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土堆—沙旺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含矿二长花岗岩年代学研究
1
作者 方耀珩 杨群 +4 位作者 彭晓蕾 王斌 李婵 李昊喆 陈思彤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81,共15页
胶东土堆—沙旺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是牟平—乳山成矿带西侧新探明的金矿床。为探明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并明确矿化时间,选择主成矿阶段载金黄铁矿和闪锌矿样品开展S、Pb同位素测试,对成矿期二长花岗岩开展Pb同位素测试和LA-ICP-MS锆... 胶东土堆—沙旺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是牟平—乳山成矿带西侧新探明的金矿床。为探明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并明确矿化时间,选择主成矿阶段载金黄铁矿和闪锌矿样品开展S、Pb同位素测试,对成矿期二长花岗岩开展Pb同位素测试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研究。黄铁矿和闪锌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6‰~2.2‰和-1.5‰~0.7‰,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硫化物Pb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与208Pb/204Pb测试结果分别为18.147~18.347、15.496~15.589和38.247~38.423。二长花岗岩Pb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测试结果分别为18.244~18.350、15.486~15.557和38.259~38.363,硫化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Pb同位素特征,表明土堆—沙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二长花岗岩,且壳—幔混源特征显著。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二长花岗岩LA-ICP-MS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16±2)Ma(N=17,MSWD=2.4),该年龄与区域上大规模金矿化事件的时间基本一致,表明金矿化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在早白垩世晚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致使华北克拉通发生岩石圈拆沉减薄和大规模地幔上涌,引起壳—幔物质交换,形成二长花岗质岩浆,分异出的含矿热液沿NE向构造断裂向上运移至浅部形成土堆—沙旺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二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土堆—沙旺金矿床 胶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招平断裂带中-南段断裂与金矿成矿关系研究
2
作者 韦星 计文化 +4 位作者 王建田 段留安 周发侨 孔国栋 张昌帅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9,共15页
招平断裂是胶东金矿的重要控矿构造,中-南段是近年来找矿热点地区,笔者在对招平断裂中-南段内金矿成矿特征及断裂构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断裂构造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蚀变岩型金矿主要赋存在主断裂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 招平断裂是胶东金矿的重要控矿构造,中-南段是近年来找矿热点地区,笔者在对招平断裂中-南段内金矿成矿特征及断裂构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断裂构造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蚀变岩型金矿主要赋存在主断裂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中,断层缓倾处是成矿的有利部位;石英脉型金矿多呈脉群产出于次级断裂中。蚀变岩型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由浅部向深部,裂隙金、晶隙金占比减少,包体金占比增加。主断裂由中心向两侧发育绢英岩化、硅化、钾化等,且下盘矿化蚀变明显强于上盘。地化剖面显示,Au与Ag、Pb、Bi正相关,且明显受断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 招平断裂 蚀变岩型金矿 石英脉型金矿 蚀变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焦家金矿带招贤金矿床的原位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及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金检 曾庆栋 +8 位作者 张文 代清龙 李文 柏瑞 范宏瑞 张哲铭 李兴辉 俞炳 刘建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917,共19页
