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靖海湾松江鲈鱼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滕瑶 陈碧鹃 +5 位作者 夏斌 曲克明 冯娟 崔正国 张旭志 丁东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1,共8页
根据2014~2016年夏季对靖海湾松江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等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和主成... 根据2014~2016年夏季对靖海湾松江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等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不同方面分析该海域的水质情况。结果显示,靖海湾保护区海水环境综合质量指数范围为1.04~1.69,评价等级为轻污染。有机污染指数范围为4.66~9.23,处于严重有机污染状态。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分析得出,2014年靖海湾保护区处于富营养状态,2015年和2016年均处于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主成分分析显示,溶解无机氮(DIN)、As、Zn具有较高正载荷,为影响该海域水质的主要环境因子,应予以重点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海湾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生态环境质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大竹蛏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尚聪聪 肖慧 +5 位作者 朱琳 夏斌 陈碧鹃 崔正国 唐学玺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研究根据2018年5、8月对海州湾大竹蛏(Solen grand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类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运用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保护区海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 本研究根据2018年5、8月对海州湾大竹蛏(Solen grand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类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运用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保护区海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从不同角度分析该保护区的海水环境质量。结果显示,除部分站位无机氮(DIN)含量略超标外,海州湾保护区其他监测因子均符合国家Ⅰ类海水水质标准。2018年海州湾保护区海水综合质量指数范围为0.31~0.39,属于尚清洁等级。N/P值均大于Redfield系数,且磷酸盐(PO4-P)含量较低,表明该海域营养盐结构为磷限制。富营养化指数范围为0.05~0.27,海水为贫营养状况。有机污染指数范围为-0.24~0.81,该水域有机污染程度较轻。与2008~2013年历史调查数据相比,近年来,海州湾保护区海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综合质量 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可持续产出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 被引量:48
3
作者 金显仕 窦硕增 +3 位作者 单秀娟 王震宇 万瑞景 卞晓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近海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众多渔业生物的关键栖息地和优良渔场,支撑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补充和可持续生产。在我国,近海渔业提供90%以上的海洋捕捞产量,是我国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目前,因过度捕捞直接造成的资源量骤减、及大规... 近海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众多渔业生物的关键栖息地和优良渔场,支撑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补充和可持续生产。在我国,近海渔业提供90%以上的海洋捕捞产量,是我国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目前,因过度捕捞直接造成的资源量骤减、及大规模围填海工程、陆源污染和海水养殖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加剧,近海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富营养化导致的赤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湿地减少引起产卵场、育幼场碎片化或功能消失等,使得近海渔业资源的补充和可持续性严重受损。渔业资源的补充过程是海洋生物、物理作用耦合的过程,依赖复杂多样的环境驱动因子来调节和维系可持续渔业生产。而渔业种群早期生活史阶段是其生命中最脆弱、对栖息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最强的阶段,小规模环境变化也可能会对其资源补充过程产生剧烈影响。因此,渔业种群早期生活史的关键生境(产卵场、育幼场等)和过程(繁殖发育、存活生长等)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资源效应的研究成为海洋生态系统演变和生物资源可持续产出前沿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作者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和我国近海渔业生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展望并分析了关键栖息地的形成和变迁过程与机理、关键资源补充过程与机制、渔业种群对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响应以及资源效应的综合评估与模型分析等研究热点,期待为我国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起抛砖引玉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种群 补充过程 资源效应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7
4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2 位作者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6,共9页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et),冬季最低(10.15 kg/h·net),各季节均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中上层鱼类渔获量仅春季较高,占总渔获量20.1%。春、夏季群落多样性指数较秋、冬季高,春季(163)和夏季(176)渔业资源群落更替指数较高,群落稳定性较低,夏季(6)和冬季(–5)迁移指数接近于零,渔业生物迁入和迁出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各季节渔获种类数和总渔获量分别与底层鱼类和甲壳类渔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1)0.0;秋季渔获种类数与表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5)0.0,与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1)0.0。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低质种类呈增加趋势,并且渔业资源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渔获种类数、总渔获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与表层温度及深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戴芳群 朱玲 陈云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解黄海和东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变化,基于2013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黄、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资源种类组成、优势种、渔获量空间分布、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渔业种类185种,其中底层鱼... 