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海洋工程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回顾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正辉 贾永刚 薄景山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3-1487,共5页
2019年5月10日~12日,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海洋工程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承办,防灾科技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协办... 2019年5月10日~12日,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海洋工程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承办,防灾科技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协办。共有来自国内42家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海洋地震及次生灾害勘测与防灾"主题展开讨论。会议共设11场特邀报告、9场自由报告,还安排了海洋工程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以及野外考察。各位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碰撞出了新的学术火花。不仅对于促进海洋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形成机理与灾害防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海洋工程地质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科研进展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震 次生灾害 进展 海洋工程地质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地质——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9)总结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晓磊 陆杨 +2 位作者 王胤 杨庆 贾永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9-177,共9页
2019年10月18~20日,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9)在中国大连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架构下由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办,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全球性海... 2019年10月18~20日,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9)在中国大连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架构下由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办,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全球性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地质"为主题,针对海洋土工程性质、海洋地质灾害与工程防护、海洋工程地质原位勘测、监测与试验模拟、海洋资源开发水动力环境与作用、海床沉积物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洋工程结构基础、海流-结构-海床相互作用等7个专题设置了10个特邀报告、21个主题报告及71个学术报告。作为国内外海洋工程地质研究者交流、分享、合作、创新的平台,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二度在我国召开,是对我国海洋工程地质学科快速发展的肯定,同时也对我国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取得高水平成果和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地质 海洋资源开发 国际研讨会 IAEG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 ISM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3
作者 申艳军 彭建兵 +5 位作者 贾永刚 马鹏辉 范文 沈伟 田兆阳 霍秉尧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08,共14页
在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逐步延伸至深海,然而海底地质条件恶劣,重大海底地质灾害问题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制约性因素,需要全面了解海底地质灾害典型发育特征与成因规律、总结典型海底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及方法。本... 在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逐步延伸至深海,然而海底地质条件恶劣,重大海底地质灾害问题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制约性因素,需要全面了解海底地质灾害典型发育特征与成因规律、总结典型海底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及方法。本文概述了海底地质灾害及其监测研究历程,梳理了海底地质灾害常见发育类型及特点、海底地质灾害演化机制研究现状,海底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海底地质灾害监测网研究进展。研究认为,深化环大陆架盆地海底地质灾害评价理论与方法、加强环大陆架盆地海底地质灾害灾变机理及预测预报、开展海底地质灾害探测/监测方法与临兆识别研究,以此深化关键科学问题认知;构建完备的环大陆架盆地海底地质灾害数据库、形成详实的南海环大陆架海域海底资源分布及工程设施信息库、发展海底地质灾害运动演化过程可视化仿真模拟技术、构建多圈层–多灾种海底地质灾害协同监测体系及预警网络,以此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质灾害 演化规律 成因机制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迁移入海后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张红 贾永刚 +4 位作者 刘晓磊 张博文 申志聪 张夏滔 单红仙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98-103,共6页
