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淡水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曹振杰 李娴 +2 位作者 童春 董俊 王兰明 《农学学报》 2013年第7期44-51,共8页
为进行环保部山东省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工作,对山东内陆水系的淡水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和采集,共采集到野生鱼类153种,分别隶属于15个目31个科,其中鲤形目2科79种,占51.6%,在山东淡水鱼资源中占优势。对所调查的120个县级单元内淡水鱼类... 为进行环保部山东省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工作,对山东内陆水系的淡水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和采集,共采集到野生鱼类153种,分别隶属于15个目31个科,其中鲤形目2科79种,占51.6%,在山东淡水鱼资源中占优势。对所调查的120个县级单元内淡水鱼类分布的区域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资源 调查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在淡水鱼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龙岗 李娴 付佩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30-1433,1453,共5页
简述了人工诱导淡水鱼类雌核发育的原理、方法,阐述了目前淡水鱼类人工雌核发育在应用方面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 淡水鱼类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3个克氏原螯虾地理群体线粒体CO Ⅰ基因的序列差异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玲 李宁 +2 位作者 朱树人 付佩胜 张龙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0期41-44,共4页
利用PCR技术扩增山东境内的3个克氏原鳌虾地理群体(济南小清河、东平湖和微山湖)COⅠ基因片段,得到长度约为874bp的片段,分析比较了3群体87尾克氏原螯虾CO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87条序列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存在6种单... 利用PCR技术扩增山东境内的3个克氏原鳌虾地理群体(济南小清河、东平湖和微山湖)COⅠ基因片段,得到长度约为874bp的片段,分析比较了3群体87尾克氏原螯虾CO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87条序列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存在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为0.174,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36,单倍型多样性(H)以东平湖群体最高(0.243),微山湖群体其次(0.204),小清河群体最低(0.000);3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H)均较低(<0.001)。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MOVA)表明,3群体间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23 85(P>0.05),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遗传变异的2.38%,而97.62%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与遗传距离均较低。表明山东克氏原鳌虾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具有较低的遗传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鳌虾 CO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黑鲷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孟庆磊 安丽 +7 位作者 王成武 李娴 张志山 张龙岗 董学飒 杨玲 董俊 付佩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79,共4页
以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淡水黑鲷染色体为48条,核型公式为2n=48=4m+44t,NF=52;未发现随体、次级缢... 以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淡水黑鲷染色体为48条,核型公式为2n=48=4m+44t,NF=52;未发现随体、次级缢痕及异形性染色体;其核型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鲨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安丽 朱永安 +5 位作者 付佩胜 张龙岗 李娴 董学飒 杨培福 孟庆磊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选取1龄淡水鲨鱼(Pangasias sutchi Fowler)30尾,测量其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头长、头高、头宽、吻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12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 选取1龄淡水鲨鱼(Pangasias sutchi Fowler)30尾,测量其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头长、头高、头宽、吻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12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经相关分析,淡水鲨鱼各形态性状(除吻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经通径分析,保留了全长、头宽、体宽和尾柄高4个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变量,所得相关指数为:R2=0.939;(3)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Y=-458.204+0.997X1+6.610X8+2.506X4+2.825X11,式中X1、X8、X4、X11分别为全长(mm)、头宽(mm)、体宽(mm)和尾柄高(mm),为淡水鲨鱼的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鲨鱼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引进的澳洲虫纹鳕鲈群体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龙岗 杨玲 +2 位作者 李娴 孟庆磊 朱永安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4-18,共5页
根据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了虫纹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引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用PCR技术扩增了线粒体COI的序列,PCR产物经纯化、克隆和测序后得到了652bp的核苷酸片段。运用CLUSTAL X(1.83)软件比对了25个个体的序列,共检测到5... 根据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了虫纹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引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用PCR技术扩增了线粒体COI的序列,PCR产物经纯化、克隆和测序后得到了652bp的核苷酸片段。运用CLUSTAL X(1.83)软件比对了25个个体的序列,共检测到5个多态位点,其中4个为转换位点,1个为颠换位点;运用MEGA5.0软件构建了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单倍型个数(H)为5,单倍型多样性(Hd)为0.300,核苷酸多样性(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分别为0.00073和0.473。结果表明,引进群体的虫纹鳕鲈mtDNA COI基因序列的变异程度较小,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纹鳕鲈 MTDNA COI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淡水鱼类繁殖·生长及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龙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3-1055,共3页
