣 隽云昌 张守本 孙红梅 张志 《中国水产》 2019年第4期39-42,共4页
随着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建立健全和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逐渐提升,养殖模式也随之升级换代。本研究对13个地市的养殖鱼类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了36种养殖鱼类,其中草鱼和鲢鱼养殖范围最广且养殖面积最大,威海鱼类养殖... 随着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建立健全和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逐渐提升,养殖模式也随之升级换代。本研究对13个地市的养殖鱼类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了36种养殖鱼类,其中草鱼和鲢鱼养殖范围最广且养殖面积最大,威海鱼类养殖总面积最大,饲料主要为配合饲料和鲜、冻杂鱼等。调查结果显示渔药使用是影响养殖鱼类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风险因子,建议优化管理体系,严控各环节风险因子,提高全民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质量安全 养殖鱼类 风险因子 鱼类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