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防控管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之春 贾敬俊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3期145-146,共2页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防控管理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成立了防控小组和医护人员救援队,建立预检分诊机制,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加强医护人员及住院患者的心理疏导,规范各项制度及流程,严格各级人...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防控管理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成立了防控小组和医护人员救援队,建立预检分诊机制,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加强医护人员及住院患者的心理疏导,规范各项制度及流程,严格各级人员的培训和宣教,严格把控消毒质量关,积极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管理 院内感染 预检分诊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史长宏 黄士坤 邱学兰 《临床荟萃》 CAS 1996年第24期1113-1114,共2页
硝苯地平(心痛定)在成人主要用于心绞痛及高血压,近年来在儿科领域亦有广泛应用,现总结如下。 1 神经性尿频 庄稼等用硝苯地平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27例,取得良好效果。方法:硝苯地平0.3mg/(kg·d),分3次内服,4天为1疗程,无效可继服2... 硝苯地平(心痛定)在成人主要用于心绞痛及高血压,近年来在儿科领域亦有广泛应用,现总结如下。 1 神经性尿频 庄稼等用硝苯地平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27例,取得良好效果。方法:硝苯地平0.3mg/(kg·d),分3次内服,4天为1疗程,无效可继服2~3疗程。机制可能是排尿活动受神经系统调节,主要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刺激副交感神经促使排尿,而交感神经冲动阻止排尿。硝苯地平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故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儿科 尿频 神经性 婴幼儿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裴忠利 黄宪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5期125-127,共3页
目的对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5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红霉素治疗,实验组患儿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对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5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红霉素治疗,实验组患儿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发热、咳嗽以及肺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发热消退时间(2.47±1.45)d、咳嗽消退时间(5.11±1.23)d、肺啰音消退时间(4.12±1.37)d,均短于对照组的(5.16±1.79)、(9.34±1.11)、(7.23±2.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头痛发生率为3.70%、呕吐发生率为3.70%、疹子发生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的22.22%、22.22%、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较红霉素的治疗效果好,不仅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够促进患儿康复,并且有着副作用小的优势,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外伤缺损性创面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宪花 张钰 裴忠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缺损患者在修复创面时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临床作用。方法 112例需要修复创面的外伤性缺损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56例。对参照组实施外科普通换药治疗,实验组则在修复创面时... 目的探讨外伤性缺损患者在修复创面时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临床作用。方法 112例需要修复创面的外伤性缺损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56例。对参照组实施外科普通换药治疗,实验组则在修复创面时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比较两组愈合时间、换药间隔时间、瘢痕愈合界限、平均费用、组甲级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16.34±5.11)d短于参照组的(19.89±6.15)d,换药间隔时间(2.56±0.23)d长于参照组的(0.67±0.56)d,瘢痕愈合界限(2.95±0.05)cm小于参照组的(5.78±0.30)cm,平均费用(210.32±7.31)元低于参照组的(260.38±3.8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甲级愈合率96.43%高于参照组的82.14%,不良反应率发生率5.36%低于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缺损患者在修复创面时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愈合时间更短、换药间隔时间更长、瘢痕愈合界限更小、平均费用更少等临床使用优势,愈合优良,不良反应少,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缺损性创面 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不良反应 愈合时间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廖培元 吴升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02-603,610,共3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SP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10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皮疹消退...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SP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10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皮疹消退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及关节肿痛缓解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总有效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治疗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关节肿痛缓解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孟鲁司特治疗小儿HSP,可迅速缓解微血管炎症及临床症状,减少肾脏损伤,其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 过敏性紫癜 血管炎症 肾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6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和对照组。监测体质量,胎粪排出,排尽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及胃肠功能紊乱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和对照组。监测体质量,胎粪排出,排尽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及胃肠功能紊乱情况。结果体质量NNS组增长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胎粪排尽,鼻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NNS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105)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NNS组33%对照组60%。结论NNS可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加,缩短胎粪排尽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有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非营养性吸吮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糖新生儿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意义
7
作者 张宝华 孔令侠 张恩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5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时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改变及在脑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入NICU患儿出现低血糖126例,同期入院的无低血糖患儿9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NSE的数值,同时比较低血糖组在不同血糖值时...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时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改变及在脑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入NICU患儿出现低血糖126例,同期入院的无低血糖患儿9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NSE的数值,同时比较低血糖组在不同血糖值时NSE的改变。结果低血糖患儿血NSE高于对照组(P<0.01),低血糖患儿血糖<1.6mmol/L,较血糖<2.6mmol/LNSE升高明显(P<0.01),血糖正常3d后血NSE高于血糖正常5d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血糖患儿血NSE升高,表明低血糖可造成神经元损伤,血糖越低,NSE升高越明显,脑损伤越重,血糖恢复正常后5dNSE才逐渐下降,表明低血糖性脑损伤持续时间较长,易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脑损伤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32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张艳 王皓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0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川崎病 临床分析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后天性心脏病 炎症性疾病 冠状动脉 常见病因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小儿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
9
作者 徐洪玲 柴红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7期249-250,共2页
探讨对小儿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 :为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使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本组30例患儿使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后,有12... 探讨对小儿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 :为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使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本组30例患儿使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后,有12例患儿痊愈,有8例患儿显效,有7例患儿好转,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本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9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结论 :为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使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较少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卡芬净 小儿血液病 深部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角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涛 刘平 贾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5期263-264,共2页
槐角丸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处方组成为槐角(炒)、防风、地榆(炭)、当归、黄芩、枳壳(炒)等6味药,被多版《中国药典》收载。具有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的治疗,疗效确切。本文主要从临床应... 槐角丸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处方组成为槐角(炒)、防风、地榆(炭)、当归、黄芩、枳壳(炒)等6味药,被多版《中国药典》收载。具有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的治疗,疗效确切。本文主要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方面综述槐角丸的最新研究状况。 1临床应用 1.1幼儿肛裂 幼儿肛裂是指5岁以下儿童病程超过15日,以排便肛痛、便秘或伴有少许便血为主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角丸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