为了解黄海和东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变化,基于2013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黄、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资源种类组成、优势种、渔获量空间分布、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渔业种类185种,其中底层鱼类93种、中上层鱼类31种、甲壳类48种、头足类12种和贝类1种。在鱼类中,鲈形目种类最多,27科47属56种,占鱼类总种类数的45.2%。夏季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秋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小黄鱼、鳀和带鱼,优势种季节波动不大。秋季平均单位时间渔获量为46.60 kg/h,高于夏季(39.35 kg/h)。秋季航次调查中渔业资源较夏季更为集中,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和吕泗渔场附近,其他断面渔获量较低。夏季航次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航次。CLUSTER聚类分析表明,黄、东海渔业生物群落可分为2组,夏、秋季2组界线变动不大,2组聚类的形成可能受水温和长江径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某溢油事故天然渔业资源损失评估方法案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丁东生 马绍赛 +5 位作者 陈碧鹃 崔正国 赵俊 刘传霞 张旭志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42,共7页
本研究针对渤海中部某船舶碰撞溢油事故,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事故发生后的油膜漂移扩散和油膜消失后的溶解态分布趋势,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界定事故溢油对渤海天然渔业资源的影响范围,进而估算天然渔业资源损失。结果... 本研究针对渤海中部某船舶碰撞溢油事故,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事故发生后的油膜漂移扩散和油膜消失后的溶解态分布趋势,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界定事故溢油对渤海天然渔业资源的影响范围,进而估算天然渔业资源损失。结果显示:溢油量按13 m^3计算,油膜存在期约为72 h,累加油膜扫海面积约为69.19 km^2;油膜消失后,事故溢油仍会以溶解态、乳化态或悬浮颗粒态在海水中扩散,水体中的石油烃含量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溢油在第11天中午即可抵岸;油膜会造成渔业资源损失,油膜消失后,悬浮颗粒态和乳化态石油在岸滩等因素影响下会形成凝聚态石油,并对潮间带生物造成影响。其影响面积结合溶解态抵岸区域内自然岸线长度予以估算,经评估,在油膜扫海区域及受影响潮间带范围内,事故经济损失额合计为631.9万元。本研究对数值模型方法在溢油事故天然渔业资源损失评估中的应用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为无现场观测数据支撑的海洋溢油事故天然渔业资源损失评估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溢油事故 天然渔业资源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尧尧 李忠义 +1 位作者 吴强 王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9,共8页
根据2009–2013年每年8月在莱州湾水域进行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100种资源种类,其中鱼类56种;渔业资源种类和... 根据2009–2013年每年8月在莱州湾水域进行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100种资源种类,其中鱼类56种;渔业资源种类和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2013年渔业资源种类数为2012年种类数的84.4%,仅为2009年的60.3%,平均网获质量明显下降。鱼类优势种组成存在年际更替现象,主要由经济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向经济价值低、个体小的种类演替。各生态多样性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67?3.9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70?3.83,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12?0.63。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分析表明,在相同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组,组内平均相似性与组间相异性变大。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各年渔业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莱州湾渔业资源逐年衰退,优势种更替明显,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资源调查采样设计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唐政 单秀娟 金显仕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7,共10页
渔业资源调查是指利用一定的采样设计,对渔业种群进行空间布点采样,以获取研究区域内鱼类时空分布以及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鱼类分布适合不同的采样设计,需要根据鱼类的分布特点和调查目标(种群丰度等)优化采... 渔业资源调查是指利用一定的采样设计,对渔业种群进行空间布点采样,以获取研究区域内鱼类时空分布以及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鱼类分布适合不同的采样设计,需要根据鱼类的分布特点和调查目标(种群丰度等)优化采样设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有很多,涉及不同采样设计的比较和应用以及影响数据质量因素的探究。作者着重介绍了定点采样、传统方法、适应性方法和基于地理统计学方法,叙述了计算机模拟及重采样技术在采样设计优化中的应用以及相对偏差、相对估计误差、设计效果和变异系数等评价采样设计性能的指标,同时对采样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介绍,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调查 采样设计 优化 计算机模拟 重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大竹蛏资源保护区海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夏斌 马菲菲 +3 位作者 陈碧鹃 崔毅 孙雪梅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2,共7页
根据2008-2013年夏季对海州湾大竹蛏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营养盐、重金属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调查数据,运用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不同方面分析... 根据2008-2013年夏季对海州湾大竹蛏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营养盐、重金属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调查数据,运用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不同方面分析了该海域的海水环境质量。结果显示,近6年海州湾调查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尚清洁等级。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2008年海州湾调查海域营养水平属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2012年属贫营养。海水的N/P均大于Redfield值,表明调查海域受到磷限制。通过主成分分析,COD、As、DIN、Cu和Cd具有较高的正载荷,主要是有机污染、营养盐和重金属。