综述了水体盐度变化以及作用时间对淡水鱼类繁殖、生长以及代谢等方面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半咸水地区淡水鱼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盐度 淡水鱼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1年东平湖水质变化及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壮 张金路 +5 位作者 巩俊霞 王志忠 张明磊 陈秀丽 许国晶 杜兴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3-56,70,共5页
于2017—2021年对东平湖水域开展每年5月、8月的连续监测,分析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总磷、氨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选择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湖泊营养... 于2017—2021年对东平湖水域开展每年5月、8月的连续监测,分析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总磷、氨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选择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对季节差异和年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平湖COD_(Mn)、总氮水平较高,超标率较高,是主要超标因子;总磷、氨氮水平较低,达标情况良好。从湖泊营养状态指数来看,大多采样时间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5月低于8月。综合来看,水质季节差异明显,春季普遍优于夏季,且年度波动明显,整体来看,水质有波动向好趋势,仅2018年春季水质为Ⅳ类,其余时间均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水质综合评价 营养状况 季节变化 年度变化 东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大鳞鲃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于振海 朱永安 +2 位作者 孟庆磊 朱树人 王锡荣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4-678,共5页
在水温(24.1±1.5)℃、pH 8.41±0.12、溶解氧(6.1±0.9)g/L条件下,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阿维菌素、聚维酮碘、三氯异氰尿酸和敌百虫4种渔药对体质量(63.4±19.3)g大鳞鲃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敌百虫的96h... 在水温(24.1±1.5)℃、pH 8.41±0.12、溶解氧(6.1±0.9)g/L条件下,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阿维菌素、聚维酮碘、三氯异氰尿酸和敌百虫4种渔药对体质量(63.4±19.3)g大鳞鲃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敌百虫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最低(0.709mg/L),阿维菌素(1.000mg/L)和三氯异氰尿酸(3.548mg/L)次之,聚维酮碘最高(50.106mg/L),即毒性大小为敌百虫>阿维菌素>三氯异氰尿酸>聚维酮碘。敌百虫、阿维菌素、三氯异氰尿酸和聚维酮碘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53、0.616、0.798mg/L和13.397mg/L。试验结果表明,三氯异氰尿酸安全质量浓度略低于常规用量,在生产中应谨慎使用;阿维菌素、敌百虫和聚维酮碘安全质量浓度均高于常规用量,可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鲃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螭霖鱼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玲 巩俊霞 +2 位作者 付佩胜 李娴 张金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7期127-130,共4页
[目的]通过克隆泰山螭霖鱼的COⅠ基因序列,研究其与鲤科几属鱼类的进化关系,确定泰山螭霖鱼的分类地位。[方法]以泰山螭霖鱼30个个体为材料,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对比,检测泰山螭霖鱼的遗... [目的]通过克隆泰山螭霖鱼的COⅠ基因序列,研究其与鲤科几属鱼类的进化关系,确定泰山螭霖鱼的分类地位。[方法]以泰山螭霖鱼30个个体为材料,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对比,检测泰山螭霖鱼的遗传多样性;计算泰山螭霖鱼不同单倍型与Gen Bank中鲤科5个属鱼类的遗传距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构建NJ和UPGMA系统进化树。[结果]30个个体泰山螭霖鱼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长度约1 600 bp,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纯化并去除引物序列后获得约1 493 bp的核苷酸序列,存在6种单倍型,共检测到6个多态位点,包括4个转化、2个颠换,其单倍型多样性(Hd)为0.460,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 7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1.163。遗传距离和NJ和UPGMA系统进化树表明,泰山螭霖鱼与多鳞白甲鱼的COⅠ序列一致,泰山螭霖鱼所在的突吻鱼属与光唇鱼属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金线鲃属、倒刺鲃属、华鲮属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研究为其种质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及遗传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螭霖鱼 CO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和飞 王志忠 +5 位作者 卢红 于振海 闫法军 许国晶 朱永安 王新军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为确定影响黄河口地区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体质量的重要形态性状,为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测定随机采集的247只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体高(X3)、第三步足长节长(X4)和体质量(Y),通过相关... 