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和内脂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邓灵芝 周永勤 黄友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284,共2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和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90例川崎病患儿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ENA-78和内脂素水平。结果川崎病组患儿血清中ENA-78水平〔(163±22)ng/L〕明显...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和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90例川崎病患儿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ENA-78和内脂素水平。结果川崎病组患儿血清中ENA-78水平〔(163±2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64±12)ng/L〕,内脂素水平〔(32±5)μg/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7±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组中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ENA-78水平〔(217±30)ng/L〕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儿〔(129±20)ng/L〕,内脂素水平〔(37±5)μg/L〕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儿〔(28±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组患儿血清ENA-78水平与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 ENA-78和内脂素水平在川崎病尤其伴冠状动脉损伤时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刺激试验中胰岛素的合适用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邱丙平 丁钰 石礼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27-1328,共2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刺激试验中胰岛素的最佳剂量。方法将80例矮小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静脉注射胰岛素0.075U/kg,B组(40例)静脉注射胰岛素0.100U/kg。分别于静脉注射胰岛素后0、10、15、20、25、30、60min测微量血糖,密切观察低血...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刺激试验中胰岛素的最佳剂量。方法将80例矮小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静脉注射胰岛素0.075U/kg,B组(40例)静脉注射胰岛素0.100U/kg。分别于静脉注射胰岛素后0、10、15、20、25、30、60min测微量血糖,密切观察低血糖症状,有典型低血糖症状者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1ml/kg静脉注射。第2天做可乐定刺激试验,给予盐酸可乐定0.004mg/kg口服,分别于0、30、60、90、120min取血测生长激素。结果A组出现有效低血糖的时间为静脉注射胰岛素后15~20min,B组为10~30min。A组33例(82.5%)出现有效低血糖,B组39例(97.5%)出现有效低血糖,两组有效低血糖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A组出现典型低血糖症状2例(5.0%),B组出现典型低血糖症状8例(20.0%),两组典型低血糖症状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给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后患儿低血糖症状均缓解,无一例出现惊厥或昏迷。A组患儿胰岛素刺激试验阳性率为30.0%,B组为52.5%,试验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A组患儿可乐定刺激试验阳性率为35.0%,B组为37.5%,试验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结论用0.075U/kg和0.100U/kg胰岛素进行生长激素刺激试验均安全;剂量偏小组安全性更高,但试验成功率降低,故0.100U/kg胰岛素临床意义更大,可作为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的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生长激素 侏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灌肠治疗病毒性肠炎6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士锟 孙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 寻找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我院 187例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干扰素保留灌肠组 (Ⅰ组)、口服思密达组 (Ⅱ组) 和静滴病毒唑组 (Ⅲ组), 分别给予干扰素保留灌肠、口服思密达、静滴病毒唑治疗。观察 3组患儿...  目的 寻找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我院 187例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干扰素保留灌肠组 (Ⅰ组)、口服思密达组 (Ⅱ组) 和静滴病毒唑组 (Ⅲ组), 分别给予干扰素保留灌肠、口服思密达、静滴病毒唑治疗。观察 3组患儿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测定各组治疗前和治疗 72h后粪便中SIgA含量 (采用双抗体 -PEG法测定)。结果 治疗过程中Ⅰ、Ⅱ组患儿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 72h后, 3组患儿临床疗效及SIgA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1)。3组患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1)。结论 干扰素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疗效较好,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肠治疗 干扰素 病毒性肠炎 患儿 静滴 口服 保留灌肠 结论 显著性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