海州湾调查海域核心区海水环境更易于受到污染,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环境质量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海湾松江鲈鱼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水环境质量年际变化趋势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崔毅 马菲菲 +5 位作者 夏斌 荣伟 陈碧鹃 曲克明 赵俊 陈聚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根据2011~2013年夏季对靖海湾松江鲈鱼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营养盐、重金属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调查数据,分析了该调查区域近3年来海水环境质量的变化,并对该水域营养水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 根据2011~2013年夏季对靖海湾松江鲈鱼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营养盐、重金属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调查数据,分析了该调查区域近3年来海水环境质量的变化,并对该水域营养水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012年Pb平均含量为1.1%g/L,2013年Cu、Pb、Hg平均含量分别为5.19、2.79、0.07μg/L,均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011年和2012年N/P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P相对缺乏。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调查海域2011年营养水平属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2012年营养水平属中度营养,2013年营养水平属富营养化。2011年和2013年的有机污染指数均大于4,表明靖海湾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DIN和PO4-P是靖海湾表层海水的主要污染物。2012年海水质量属于允许级别,2011年和2013年海水质量属于轻度污染,这与陆源排放、海水养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海湾 综合评价 重金属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分析时空和环境因子对2013年南极磷虾资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珊 李显森 +3 位作者 赵文武 张吉昌 朱建成 徐玉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9-615,共7页
根据2013年1—9月南极磷虾拖网调查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作为资源密度指标,分析南极磷虾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月间变化。结果表明,1—6月的月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值相对稳定,7—9月逐月下降。渔区的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值... 根据2013年1—9月南极磷虾拖网调查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作为资源密度指标,分析南极磷虾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月间变化。结果表明,1—6月的月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值相对稳定,7—9月逐月下降。渔区的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值以48.1小区最高,为(25.12±31.04)t/h,48.3小区最低,为(11.49±12.06)t/h;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值的波动幅度48.1小区大于48.2小区和48.3小区。广义可加模型筛选出的解释变量对南极磷虾空间分布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月份、经度、拖网深度、水深、纬度和表层水温。各因子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16.82%、11.17%、3.98%、1.75%、1.54%和0.88%,所有因子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总偏差解释率为36.14%。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为研究南极磷虾渔场形成机制和渔业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拖网调查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指数 广义可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环境面临形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崔正国 曲克明 唐启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8,共6页
渔业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总体上,我国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仍是渔业水域主要的污染指标。本文在分析渔业环境现状与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揭示了建设... 渔业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总体上,我国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仍是渔业水域主要的污染指标。本文在分析渔业环境现状与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揭示了建设项目活动开发、外源污染、生态灾害和污染事故等破坏、影响渔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识别了重点渔业水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我国渔业环境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确立了渔业环境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到2025年、2030年两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提出严控渔业水域外源污染和养殖自身污染、划定渔业生态红线、完善渔业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修复及实施渔业创新工程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我国渔业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环境 可持续发展 环境质量 战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DNA(eD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3
作者 单秀娟 李苗 王伟继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9,共7页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是指从皮肤、黏液、唾液、精子、分泌物、卵、粪便、尿液、血液、根、叶、果实、花粉和腐烂体等释放出来的、普遍存在的、游离的DNA分子。环境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是指从皮肤、黏液、唾液、精子、分泌物、卵、粪便、尿液、血液、根、叶、果实、花粉和腐烂体等释放出来的、普遍存在的、游离的DNA分子。环境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A片段后利用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水生生物调查方法,其主要被用来进行生物入侵的防治、濒危物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以及生物量的评估等。