黄土研究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其入海后工程力学性质变化如何,是目前研究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黄土入海堆积形成的现代黄河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样品,在均等固结条件下,采用应变破坏标准,开展系列动荷载作用下的固结... 黄土研究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其入海后工程力学性质变化如何,是目前研究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黄土入海堆积形成的现代黄河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样品,在均等固结条件下,采用应变破坏标准,开展系列动荷载作用下的固结不排水循环三轴强度试验;获得不同动荷载下的动应变、动孔隙水压力发展曲线,建立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型;并探讨了其孔压及动强度特性较陆地黄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迁移入海后,在动荷载作用下,沉积物样品的应变与孔隙水压力发展不同步,孔隙水压力最终稳定,应变则不断发展;土样发生破坏时孔压未完全达到围压,主应力也未完全减小为零;黄土迁移入海后孔隙水压力发展与陆上黄土类似,同样可用一个五级多项式表示;黄土在迁移入海后其动强度增强.研究成果对黄河三角洲动力地质灾害的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黄河三角洲 动三轴试验 孔压 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度对海底斜坡瞬态波浪响应及其滑动失稳特征影响研究
5
作者 刘小丽 尹清海 刘洪睿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125,共7页
波浪作用下海底斜坡滑动稳定性分析中,一般未考虑海底坡度引起的波浪浅水效应,即不考虑波浪在斜坡面上的变形导致的波压力变化,降低了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基于沿斜坡面传播的线性波浪理论,考虑波浪的浅水效应,利用波浪与重力作用... 波浪作用下海底斜坡滑动稳定性分析中,一般未考虑海底坡度引起的波浪浅水效应,即不考虑波浪在斜坡面上的变形导致的波压力变化,降低了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基于沿斜坡面传播的线性波浪理论,考虑波浪的浅水效应,利用波浪与重力作用下海底斜坡的有效应力场,计算海底斜坡滑动稳定性安全系数。在验证海底斜坡滑动稳定性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坡度对海底斜坡瞬态波浪响应及其滑动失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波浪沿斜坡面传播的浅水效应,相对于水平海床,波浪作用下斜坡最大瞬态应力和孔隙水压力随着坡度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最大水平位移呈非线性增加趋势;相比于坡底水平段海床的滑动区,斜坡面上滑动区的深度和水平方向滑动范围均有所增加,且坡度越大,这种效应越显著;相比于饱和海床,非饱和条件下,坡度对斜坡体滑动特征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海底斜坡 滑动失稳 坡度 浅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复杂地层长大深基坑施工变形实测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娜 司晓东 +1 位作者 侯跃 刘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6-814,共9页
为研究厦门滨海复杂地层环境下,长大深基坑在施工中的稳定性及对周边环境的扰动规律,文章以厦门地铁2号线海沧大道站基坑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从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地下... 为研究厦门滨海复杂地层环境下,长大深基坑在施工中的稳定性及对周边环境的扰动规律,文章以厦门地铁2号线海沧大道站基坑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从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最大值为24.5mm,约为0.35%倍基坑深度H,略小于其他软土地区水平位移量;(2)地表沉降槽呈现"√"状分布,最大值出现在距基坑边0.5倍基坑深度位置附近,影响范围约为1.76倍基坑深度范围,监测区域地表沉降最大值为22.4mm;(3)滨海地区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表现为上下波动的变化,是重点监测项目之一,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累积变化量最大约为0.72m;(4)海堤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化不稳定,但始终变化幅度很小。文章研究成果对厦门滨海复杂地层环境下类似长大深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复杂地层 长大深基坑 变形分析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床流体迁移致灾机理与风险防控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田兆阳 贾永刚 +7 位作者 朱超祁 卢龙玉 郭煦 冯学志 王慧 王宏威 何满潮 彭建兵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海床流体迁移指海底液体、气体、海水在海床内外的传输运移过程,对海洋地质灾害的孕育、发展、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海域内广泛发育的海底滑坡等典型灾害,与海床流体迁移现象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性。本文从海床流体迁移的灾害效应出... 海床流体迁移指海底液体、气体、海水在海床内外的传输运移过程,对海洋地质灾害的孕育、发展、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海域内广泛发育的海底滑坡等典型灾害,与海床流体迁移现象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性。本文从海床流体迁移的灾害效应出发并以南海北部为例,分析了典型流体迁移系统类型、地质灾害成因分布特征,梳理了海床流体迁移的观测与调查方法;总结了海床流体迁移致灾与风险防控方向的科学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有待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研究建议,从深部高压流体向上迁移影响灾害孕育、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流体迁移影响灾害发展、海洋水体运动导致灾害发生3个方面着手,研究海床流体迁移影响下的海底灾害孕育、发展与触发演化过程机理,海床流体迁移-地质环境-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海底灾害风险防控理论方法,支持突破深海探测多系统集成、多尺度联合、多维信息处理等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床流体迁移 海洋地质灾害 风险防控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