为确定影响黄河口地区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体质量的重要形态性状,为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测定随机采集的247只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体高(X3)、第三步足长节长(X4)和体质量(Y),通过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建立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研究显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程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回归分析,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性状,排除共线性自变量,建立了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328.06+5.43X2+2.43X4。拟合度检验表明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头胸甲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表明头胸甲宽是影响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在对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以体质量为目标性状进行选育时,可以头胸甲宽(X2)为主要间接选择指标,第三步足长节长(X4)为辅进行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中华绒螯蟹 形态性状 体质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奥利亚罗非鱼雌性特异性SCAR标记的建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玲 孟庆磊 +5 位作者 李娴 付佩胜 安丽 董学飒 张龙岗 刘羽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40,共7页
以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为实验材料,通过对800多条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1个奥利亚罗非鱼雌性特异性的、长度为1 488 bp的RAPD标记片段RAPD71699-1488,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回收、克隆、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PCR特异引物,再... 以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为实验材料,通过对800多条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1个奥利亚罗非鱼雌性特异性的、长度为1 488 bp的RAPD标记片段RAPD71699-1488,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回收、克隆、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PCR特异引物,再经PCR条件优化,成功地将该RAPD标记片段转化为实验结果稳定、操作简便的SCAR标记,即SCAROaF1488。采用双重PCR技术,以mtDNA 16S rRNA基因片段为PCR扩增阳性对照,对该标记的有效性在两个群体共200个个体(雌、雄各100个)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标记检测结果与表型性别的符合度为100%。SCA-ROaF1 488标记的获得为奥利亚罗非鱼遗传性别鉴定及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效工具,为深入研究鱼类性别相关基因及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性别 分子标记 RAPD 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纹鳕鲈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娴 朱永安 +2 位作者 钟君伟 董学飒 刘羽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14-2115,2148,共3页
虫纹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是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的一种著名经济鱼类,是澳大利亚乃至世界上最大类型的淡水鱼类之一。对虫纹鳕鲈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养殖技术、经济价值和养殖前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虫纹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 生物学特性 人工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安丽 朱永安 +3 位作者 王玉新 郑玉珍 董学飒 刘羽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9-290,294,共3页
[目的]比较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与t检验方法,比较了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10个外部形态特征。[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10个比值性状中有3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1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显著差异(... [目的]比较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与t检验方法,比较了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10个外部形态特征。[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10个比值性状中有3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1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1.151%、18.844%、12.324%和10.169%,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2.487%,雌雄个体在主成分分析图上存在重叠交错态势,差异不显著,与t检验结论相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形态性状 主成分分析 T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宝石鲈消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安丽 张龙岗 +2 位作者 董学飒 杨玲 付佩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8,共4页
测定了出膜后30 d、70 d、120 d至成鱼4种规格,体重分别为(2.29±0.49)g、(23.16±4.23)g、(88.06±6.73)g、(270.26±9.17)g的宝石鲈(Scorturm barcoo)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 测定了出膜后30 d、70 d、120 d至成鱼4种规格,体重分别为(2.29±0.49)g、(23.16±4.23)g、(88.06±6.73)g、(270.26±9.17)g的宝石鲈(Scorturm barcoo)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宝石鲈的生长,淀粉酶在各生长阶段活力均很小,肝胰脏、前肠和后肠中的淀粉酶活力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胃中的胃蛋白酶活性表现为逐渐增高,至规格3后胃蛋白酶活性趋于稳定;肠道是脂肪消化的主要场所,其中前肠脂肪酶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前肠脂肪酶下降后中肠脂肪酶升高,起到了继续消化脂肪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鲈 消化酸活性 胃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孟庆磊 董学飒 +5 位作者 朱永安 王俊鹏 安丽 杨玲 刘羽清 付佩胜 《农学学报》 2011年第7期46-50,共5页