作者综述了环境DNA技术的发展历程、操作流程、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环境DNA在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物种监测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长江口和黄河口渔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单秀娟 陈云龙 金显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本研究采用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动态生物气候分室模型预估的长江口和黄河口鱼类资源密度增量分布结果,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RCP2.6、RCP6.0和RCP8.5)对长江口和黄河口渔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从生态环境、生物群落... 本研究采用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动态生物气候分室模型预估的长江口和黄河口鱼类资源密度增量分布结果,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RCP2.6、RCP6.0和RCP8.5)对长江口和黄河口渔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从生态环境、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三个层面构建了长江口和黄河口渔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2015–2050年,长江口和黄河口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即RCP2.6情景下健康水平最高,RCP6.0情景次之,RCP8.5情景最低。两个河口的健康水平随时间推移在RCP2.6情景下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在RCP6.0情景下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RCP8.5情景下两个河口略有差异,黄河口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长江口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若以2050年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作为"最终状态",两个河口RCP2.6情景下的健康水平高于RCP6.0和RCP8.5情景:长江口RCP2.6情景下的健康评价值为0.61,是RCP6.0和RCP8.5情景下健康评价值的1.9倍和1.8倍;黄河口RCP2.6情景下的健康评价值分别是RCP6.0和RCP8.5情景的2.8倍和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黄河口 生态系统健康 气候变化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黄海中南部越冬鳀资源密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牛明香 王俊 +1 位作者 吴强 孙坚强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0,共10页
基于遥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利用2000~2015年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海水温度梯度等遥感数据,在定性分析黄海中南部越冬鳀(Engraulis japonicus)资源密度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利用... 基于遥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利用2000~2015年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海水温度梯度等遥感数据,在定性分析黄海中南部越冬鳀(Engraulis japonicus)资源密度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时空和环境因子构建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时空因子(年、下网时间、经度和纬度)和环境因子对越冬鳀资源密度的总偏差解释率为44.76%,其中,时空因子对其的影响均显著,以空间因子影响最大,对总偏差的解释率为35.4%;环境因子中,水深、海表温度和温度梯度对其影响显著,而叶绿素a浓度影响不显著;越冬鳀分布的最适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表温度梯度范围分别为7~11℃、1.2~2.3 mg/m^3和0.7~2.5℃。研究结果对环境变动下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广义可加模型 海洋遥感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时间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卞晓东 万瑞景 +2 位作者 单秀娟 金显仕 王凯传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共30页
渤海湾历史上为黄渤海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和育幼场。基于历史调查资料和补充调查,构建渤海湾鱼卵、仔稚鱼调查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阐述1982年以来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群聚特性和演替过程。结果显示,渤海... 渤海湾历史上为黄渤海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和育幼场。基于历史调查资料和补充调查,构建渤海湾鱼卵、仔稚鱼调查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阐述1982年以来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群聚特性和演替过程。结果显示,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结构、产卵和育幼场重心位置处于持续更替过程中,不同时期早期资源的种类组成、资源丰度、优势种类和物种多样性水平等呈明显季节更替,118°30’E以西湾中底部海域一直为产卵和育幼场集中分布区。相较1980s,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已发生结构性改变,且渤海湾作为传统经济鱼类的产卵和育幼场所的功能下降明显。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种数和资源丰度均在2010s前期跌至历史低值,近年来又显著回升。鱼类早期资源种数由1980s的39种,1990s前期的31种、后期的34种,2000s—2010s初期的22种,逐次下降至2010s前期的21种,2010s中后期开始逐步回升,至2020s初期已达40种。2020—2021年鱼卵种数约为1980s的80%左右,资源丰度约为彼时的88%;仔稚鱼种数与1980s大致相当,资源丰度则为彼时的1.33倍。鱼卵、仔稚鱼物种多样性水平呈年际和年代际剧烈波动,鱼类早期资源种类年际更替现象明显,且近年来呈明显加快趋势。产卵类型、栖息类型和适温类型亲体种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全年综合浮性卵种数比例下降,黏性卵和具卵膜丝卵种数比例升高;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种数所占比例升高,中底层和底层鱼类所占比例降低。斑(鱼祭)(Konosirus punctat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渤海湾传统经济鱼类早期资源密度显著降低;鳀(Engraulis japonic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和少鳞(鱼喜)(Sillago japonica)等鱼类早期资源密度显著增高。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发生量主要取决于产卵场的环境条件、捕捞强度和对鱼类早期资源的损害程度,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是环境和捕捞双重扰动下鱼类群落内生态位错位交替和结构性渔业资源衰退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补充量 产卵育幼场 物种多样性 长期变化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健康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程程 韩青鹏 +2 位作者 张琦 单秀娟 李凡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是渤、黄海众多渔业生物的产卵场或索饵场,对渤、黄海渔业资源补充和繁衍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本研究基于2021年5—6月山东半岛北部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历史资料,通过食物网拓扑结构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山东半... 