胶东金矿集区是中国最大的黄金产地,焦家金矿带是重要的成矿亚带之一,产出了一系列超大型、大型金矿床,资源量占整个胶东地区的1/4,招贤金矿床为焦家带深部的大型金矿床。对招贤金矿床深部成矿潜力的评价可为焦家金矿带乃至胶东地区的... 胶东金矿集区是中国最大的黄金产地,焦家金矿带是重要的成矿亚带之一,产出了一系列超大型、大型金矿床,资源量占整个胶东地区的1/4,招贤金矿床为焦家带深部的大型金矿床。对招贤金矿床深部成矿潜力的评价可为焦家金矿带乃至胶东地区的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选取了招贤金矿床3个钻孔6个不同标高的矿石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成矿元素以及黄铁矿热电性特征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及半定量成分分析,鉴别了银金矿是主要的金矿物,常以包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或其裂隙中。金矿床围岩蚀变分带明显,显示了较强的矿化作用,其矿物共生组合和多阶段的成矿特征与胶东其他超大型金矿床相似。通过Au等成矿元素分析,笔者认为Au及其相关性高的元素具有规律性的垂向变化特征,元素沉淀具有垂向间断性。利用原位黄铁矿热电性测试方法,精准测定了黄铁矿热电性参数,并通过热电系数离散程度、热电性导型、形成温度、延伸指数等计算分析,综合讨论了金矿床成矿潜力,认为招贤金矿床及焦家金成矿带的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黄铁矿热电性 成矿潜力 招贤金矿床 焦家金成矿带 胶东金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三山岛超巨型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及深部矿体与断裂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瑞翔 高书剑 +3 位作者 薛冰 李恒猛 刘向东 隋晓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8-976,共9页
近年在胶东三山岛地区的深部和北部海域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已成为中国深部找矿的典型案例。对三山岛金矿床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对指导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311个钻孔资料建立了三山岛超巨型金矿床的三维地质模型,剖析了金矿... 近年在胶东三山岛地区的深部和北部海域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已成为中国深部找矿的典型案例。对三山岛金矿床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对指导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311个钻孔资料建立了三山岛超巨型金矿床的三维地质模型,剖析了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指出了沿控矿断裂深部找矿的重点区段。三维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区以往认为各自独立的数个金矿床,主要矿体向深部相互连接,构成资源量超过1000 t的超巨型金矿床;赋矿的三山岛断裂产状起伏变化明显,浅部倾角较陡,向深部逐渐变缓,呈铲式阶梯状。对主要矿体厚度、品位变化与断裂面倾角变化的耦合关系分析表明,矿体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均呈现高低相间变化的特点,两者呈正相关。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表面坡度较缓段,在三山岛北部海域,三山岛断裂在2000 m深度范围内有2个倾角明显缓倾的台阶,分别赋存了浅部和深部金矿体。其中,浅部台阶位于-20~-600 m标高,断裂表面坡度平均值为48.21°,矿体赋存部位的断裂表面坡度平均值为44.72°;深部台阶位于-940~-1760 m标高,断裂表面坡度平均值为44.56°,矿体赋存部位的断裂表面坡度平均值为42.75°。综合分析认为,断裂的缓倾角段是深部找矿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山岛金矿 三维模型 表面坡度 深部找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赛坝沟金矿深部热液蚀变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炜晓 唐名鹰 +6 位作者 丁正江 彭永和 华磊 吴洪彬 翟孝志 郑成龙 董振昆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7-928,共12页
赛坝沟金矿是青海省柴北缘构造带东段重要的金矿床,矿体受NW-NNW向韧-脆性断裂构造组控制,主要赋存于奥陶系英云闪长岩中,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等。本文在厘定赛坝沟金矿热液蚀变类型... 赛坝沟金矿是青海省柴北缘构造带东段重要的金矿床,矿体受NW-NNW向韧-脆性断裂构造组控制,主要赋存于奥陶系英云闪长岩中,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等。本文在厘定赛坝沟金矿热液蚀变类型、矿物组合特征以及蚀变空间变化关系的基础上,选取Ⅳ-4主矿体在AZK3901钻孔深部见矿岩心及底板蚀变围岩进行研究,通过对蚀变岩及其原岩的地球化学分析,剖析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赛坝沟金矿床钻孔深部蚀变中,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强糜棱岩化岩石表现为主量元素K_(2)O、CaO的明显带入和Na_(2)O的带出,大离子亲石元素Pb、Ba、Sr的带出以及过渡族金属元素Bi、Co、Cr的带入;黄铁矿绢英岩化、硅化岩石中,主量元素K_(2)O、SiO_(2),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Cs、Pb以及过渡族金属元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带入;各蚀变岩石中稀土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并未表现变化,仅在近矿体处出现了轻重稀土的解耦以及高场强元素Zr元素的带入。综合研究认为,赛坝沟金矿强糜棱岩化绿泥石化英云闪长岩为强烈的韧性剪切和脆性断裂叠加改造作用的产物,对流体成矿物质的运移形成了一定的屏障,使得成矿物质大部分沉淀在硅化、绢英岩化带内,局部发育的方解石细脉与成矿晚期碳酸盐化作用相关。金的沉淀主要是由于含矿流体温度、压力的下降和氧逸度的升高,使得含矿流体与围岩强烈反应形成硅化、绢云母化,同时伴随成矿流体pH值的增大和H^(+)的减少,热液中含硫组分与Fe元素发生反应形成黄铁矿等硫化物,破坏了含金络合物的稳定性,导致金的大量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蚀变 质量平衡 成矿物质运移 韧性剪切 构造叠加 赛坝沟金矿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怀安地区桑干岩群岩石组合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对其形成和变质时代的约束
6
