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心络胶囊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武宗义 杨大成 +1 位作者 侯彬 陈玉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0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53例),通心络胶囊组术前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7d,术后继...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53例),通心络胶囊组术前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7d,术后继续服药0.5年;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前、术后24h、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采肘静脉血,检测hs-CRP、IL-6mRNA、内皮素(ET)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6个月后再次行CAG检查,了解再狭窄情况及再次冠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IL-6mRNA表达、hs-CRP、ET较术前降低,通心络胶囊组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hs-CRP的变化与IL-6mRNA表达的变化一致。术后6个月,两组FMD均明显升高,通心络胶囊组升高更明显(P<0.01)。随访期间,通心络胶囊组心绞痛发生率、再次PCI、累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保护、改善内皮功能,从而减少随访期间心绞痛发生率、再次PCI、累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成形术 心肌保护 通心络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薇 李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5期44-46,共3页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7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断为UAP的患者98例,其中合并OSAS者38例(OSAS组),无OSA...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7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断为UAP的患者98例,其中合并OSAS者38例(OSAS组),无OSAS者60例(无OSAS组),通过TEG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结果 OSAS组患者R时间为(5.41±0.62)s,无OSAS组患者R时间为(6.22±0.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患者出现血小板抵抗者14例,其中对氯吡格雷抵抗者5例,对阿司匹林抵抗者8例,对两者均抵抗者l例;无OSAS组患者出现抗血小板药物抵抗者10例,其中对氯吡格雷抵抗者4例,对阿司匹林抵抗者6例,OSAS组患者血小板药物抵抗发生率明显高于无O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有OSAS的UAP患者更容易出现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颜景朋 杨大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111-111,共1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全身性内分泌疾病。全身各器官均可累及,尤以心血管系统受累最突出。笔者曾遇见1例甲减患者,起初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介绍如下: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误诊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豆中毒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
4
作者 马亚宇 盖亚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5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芸豆中毒 急性心肌梗死 马来酸氯苯那敏 皮肤发红 药物治疗 地塞米松 剧烈胸痛 大汗淋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勇 杨大成 马文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4期41-43,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血管舒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VASP-P)程度、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的变化规律,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Clopidogrel resistance,CR)行PCI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血管舒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VASP-P)程度、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的变化规律,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Clopidogrel resistance,CR)行PCI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201例,随机分为标准组(n=100)及优化组(n=100)。标准组给予标准抗血小板治疗,优化组患者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持续泵入36~72 h,其后氯吡格雷改为150 mg/d。另外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VASP-P、CD62P、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标准组及优化组CR患者药物治疗后的CD62P和PR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优化组CR患者PCI术后36 h的CD62P和PRI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优化组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可进一步抑制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 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 氯吡格雷抵抗 冠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