为研究一种适合澳洲长鳍鳗测量、标记、取血等试验操作的麻醉技术,进行了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麻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有较好的麻醉效果(P<0.05),20~120mg/L浓度平均都可在10min内使其达到麻醉期,且麻醉后平均... 为研究一种适合澳洲长鳍鳗测量、标记、取血等试验操作的麻醉技术,进行了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麻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有较好的麻醉效果(P<0.05),20~120mg/L浓度平均都可在10min内使其达到麻醉期,且麻醉后平均都能在10min内完成复苏,复苏率达100%。麻醉和复苏所需时间除40、60、80、100mg/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组间以及其他各组与40、60、80、100mg/L组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麻醉需时并非总是随丁香酚浓度增加而缩短,浓度从20mg/L提高到30mg/L,平均需时从312.88s下降到252.25s;到40mg/L时,平均需时却陡增至582.00s;浓度40~120mg/L间,麻醉需时总体随丁香酚浓度增加而缩短,与浓度呈较强负相关关系(r=-0.84,P<0.05),至120mg/L时降至267.50s。麻醉后平均复苏需时以20mg/L最短,为233.50s,30mg/L次之,为420.05s;整体趋势与浓度并不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而是与浓度及麻醉时间均有一定相关(r=0.52,P<0.05)。可见,丁香酚是安全、有效的澳洲长鳍鳗麻醉剂,浓度20~30mg/L效果最佳,平均可在4~5min达到麻醉期,麻醉后可在4~7min复苏,可满足常规实验操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澳洲长鳍鳗 丁香酚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与可量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安丽 孟庆磊 +4 位作者 董学飒 付佩胜 刘超 张红 朱永安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2期54-56,61,共4页
为寻找合理的方法评估比较克氏原螯虾和红螯鳌虾出肉率的高低,从而为其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虾的出肉率和可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出肉率高于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第1腹节宽为影响克氏原螯虾出... 为寻找合理的方法评估比较克氏原螯虾和红螯鳌虾出肉率的高低,从而为其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虾的出肉率和可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出肉率高于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第1腹节宽为影响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体长和头胸甲长为影响红螯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全长次之。得出结论:(1)可量性状与出肉率的相关性相较于可量性状与肉质量的相关性更能突出重点性状;(2)通过测量可量性状或通过性状比值进行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方面的选育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红螯螯虾 出肉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宝石鲈线粒体DNA COI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龙岗 郭金峰 +3 位作者 孟庆磊 安丽 董学飒 付佩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对澳洲宝石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COI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澳洲宝石鲈COI基因序列长度为631 bp,其中A、T、G和C 4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27.7%,23.6%,29.8... 对澳洲宝石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COI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澳洲宝石鲈COI基因序列长度为631 bp,其中A、T、G和C 4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27.7%,23.6%,29.8%和18.9%。与从GenBank中查到的其他4种鯻科鱼类的同源序列比对,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5种鯻科鱼类聚在一起,分为两个大的支系,其中花身鯻与条纹鯻首先聚成一支,然后与詹氏弱棘鯻和银锯眶鯻聚成的一支共同组成一个支系;而高体革鯻单独聚为一个支系,所得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鲈 COI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长鳍鳗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庆磊 朱永安 +2 位作者 李娴 董学飒 付佩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2-95,共4页
以澳洲长鳍鳗(Anguilla reinhardtii)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显示:澳洲长鳍鳗染色体为38条,核型公式为2n=14m+6sm+18t,NF=58;未发现随体、次... 以澳洲长鳍鳗(Anguilla reinhardtii)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显示:澳洲长鳍鳗染色体为38条,核型公式为2n=14m+6sm+18t,NF=58;未发现随体、次级缢痕及异形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长鳍鳗(Anguilla reinhardtii)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高体革鯻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龙岗 安丽 +1 位作者 孙栋 付佩胜 《水产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24,共4页
研究了盐度对高体革(Scortum barcoo)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温度25±2℃下,将平均体质量为2.50±0.23 g的高体革幼鱼分别饲养在盐度0,5,8,11,13和16条件下20 d,检测幼鱼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盐度... 研究了盐度对高体革(Scortum barcoo)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温度25±2℃下,将平均体质量为2.50±0.23 g的高体革幼鱼分别饲养在盐度0,5,8,11,13和16条件下20 d,检测幼鱼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高体革幼鱼胃蛋白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对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盐度的升高,胃蛋白酶活力先升后降,当盐度升高到13时又急剧升高;脂肪酶的活力则是随盐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当盐度升高到13时也急剧升高,盐度16时最高;而淀粉酶活力变化则是盐度升高时显著降低。这说明环境盐度对高体革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比较大,不同消化酶随盐度变化规律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革鯻 盐度 消化酶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