作者 陈后华 段留安 +2 位作者 张平阳 王卫国 宋贺民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2-884,共13页
【研究目的】河北怀安地区大面积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以往研究为怀安地区变质岩的系划分建立了不同方案,然而这些变质岩系的形成和变质时代尚存在争议。【研究方法】通过河北怀安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依据岩石组合重新厘定和划分... 【研究目的】河北怀安地区大面积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以往研究为怀安地区变质岩的系划分建立了不同方案,然而这些变质岩系的形成和变质时代尚存在争议。【研究方法】通过河北怀安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依据岩石组合重新厘定和划分了怀安杂岩带中桑干岩群的马市口岩组和右所堡岩组,选取其中的麻粒岩和片麻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马市口岩组以麻粒岩类为主,普遍见紫苏辉石和普通辉石,岩体总体呈明显的灰黄色调,局部见磁铁石英岩夹层。右所堡岩组中斜长角闪岩夹层较马市口岩组显著增多,普遍含有黑云母和角闪石,局部见少量大理岩夹层,颜色总体呈灰色调。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和原岩恢复分析,怀安地区的桑干岩群原岩建造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夹含泥质碎屑沉积岩、铁硅质沉积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岩,属沉积-火山岩建造类型。不同变质程度麻粒岩和片麻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存在2.6~2.2 Ga和2.0~1.7 Ga两个年龄峰值。【结论】岩石组合及锆石U-Pb年龄峰值分布特征共同指示怀安地区桑干岩群原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约2.5 Ga),并在古元古代晚期(约1.8 Ga)遭受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干岩群 岩石组合特征 锆石U-PB定年 LA-ICP-MS 河北怀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水旺庄金矿床3000m深度找矿预测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向东 周明岭 +4 位作者 徐韶辉 尹召凯 徐忠华 刘国栋 范家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6-957,共12页
水旺庄金矿床位于胶西北招平断裂带北段玲珑金矿田东南缘,累计探明金资源量逾180 t,已控制矿体最大垂深2200 m。目前,胶西北主要金矿田深部找矿的深度均已达2000 m,正确认识3000 m深度的找矿前景,既是该区域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的现实需... 水旺庄金矿床位于胶西北招平断裂带北段玲珑金矿田东南缘,累计探明金资源量逾180 t,已控制矿体最大垂深2200 m。目前,胶西北主要金矿田深部找矿的深度均已达2000 m,正确认识3000 m深度的找矿前景,既是该区域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的现实需要,也对全国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等研究,预测了水旺庄金矿床的深部找矿前景,并进行了深部钻探验证。同时,对区内深部金资源潜力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水旺庄金矿床主要矿体严格受控于NNE—NE走向招平断裂带,具有NE向侧伏和SE向倾伏的特征,沿侧伏和倾伏方向金矿化具有分段富集的规律,预测在5号勘探线以东、-2200 m标高以深会出现新的矿化富集区。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显示,招平断裂带向深部延伸稳定,沿倾向具有波状起伏的特征,于-2500~-3000 m标高范围倾角明显变缓,由27°变为18°,指示该区域具有良好的深部找矿前景。根据预测结果,实施了3000.58 m钻孔进行验证,于2831.15~2832.65 m深度探获厚1.50 m、品位达6.85 g/t的金矿体。进一步分析认为,招平断裂带北段深部找矿潜力巨大,初步预测在-2000~-3000 m深度存在第三矿化富集带,预测金资源量可能超40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矿化富集规律 水旺庄金矿床 胶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床热液蚀变成因:磷灰石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琪彬 丁正江 +2 位作者 邱昆峰 屈潘 赵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1-431,共21页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累计探明金资源量5000余吨,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床提供了80%以上的金资源量,钾长石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是该类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但对其成因与形成时限缺乏有效约束。为探究两类蚀变的成因并限定其形成年龄...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累计探明金资源量5000余吨,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床提供了80%以上的金资源量,钾长石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是该类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但对其成因与形成时限缺乏有效约束。