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是渤、黄海众多渔业生物的产卵场或索饵场,对渤、黄海渔业资源补充和繁衍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本研究基于2021年5—6月山东半岛北部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历史资料,通过食物网拓扑结构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渔业资源结构、优势种、关键种和多样性,并以2011—2013年山东近海渔业生物健康状况为基准,评价了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渔业生物健康状况。研究显示,2021年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春季中上层鱼类所占比例减少,优势种与重要种种类减少,均以小型、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为主。优势种鳀(Engraulis japonicus)在渔获物中占比增加。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为无脊椎动物绝对优势种。群落关键种为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黄(Lophius litulon)、鳀、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矛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2021年春季渔业生物密度、鱼类密度和甲壳类密度健康指数均为健康状态,而头足类密度健康指数则处于亚健康状态。相比2011—2013年,多种经济种类密度有较大增长,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渔业生物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北部 渔业生物 关键种 健康评价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模型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永松 单秀娟 +2 位作者 杨涛 金显仕 韦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具有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对了解生物间的摄食关系和食物网结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table isotope mixing models,SIMMs)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为进一步解决水生食物网... 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具有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对了解生物间的摄食关系和食物网结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table isotope mixing models,SIMMs)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为进一步解决水生食物网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尤其是在确定食物来源贡献和构建营养生态位方面。在本研究中,作者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模型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型的特点以及运行这类模型的条件;同时,对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与局限性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水生食物网 食物来源 贝叶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岛毗邻水域硬骨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雨轩 单秀娟 +3 位作者 卞晓东 韦超 张婉茹 崔培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81,共18页
长岛毗邻水域是黄渤海鱼类洄游迁徙的生态廊道,是黄渤海鱼类连通的关键区域。基于2021年3-12月对长岛毗邻水域开展的鱼卵、仔稚鱼逐月调查,分析了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丰度时空格局、群落结构更替规律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时空差异。... 长岛毗邻水域是黄渤海鱼类洄游迁徙的生态廊道,是黄渤海鱼类连通的关键区域。基于2021年3-12月对长岛毗邻水域开展的鱼卵、仔稚鱼逐月调查,分析了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丰度时空格局、群落结构更替规律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时空差异。结果显示,共采集到36种鱼卵、仔稚鱼,其中,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均为21种,鱼卵总数量为71 695粒,仔稚鱼总数量为1 161尾;主要产卵期为5-8月,主要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少鳞[鱼喜](Sillagojaponica)、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绯[鱼銜](Callionymus benitegur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等,鱼卵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至西南部的庙岛海峡毗邻水域;仔稚鱼主要集中于5-7月和11-12月,主要种类为鳀、白氏银汉鱼(Hypoatherina valencienne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等,仔稚鱼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春夏季(5-7月)鱼类早期资源群落功能丰富度、均匀度和离散度指数最高,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水域东北部和西南部。长岛毗邻水域鱼卵及仔稚鱼丰度、群落结构及功能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鱼类繁殖群体的洄游迁徙对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群落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骨鱼类 长岛毗邻水域 鱼类早期资源 种群补充 群落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河流营养盐的向海输送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策策 刘军 +4 位作者 张爱军 李梦露 吴文涛 臧家业 冉祥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92,共15页
对2017年枯水期、2019年丰水期、2020年丰水期和2021年丰水期环渤海24条主要入海河流溶解态无机营养盐向海输送的浓度、比值和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河流溶解无机氮(DIN)浓度在世界河流中处于较高水平,硝酸盐(NO_(3)^(-))为DI... 对2017年枯水期、2019年丰水期、2020年丰水期和2021年丰水期环渤海24条主要入海河流溶解态无机营养盐向海输送的浓度、比值和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河流溶解无机氮(DIN)浓度在世界河流中处于较高水平,硝酸盐(NO_(3)^(-))为DIN的主要赋存形态,溶解硅(DSi)和溶解无机磷(DIP)浓度较低.环渤海河流每年向渤海输送约0.61Gmol氨盐(NH_(4)^(+))、0.24Gmol亚硝酸盐(NO_(2)^(-))、4.85Gmol NO_(3)^(-)、0.02Gmol DIP和3.27Gmol DSi.环渤海小河流在环渤海河流营养盐的向海输送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尤其是DIP的输送可以占入海河流总通量的80%以上;小河流单位流域面积DIN、DIP和DSi输送通量均高于黄河.与世界河流相比,环渤海河流向海输送的营养盐比例失衡,具有高氮磷比、高硅磷比和低硅氮比的特点,磷限制显著.环渤海河流营养盐向海输送和结构失衡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渤海的初级生产和生态环境演变,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河流 营养盐 营养盐结构 通量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