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1在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双珍 朱玉广 +3 位作者 吴小影 李凤云 闵晓珊 许惠卓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建立鸡的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模型,研究视网膜和脉络膜TGF -β1及其mRNA在FDM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GF- β1在FDM中的作用。 方法 取当日出生的来亨鸡 40只,随机遮盖一眼,另眼作对照。实验中测量双眼的屈光度与轴长,RT -PC...  目的 建立鸡的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模型,研究视网膜和脉络膜TGF -β1及其mRNA在FDM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GF- β1在FDM中的作用。 方法 取当日出生的来亨鸡 40只,随机遮盖一眼,另眼作对照。实验中测量双眼的屈光度与轴长,RT -PCR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分析TGF β1的活性。 结果 形觉剥夺可以导致眼球轴性延长,近视屈光度增加。去遮盖后双眼轴长差异减小,近视度下降。形觉剥夺降低视网膜TGF- β1和TGF -β1mRNA的表达,去遮盖后逐渐恢复。 结论 视网膜TGF- β1的变化可能与FDM的形成有关,TGF- β1可能参与眼球生长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 TGF—β1 轴长 屈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杆菌毒素A在斜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玉广 刘双珍 康凤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5-448,共4页
肉毒杆菌毒素A(BTA)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产生的一种嗜神经外毒素 ,根据免疫抗原性不同分为 8型(A、B、C1、C2、D、E、F和G)。BTA特异性地阻断运动神经元轴突Ca2 + 依赖性、含Ach包涵小体的释放作用 ,出现肌肉麻痹。Scott首次将BTA... 肉毒杆菌毒素A(BTA)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产生的一种嗜神经外毒素 ,根据免疫抗原性不同分为 8型(A、B、C1、C2、D、E、F和G)。BTA特异性地阻断运动神经元轴突Ca2 + 依赖性、含Ach包涵小体的释放作用 ,出现肌肉麻痹。Scott首次将BTA应用于斜视的研究 ,许多学者已利用BTA治疗了多种类型的斜视、眼睑痉挛 ,上睑退缩等疾病 ,就BTA在斜视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 毒素 斜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血管内皮细胞移行活性及t-PA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杰 曹永亮 +4 位作者 赵庆亮 丁怡 康凤英 王杰 赵岩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9-591,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10)对血管内皮细胞移行活性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T10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传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T10,观察内皮细胞的移行活性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10)对血管内皮细胞移行活性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T10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传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T10,观察内皮细胞的移行活性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内皮细胞t-PA蛋白表达量。结果T10可抑制内皮细胞的移行活性,使移行距离缩短;减少内皮细胞t-P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10可抑制内皮细胞移行,减少内皮细胞t-PA蛋白表达,抑制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淋巴增生性病变发展为MALT淋巴瘤1例
4
作者 杜一帆 吕小辉 +6 位作者 王楠 张璇 王金锦 孙梅 何珊 王宁利 马建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5年第5期420-421,共2页
患者男,44岁,因右眼上眼睑肿胀于2020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数月前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眶内肿物并行右眼眶内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右泪腺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以滤泡增生为主(图1A)。随后患者右眼睑肿胀复发,左眼睑也... 患者男,44岁,因右眼上眼睑肿胀于2020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数月前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眶内肿物并行右眼眶内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右泪腺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以滤泡增生为主(图1A)。随后患者右眼睑肿胀复发,左眼睑也出现类似症状,故收治入院。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良好,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0,眼压右眼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 mmHg。双眼上眼睑肿胀,泪腺区可扪及肿物,无触痛,右眼眉弓颞侧可见长约4 cm弧线形皮肤切口瘢痕,双眼上睑轻度下垂伴眼球轻度突出。结膜轻度充血,余双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既往首次术后2个月复查眼眶MRI,T1WI可见双侧泪腺区长T1信号,T2WI可见短T2信号,信号强度相似,增强后可见肿物均匀强化,考虑淋巴增生性病变或炎性病变可能性大;本次术前眼眶MRI扫描结果同样显示,双侧泪腺区可见长T1短T2的均匀等信号肿物,增强后可见均匀强化,边界较清晰,但肿物累及范围较前次略扩大(图2)。入院后进行免疫系统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类风湿因子偏高(56.10 IU/ml),抗核抗体、动态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IgA、IgM、抗PR3抗体、抗MPO抗体等均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T淋巴瘤 泪腺淋巴增生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