为探究两类蚀变的成因并限定其形成年龄,本文对典型蚀变岩型金矿床中钾长石化花岗岩与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进行锆石和磷灰石LA-ICP-MS U-Pb地质年代学、磷灰石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钾长石化玲珑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55.0±1.1Ma~155.8±1.3Ma,代表了其岩浆侵位年龄;钾长石化玲珑花岗岩蚀变弱的A1型磷灰石没能得到有效年龄,而蚀变较强的A2型磷灰石U-Pb年龄为146±7Ma~147±6Ma,代表了钾长石化蚀变作用发生的时间;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蚀变较弱的B1型磷灰石数量较少未形成协和年龄,强蚀变B2型磷灰石U-Pb年龄为125±6Ma,代表了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作用发生的时间。A1型磷灰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未蚀变玲珑花岗岩较为一致,A2型磷灰石显示更高的轻稀土含量和更明显的Eu负异常,随着钾长石化蚀变程度增强,La/Yb比值逐渐增大,Sr含量和Sr/Y比值同步降低,暗示蚀变流体相对富轻稀土,蚀变过程磷灰石的Sr被活化迁移;B1型磷灰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未蚀变玲珑花岗岩相似,B2型磷灰石和未蚀变郭家岭花岗岩较为一致,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且Eu异常不明显,在黄铁绢英岩化蚀变过程中Sr含量、Sr/Y比值和La/Yb比值显著增高。本文认为与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相关的蚀变作用与区域岩浆作用有关,晚侏罗世玲珑花岗岩的自交代作用形成了钾长石化蚀变,早白垩世郭家岭花岗岩分异的热液沿区域性断裂迁移,导致断裂带内发生黄铁绢英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 焦家式金矿 钾长石化 黄铁绢英岩化 磷灰石U-Pb 微区原位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曹家洼金矿床三维空间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新认识 被引量:7
9
作者 解天赐 戴长国 +3 位作者 李瑞翔 刘向东 隋晓玲 薛欢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6-992,共7页
基于291个钻孔资料建立了大尹格庄-曹家洼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剖析了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指出了深部找矿方向。矿床主要由4个规模较大的矿体组成,矿体赋存于招平断裂下盘,主要分布在0~-1740 m标高之间。赋矿的招平断裂表面起伏变化明... 基于291个钻孔资料建立了大尹格庄-曹家洼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剖析了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指出了深部找矿方向。矿床主要由4个规模较大的矿体组成,矿体赋存于招平断裂下盘,主要分布在0~-1740 m标高之间。赋矿的招平断裂表面起伏变化明显,表现出浅部倾角较陡,向深部逐渐变缓的特征。招平断裂及金矿体受后期断裂切割。将被切割的矿体复原后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表明,主矿体厚度三维分布不均匀,呈厚、薄相间分布;主矿体品位分布较均匀,厚度较大区域品位也较高,二者相关系数为0.352;厚度×品位三维分布显示了明显的NEE向侧伏特征,侧伏向75°。矿床有4个矿化富集段,其空间位置与断裂倾角沿倾向呈现的三段陡-缓转折和相对缓倾角位置吻合,构成阶梯成矿特征。这说明,断裂倾角变化对金的沉淀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今后找矿中应重视对断裂倾角变化的研究和探测。分析认为,①-1与Ⅰ-2号矿体之间、Ⅰ-2号矿体北侧、沿②=2\*GB3-69矿体75°方向延深位置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研究成果为该矿床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 深部金矿 大尹格庄-曹家洼 矿化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赛坝沟金矿床花岗斑岩脉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来自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德全 唐名鹰 +5 位作者 丁正江 朱海波 王炜晓 张宇 何宗围 吴洪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8-910,共13页
青海乌兰县赛坝沟金矿床位于柴北缘结合带东部,为一中型石英脉型金矿。为进一步确定该矿床形成年龄和成因,对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斑岩脉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2.4±4.1)... 青海乌兰县赛坝沟金矿床位于柴北缘结合带东部,为一中型石英脉型金矿。为进一步确定该矿床形成年龄和成因,对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斑岩脉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2.4±4.1)Ma,是晚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斑岩具高硅、富碱的特征,分异指数(DI)为81.40~84.54,固结指数(SI)为3.56~8.17,表明岩石结晶分异程度较高;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显示La、Hf、Rb、Th相对富集,而Nb、Ta、P、Ti、Ba、Sr相对亏损;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且具轻微Eu元素负异常。综合判别图解分析,认为花岗斑岩属过铝质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赛坝沟金矿床花岗斑岩形成时间与柴北缘中晚泥盆世陆内伸展时间一致,整体形成于柴北缘中晚泥盆世陆内伸展阶段的后造山构造环境中。脉岩紧邻矿体产出并充填在构造裂隙中,其形成与成矿年龄相接近,因此可将赛坝沟金矿形成时间上限限定在372.4 Ma。后期找矿勘查工作应重点围绕花岗斑岩脉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赛坝沟金矿床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东北缘前垂柳金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小梦 郭云成 +4 位作者 段留安 王建田 赵鹏飞 王利鹏 喻光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21,共12页
