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倾向评分法对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希 张旭 +7 位作者 马艳霞 韩梅 陶子琨 卜伟晓 穆华夏 徐雅琪 王素珍 石福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3-1711,共9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和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的临床疗效,阐明其在不同病因矮身材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就诊并接受rhGH治疗的132例矮身材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不...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和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的临床疗效,阐明其在不同病因矮身材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就诊并接受rhGH治疗的132例矮身材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不同分为GHD组(n=70)和ISS组(n=62),选取并计算患儿骨龄、靶身高(TH)、体质量指数(BMI)、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身高标准差分值变化(ΔHtSDS)及生长速率(GV)等生长指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和逆概率加权法(IPTW)均衡2组患儿混杂因素,评价2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组患儿是否为足月生产、骨龄、骨龄成熟度和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GHD组和ISS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身高和HtSDS均明显增加(P<0.05)。PSM法匹配前,2组患儿是否为足月生产、骨龄、骨龄成熟度和TH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法匹配后,2组患儿性别、地区、是否为足月生产、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年龄、骨龄、身高、BMI、TH和治疗前HtSD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地区外,各协变量的标准均值差(SMD)均<0.2。IPTW法加权后,2组患儿性别、地区、是否为足月生产、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年龄、骨龄、身高、BMI、TH和治疗前HtSDS各协变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是否为足月生产外,各协变量SMD均<0.2。均衡协变量前、PSM法匹配后和IPTW法加权后,与GHD组比较,ISS组患儿GV和ΔHTSDS均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GHD组患儿发生空腹高血糖2例(2.68%),甲状腺功能减退7例(10.00%);ISS组患儿发生空腹高血糖3例(4.84%),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3.23%)。结论:rhGH可促进GHD与ISS患儿身高增长,且对GHD与ISS患儿增高疗效无明显差异。在用药过程中,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整体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缺乏症 特发性矮小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逆概率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水平 被引量:8
2
作者 卢洪文 张银环 +2 位作者 柳林 沈守祥 孟祥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5期393-394,共2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高灵敏度C 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其中伴大血管病变77例,无大血管病变71 例;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73 例,正常人群组75 例。采用ELISA法测定4组患者的血...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高灵敏度C 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其中伴大血管病变77例,无大血管病变71 例;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73 例,正常人群组75 例。采用ELISA法测定4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结果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或不合并大血管病变)以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 或P<0. 001);2 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间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 .05);2型糖尿病合并或不合并大血管病变组之间hsCRP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2 型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慢性低水平炎症反应,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葡萄糖对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程丽霞 董砚虎 王家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新鲜牛眼球为材料 ,分离并培养周细胞 ;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采用形态学观察、乳酸脱氢酶 (L DH)的测定、3H- Td ... 目的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新鲜牛眼球为材料 ,分离并培养周细胞 ;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采用形态学观察、乳酸脱氢酶 (L DH)的测定、3H- Td R掺入法及液体闪烁技术 ,研究高糖对周细胞的作用。结果 周细胞在高糖 (10、2 0、40 mmol· L- 1 )培养液及不同培养时间 (4 8、96 h)下 ,L DH水平与对照组 (生理浓度葡萄糖 ,5 mm ol· L- 1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3H- Td R掺入法研究结果显示 ,高糖 (分别培养 48、96、144 h)对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随时间延长和葡萄糖浓度升高 ,抑制率增长 ,其中 40 m mol· L- 1葡萄糖培养 144 h对周细胞的抑制率达 78.0 9% .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并随葡萄糖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毛细血管周细胞 葡萄糖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报告
4
作者 王秀军 董砚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35-335,共1页
关键词 醛固醇增多症 病例报告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绞痛1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春常 柳林 桂宝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误诊 心绞痛 病例简介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