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草与大针茅群落结构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赵育民 王军邦 +1 位作者 张秀娟 张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093-13096,共4页
于2006年植物生长盛期(7~9月)在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对典型草原的代表类型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结构和生物量进行了观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羊草群落丰富度略高于大针茅群落。按重要... 于2006年植物生长盛期(7~9月)在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对典型草原的代表类型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结构和生物量进行了观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羊草群落丰富度略高于大针茅群落。按重要值排序,羊草群落位居前6位的分别是黄囊苔草(Caldesia korshinskii)、羊草、西伯利亚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aoi)、大针茅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6种的重要值总和为80.56%;大针茅群落重要值位居前6种的植物种类为大针茅、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inn.)、羊草、黄囊苔草、糙隐子草、米氏冰草,总和达75.28%。大针茅群落较羊草群落更适应干旱气候条件。羊草群落和大针茅群落总生物量分别达到845.8和656.5 g/m^2,羊草群落显著高于大针茅群落(P〈0.01),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群落能迅速对干旱低温做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群落 大针茅群落 群落结构 重要值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