前垂柳金矿为胶东胶莱盆地东北缘新发现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牧牛山岩体(二长花岗岩)、荆山群地层和鹊山岩体(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之间厚大的构造蚀变带内,截止目前推测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尚不明确... 前垂柳金矿为胶东胶莱盆地东北缘新发现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牧牛山岩体(二长花岗岩)、荆山群地层和鹊山岩体(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之间厚大的构造蚀变带内,截止目前推测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尚不明确。基于前人研究及野外调查,选择典型矿体中含金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S、Pb同位素分析,探讨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测试结果显示:矿石硫化物δ^(34)S值总体为10.13‰~12.39‰,极差为2.26‰,平均值10.98‰,均一程度高,具高δ^(34)S值特征,反映了深部成矿流体上侵过程中混染了更多的地层中的硫,显示了荆山群地层对成矿有一定贡献;矿石铅同位素^(206)Pb/^(204)Pb比值为17.149~18.886,^(207)Pb/^(204)Pb比值为15.482~15.677,^(208)Pb/^(204)Pb比值为37.860~40.073,显示前垂柳金矿铅为壳幔混合来源,且具有下地壳铅的特征。该矿床S、Pb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源,与周边辽上、蓬家夼等典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一致,反映了该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事件,预示了胶莱盆地东北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东北缘 前垂柳金矿 S同位素 PB同位素 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西南部三合山岩体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Pb-Hf同位素约束
12
作者 邹占春 刘俊玉 +7 位作者 陈建 李景波 丁正江 孙丽莎 李双飞 唐名鹰 张蕾 王欣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7-1410,共24页
【研究目的】胶东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金矿矿集区,也是山东省最为重要的铜钼多金属矿成矿区。加强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该区金及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研究方法】本文以胶东半岛西南... 【研究目的】胶东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金矿矿集区,也是山东省最为重要的铜钼多金属矿成矿区。加强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该区金及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研究方法】本文以胶东半岛西南部三合山岩体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全岩Sr-Nd-Pb同位素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旨在探讨其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研究结果】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15.42±0.27)Ma,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15.21±0.25)Ma,形成时代均属中生代早白垩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均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质岩石,LREE较HREE分馏明显,具弱Ce负异常和明显Eu中等负异常,富集Rb、K、Zr和Hf,亏损Sr、Ba、Nb、P、Ti;全岩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三合山岩体起源于重熔的下地壳,并受到了幔源物质的混染。【结论】三合山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俯冲导致的陆内伸展背景下,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学 Sr-Nd-Pb-Hf同位素 地质调查工程 胶东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登区浅层地下水化学演化与海水入侵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明华 王敬 +3 位作者 戴长国 蒋雷 张浩清 柳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7-65,共9页
