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TEC破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倩倩 郭时金 +4 位作者 王玉波 王艳萍 董林 王金良 沈志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9-82,共4页
动物肠腔内存在大量共生菌,这些细菌大部分有助于肠道功能的维持与健康[1]。然而,病原菌进入肠道就会引起感染,肠道病原菌与宿主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多与毒素相关。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是农场动物大肠杆菌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ETE... 动物肠腔内存在大量共生菌,这些细菌大部分有助于肠道功能的维持与健康[1]。然而,病原菌进入肠道就会引起感染,肠道病原菌与宿主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多与毒素相关。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是农场动物大肠杆菌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ETEC的致病性始于对宿主小肠上皮细胞的粘附,随之而来的是肠毒素的分泌,引发急性水样腹泻,伴随着炎症和屏障功能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上皮细胞 肠道病原菌 大肠杆菌性腹泻 ETEC 肠毒素 肠道功能 共生菌 急性水样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改变肠道上皮细胞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波 徐倩倩 +4 位作者 郭时金 王艳萍 张颖 杨丽梅 沈志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0-354,共5页
上皮细胞构成了宿主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生理屏障。细胞间连接,主要是紧密连接,将上皮细胞特殊的顶端和基底外侧膜位点分开,形成极化的上皮细胞,用于维持顶端-基底极性。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破坏感染位点多种因素导致顶端-基底极... 上皮细胞构成了宿主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生理屏障。细胞间连接,主要是紧密连接,将上皮细胞特殊的顶端和基底外侧膜位点分开,形成极化的上皮细胞,用于维持顶端-基底极性。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破坏感染位点多种因素导致顶端-基底极性消失,包括上皮细胞屏障结构、黏附和极性蛋白的分布,以及极性复合物。本文主要阐述了紧密连接在维持上皮细胞极性中的作用、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紧密连接的破坏作用、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上皮细胞极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和防御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道 上皮细胞 极性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味中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倩倩 吕素芳 +5 位作者 李峰 张冉冉 王怡晴 刘青青 王艳萍 沈志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71,共6页
筛选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猪大肠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的联合抑菌效果。选用标准菌株ATCC83707作为对照菌株,采用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微量2倍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各味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 筛选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猪大肠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的联合抑菌效果。选用标准菌株ATCC83707作为对照菌株,采用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微量2倍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各味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2种中药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氟沙星、青霉素G、链霉素、阿莫西林都耐药,仅对多黏菌素B呈现敏感。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黄连等12味中药表现为中度敏感,对其他中药表现为不敏感;ATCC83707对黄连等10味中药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不敏感。黄连-芦荟、黄连-诃子、山楂-芦荟、山楂-诃子、山楂-诃子、芦荟-乌梅、诃子-白头翁等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协同作用;黄连-山楂、黄连-乌梅、黄连-白头翁、山楂-香薷、芦荟-五味子、乌梅-香薷、乌梅-诃子、黄芩-诃子、诃子-五味子等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相加作用;黄连-香薷、黄连-五味子等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无关作用;其余药物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拮抗作用。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呈现了多药耐药趋势,但对中药仍然保持一定的敏感性;抗菌方面,中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部分中药间有协同作用,临床用药时须谨慎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肠杆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微量棋盘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对布鲁氏菌在巨噬细胞内增殖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吕素芳 张春玲 +3 位作者 孙培娇 王金良 沈志强 董炳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08-1012,共5页
为探究自噬作用对布鲁氏菌(Brucella)在巨噬细胞(Mφ)内增殖活力的影响,本研究将体外培养的Mφ细胞分组,分别采用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或抑制剂3-MA处理细胞,并在不同处理的细胞组中接种表达绿色荧光的重组猪种布鲁氏菌(rB.suis-GFP)... 为探究自噬作用对布鲁氏菌(Brucella)在巨噬细胞(Mφ)内增殖活力的影响,本研究将体外培养的Mφ细胞分组,分别采用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或抑制剂3-MA处理细胞,并在不同处理的细胞组中接种表达绿色荧光的重组猪种布鲁氏菌(rB.suis-GFP),在接种后0.5 h^24 h,一方面通过细胞中LC3-Ⅱ含量及Mφ内B.suis数量的测定,另一方面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C3-Ⅱ与B.suis共定位情况。结果显示,感染B.suis后0.5 h,Mφ即可发生自噬作用,并且Ra+Mφ+B.suis组LC3-Ⅱ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表明B.suis的感染能够促进Mφ内LC3-Ⅱ的形成,增强Mφ的自噬作用;另一方面,Ra+Mφ+B.suis组胞内B.suis数量显著高于3-MA+Mφ+B.suis组与Mφ+B.suis组,表明自噬作用能够促进B.suis在Mφ内的增殖;但随着胞内B.suis数量的增加,各组LC3-Ⅱ的水平却逐渐下降,表明B.suis感染Mφ数量达饱和后,Mφ虽然启动自噬作用杀灭了部分B.suis,但却不能完全抑制B.suis在Mφ内大量增殖。本研究为初步确定自噬在B.suis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布鲁氏菌 巨噬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鲁北地区鸡群病毒性肿瘤病例的检测分析
5
作者 徐晴晴 孙培 +7 位作者 褚仁忠 王文秀 王金良 肖跃强 王艳 魏凤 莫玲 苗立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3-127,共5页
为了解鸡马立克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在鲁北地区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对来自21个鸡群的送检病例进行了病原核酸的PCR检测。结果显示,MDV阳性率为28.5%,ALV-J阳性率为23.8%,REV阳性率为14.3%,肿... 为了解鸡马立克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在鲁北地区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对来自21个鸡群的送检病例进行了病原核酸的PCR检测。结果显示,MDV阳性率为28.5%,ALV-J阳性率为23.8%,REV阳性率为14.3%,肿瘤病毒的二重感染率为28.6%。结果表明,3种肿瘤病毒在鲁北地区蛋鸡和地方品种鸡群中的感染严重,病毒的混合感染较多。因此,做好MD的疫苗防护,对ALV-J及REV的感染状况要进行定期检测,控制好养殖环境,尽量避免3种肿瘤病毒的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马立克病病毒 禽白血病病毒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