作者采用水化学演化图(hydrochemical facies evolution diagram,HFE-D)和海水入侵地下水质量指数(GQISWI)对山东威海文登区地下水的化学演化和海水入侵情况进行了分析。Piper图的结果表明文登区从北到南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分别是Ca-HCO_... 作者采用水化学演化图(hydrochemical facies evolution diagram,HFE-D)和海水入侵地下水质量指数(GQISWI)对山东威海文登区地下水的化学演化和海水入侵情况进行了分析。Piper图的结果表明文登区从北到南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分别是Ca-HCO_(3)、Ca-Mg-Cl、Na-Cl。HFE-D表明沿海地区的含水层中海水占主导地位,并且地下淡水补给不足,无明显淡化趋势;内陆地区含水层中的淡水多数处于海水侵入期,有咸化趋势。运用GQISWI、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插值法结合,得到了文登区浅层海水入侵现状图。另外,作者考虑渗透系数对离子浓度的影响,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并结合渗透系数分析了文登区浅层地下水海水入侵程度。结果表明文登沿海地区已经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海水入侵现象,结合HFED可知咸水有向内陆继续扩散的趋势。研究结果对文登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海水入侵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本文是HFE-D和GQISWI在国内文献中的首次应用,为国内其他地区的海水入侵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地下水质量指数 水文地球化学 水化学演化图 海岸带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晚中生代花岗岩的源区性质与构造环境演化及其对金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斌 宋明春 +5 位作者 霍光 周明岭 徐忠华 蒋雷 宋英昕 李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8-320,共33页
胶东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大别-苏鲁造山带拼合位置的东北端,晚中生代发育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体制转换和克拉通破坏过程的理想之地。本文以晚中生代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 胶东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大别-苏鲁造山带拼合位置的东北端,晚中生代发育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体制转换和克拉通破坏过程的理想之地。本文以晚中生代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浆源区性质和成岩成矿的构造环境演变历史。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地区的玲珑型花岗岩、郭家岭型花岗岩、伟德山型花岗岩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63.2~157.9、132.9~130.0和121.3~116.7 Ma,崂山型花岗岩和脉岩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25.0和120.7 Ma。由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岩石化学成分由高钾钙碱性系列→橄榄安粗岩系列,由过铝质→偏铝质;微量元素由高Ba、Sr→低Ba、Sr,由高Sr低Y→低Sr高Y;稀土元素由无或弱正铕异常→显著负铕异常;花岗岩类型由S型→Ⅰ型→A型;地幔性状由EM2型向EM1型演化,由富集地幔转向亏损地幔或由岩石圈转向软流圈演变。胶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岩浆演化特征是深层次构造背景转换的反映,即由华北-扬子板块构造体系向欧亚-太平洋板块构造体系和由挤压机制向伸展机制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早白垩世热隆-伸展构造为胶东大规模金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地区 晚中生代花岗岩类 地球化学特征 源区性质 构造环境演化 热隆伸展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阿日特克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名鹰 朱德全 +6 位作者 丁正江 陈建 王炜晓 董振昆 高振华 苗晓军 郑成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5-1539,共15页
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位于柴北缘中北段,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隐伏斑岩型矿床,矿体产出于海西晚期—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和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接触部位。为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本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 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位于柴北缘中北段,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隐伏斑岩型矿床,矿体产出于海西晚期—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和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接触部位。为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本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矿脉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热液成矿期次划分为成矿早期石英阶段、成矿期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成矿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以Ⅰ型(富液相L+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富气相L+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Ⅲ型(含子矿物三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显微测温及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体系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中高密度的NaCl-H_(2)O体系,至成矿晚期,流体性质变化为低温、低盐度、高密度流体,矿床形成深度为0.40~4.00 km。氢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δD_(V-SMOW)值为-92.9‰~-78.4‰,δ^(18)O_(H_(2)O)值为-7.4‰~2.0‰,表明成矿流体以混合流体为主,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有更多的大气降水不断混入。矿石中金属硫化物δ^(34)S值处于9.4‰~11.7‰之间,平均值为10.2‰,表现出明显的地层硫特征,为岩浆热液与围岩地层相互作用所致。综上认为,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为矽卡岩型-斑岩型矿床,形成于海西晚期—印支期俯冲碰撞构造环境,混合成矿流体强烈的不混溶作用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斑岩型铜钼矿床 阿日特克山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东招远地热田地热通量及地热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钟振楠 康凤新 +4 位作者 宋明忠 郎旭娟 柳禄湧 傅朋远 李志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840,共13页
鲁东地热区在地质构造单元上位于沂沭断裂带昌邑—大店断裂以东,地热资源丰富。本文采集了鲁东地热区招远地热田内一眼2000 m深地热井(DRZK01)中的40块岩芯样品进行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测试及分析,结合测温资料及收集资料对该区地热... 鲁东地热区在地质构造单元上位于沂沭断裂带昌邑—大店断裂以东,地热资源丰富。本文采集了鲁东地热区招远地热田内一眼2000 m深地热井(DRZK01)中的40块岩芯样品进行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测试及分析,结合测温资料及收集资料对该区地热通量构成及分层热流进行了分析研究;采集区内典型地热流体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并采用合适的地热温标估算了该区热储温度;综合研究成果建立了该区地热成因概念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岩石热导率数值较高,测量值在2.8~5.7 W/(m·K)之间,普遍高于上地壳平均热导率,地温梯度较高,为31.8℃/km;利用热导率和地温梯度计算的地热通量102 mW/m^(2)中热传导分量为(73.2±6.18)mW/m^(2),对流分量为(28.76±6.18)mW/m^(2),其中热传导分量中地壳热流为22.5 mW/m^(2),地幔热流为(50.74±6.18)mW/m^(2),二者比值为1∶1.98~1∶2.52,为"热幔冷壳"型热结构。石英温标计算热储平均温度为128.6℃,热循环深度约3634 m。研究结果丰富了该区地热系统理论并为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导率 热储温度 地温梯度 概念模型 地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南缘五莲地区七宝山多金属矿床硫化物Rb-S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双飞 陈建 +7 位作者 唐名鹰 朱伟 丁正江 黄鹂 邹占春 孙丽莎 彭永和 丁文洁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9-1161,共13页
胶莱盆地南缘五莲地区七宝山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七宝山火山机构,围岩为早白垩世七宝山次火山杂岩体。因缺乏精确的成矿年代学研究,该矿床的成因争议较大。选取了7件硫化物样品进行Rb-Sr等时线年龄的测定,分析该矿床形成时代。结果表明:方... 胶莱盆地南缘五莲地区七宝山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七宝山火山机构,围岩为早白垩世七宝山次火山杂岩体。因缺乏精确的成矿年代学研究,该矿床的成因争议较大。选取了7件硫化物样品进行Rb-Sr等时线年龄的测定,分析该矿床形成时代。结果表明: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的^(87)Rb/^(86)Sr值和^(87)Sr/^(86)Sr值分别为0.1145~3.6020和0.711231~0.716895,两者具线性关系,获得良好线性关系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13.9±2.1)Ma,成矿年龄略晚于最晚期侵入体石英闪长玢岩的年龄(124.1 Ma),说明七宝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石英闪长玢岩有关;硫化物初始Sr同位素比值介于0.71098~0.71115,处于地壳(>0.7190)与地幔(<0.7040)之间,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结合前人对胶东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七宝山次火山杂岩体及赋存其中的七宝山多金属矿床应为华北东部中生代晚期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大规模破坏、拆沉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年代学 多金属硫化物 RB-SR等时线年龄 次火山杂岩体 物源 构造演化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海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沉积环境分区与元素组成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恒猛 王嫚 +1 位作者 王敬 边雄飞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106,共13页
为深入理解黄海现代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研究了威海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探讨了海域沉积动力环境。研究发现,粉砂粒级是表层沉积物中最重要的组分,由岸向海逐渐增加,研究区北部、东部及刘公岛南... 为深入理解黄海现代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研究了威海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探讨了海域沉积动力环境。研究发现,粉砂粒级是表层沉积物中最重要的组分,由岸向海逐渐增加,研究区北部、东部及刘公岛南部海域粉砂含量普遍>60%;砂粒级组分含量由岸向海逐渐降低。依据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区的沉积动力环境可以划分为5个区,由岸向海水动力逐渐减弱。近岸粗颗粒沉积物受河流以及海岸侵蚀影响,细颗粒物质来源于黄河,受到山东半岛沿岸流控制。表层沉积物大部分常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受粒度控制,CaO主要受碳酸盐碎屑影响,控制Sr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洋生物沉积作用。K_(2)O、NaO、SiO_(2)、Ba等元素受物源控制,MnO_(2)除了受粒度控制影响外还受到氧化还原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动力环境分区 元素组成 控制因素 威海周边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忠 王敬 边雄飞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86,共10页
根据桑沟湾和邻近海域20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测试结果,分析了砾、砂、粉砂和黏土等各粒级组分含量分布特征,划分了沉积物类型,探讨了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沉积物组分中以粉砂粒级组分为主,砾和砂分布相对集中。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共有1... 根据桑沟湾和邻近海域20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测试结果,分析了砾、砂、粉砂和黏土等各粒级组分含量分布特征,划分了沉积物类型,探讨了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沉积物组分中以粉砂粒级组分为主,砾和砂分布相对集中。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共有12类,含砾沉积物类型7类,不含砾沉积物类型5类,其中砂质粉砂与粉砂分布最广。桑沟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主要受控于泥沙来源、地形地貌及潮流、波浪、沿岸流等沉积动力条件的共同作用。桑沟湾西部近岸海域的泥沙为近源沉积,颗粒较粗,向海扩散有限;桑沟湾外沉积物颗粒由东向西变细,与黄海西部沿岸流携带的黄河源泥沙向西扩散有关;桑沟湾内沉积物颗粒较细,水动力较弱;桑沟湾东北部和东南部海底的脊状凸起区域,含砾沉积物为当地近源碎屑沉积,受海流冲刷的影响,细颗粒碎屑难以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沟湾 表层沉积物 粒度组分 沉积物类型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乌腊德石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名鹰 华磊 +5 位作者 丁正江 董振昆 王炜晓 翟孝志 王汝杰 郑成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5-1485,共11页
乌腊德石墨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晶质石墨矿床,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白沙河组条带状大理岩层内,呈带状、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产出。对该矿床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碳同位素研究,并讨论了其成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石墨大理岩主... 乌腊德石墨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晶质石墨矿床,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白沙河组条带状大理岩层内,呈带状、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产出。对该矿床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碳同位素研究,并讨论了其成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石墨大理岩主量元素整体表现为低硅、低碱、高钙、高烧失量的特点,微量元素显示Ba、Rb、Th、Sr、P相对富集,K、Zr、Ti相对亏损,稀土总量较低,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具中等负Eu异常,微弱负Ce异常,其成矿原岩为一套浅水环境下沉积的灰岩地层,成岩环境为缺氧的还原环境,沉积时水体介质为咸水。乌腊德矿区大理岩围岩的δ13 C PDB为+1.4‰~+3.3‰,与海洋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分布区间一致,石墨单矿物的δ13 C PDB为-5.8‰~-5.4‰。综合研究认为,区内三叠纪石英闪长岩为石墨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热力学条件,使得大理岩脱碳反应形成的CO_(2)与早期变质作用形成的晶质石墨和有机沉积物脱挥发分形成的CH 4发生反应后,沿构造裂隙进一步迁移并集中,形成区域变质-热液改造型石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碳同位素 成因机制 乌腊德石墨矿 祁漫塔格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